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94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身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该结构中,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的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面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副框架。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汽车车身结构,将前侧架的后部(延长部件28)连接于下仪表板下部的倾斜壁的前表面,在由螺栓将用于支承悬架装置的副框架(悬架部件35)紧固于该延长部件28的下表面时,将支架38连接于延长部件28,并且将延伸支架40连接于该支架38延伸支架,以加强该螺栓紧固部。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特许第3724079号公报

但是,所述现有技术的汽车车身结构中,由于将设于支架38的车宽方向内端的向上凸缘38a连接于延长部件28的车宽方向内壁,并且将设于延伸支架40的车宽方向内端的凸缘40a连接于设于支架38的车宽方向外端的向下凸缘38b,因此无法由延伸支架40有效地加强悬架部件35的螺栓紧固部,悬架部件35的支承刚性不够充分,由此可能出现车辆的驾驶稳定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副框架对前侧架后部的的支承刚性,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所述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其中,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所述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连接于门槛的前端。

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2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呈从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且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缘连接成一体。

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3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安装架具有:套筒,其被固定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加强板,其连接于所述前壁的后表面和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并抵接于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和螺母,其被固定于所述加强板的上表面。用于紧固所述副框架的支承部的螺栓穿过所述套筒并旋合于所述螺母。

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4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具有沿着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后表面且沿着车宽方向配置的仪表板横置部件,所述上部部件同所述前侧架、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所述仪表板横置部件四层重叠连接。

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5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具有底架,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该底板从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后方延伸,所述下部部件同所述前侧架、所述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所述底架四层重叠连接。

在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第6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为具有向后方敞开的敞开截面的部件,至少具有上壁、前壁和下壁,所述上壁为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的三角形,所述前壁和所述下壁为矩形。

在第6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第7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延伸支架的上壁、前壁和下壁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

在第1技术方案~第7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第8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汽车车身结构为,所述门槛具有被夹在外部件和内部件之间的承重加强架,在延伸支架固定凸缘沿前后方向机械性地紧固着所述延伸支架的前表面,该延伸支架固定凸缘通过将由所述门槛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承重加强架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而成。

另外,实施方式中的下部凸缘30d和前部凸缘31c对应本发明的凸缘。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将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前侧架的后部上表面,连接于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前表面,由设于前侧架的后部下表面的侧面观察为三角形的安装架来支承副框架的支承部。还具有延伸支架,其车宽方向内端与安装架的前壁和下壁、以及前侧架的车宽方向外壁连接,并且其车宽方向外端与门槛的前端连接。因此,通过由安装架将延伸支架和前侧架牢固地连接,能够提高安装架的刚性从而牢固地支承副框架,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采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延伸支架呈从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且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缘连接成一体。因此,不必考虑模具的拔模斜度,易于通过冲压成型来制造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不仅如此,还能够使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的材料强度不同而有效地加强安装架。

采用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安装架具有:套筒,其被固定于下壁的上表面;加强板,其连接于前壁的后表面和下壁的上表面并抵接于套筒的上表面;和螺母,其被固定于加强板的上表面。用于紧固副框架的支承部的螺栓穿过套筒并旋合于螺母。因此,不仅能够由加强板进一步提高安装架的刚性,还能够使将副框架安装于安装架副框架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采用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具有沿着下仪表板的倾斜壁的后表面且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仪表板横置部件,上部部件与前侧架、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仪表板横置部件四层重叠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架的刚性以及加强车身前部的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具有底架,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该底板从下仪表板的倾斜壁向后方延伸。下部部件与前侧架、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以及底架四层重叠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架的刚性以及加强车身前部的结构。

采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延伸支架为具有向后方敞开的敞开截面的部件,至少具有上壁、前壁和下壁,上壁为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的三角形,前壁和下壁为矩形。因此,在延伸支架和下仪表板的倾斜壁之间构成了较大的闭合截面以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并且最大限度确保了延伸支架相对于前侧架和安装架的连接部的面积,能够将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有效地从前侧架传递到延伸支架。

采用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延伸支架的上壁、前壁和下壁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延伸支架的刚性,并提高将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前侧架传递到门槛的传递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门槛具有被夹在外部件和内部件之间的承重加强架,在延伸支架固定凸缘沿前后方向机械性地紧固有延伸支架的前表面,该延伸支架固定凸缘通过将由门槛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承重加强架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而成。门槛延伸支架延伸支架延伸支架因此,能够将通过延伸支架传递的剪切载荷有效地传递至门槛的前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的车身前部的仰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3的方向的向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的5a-5a线和5b-5b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2的6的方向的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门槛;12:底板;13:下仪表板;13a:倾斜壁;17:底架;18:前侧架;18c:车宽方向外壁;19:安装架;19a:前壁;19b:下壁;20:加强板;21:套筒(collar);22:螺母;23:副框架;23a:支承部;24:螺栓;25:外部件;26:内部件;27:承重加强架(jackupstiffener);27b:延伸支架固定凸缘;29:延伸支架;30:上部部件;30a:上壁;30b:前壁;30d:下部凸缘(凸缘);30g:凸棱(bead);30h:凸棱;31:下部部件;31a:下壁;31c:前部凸缘(凸缘);31g:凸棱;32:仪表板横置部件(dashcrossmember)。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以在驾驶席落座的乘员为基准进行定义。

如图1~图4所示,从位于左右一对的门槛11之间的底板12的前端,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向前上方竖起,并且在其前方隔出发动机室14。通道部15从底板1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跨至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向上方隆起,其截面为梯形的形状。在底板12的下表面,以沿着通道部15的车宽方向两侧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有左右一对的通道部加强板16,另外,在底板12的上表面上,于左右的通道部加强板16的车宽方向外侧,沿前后方向配置有左右一对的底架17。

在发动机室14内沿前后方向配置的左右一对的前侧架18的后部向后下方弯曲且其上下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该后部与向前上方倾斜的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连接。向前上方弯曲的两个底架17的前端与向前上方倾斜的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后表面连接,两个前侧架18的后端和两个底架17的前端隔着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在前后方向上排列。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前侧架18的后部在截面上形成倒置檐帽状,具有下壁18a、从下壁18a的车宽方向内端竖起的车宽方向内壁18b、从下壁18a的车宽方向外端竖起的车宽方向外壁18c、将车宽方向内壁18b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而成的内侧凸缘18d、以及将车宽方向外壁18c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外侧折弯而成的外侧凸缘18e,内侧凸缘18d和外侧凸缘18e与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连接。

设于前侧架18的后部下表面的安装架19为侧面观察呈三角形的部件,具有前壁19a、下壁19b、车宽方向内壁19c、车宽方向外壁19d、将前壁19a的前部向前方延长而成的前部凸缘19e、将下壁19b的后部向后方延长的后部凸缘19f、在车宽方向内壁19c的上部向上方延长而成的内侧凸缘19g、以及将车宽方向外壁19d的上部向上方延长而成的外侧凸缘19h,并且前部凸缘19e和后部凸缘19f同前侧架18的下壁18a连接,车宽方向内壁19c和车宽方向外壁19d分别与前侧架18的车宽方向内壁18b和车宽方向外壁18c连接。

配置于安装架19内部的加强板20具有上壁20a、车宽方向外壁20b、后壁20c、将上壁20a的前端和车宽方向外壁20b的前端折弯而成的两个前部凸缘20d和20e、将上壁20a的车宽方向内端折弯而成的内侧凸缘20f、将车宽方向外壁20b的下端折弯而成的外侧凸缘20g、以及将后壁20c的后端延长而成的后部凸缘20h,两个前部凸缘20d和20e与安装架19的前壁19a连接,内侧凸缘20f与安装架19的车宽方向内壁19c连接,外侧凸缘20g与安装架19的下壁19b连接,后部凸缘20h以被夹持的方式连接在安装架19的后部凸缘19f和前侧架18的下壁18a之间。

在安装架19的下壁19b和加强板20的上壁20a之间设置有套筒21,在加强板20的上壁20a的上表面设置有螺母22,该螺母22与套筒21同轴。并且,中央部开口的四边框状的副框架23配置于发动机室14,其左右后部的两个支承部23a与两个套筒21被两个螺栓24从下至上贯穿,螺栓24旋合于两个螺母22,由此,将副框架23的左右支承部23a紧固于两个安装架19。

如图3和图5(a)所示,门槛11是由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敞开的檐帽状截面的外部件25和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敞开的檐帽状截面的内部件26,以夹持承重加强架27和前立柱内部件28(frontpillarinner)的方式连接而成,在承重加强架27的下端形成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的承重凸缘27a,在承重加强架27的前端形成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的延伸支架固定凸缘27b。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沿车宽方向配置用于连接安装架19和门槛11的前端的延伸支架29,是由上部部件30和下部部件31连接在一起而成,且形成向后敞开的敞开截面,并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连接于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从而构成闭合截面。

上部部件30具有上壁30a、前壁30b、将上壁30a的上端折弯而成的上部凸缘30c、将前壁30b的下端延长而成的下部凸缘30d、将上壁30a的车宽方向内端折弯而成的第1内端凸缘30e、以及将前壁30b的车宽方向内端延长而成的第2内端凸缘30f。上壁30a为三角形,其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30g,前壁30b为沿着车宽方向且宽度大致恒定的矩形,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30h。

下部部件31具有下壁31a、后壁31b、将下壁31a的前端折弯而成的前部凸缘31c、将后壁31b的后端折弯而成的后部凸缘31d、将下壁31a的车宽方向内端延长而成的第3内端凸缘31e、以及将后壁31b的车宽方向内端折弯而成的第4内端凸缘31f。下壁31a为沿着车宽方向且宽度大致恒定的矩形,并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31g。

通过将这种形状的上部部件30的下部凸缘30d和下部部件31的前部凸缘31c重叠连接,组装成延伸支架29。通过将延伸支架29的上部部件30的上部凸缘30c和下部部件31的后部凸缘31d连接于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在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和延伸支架29之间构成闭合截面。

进而,将上部部件30的第1内端凸缘30e和下部部件31的第4内端凸缘31f连接于前侧架18的车宽方向外壁18c,将上部部件30的第2内端凸缘30f连接于安装架19的前壁19a,将下部部件31的第3内端凸缘31e连接于安装架19的下壁19b,由此可使延伸支架29的车宽方向内端与前侧架18和安装架19连接。

在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后表面,连接着朝向前方敞开的仪表板横置部件32的上部凸缘32a和下部凸缘32b,在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和仪表板横置部件32之间构成闭合截面。并且,延伸支架29的上部部件30的上部凸缘30c和前侧架18的外侧凸缘18e、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仪表板横置部件32的下部凸缘32b四层重叠,在焊接部w1焊接(参照图4)。另外,延伸支架29的下部部件31的后部凸缘31d和前侧架18的外侧凸缘18e、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底架17的外侧凸缘17a四层重叠,在焊接部w2焊接(参照图4)。

另外,延伸支架29的车宽方向外端抵接于前立柱内部件28的车宽方向内表面,并且延伸支架29的上部部件30的前壁30b和下部部件31的前部凸缘31c,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根螺栓33和两个螺母34紧固于承重加强架27的延伸支架固定凸缘27b。

下面,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两个前侧架18的后部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安装架19,在这两个安装架19上分别由螺栓24紧固着副框架23,由于用副框架23来支承前轮的悬架装置,因此如果副框架23对两个前侧架18的支承刚性不充分的话,可能会对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但若采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在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的前表面连接延伸支架29并构成闭合截面,并且将延伸支架29的车宽方向内端的第2内端凸缘30f和第3内端凸缘31e连接于安装架19的前壁19a和下壁19b,并且将第1内端凸缘30e和第4内端凸缘31f连接于前侧架18的车宽方向外壁18c,并且将延伸支架29的车宽方向外端连接于门槛11的前端,因此安装架19通过延伸支架29牢固地与前侧架18连接,并且安装架19通过延伸支架29牢固地与门槛11连接,由此能够提高安装架19的刚性。由此,能够提高副框架23的支承刚性,确保车辆的驾驶稳定性。

另外,由于延伸支架29呈从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向前方突出的形状,并且分为上部部件30和下部部件31,被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部凸缘30d和前部凸缘31c连接成一体,因此不必考虑冲压模具的拔模斜度,易于通过冲压成型来制造上部部件30和下部部件31,不仅如此,还能够使上部部件30和下部部件31的材料强度不同而有效地加强安装架19。

另外,安装架19具有:套筒21,其被固定于下壁19b的上表面;加强板20,其连接于前壁19a的后表面和下壁19b的后部凸缘19f的上表面并抵接于套筒21的上表面;和螺母22,其被固定于加强板20的上壁20a。由穿过套筒21并旋合于螺母22的螺栓24将副框架23的支承部23a紧固于安装架19。因此,不仅能够由加强板20进一步提高安装架19的刚性,还能够使将副框架23安装于安装架19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在点焊部w1(参照图3和图4),延伸支架29的上部部件30的上部凸缘30c和前侧架18的外侧凸缘18e、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仪表板横置部件32的下部凸缘32b四层重叠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架19的刚性并加强车身前部的结构。

另外,在点焊部w2(参照图3和图4),延伸支架29的下部部件31的后部凸缘31d和前侧架18的外侧凸缘18e、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底架17的外侧凸缘17a四层重叠连接,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架19的刚性并加强车身前部的结构。

另外,所述延伸支架29为具有向后方敞开的敞开截面的部件,具有上壁30a、前壁30b、下壁31a和后壁31b,上壁30a为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变窄的三角形,前壁30b和下壁31a为矩形,因此,在延伸支架29和下仪表板13的倾斜壁13a之间构成了较大的闭合截面以提高车身前部的刚性,并且能最大限度确保延伸支架29相对于前侧架18和安装架19的连接部的面积,能够将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有效地从前侧架18传递到延伸支架29。

并且,延伸支架29的上壁30a、前壁30b和下壁31a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凸棱30g、30h、31g,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延伸支架29的刚性,提高将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从前侧架18传递到门槛11的传递效率。

另外,门槛11具有被夹在外部件25和内部件26之间的承重加强架27,在延伸支架固定凸缘27b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螺栓33紧固有延伸支架29的前表面,该延伸支架固定凸缘27b通过将由门槛1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承重加强架27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而成,因此,能够将通过延伸支架29传递的剪切载荷有效地传递至门槛11的前端。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