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通气溢流装置的转向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75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通气溢流装置的转向油罐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油罐,具体涉及一种内置通气溢流装置的转向油罐,属于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转向油罐大多没有溢流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油罐会随着汽车振动溢流油液而弄污油罐及其附近的零部件,甚至油液到处飞溅会造成安全隐患。部分转向油罐即使设置的有溢流装置,通常也为外置式的(比如溢流托盘),不仅占用空间大,实际防污效果差,同时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转向油罐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内置通气溢流装置的转向油罐,该转向油罐设计新颖,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结构紧凑、外观美的优点,同时还在具有良好通气性能的同时,具备优良的防溢流能力,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置通气溢流装置的转向油罐,包括油罐本体,油罐本体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油罐本体的顶部设有加盖密封盖的加油口,油罐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油罐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最高液面刻线和最低液面刻线,油罐本体的内侧壁与滤芯组件之间的区域安置有通气溢流装置,通气溢流装置包括竖向安置于油罐本体内的通气溢流管,油罐本体的顶部设有通气溢流凸起,通气溢流凸起的内侧空间与油罐本体的内部空间相接通,通气溢流管的顶端固定在通气溢流凸起的内侧,伸入通气溢流凸起内的这一段通气溢流管的管壁上开有通气溢流口,通气溢流口高于最高液面刻线,通气溢流管的底端穿过油罐本体的底部形成通气溢流管外接口。

优选的,加油口位于滤芯组件的正上方,加油口的直径大于滤芯组件的直径。

优选的,盖密封盖的内侧设有油标尺,油标尺上标志着最高油位标识和最低油位标识。

优选的,出油口设置在油罐本体的底部并远离滤芯组件的位置。

优选的,出油口为竹节式管口,并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直管或弯管。

优选的,回油口设置在油罐本体的底部并位于滤芯组件的正下方。

优选的,回油口为竹节式管口、内锥式管口或外锥式管口,并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直管或弯管。

优选的,油罐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由一个安装板以及呈八字形对称布置在安装板同一侧的两个支板组成,两支板外侧的安装板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两支板固定在油罐本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板螺栓固定在汽车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转向油罐采用了内置式的通气溢流装置,其内部的通气溢流口位于油罐顶部独立设置的空间内,其高度也远高于油液最高高度,该新型装置不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结构紧凑、外观美的优点,同时还在具有良好通气性能的同时,具备更好的防溢流能力,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2.本新型转向油罐的密封盖内侧设有油标尺,油标尺上设有最高油位标识和最低油位标识,方便拧下密封盖后查看油罐内油液的高度。

3.本新型转向油罐中,油罐支架的螺栓安装孔采用外置式,方便油罐在汽车上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转向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向油罐的背面视图;

图3是本新型转向油罐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通气溢流装置的放大图;

图5是密封盖和油标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出油口/回油口多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油罐本体1、滤芯组件2、加油口3、密封盖31、出油口4、回油口5、通气溢流装置6、通气溢流凸起61、通气溢流管62、通气溢流口63、通气溢流管外接口64、最高液面刻线7、安装支架8,安装板81,支板82,油标尺9,最高油位标识91,最低油位标识92,竹节式管口a,外锥式管口b,内锥式管口c,竹节式弯管口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6,一种内置通气溢流装置的转向油罐,包括圆桶状的油罐本体1(还可以为椭圆形桶状或矩形块状结构),油罐本体1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2(用于过滤油液及泄压),油罐本体1的顶部设有加盖密封盖31的加油口3,油罐本体1的底部设有出油口4和回油口5,油罐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最高液面刻线7和最低液面刻线,油罐本体1的内侧壁与滤芯组件2之间的区域安置有通气溢流装置6,通气溢流装置6包括竖向安置于油罐本体1内的通气溢流管62,油罐本体1的顶部设有通气溢流凸起61,通气溢流凸起61的内侧空间与油罐本体1的内部空间相接通,通气溢流管62的顶端固定在通气溢流凸起61的内侧,伸入通气溢流凸起61内的这一段通气溢流管62的管壁上开有通气溢流口63,通气溢流口63高于最高液面刻线7,通气溢流管62的底端穿过油罐本体1的底部形成通气溢流管外接口64。

通气溢流装置6具有通气溢流作用,通过通气溢流口63和通气溢流管62,不仅将油罐内部与外界大气接通,且可溢出油液,不弄污油罐。而通气溢流口63开设在伸入通气溢流凸起61内侧的这一段通气溢流管62上,高于油罐最高液面刻线7,在保证油罐内通气方便的前提下,还不容易造成油液的溢流,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防溢流能力。

参见图1至图3和图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油罐出油口4设置在油罐本体1的底部并远离滤芯组件2的位置,油罐回油口5设置在油罐本体1的底部并位于滤芯组件2的正下方。出油口4和回油口5可为直管的竹节式管口a、内锥式管口b或外锥式管口c,也可采用弯管的,比如竹节式弯管口d(内锥式管口和外锥式管口也可采用弯管),直管和弯管的采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主要是为了便于油罐的布置及连接管路。

参见图1至图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油罐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由一个安装板81以及呈八字形对称布置在安装板81同一侧的两个支板82组成,两支板82外侧的安装板81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两支板82固定在油罐本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板81螺栓固定在汽车上。外置式螺栓安装孔的采用,使油罐在汽车上的装配变得更方便。

参见图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加油口3位于滤芯组件2的正上方,加油口3的直径大于滤芯组件2的直径,可使操作者顺利装配或拆卸油罐滤芯。

参见图3和图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盖密封盖31的内侧设有油标尺9,油标尺9上标志着最高油位标识91和最低油位标识92,方便拧下密封盖31后查看油罐内油液的高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简单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