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牵引式房车中的车厢盖内置式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牵引式房车所采用掀背式车厢盖结构,当房车在行进过程中,车厢盖将车厢上方敞口封闭,而当房车停止进行使用时,车厢盖打开,车厢内部形成活动空间,同时车厢盖作为有效的扩展支撑面使用,在车厢盖的内表面上可以安装一系列的使用物品。但目前的车厢盖内表面多不带有支撑装置,当将车厢盖的内表面作为有效支撑面使用时,需要人为搭建支撑装置,而房车要求结构紧凑,要求房车在行进过程中能够将整辆车的外展装置迅速收合,使用时又能快速展开,因此要求车内的大部分装置具有有效的收展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时提供一种车厢盖内置式支撑装置,以达到车厢盖打开后该支撑装置能够快速展开及车厢盖在关闭时又能够快速收合的技术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厢盖内置式支撑装置,包括车厢盖、位于车厢盖内部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架,支撑架与支撑板的底面铰接,通过摆动支撑架可使支撑架与支撑板的底部形成平行贴合或垂直支撑的状态;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两侧的撑起装置,所述的撑起装置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摆杆与第二摆杆平行设置,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侧边及车厢盖的侧边铰接;所述的撑起装置还包括气弹簧,气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架的侧边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摆杆或第二摆杆的杆体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位于靠近支撑板端部的底面上,所述第一摆杆与车厢盖侧边的铰接位置位于车厢盖侧边中部,第一摆杆与支撑板的铰接位置位于支撑板的端部侧边;所述第二摆杆与车厢盖侧边的铰接位置位于车厢盖侧边端部,第二摆杆与支撑板的铰接位置位于支撑板侧边中部;所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车厢盖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盖底面的四边设有合围的立板,所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与车厢盖侧边的铰接是指在立板上固定铰接座,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端部分别通过铰接座与立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立板的高度以支撑板卧放在车厢盖底面上时,立板的顶边与支撑板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扩展车厢盖打开后的使用面积,同时采用内置式的支撑装置能够对支撑板进行有效收纳,增加了房车的紧凑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该支撑装置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该支撑装置打开后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厢盖的结构,其包括车厢盖1及车厢尾板2,车厢尾板2与车厢盖1形成90°对接状态,车厢尾板2与车厢尾部底板铰接,当车厢盖1打开时,车厢尾板2及车厢盖1同时向车厢后方翻转形成附图1及附图2所示的状态。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车厢盖内置式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撑板3、支撑架4。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支撑架4与支撑板3的底面铰接(附图中不可见),通过摆动支撑架4可使支撑架4与支撑板3的底部形成平行贴合或垂直支撑的状态。
如附图1所示,在支撑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撑起装置,结合附图2所示,撑起装置包括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第一摆杆5与第二摆杆6平行设置,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3的侧边及车厢盖1的侧边铰接,同时在第一摆杆5与支撑架4的侧边之间设有气弹簧7,气弹簧7的一端与支撑架4的侧边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摆杆5的杆体铰接。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支撑装置需要收拢时,推动支撑板3向车厢方向运动,第一摆杆5及第二摆杆6摆动将支撑板3抬起,当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处于垂直状态后,继续推动支撑板,第一摆杆、第二摆杆6向车厢盖内部卧倒,同时扳动支撑架4使支撑架4与支撑板底面贴合,直至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完全卧倒、支撑板3与车厢盖1底面贴合,形成收拢状态。当需要打开时,采用上述相反的步骤即可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的铰接位置及杆体长度做了进一步限定。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支撑架4位于靠近支撑板3端部的底面上,第一摆杆5与车厢盖侧边的铰接位置位于车厢盖侧边中部,第一摆杆5与支撑板3的铰接位置位于支撑板的端部侧边;第二摆杆6与车厢盖侧边的铰接位置位于车厢盖侧边端部,第二摆杆6与支撑板3的铰接位置位于支撑板侧边中部;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车厢盖长度的一半。
采用上述限定后,保证了支撑装置在拉起时,支撑板3向车厢盖后方运动,完全撑起后,支撑板3运动至车厢盖外部,使使用面积得到有效扩展。当支撑装置收合后,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能够容纳在车厢盖的底面上不形成相互干涉。当然根据附图1及附图2所示,如果将气弹簧7的一端与第二摆杆6的杆体铰接,一端与支撑架4侧边交接,在支撑装置升起后,气弹簧7形成与附图1及附图2所示的相反方向,同样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如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在车厢盖底面的四边设有合围的立板8,使车厢盖底面形成一容纳槽,在立板上固定铰接座9,所述第一摆,5、第二摆杆6通过铰接座9与立板8铰接,当支撑装置收合后,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6及支撑板3被完全容纳到容纳槽内部,当车厢盖翻转将车厢顶部开口闭合后,立板8将车厢盖侧边封堵,实现对车厢的完全封闭。
其中,立板8的高度以支撑板3卧放在车厢盖底面上时,立板的顶边与支撑板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