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1663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存放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共设施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存放架。



背景技术:

电动车因其方便快捷,经济实用的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短距离出行的普遍交通方式,而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电动车的存放问题是非常普遍的一种。

目前的电动车存放主要是直接停放于车棚车库等地的地面,而电动车普遍较重,尤其是踏板类电动车,且转向所需空间较大,在存车取车时,由于大多情况下存放空间较小,所以电动车存车取车时转向和调头极为不便,经常需要拖动后轮来转向,且经常发生碰撞,对于女性或其他较瘦弱的人来说更为困难;而且电动车普遍存放杂乱无章,摆放极其混乱,空间利用率很低,而且经常会发生电动车出路被后续车辆堵死无法取车的情况;另外,电动车存放时,由于存放混乱,人来车往经常发生碰撞使其倾倒,而且一辆车的倾倒经常连锁导致多辆车发生倾倒,造成一片混乱。

因此,设计一种停放整齐,存取方便的电动车存放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存放架,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电动车存放混乱,存取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存放架,包括两条轨道,两条轨道平行布置,轨道内安装有可沿轨道滑动的下平板,下平板上方安装有上平板,上平板和下平板均水平安装,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安装有压转装置,上平板、下平板和压转装置组成底座;

所述压转装置包括上转块和下转块,上转块和下转块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且上下同轴安装,上转块可绕轴线转动;上转块下端面由第一上螺旋面和第二上螺旋面组成,两个上螺旋面旋向相同,两个上螺旋面关于上转块轴线中心对称,两个上螺旋面圆周跨度均为180度;下转块上端面由第一下螺旋面和第二下螺旋面组成,两个下螺旋面旋向与两个上螺旋面旋向相同,两个下螺旋面关于下转块轴线中心对称,两个下螺旋面圆周跨度均为180度;第一上螺旋面和第一下螺旋面转动贴合,第二上螺旋面和第二下螺旋面转动贴合;上转块上端和上平板固定连接,下转块下端和下平板固定连接;上转块和下转块外套装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固定于上平板和下平板上;

沿螺旋面上升方向,设两个上螺旋面和两个下螺旋面开始端为0度,终止端为180度;第一上螺旋面的0度位置设有凸起的竖向挡块,第一下螺旋面的180度位置安装有第一弹性卡块,第一弹性卡块左侧为光滑曲面,右侧为平面,第一下螺旋面的90度位置安装有第二弹性卡块,第一弹性卡块和第二弹性卡块可上下移动,第一弹性卡块和第二弹性卡块底部均安装有第一压簧,下平板的侧壁上开有两个竖向的滑槽,一个滑槽内安装有第一踏板,另一个滑槽内安装有第二踏板,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均可上下移动,第一弹性卡块经连接杆与第一踏板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卡块经连接杆与第二踏板固定连接;

所述上平板的上表面前侧安装有两个挡板,挡板平行于上平板前侧面,两个挡板分别位于上平板左右两端,两个挡板内侧端分别铰接于上平板上,两个挡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有第一滑槽,上平板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压块,压块位于两个挡板之间,压块下方安装有第二压簧,压块上开有水平的第二滑槽,压块和两个挡板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杠杆,每个杠杆的一端置于第二滑槽内,另一端置于其同侧的第一滑槽内。

本发明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电动车存取困难,摆放混乱,容易倾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转块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下转块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压转装置立体图一。

图6为本发明压转装置立体图二。

图7为本发明压转装置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压转装置左视图。

图9为本发明压块弹出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压块下压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扭簧安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挡板竖起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电动车存放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上平板工作过程位置示意图。图中矩形为上平板和下平板位置,直箭头为电动车车头方向,弧形箭头为上平板转动方向,序号为上平板四个位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4给出,本发明包括两条轨道1,两条轨道1平行布置,轨道1内安装有可沿轨道滑动的下平板4,下平板4上方安装有上平板3,上平板3和下平板4均水平安装,上平板3和下平板4之间安装有压转装置5,上平板3、下平板4和压转装置5组成底座;

所述压转装置5包括上转块6和下转块7,上转块6和下转块7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且上下同轴安装,上转块6可绕轴线转动;上转块6下端面由第一上螺旋面8和第二上螺旋面9组成,两个上螺旋面旋向相同,两个上螺旋面关于上转块6轴线中心对称,两个上螺旋面圆周跨度均为180度;下转块7上端面由第一下螺旋面10和第二下螺旋面11组成,两个下螺旋面旋向与两个上螺旋面旋向相同,两个下螺旋面关于下转块7轴线中心对称,两个下螺旋面圆周跨度均为180度;第一上螺旋面8和第一下螺旋面10转动贴合,第二上螺旋面9和第二下螺旋面11转动贴合;上转块6上端和上平板3固定连接,下转块7下端和下平板4固定连接;上转块6和下转块7外套装有扭簧12,扭簧12两端分别固定于上平板3和下平板4上;

沿螺旋面上升方向,设两个上螺旋面和两个下螺旋面开始端为0度,终止端为180度;第一上螺旋面8的0度位置设有凸起的竖向挡块13,第一下螺旋面10的180度位置安装有第一弹性卡块14,第一弹性卡块14左侧为光滑曲面,右侧为平面,第一下螺旋面10的90度位置安装有第二弹性卡块15,第一弹性卡块14和第二弹性卡块15可上下移动,第一弹性卡块14和第二弹性卡块15底部均安装有第一压簧16,下平板4的侧壁上开有两个竖向的滑槽,一个滑槽内安装有第一踏板17,另一个滑槽内安装有第二踏板18,第一踏板17和第二踏板18均可上下移动,第一弹性卡块14经连接杆与第一踏板17固定连接,第二弹性卡块15经连接杆与第二踏板18固定连接;

所述上平板3的上表面前侧安装有两个挡板19,挡板19平行于上平板3前侧面,两个挡板19分别位于上平板3左右两端,两个挡板19内侧端分别铰接于上平板3上,两个挡板19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开有第一滑槽20,上平板3上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压块21,压块21位于两个挡板19之间,压块21下方安装有第二压簧22,压块21上开有水平的第二滑槽23,压块21和两个挡板19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杠杆24,每个杠杆24的一端置于第二滑槽23内,另一端置于其同侧的第一滑槽20内。

为使上转块6和下转块7相对转动更顺畅,所述的两个上螺旋面和两个下螺旋面之间安装有多个滚珠。

为使上平板3更稳定而不晃动,所述的上平板3下表面固定有竖直的外套筒25,下平板4上表面固定有竖直的内套筒26,外套筒25活动安装在内套筒26上,可沿内套筒26上下滑动且可绕轴线转动。

为保证外套筒25相对内套筒26的滑动和转动更顺畅,所述的外套筒25内壁和内套筒26外壁之间圆周均布有多个滚珠。

为使底座2在轨道1内滑动更轻松,所述的下平板4底部安装有多排滚柱27,每个滚柱27两端分别置于轨道内。

为使电动车在底座2上不会前后移动,所述上平板3上表面为中间低两端高的的圆弧凹面。

为方便电动车上下底座2,所述上平板3两端各安装有一个铰接单元,铰接单元包括一个固定斜块28和一个活动斜块29,两个斜块均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棱柱状,固定斜块28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上平板3端面,另一条直角边位于下方,活动斜块29的斜面和固定斜块28的斜面相贴合,构成方形棱柱状结构,两个斜块的斜面下棱边铰接,活动斜块29绕铰接边旋转180度后,两个斜块的斜面连成一个斜面可供电动车上下底座。

为使上平板3在扭簧12的作用下复位时阻力更小,所述压转装置5的空腔内安装有第三压簧30,第三压簧30的最大弹力小于上平板3重力,该压簧30的弹力可平衡部分上平板3的重力,从而减小上平板3复位时的阻力。

为保证电动车存放时不会过度倾斜,所述上平板3上开有竖向通孔,压块21置于通孔内,压块21可在通孔内上下移动,压块21压至最低处时,压块21上表面和上平板3上表面相平。

本发明主要用于商场、超市、学校等电动车流量大并有车辆管理人员的场所,在具体使用时,本发明并排布置多个;本发明所述四个螺旋面螺旋旋向全为左旋或全为右旋均可,以下以右旋为例进行使用方法的说明。

第一上螺旋面8的0度和第一下螺旋面10的180度位置重合时,上文所述扭簧12处于自然状态;本发明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底座位于轨道1内,上平板3和下平板4朝向相同,第一上螺旋面8的0度位置的竖向挡块13右侧和第一下螺旋面10的90度位置的第二弹性卡块15左侧接触卡紧,因此在扭簧12和第二弹性卡块15的作用下,上平板3定位于此处;当有电动车需要存放时,车辆管理人员将一个未存有电动车的底座滑出轨道1,车主踩下下平板4侧面的第二踏板18,第二踏板18经连接杆带动第二弹性卡块15向下移动,此时第二弹性卡块15不再对竖向挡块13起阻挡作用,在扭簧12的作用下,上平板3逆时针转动,同时由于两个上螺旋平面和两个下螺旋平面的作用,上平板3螺旋上升,由于压转装置5的空腔内安装了第三压簧30,第三压簧30平衡了大部分上平板3的重力,使上平板3螺旋转动时的阻力大大降低;上平板3转动90度后,第一上螺旋面8的0度位置和第一下螺旋面10的180度位置重合,此时扭簧12处于自然状态,上平板3停止转动,上平板3朝向和下平板4朝向相互垂直,在此转动过程中,竖向挡块13触动到第一弹性卡块14时,由于第一弹性卡块14左侧为光滑曲面,所以不会阻挡竖向挡块13,竖向挡块13可顺利越过第一弹性卡块14转动至第一弹性卡块14右侧,由于第一弹性卡块14右侧为平面,第一弹性卡块14右侧将卡住竖向挡块13左侧从而使上转块6不能顺时针转动;上述过程中,第一弹性卡块14和第二弹性卡块15在踏板被松开后,可在第一压簧16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以上所述踏板和弹性卡块之间的连接杆,可根据空间位置需求设置成弯杆或折杆。

上述过程完成后,将铰接单元的活动斜块29绕铰接边旋转180度,使活动斜块29的斜面和固定斜块28的斜面连成一个斜坡,电动车可经此斜坡骑上上平板3;骑上上平板3后,所述挡板19位于电动车左侧,放下电动车的侧支架,使侧支架压在压块21上,由于电动车自重的作用,侧支架将压块21压至最低处,在压块21下压过程中,压块21带动第二滑槽23内的两个杠杆24端部向下移动,杠杆的支点位于两端之间靠近压块21的一侧,则两个杠杆24另一端向上移动,两个杠杆24上升端分别经两个第一滑槽20拉动两个挡板19绕各自铰接点转动,从而使挡板19竖立起来,防止电动车向侧支架方向倾倒,另外,由于上平板3的上表面为中间低两头高的凹面,所以电动车不会前移和后退。

电动车骑上上平板3并支好后,车主从底座上下来,收起活动斜块29,踩下下平板4侧面上的第一踏板17,第一踏板17经连接杆带动第一弹性卡块14向下移动,第一弹性卡块14不再对竖向挡块13起阻挡作用,在电动车自重的作用下,上平板3向下移动,由于两个上螺旋平面和两个下螺旋平面的作用,上平板3向下运动的同时将顺时针转动,转动90度后,竖向挡块13的左侧和第二弹性卡块15的右侧接触卡紧,上平板3不再转动,此时上平板3和下平板4朝向相同且车头朝外,将底座滑进轨道1内,电动车存放完成。

当需要取车时,将底座滑出轨道1,踩下下平板4侧面的第二踏板18,第二踏板18带动第二弹性卡块15向下运动,第二弹性卡块15不再对竖向挡块13起阻挡作用,在电动车自重的作用下,上平板3继续顺时针螺旋转动,转过90度后,两个上螺旋面和两个下螺旋面完全贴合,上平板3不再转动,此时上平板3和下平板4朝向相互垂直,且相对于存车时,电动车头部转过了180度,即完成了调头;车主放下车头一端的活动斜块29,活动斜块29和固定斜块28构成斜坡,收起电动车的侧支架,压块21被松开,在第二压簧22的作用下,压块21向上移动复位,在压块21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滑槽23内的两个杠杆24端部向上移动,则两个杠杆24另一端向下移动,两个杠杆24的下降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滑槽20带动两个挡板19绕各自铰接点转动,从而使两个挡板19收起,此时车主将车骑下底座;电动车骑下底座后,失去电动车重力作用的上平板3在扭簧12和第三压簧30的作用下逆时针螺旋转动,转动90度后,竖向挡块13的右侧和第二弹性卡块15的左侧接触,第二弹性卡块15卡住竖向挡块13使上平板3不能继续转动,此时上平板3和下平板4朝向相同,将活动斜块29收起,将底座推进轨道1,至此取车过程结束,本发明回归初始状态以备下次使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

1、存车取车方便省力;目前踏板类电动车较重,且转向所需空间较大,在存车取车时,由于大多情况下存放空间较小,所以电动车存车取车时转向和调头极为不便,经常需要拖动后轮来转向,且经常发生碰撞,对于女性或其他较瘦弱的人来说更为困难;而本发明设计了由可相对转动的上平板3和下平板4组成的底座,自行车存放于底座上可通过上平板3的转动实现转向和调头,并且,电动车在存取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调头,取车时车头正好朝向原路方向,所以存车取车都只需直行即可,解决了以往存车取车时转向调头极为不便的问题,且本发明压转装置5通过螺旋面巧妙的利用电动车自重实现上平板3的旋转,不用其他动力输入,不需人力推动,极为方便。

2、电动车存放整齐,节省空间;目前的电动车存放杂乱无章,乱停乱放,摆放极其混乱,空间利用率很低,而且经常会发生电动车出路被后续车辆堵死无法取出的情况;本发明电动车存放在底座上以后,底座置于轨道1内,底座整齐并排布置,合理有序,整齐美观,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解决了以往电动车乱停乱放,杂乱无章,影响市容,容易造成拥堵,取车不便的问题。

3、可防止电动车倾倒;目前的电动车存放时,由于存放混乱,人来车往经常发生碰撞使其倾倒,而且一辆车的倾倒经常连锁导致多辆车发生倾倒,造成一片混乱;由于电动车停放时向侧支架方向倾斜,所以也多向该侧倾倒,本发明在底座上电动车侧之间的一侧设置了两个挡板19,通过侧支架压下压块21使挡板19自动竖立,防止电动车向该侧倾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