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力自行车及其联接器。
背景技术:
助力自行车是我国普及最广的代步交通工具,其拥有量为世界各国之最,而公共助力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交通方式,已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电动助力自行车是在普通助力自行车的基础上是将机械、电子、软件及磁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控制系统采用双磁路(主动磁路与被动磁路)‐霍尔弹性角度差计数,检测人脚踩时产生的动态力矩,将动态的力矩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再转为模拟信号输出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得电,为助力自行车提供辅助动力,有助于人们更愉快的享受助力自行车运动,因此将电动助力自行车作为公共助力自行车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电动助力自行车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而公共助力自行车系统中的锁车器正好可以在锁停助力自行车的同时对其电池进行充电,原来的充电方式在防水性和防短路的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对电动助力车充电时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助力自行车及其联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接器,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内具有腔体;
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固定在所述腔体中;
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左充电触点暴露在所述主体的左侧面上,右充电触点暴露在所述主体的右侧面上;
红外通信模块,所述红外通信模块的透镜暴露在所述主体的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左充电触点的四周紧密包裹有左绝缘层,所述右充电触点的四周紧密包裹有右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
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右侧面板即为所述右绝缘层,所述右充电触点的右侧面与所述右侧面板的右侧面以及所述主体的右侧面齐平;所述柱形壳体的左侧面板即为所述左绝缘层,所述左充电触点的左侧面与所述左侧面板的左侧面以及所述主体的左侧面齐平;所述柱形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向后方的走线孔;
充电线,所述腔体包括布线通道,所述充电线设置在所述布线通道中;
左充电柱,所述左充电柱的一端与所述左充电触点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走线孔中伸出并且与所述充电线连接;
右充电柱,所述右充电柱的一端与所述右充电触点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走线孔中伸出并且与所述充电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柱形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腔体中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下方,所述定位块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柱形壳体通过沉头螺钉与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面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相对于侧壁凸起的唇边,所述主体的左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唇边的左侧面的外轮廓一致的左开口,所述主体的右 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右侧面板的外轮廓一致的右开口;
所述左开口的右侧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柱形壳体从所述左开口穿向右开口时,所述定位台阶通过抵住所述唇边来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通信模块上具有止口,所述红外通信模块形成止口的两个表面分别与所述定位块的底面和后表面垂直紧密贴合,所述红外通信模块的接线端子连接有通信线,所述通信线布置在所述布线通道中。
具体的,还包括封盖,所述主体的底部具有敞口,所述封盖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并且封闭所述敞口;
所述封盖上开设有信号孔,所述透镜置于所述信号孔中并且其底面与所述封盖的底面齐平,所述信号孔的轮廓与所述透镜的外轮廓一致。
具体的,所述主体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左右宽度为0.5~3cm,所述柱形壳体设置在第一部分中,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为左右贯穿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形孔;所述第一部分的右侧面上开设有通信槽,所述通信槽位于所述锁孔与右充电触点之间,所述电子标签贴近所述通信槽设置。
具体的,所述柱形壳体为一体结构的长方体形塑料件,所述唇边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左充电触点和右充电触点均为矩形铜片,所述红外通信模块中还集成有磁控开关,所述透镜的外轮廓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助力自行车,包括车体、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所述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所述车体的前叉固定有所述联接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红外通信模块和充电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的下管上设置有安装盒,所述电池密封设置在所述安 装盒中,所述车体的前叉上还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固定在所述联接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联接器集成了锁车、充电、通信和身份识别四种功能,是在原来普通公共助力自行车所用的只有锁车和身份识别功能的锁车装置上的改进,将充电模块的两个触点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左右两个侧面上,不仅降低了因为雨水造成两个触点短接的可能性,而且在外形上基本与以往普通助力自行车使用的锁车装置相同,老式锁车器只要稍作改动就可以应用到电动助力自行车的租赁系统中,降低了改造费用和难度;通过红外通信模块与锁车器无线通信,比接触形的通信方式更加可靠,红外通信模块设置在主体底部,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联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联接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充电模块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联接器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联接器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3、第三部分,4、锁孔,5、左充电触点,6、透镜,7、右充电触点,8、右侧面板,9、左侧面板,10、走线孔,11、布 线通道,12、左充电柱,13、右充电柱,14、左开口,15、第一螺纹孔,16、定位块,17、沉头孔,18、沉头螺钉,19、唇边,20、定位台阶,21、红外通信模块,22、接线端子,23、封盖,24、信号孔,25、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 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的实施例一,包括:
主体,主体内具有腔体;主体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和第三部分3,第一部分1的左右宽度为1cm,第三部分3的左右宽度为5cm,第二部分2呈四棱台状并且连接在第一部分1和第三部分3之间,锁车器上也具有与第二部分2类似形状的入口,入口与锁道连通,第一部分1从入口插入到锁道时,入口就可以契合第二部分2,起到限位止动的效果;第一部分1的前端设置有锁孔4,锁孔4为左右贯穿第一部分1的方形孔;
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的左充电触点5暴露在第一部分1的左侧面上,右充电触点暴露在第一部分1的右侧面上;普通的公共助力自行车的前叉上设置有锁车装置,锁车时,锁车装置插入到锁车器的锁道中,然后被电子锁锁住,由于第一部分1与锁车装置在左右厚度和上下宽度上基本一致,因此这种联接器也可以插入到现有的锁车器中,不需要对锁车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这主要是因为将充电模块的左充电触点5和右充电触点分别设置在了第一部分1的左右两侧,从而优化了充电模块的结构,才满足安装在左右宽度只有1.2cm的第一部分1中的条件;而且左充电触点5和右充电触分设两边,拉大了它们之间的距离,即使主体上沾上雨水,也不太容易在它们之间形成水流,避免短接的情况;
电子标签,第一部分1的右侧面上开设有通信槽,通信槽为圆柱形凹槽,通信槽位于锁孔4与右充电触点之间,电子标签贴近通信槽设置;电子标签固定在腔体中;
红外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的透镜6暴露在主体的底面上;如果锁车器 要给助力自行车的电池充电,首先要与红外通信模块进行连接,获取电池信息,红外通信模块的透镜6暴露在主体底面可以防水防尘,实际上受到第一部分1形状和大小的限制,透镜6是设置在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2的结合处,锁车器的入口对应透镜6也设置有一组红外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在实施例二中提供了充电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如图2~3所示,左充电触点5和右充电触点7均为矩形铜片,充电模块还包括:
柱形壳体,柱形壳体为一体结构的长方体形塑料件,柱形壳体的右侧面板8上开设有与右充电触点7外轮廓一致的右矩形孔,右充电触点7置于右矩形孔中,使得右侧面板8紧密包裹在右充电触点7上,形成绝缘层,柱形壳体的左侧面板9上开设有与左充电触点5外轮廓一致的左矩形孔,左充电触点5置于左矩形孔中,使得左侧面板9紧密包裹在左充电触点5上,形成绝缘层,柱形壳体的后侧壁上开设有通向后方的走线孔10;
充电线,腔体包括布线通道11,布线通道11位于走线孔10的后方并且与走线孔10连通,充电线设置在布线通道11中;
左充电柱12,左充电柱12的一端与左充电触点5连接,另外一端从走线孔10中伸出并且与充电线连接;
右充电柱13,右充电柱13的一端与右充电触点7连接,另外一端从走线孔10中伸出并且与充电线连接;
第一部分的左侧面上具有与左侧面板9的外轮廓一致的左开口14,第一部分的右侧面上具有与右侧面板8的外轮廓一致的右开口;柱形壳体的下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5,腔体中固定有定位块16,定位块16设置在第一螺纹孔15的下方,定位块16对应第一螺纹孔15开设有沉头孔17,柱形壳体通过沉头 螺钉18与定位块16固定连接,此时,右充电触点的右侧面与右侧面板8的右侧面以及第一部分的右侧面齐平;左充电触点的左侧面与左侧面板9的左侧面以及主体的左侧面齐平;齐平端面既不会形成凹槽,防止积水积灰,也不会形成凸起,减少碰撞;因为左开口14、右开口、左侧面板9和右侧面板8的外轮廓都是矩形,而且形状大小相匹配,所以柱形壳体安装到主体上时,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都被限定住位置,而沉头螺钉18是在左右方向上进行了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的实施例三,如图4~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左侧面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相对于侧壁凸起的唇边19,唇边19的外轮廓为矩形,左开口的轮廓与唇边19的外轮廓一致,左开口的右侧设置有定位台阶20,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台阶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左开口的上下两边形成止口,定位台阶20的左侧表面与第一部分的左侧面的距离为唇边19的厚度,柱形壳体从左开口穿向右开口时,定位台阶20通过抵住唇边19来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联接器的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红外通信模块21的接线端子22连接有通信线,通信线布置在布线通道中,红外通信模块21中还集成有磁控开关,透镜6的外轮廓为矩形,联接器还包括封盖23,主体的底部具有敞口,封盖23与主体固定连接并且封闭敞口;封盖23上开设有信号孔24,透镜6置于信号孔24中并且其底面与封盖23的底面齐平,信号孔24的轮廓与透镜6的外轮廓一致。红外通信模块21上具有止口25,红外通信模块21形成止口25的两个表面分别与定位块16的底面和后表面垂直紧密贴合,安装红外通信模块21时,通过止口25可以让透镜6的位置相对固定(在左、右、前三个方向上定位,)盖上封盖23时,信号孔24容易框住透镜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助力自行车,包括车体、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车体的前叉固定有联接器,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红外通信模块和充电模块电连接,车体的下管上设置有安装盒,电池密封设置在安装盒中,车体的前叉上还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固定在联接器的上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