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541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成为逐渐流行的娱乐形式以及运输手段。而且,对于业余和专业人员二者而言,骑自行车已经变成一种非常流行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运输还是竞技,自行车产业均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已经广泛地被重新设计的一个自行车部件是自行车操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车操作装置包括基体构件、操作单元和支撑轴。操作单元包括可旋转构件,其相对于基体构件绕第一旋转轴线可旋转,以控制自行车部件。操作单元具有由基体构件支撑的第一操作单元端和与第一操作单元端沿着第一旋转轴线相反的第二操作单元端。支撑轴沿与第一旋转轴线不平行的方向延伸并将第二操作单元端联接到基体构件。支撑轴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被基体构件支撑。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操作单元在基体构件的至少三个点处被基体构件支撑。因此,操作单元被基体构件稳定支撑。此外,所述至少三个点中的两个是支撑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因此,能够简化操作单元的支撑架构。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基体构件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枢转销、操作构件和偏压构件。枢转销联接到基体构件。操作构件经由枢转销可旋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偏压构件绕枢转销缠绕。偏压构件具有钩在支撑轴上的第一偏压构件端。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支撑轴除了支撑操作单元之外还被用于固定第一偏压构件端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零件并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偏压构件被构造成朝向静止位置偏压操作构件。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当用户不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时,能够使操作构件返回到静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支撑轴具有槽。偏压构件钩在槽上。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偏压构件能够稳定地钩在支撑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液压单元。液压单元被构造成,响应于操作构件的运动,产生液压压力。液压单元包括压力缸和被置于压力缸中的活塞。活塞联接到操作构件。偏压构件具有与第一偏压构件端相反的第二偏压构件端。第二偏压构件端钩在活塞上。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当用户不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时,能够使活塞返回到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第二偏压构件端被定位成与操作构件相对于枢转销相反。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当用户不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时,能够使活塞和操作构件有效地返回。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枢转销和支撑轴基本上彼此平行。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支撑轴能够稳定地支撑偏压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当沿平行于枢转销的方向观察时,支撑轴被置于枢转销和操作单元之间。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偏压构件的第一偏压构件端钩在靠近偏压构件的构件上。因此,偏压构件能够被最小化,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基体构件的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附加支撑轴。附加支撑轴联接到基体构件并支撑操作单元。附加支撑轴限定第一旋转轴线。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附加支撑轴能够以稳定方式旋转地支撑操作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可旋转构件包括被构造成与拉索接合的拉索保持区段。

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操作单元能够通过使用拉索控制自行车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操作单元是变速操作单元,以操作变速装置来执行自行车的档位变换。

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用户能够通过操作自行车操作装置来执行档位变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偏压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被构造成,在自行车操作装置安装到自行车手柄的状态下,联接到自行车手柄。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反。支撑轴设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

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能够将自行车操作装置安装到公路自行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第一端部包括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具有与下弯式车把对应的弯曲形状。

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能够将自行车操作装置牢固地固定到下弯式车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基体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抓握部。

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基体构件允许用户容易地操作操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第二端部包括圆头部。

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圆头部允许用户在骑行自行车期间倚靠在基体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被构造成,基体构件由树脂制成。

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能够节省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重量。此外,容易通过模制形成自行车操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上述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还包括经由支撑轴可旋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的操作构件。

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操作装置中,支撑轴被用于支撑操作构件以及操作单元。因此,能够减少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零件并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在结合附图时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许多伴随优点变得更好理解,因此将容易获得对本发明及其许多伴随优点的更完整认识。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右侧立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1的线v-v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1的线vi-vi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后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4的线x-x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省略罩构件。

图12是沿着图4的线xii-xii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4的线xiii-xiii截取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一个(多个)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10被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的自行车手柄h。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0被构造成安装到下弯式车把。但是,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结构能够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车把,诸如平直型车把、计时赛车车把和牛角式车把。自行车手柄h也能够被称为车把h。车把h也能够被称为下弯式车把h。此外,自行车操作装置10能够安装到自行车中除车把h之外的其他部位。因为自行车的结构在自行车领域中是已知的,所以在此为了简明将不具体描述。

自行车操作装置10操作地联接到液压自行车部件bc1,诸如液压自行车制动器。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0经由液压软管c1操作地联接到液压自行车部件bc1。

此外,自行车操作装置10操作地联接到机械控制的自行车部件bc2。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0经由机械控制拉索c2操作地联接到机械控制的自行车部件bc2。机械控制的自行车部件bc2能够被简单地称为自行车部件bc2。自行车部件bc2的示例包括变速装置、可调座杆组件和自行车悬挂。机械控制拉索c2的示例包括bowden型拉索。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部件bc2包括变速装置以执行自行车档位变换。自行车部件bc2也能够被称为变速装置bc2。

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0是右手侧控制装置,其被构造成由骑行者的右手操作以致动液压自行车部件bc1和机械控制的自行车部件bc2。但是,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结构能够应用到左手侧控制装置。

在本申请中,下面的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于”、“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相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基于面向车把h坐在自行车的车座(未示出)上的用户(例如骑行者)来确定的那些方向。因而,这些术语当用来描述自行车操作装置10时,应该相对于在水平面上以直立骑行位置使用的装备有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1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基体构件12。基体构件12被构造成安装到自行车的车把h。但是,基体构件12能够安装到自行车中除车把h之外的其他部位。基体构件12由诸如树脂材料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在该实施例中,基体构件12由树脂制成。例如,基体构件12由合成树脂制成。基体构件12通过使用整体模制被一体成形。但是,基体构件12能够由诸如金属材料的其他材料制成。例如,基体构件12能够通过使用模制由铝制成。

基体构件12包括第一端部12a、第二端部12b和抓握部12c。第一端部12a被构造成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安装到自行车手柄h的状态下联接到自行车手柄h。以下,自行车操作装置10安装到自行车手柄h的状态能够被称为安装状态。第二端部12b与第一端部12a相反。抓握部12c设置在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之间。

下弯式车把h包括弯曲部分h1。第一端部12a被构造成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联接到弯曲部分h1。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安装夹14以将基体构件12联接到自行车手柄h。

如图2所示,第一端部12a包括安装表面12d,该安装表面12d具有对应于下弯式车把h的弯曲形状。具体地,安装表面12d具有对应于弯曲部分h1的外周表面的弯曲形状。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端部12b包括圆头部12e。圆头部12e从抓握部12c倾斜向上延伸。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圆头部12e被置于第一端部12a的上方。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圆头部12e也能够被构造成可被抓握。

在该实施例中,自行车操作装置10还包括罩构件15,其附接到基体构件12以至少部分地覆盖基体构件12。罩构件15至少部分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操作构件16。操作构件16绕枢轴线a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2。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操作构件16从基体构件12向下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操作构件16绕枢轴线a1沿第一操作方向d1相对于基体构件12可枢转。操作构件16被构造成相对于基体构件12可在静止位置p11(以下被称为第一静止位置p11)和操作位置p12(以下被称为第一操作位置p12)之间枢转。第一操作方向d1是绕枢轴线a1限定的周向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操作构件16被提供为绕枢轴线a1可枢转的制动器操作杆。

在本申请中,这里所用的术语“静止位置”指的是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处,诸如操作构件16的可动部分在用户不操作该可动部分的状态下保持静止。这里所用的术语“操作位置”指的是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可动部件已经被用户操作以实现自行车部件的操作。

如图3所示,操作构件16绕附加枢轴线a2沿第二操作方向d2相对于基体构件12可枢转。操作构件16相对于基体构件12可在第二静止位置p21和第二操作位置p22之间枢转。第二操作方向d2是绕附加枢轴线a2限定的周向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操作构件16被提供为绕附加枢轴线a2可枢转的变速杆。但是,能够从操作构件16省去变速杆的功能。

如图1和图3中可见,操作构件16包括基体部18和操作部20。基体部18绕枢轴线a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2。操作部20绕附加枢轴线a2枢转地设置在基体部18上。

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枢转销22。枢转销22限定枢轴线a1。如图5所示,枢转销22联接到基体构件12。具体地,基体构件12具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沿基本上平行于枢轴线a1的方向d6与第一通孔21相反。枢转销22包括第一销端22a和第二销端22b,该第二销端22b沿方向d6与第一销端22a相反。第一销端22a经由第一中间构件25被接收在第一通孔21中。第二销端22b经由第二中间构件27被接收在第二通孔23中。操作构件16经由枢转销22可旋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2。操作构件16相对于枢转销22可以是可旋转的,该枢转销22相对于基体构件12是不可旋转的。替代性地,操作构件16相对于枢转销22可以不是可旋转的,该枢转销22相对于基体构件12是可旋转的。此外,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附加枢转销24。附加枢转销24限定附加枢轴线a2。基体部18经由枢转销22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2。操作部20经由附加枢转销24绕附加枢轴线a2枢转地联接到基体部18。

如图1和图7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还包括附加操作构件26。附加操作构件26绕附加枢轴线a2枢转地设置在操作构件16和基体构件12中的一者上。在该实施例中,附加操作构件26设置在操作构件16上。具体地,附加操作构件26绕附加枢轴线a2沿第三操作方向d3相对于基体构件12可枢转。附加操作构件26相对于基体构件12可在第三静止位置p31和第三操作位置p32之间枢转。附加操作构件26经由附加枢转销24枢转地联接到基体部18。附加操作构件26绕附加枢转轴线a2相对于基体部18可枢转。在该实施例中,附加操作构件26被提供为绕附加枢轴线a2可枢转的附加变速杆。能够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省去附加操作构件26。

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第一偏压构件28,其被构造成相对于基体构件12朝向第一静止位置p11(图1)偏压操作构件16。在操作构件16处于第一静止位置p11处的静止状态下,基体部18接触基体构件12。例如,第一偏压构件28包括扭力弹簧。在该说明书中,第一偏压构件28能够被简单地称为偏压构件28。即,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偏压构件28。偏压构件28被构造成朝向第一静止位置p11偏压操作构件16。

偏压构件28安装在枢转销22上。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偏压构件28绕枢转销22缠绕。如图4和图6所示,偏压构件28具有钩在支撑轴80上的第一偏压构件端28a。如图4和图5所示,偏压构件28具有与第一偏压构件端28a相反的第二偏压构件端28b。第二偏压构件端28b被定位成与操作构件16相对于枢转销22相反。第二偏压构件端28b钩在连接到活塞38的引导销46上。即,第二偏压构件端28b钩在活塞38上。在后面详细地描述支撑轴80、引导销46和活塞38。

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第二偏压构件30,以相对于基体构件12朝向第二静止位置p21(图3)偏压操作构件16。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偏压构件30相对于基体部18朝向第二静止位置p21(图3)偏压操作部20。第二偏压构件30安装在附加枢转销24上。在操作部20处于第二静止位置处的状态下,操作部20接触基体部18。例如,第二偏压构件30包括扭力弹簧。

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第三偏压构件32,以相对于基体构件12朝向第三静止位置p31(图7)偏压附加操作构件26。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偏压构件32相对于操作构件16(基体部18)朝向第三静止位置p31(图7)偏压附加操作构件26。第三偏压构件32安装在附加枢转销24上。如图5所示,在操作构件16和附加操作构件26处于第二静止位置p21和第三静止位置p31的状态下,附加操作构件26接触操作构件16(操作部20)。例如,第三偏压构件32包括扭力弹簧。

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液压单元34。液压单元34设置在基体构件12上。液压单元34包括压力缸36和活塞38。压力缸36设置在基体构件12上并且包括压力缸孔40。活塞38设置在压力缸孔40中。即,活塞38被置于压力缸36中。活塞38可沿运动方向d4在压力缸孔40中运动。压力缸孔40具有沿运动方向d4延伸的压力缸中心轴线40a。压力缸孔40和活塞38限定液压腔42。在该实施例中,液压单元34包括闭合构件43,其附接到压力缸36以闭合压力缸孔40的一端。压力缸孔40、活塞38和闭合构件43限定液压腔42。

活塞38可响应于操作构件16沿第一操作方向d1的运动,而相对于压力缸36沿运动方向d4运动。具体地,活塞38相对于压力缸36可在初始位置p41和致动位置p42之间运动。在操作构件16处于第一静止位置p11(图1)的静止状态下,活塞38处于初始位置p41。在操作构件16处于第一操作位置p12(图1)的操作状态下,活塞38处于致动位置p42。活塞38被构造成,响应于操作构件16从第一静止位置p1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12的运动,从初始位置p41被推动到致动位置p42,以朝向至少一个自行车部件bc1供应液压压力。

如图4所示,活塞38相对于压力缸36运动一冲程st,该冲程st限定为从初始位置p41到致动位置p42。活塞38的冲程st沿运动方向d4限定。液压腔42具有可变内部容积,其响应于活塞38的运动可变。在该实施例中,活塞38的冲程可在最大冲程和最小冲程之间调节,如后面所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活塞38的冲程st能够限定为最小冲程。

如图4、图8和图9中可见,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活塞杆44、引导销46、引导构件48和传输构件50。活塞杆44操作地联接到活塞38。引导销46附接到活塞杆44。引导构件48由金属材料制成,诸如钛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引导构件48可拆卸地附接到基体构件12。引导构件48包括一对第一引导槽48a和48b。引导销46的两端46a和46b可动地设置在第一引导槽48a和48b中。第一偏压构件28(偏压构件28)偏压引导销46。活塞38、活塞杆44、引导销46和引导构件48可作为一个单元从基体构件12拆下。传输构件50联接到操作构件16。即,活塞38联接到操作构件16。传输构件50相对于基体构件12绕枢轴线a1可枢转,以将操作构件16的运动传输到引导销46。因此,液压单元34被构造成,响应于操作构件16的运动来产生液压压力。

如图4所示,传输构件50包括第一传输端50a和第二传输端50b。第一传输端50a接触引导销46。第二传输端50b被设置为与第一传输端50a相对于枢轴线a1相反。

如图8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调节构件51。调节构件51可动地附接到引导构件48。具体地,调节构件51包括外螺纹部51a。引导构件48包括附加调节螺纹孔48c。外螺纹部51a螺纹地接合于附加调节螺纹孔48c。调节构件51包括调节端51b。如图4和图8所示,调节端51b接触传输构件50的第一传输端50a。例如,调节构件51的调节端51b具有渐缩形状。如图4所示,第一偏压构件28朝向调节构件51的调节端51b偏压引导销46和第一传输端50a。引导销46和第一传输端50a被保持在第一偏压构件28和调节构件51的调节端51b之间。这将活塞38定位在初始位置p41。此外,传输构件50相对于引导构件48和基体构件12被定位在对应于初始位置p41的枢转位置。

如图8所示,调节构件51相对于引导构件48的旋转改变调节构件51相对于引导构件48沿调节方向d7的位置,该调节方向d7不平行于压力缸孔40的压力缸中心轴线40a。因此,调节构件51的旋转改变活塞38相对于基体构件12的初始位置p41(图4)。此外,调节构件51的旋转改变传输构件50相对于基体构件12的枢转位置。

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附加调节构件52。附加调节构件52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二传输端50b。附加调节构件52包括调节螺纹件54和调节接触部分56。传输构件50包括被置于第二传输端50b处的螺纹孔50c。调节螺纹件54螺纹接合于螺纹孔50c。调节接触部分56可旋转地联接到调节螺纹件54的一端。调节接触部分56联接到基体部18,以被限制成免于相对于基体部18旋转。

如图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调节偏压元件57,其设置在传输构件50和基体部18之间,以向传输构件50和基体部18施加偏压力。调节偏压元件57偏压传输构件50和基体部18以推动基体部18抵靠调节接触部分56。

如图8所示,调节构件51的旋转改变传输构件50相对于基体构件12的枢转位置。因此,调节构件51的旋转改变操作构件16相对于基体构件12的第一静止位置p11。此外,如图4所示,调节螺纹件54相对于传输构件50的旋转改变在第二传输端50b和基体部18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操作构件16相对于基体构件12的第一静止位置p11。此时,不改变活塞38的初始位置p41,这是因为传输构件50的第一传输端50a被保持在引导销46和调节构件51之间。

如图10所示,液压单元34包括液压贮液器58。液压贮液器58包括连接到液压腔42的贮液器腔59。如图4所示,液压贮液器58设置在第二端部12b处。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液压贮液器58设置在圆头部12e处。

如图10所示,液压贮液器58包括贮液器箱60、隔膜(diaphragm)62和盖64。贮液器箱60包括凹部60a。在该实施例中,贮液器箱60与压力缸36作为单件整体构件被一体提供。但是,贮液器箱60能够是独立于压力缸36的单独构件。隔膜62至少部分被置于凹部60a中。贮液器箱60和隔膜62限定在凹部60a中的贮液器腔59。在该实施例中,液压贮液器58包括流出构件(bleedmember)67。流出构件67可拆卸地附接到贮液器箱60以闭合贮液器箱60的孔60b。贮液器箱60、隔膜62和流出构件67限定在凹部60a中的贮液器腔59。贮液器腔59经由至少一个连接孔(未示出)连接到液压腔42。如图10和图11所示,盖64借助紧固件65可拆卸地附接到基体构件12以覆盖凹部60a。能够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省去液压贮液器58。

如图4和图10所示,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安装到车把h的安装状态(图1)下,压力缸孔40至少部分设置在枢轴线a1上方。在安装状态下,贮液器腔59设置在压力缸孔40上方而在沿平行于枢轴线a1的横向方向d5上不与压力缸孔40重叠。

如图12所示,基体构件12包括流体通路68。流体通路68连接到液压腔42。流体通路68设置在基体构件12内部。如图13所示,基体构件12包括出口端口70。出口端口70连接到流体通路68并且设置在第一端部12a处。流体通路68被限定为从液压腔42到出口端口70。液压软管c1经由出口端口70连接到液压腔42。液压软管c1的一端连接到出口端口70。如图10所示,基体构件12包括内周表面68a,该内周表面68a设置在基体构件12中且限定流体通路68。

如图13所示,出口端口70包括接收构件72、连接构件74、第一密封构件76和第二密封构件78。接收构件72和第一密封构件76设置在基体构件12的第一附接孔12f中。第一密封构件76被置于接收构件72和连接构件74之间。第二密封构件78被置于罩构件15和连接构件74之间。连接构件74包括第一外螺纹部分74a。第一附接孔12f包括与第一外螺纹部分74a螺纹接合的第一内螺纹部分12g。第一和第二密封构件76和78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当连接构件74被拧紧时,第一密封构件76接触液压软管c1的外周表面。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操作单元82。操作单元82包括可旋转构件84,其相对于基体构件12绕第一旋转轴线a7可旋转以控制自行车部件bc2。在该实施例中,操作单元82是变速操作单元以操作变速装置bc2来执行自行车档位变换。自行车操作装置10还包括附加支撑轴81。附加支撑轴81限定第一旋转轴线a7。如图2、图4和图7所示,附加支撑轴81经由操作单元紧固螺栓79联接到基体构件12。操作单元紧固螺栓79包括第二外螺纹部分79a。附加支撑轴81具有第二附接孔81a。第二附接孔81a包括与第二外螺纹部分79a螺纹接合的第二内螺纹部分81b。附加支撑轴81支撑操作单元82。操作单元82具有第一操作单元端82a和第二操作单元端82b,该第二操作单元端82b与第一操作单元端82a沿着第一旋转轴线a7相反。第一操作单元端82a经由附加支撑轴81被基体构件12支撑。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10包括支撑轴80。支撑轴80将第二操作单元端82b联接到基体构件12。支撑轴80具有中心轴线a8。枢转销22和支撑轴80彼此基本上平行。支撑轴80沿基本上平行于中心轴线a8的方向d6延伸。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轴80设置在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之间。具体地,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当沿平行于枢转销22的方向d6观察时,支撑轴80被置于枢转销22和操作单元82之间。支撑轴80沿不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a7的方向d6延伸。具体地,支撑轴80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线a7的方向d6延伸。

操作单元82还包括在第二操作单元端82b处的轴附接构件90。如图4所示,轴附接构件90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构件84,该可旋转构件84相对于基体构件12绕第一旋转轴线a7可旋转。如图8和图9所示,轴附接构件90是u形的。具体地,轴附接构件90包括基体部92、第一延伸部94和第二延伸部96。基体部92连接到可旋转构件84,使得可旋转构件84相对于基体部92可旋转。基体部92沿方向d6延伸。基体部92的沿方向d6的一端被称为第一端。基体部92的与第一端沿方向d6相反的另一端被称为第二端。第一延伸部94从基体部92的第一端朝向枢转销22延伸。第二延伸部96从基体部92的第二端朝向枢转销22延伸。第一延伸部94具有第三通孔95。第二延伸部96具有第四通孔97。

如图6所示,支撑轴80延伸穿过第三通孔95和第四通孔97。支撑轴80具有第一端80a和与第一端80a相反的第二端80b。第一端80a靠近第三通孔95。第三通孔95比第四通孔97更靠近第一端80a。第二端80b靠近第四通孔97。第四通孔97比第三通孔95更靠近第二端80b。支撑轴80具有槽80c。槽80c沿方向d6设置在第一端80a和第二端80b之间。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轴80具有两个槽80c。但是,槽的数量能够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偏压构件28钩在槽80c上。

第一端80a和第二端80b被基体构件12支撑。具体地,基体构件12具有第五通孔89和第六通孔91。第六通孔91与第五通孔89沿方向d6相反。支撑轴80的第一端80a被接收在第五通孔89中。支撑轴80的第二端80b被接收在第六通孔91中。第一端80a的直径大于第二端80b的直径。因此,第五通孔89的直径大于第六通孔91。第一端80a、第二端80b、第五通孔89和第六通孔91的直径由与方向d6垂直的径向方向d8限定。因此,第五通孔89能够沿支撑轴80的轴向方向d6定位支撑轴80。此外,第一端80a可以装配到第五通孔89中,使得第五通孔89沿径向方向d8定位支撑轴80。

可旋转构件84包括被构造成接合拉索的拉索保持区段86。如图8所示,拉索是机械控制拉索c2的内部金属丝c21。机械控制拉索c2包括在内部金属丝c21的一端处的钩c22。拉索保持区段86具有钩孔86h,在自行车操作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钩c22被固定在该钩孔86h中。拉索保持区段86具有引导内部金属丝c21的第二引导槽86g。响应于操作构件16和附加操作构件26的运动,拉索保持区段86相对于基体构件12绕第一旋转轴线a7枢转。

可旋转构件84包括拉索操作结构88,其将操作构件16和附加操作构件26操作地联接到拉索保持区段86。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响应于操作构件16的运动(图3),拉索操作结构88使拉索保持区段86相对于基体构件12沿拉动方向d91和释放方向d92中的一者枢转。此外,响应于附加操作构件26的运动(图7),拉索操作结构88使拉索保持区段86相对于基体构件12沿拉动方向d91和释放方向d92中的另一者枢转。在该实施例中,响应于操作构件16的运动(图3),拉索操作结构88使拉索保持区段86相对于基体构件12沿释放方向d92枢转。此外,响应于附加操作构件26的运动(图7),拉索操作结构88使拉索保持区段86相对于基体构件12沿拉动方向d91枢转。操作单元82的结构在自行车领域中是已知的,所以在此为了简明将不具体描述。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操作装置210。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具有与自行车操作装置10相同的结构和/或构造,除了基体构件12和支撑轴80。因此,在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元件将被相同编号,并且为了简明将不在此再次详细描述和/或图示。

如图14所示,自行车操作装置210包括基体构件212和支撑轴280。基体构件212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基体构件12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基体构件12,基体构件212不包括第五通孔89和第六通孔91。支撑轴28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枢转销22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轴280延伸穿过轴附接构件90的第三通孔95和第四通孔97。支撑轴280支撑操作单元82和操作构件16二者。换言之,自行车操作装置210还包括经由支撑轴280可旋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212的操作构件16。在该实施例中,偏压构件28的第一偏压构件端28a可以不钩在支撑轴280上。偏压构件28的第一偏压构件端28a可以钩在基体构件212的一部分上。

自行车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本公开中显而易见到,上述实施例能够彼此至少部分结合。

液压自行车部件bc1可以是机械驱动的自行车部件。在该情况下,液压单元34可以用拉索操作单元代替,以操作连接到自行车部件bc1的拉索。

在轴附接构件90中,第一延伸部94和第二延伸部96中的一者可以被省略。在省略第二延伸部96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94可以从基体部92的不同于基体部92的第一端的部分延伸。例如,第一延伸部94可以从基体部92的中心延伸。

在本文中使用的描述装置的部件、区段或部分的术语"被构造成"包括被构造和/或编程以实现所需功能的硬件和/或软件。所需功能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实现。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旨在成为开放式术语,其明确说明存在所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该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相似意思的词,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和它们的派生词。

术语“构件”、“区段”、“部”、“部分”、“元件”、“主体”和“结构”当用作单数时,能够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意思。

在本申请中记载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序数仅为标识符,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存在“第二元件”,并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存在“第一元件”。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对”,除了包含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还能够包含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在本文中使用的程度术语,诸如“基本上”、“大约”、“近似”,意味着被修饰术语的合理偏离量,使得最终结果不被显著改变。

显然,鉴于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变更和变形是可能的。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以在本文中具体描述之外的方式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