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25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三轮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车轮是车辆云彩平台中系统零部件装配的基本,其质量直接关系都车辆的实用性和安装性。

三轮车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小型载物代步车,与自行车不同的就是三轮车有三个轮子,一般都是车前一个轮子,车后的车斗两侧各一个轮子,并且,车斗两侧的车轮均为与地面垂直设置,由此造成三轮车在转弯的时候比较容易发生侧翻,所以,在骑三轮车拐弯的时候,大多数人均采用减速然后缓慢拐弯来避免侧翻,因此,技术研发人员不断在研究克服此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连接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三轮车车架后侧的车斗底座,所述车斗底座的两侧通过轮毂连接有车轮,所述车轮与车斗底座垂直方向形成外倾角α,该外倾角α的角度为1°-3°,所述该车斗底座两侧的车轮呈“八”字形。

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的制作工艺,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车斗底座置于车架打孔座上,然后在车斗底座两侧打水平向上倾斜的孔;

步骤2:将轮毂连接在车轮的中心,然后,通过固定轴穿设连接轮毂并固定在步骤1车斗底座上的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斗底座上的孔倾斜角度为1°-3°。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打孔座上开有固定槽,所述车斗底座内嵌在固定槽上。

进一步地,步骤1的车斗底座采用打孔棒进行打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得到的车斗底座上的孔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固定轴的形状与孔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固定轴穿设轮毂的位置也呈多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在车架打孔座上对车斗底座上打倾斜1°-3°的孔的工艺,实现车轮通过连接在孔上并且呈“八”字形来达到帮助三轮车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率,令两车轮有自动回胎的能力,增加直线的稳定性.也增强了车子的稳固性,让车子骑行更稳,本发明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架打孔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三轮车车架后侧的车斗底座1,所述车斗底座1的两侧通过轮毂4连接有车轮2,所述车轮2与车斗底座1垂直方向形成外倾角α3,该外倾角α3的角度为1°-3°,所述该车斗底座1两侧的车轮2呈“八”字形。

一种稳定的车斗与车轮的制作工艺,通过以下制作工艺达到将车斗底座1两侧的车轮2呈“八”字型连接,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车斗底座1置于车架打孔座7上,然后在车斗底座1两侧打水平向上倾斜的孔5;

步骤2:将轮毂4连接在车轮2的中心,然后,通过固定轴6穿设连接轮毂4并固定在步骤1车斗底座1上的孔5的位置。

根据以上所述,进一步优化的是,所述车斗底座1上的孔5倾斜角度为1°-3°,从而达到连接车轮2时,使得车轮2与垂直方向呈1°-3°的外倾角,从而达到提升车子在拐弯时的离心率,减少发生三轮车在行驶时发生翻车的现象,同时,所述车架打孔座7上开有固定槽8,所述车斗底座1内嵌在固定槽上8,从而达到方便车斗底座1在打孔时因为发生偏移导致车斗底座打的孔5出现角度偏差,影响车子行驶的稳定性,另外,步骤1的车斗底座1采用打孔棒9进行打孔,所述步骤1得到的车斗底座1上的孔5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固定轴6的形状与孔5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固定轴6穿设轮毂4的位置也呈多边形,从而达到固定效果,防止车轮2与车斗底座1连接之间发生偏移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本发明采用在车架打孔座上对车斗底座上打倾斜1°-3°的孔的工艺,实现车轮通过连接在孔上并且呈“八”字形来达到帮助三轮车在转弯时产生的离心率,令两车轮有自动回胎的能力,增加直线的稳定性.也增强了车子的稳固性,让车子骑行更稳,本发明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