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车后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36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行李车后挂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钩,特别是涉及一种行李车后挂钩。



背景技术:

在行李车上有挂钩部件,现有的挂钩组件在使用过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由于原来挂钩结构设计不合理,挂钩开启不方便,而且操作不便;(2)原有挂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脱钩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行李车后挂钩,此挂钩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锁紧可靠,不存在脱钩的问题,而且挂钩操作过程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行李车后挂钩,它包括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顶部水平板、中部水平板和底部水平板,在顶部水平板、中部水平板和底部水平板上都加工有同一轴线上的通孔,在通孔内部贯穿有竖直轴,所述竖直轴的顶部贯穿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有把手,位于顶部水平板和中部水平板之间的竖直轴上通过销轴套装固定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和顶部水平板之间的竖直轴上套装有弹簧,所述竖直轴的末端与底部水平板上的插孔相配合。

所述横杆上位于竖直轴的两端套装有套筒。

所述顶部水平板和中部水平板之间还垂直固定有角钢板。

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的行李车挂钩,在使用时只需要手动的拉动把手,把手带动竖直轴,进而使竖直轴沿着三层水平板向上滑动,最终使竖直轴的末端与底部水平板的插孔相分离,此时挂钩就打开了,将其钩挂到其他位置,再松开把手,在弹簧的恢复作用力下压紧弹簧座,通过弹簧座使竖直轴再次向下移动,进而使其末端再次回到底部水平板的插孔内部,实现对挂钩的锁紧,锁紧之后的挂钩由于弹簧力的存在不会发生自动脱钩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维图。

图中:把手1、横杆2、套筒3、竖直轴4、竖直板5、弹簧6、中部水平板7、顶部水平板8、角钢板9、销轴10、弹簧座11、底部水平板12、插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加图1-3,行李车后挂钩,它包括竖直板5,所述竖直板5的侧面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顶部水平板8、中部水平板7和底部水平板12,在顶部水平板8、中部水平板7和底部水平板12上都加工有同一轴线上的通孔,在通孔内部贯穿有竖直轴4,所述竖直轴4的顶部贯穿安装有横杆2,所述横杆2上固定有把手1,位于顶部水平板8和中部水平板7之间的竖直轴4上通过销轴10套装固定有弹簧座11,所述弹簧座11和顶部水平板8之间的竖直轴4上套装有弹簧6,所述竖直轴4的末端与底部水平板12上的插孔13相配合。采用上述的挂钩结构,其操作方便,而且锁紧可靠,有效的避免了脱钩的危险。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2上位于竖直轴4的两端套装有套筒3。通过安装套筒3,能够保证横杆2正常的转动,方便把手1的转动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水平板8和中部水平板7之间还垂直固定有角钢板9。通过角钢板9一方面对弹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对顶部水平板8和中部水平板7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使其处于压缩状态能够保证其始终位于底部水平板12的插孔13内部,进而保证了其始终处于锁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只需要手动的拉动把手1,把手1带动竖直轴4,进而使竖直轴4沿着三层水平板向上滑动,进而使竖直轴4的末端与底部水平板12的插孔13相分离,此时挂钩就打开了,然后,将其钩挂到其它位置,再松开把手1,在弹簧6的恢复作用力下压紧弹簧座11,通过弹簧座11使竖直轴4再次向下移动,进而使其末端再次回到底部水平板12的插孔13内部,实现对挂钩的锁紧,锁紧之后的挂钩由于弹簧力的存在不会发生自动脱钩的危险。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操作步骤,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