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33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纵梁和横梁组成,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同时车架在整车重量中占比最大,是汽车的关键部件。因此,通过降低车架质量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传统汽车车架多采用变截面的钢板结构,采用钢板结构的车架横梁,一方面使得存在过量设计的可能,造成成本浪费;另一方面,厚重的钢板结构横梁,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不利于整车轻量化及燃油经济性。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架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利于底盘布置;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轻量化效果和有效避免焊接强度损失,使得骨架强度连接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结构包括纵梁、横梁、车桥及板簧固定支架;所述纵梁数量有两根且平行相对设置于所述车桥上,每根纵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横梁的两个第一安装孔,每个第一安装孔周围皆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板簧固定支架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对应一根纵梁上,每组板簧固定支架包括一个第一固定支架和一个第二固定支架,所述前横梁穿过两根纵梁且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个第一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穿过两根纵梁且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个第二固定支架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固定支架包括一个固定座及一个第一安装座,每个第二固定支架包括一个固定座及一个第二安装座;所述固定座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夹套部及与两个夹套部同侧的两条侧缘连接的抵压部;每个夹套部上皆开设有贯穿所述夹套部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一个第二安装孔和围绕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周围的与多个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固定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围绕在所述纵梁上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一固定孔将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纵梁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安装座与对应一个固定座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安装座包括与所述夹套部平行相对的一个第一主体部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两条侧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延伸部;每个第一延伸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一个固定座的其中一个夹套部上;所述第一主体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一个第三安装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安装座与对应一个固定座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安装座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及由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两条侧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延伸部,每个第二安装座的其中一个第二延伸部抵靠在对应一个固定座的其中一个夹套部上且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延伸部上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一个第四安装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皆为圆形且直径相一致;前横梁两端穿过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的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及两个所述纵梁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后横梁两端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四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及两个所述纵梁上的第一安装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为圆柱形钢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利于底盘布置;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轻量化效果和有效避免焊接强度损失,使得骨架强度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结构100,包括纵梁10、横梁20、车桥30及板簧固定支架40。

所述纵梁10数量为两根且平行相对,所述纵梁10设置于所述车桥30上。每根纵梁10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纵梁10的用于安装所述横梁20的两个第一安装孔11。每个第一安装孔11周围皆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纵梁10材质为铝合金,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

所述横梁20为圆柱形钢管且数量为两根且所述横梁20的长度大于两根纵梁10之间的距离。所述横梁20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直径相一致。所述横梁20包括前横梁21及后横梁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20材质为钢,所述横梁20规格为60×4mm的钢管。

所述车桥30用于安装所述纵梁10且所述车桥30的两端各装有一个车轮31。

所述板簧固定支架40为两组且分别设置于对应一根纵梁10上,每组板簧固定支架40包括一个第一固定支架41和一个第二固定支架42,所述前横梁21穿过两根纵梁10且所述前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个第一固定支架41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22穿过两根纵梁10且所述后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个第二固定支架4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板簧固定支架40材质为钢。每个第一固定支架41包括一个固定座411及一个第一安装座412。每个第二固定支架42包括一个固定座411及一个第二安装座421。具体地,所述固定座数量有四个。

请参阅图2,所述固定座411呈U型且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夹套部4111及与两个夹套部4111同侧的两条侧缘连接的抵压部4112。具体地,所述夹套部4111与所述抵压部4112皆为矩形。每个夹套部4111上皆开设有贯穿所述夹套部4111的一个第二安装孔4113和围绕在所述第二安装孔4113周围的多个第二固定孔411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孔4113的数量为四个,每个第二安装孔4112周围有四个第二固定孔4114。所述第二安装孔4113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相对应,四个第二固定孔4114与四个第一固定孔12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座411围绕在所述纵梁10上且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孔4114及所述第一固定孔12将所述固定座411固定在所述纵梁10上。

每个第一安装座412与对应一个固定座4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安装座412包括与所述夹套部4111平行相对的一个第一主体部4121及由所述第一主体部4121的两条侧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延伸部4122。两个第一延伸部4122平行相对且与所述第一主体部4121垂直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主体部4121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22皆为矩形,每个第一延伸部4121远离第一主体部41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一个固定座411的其中一个夹套部4111上。所述第一主体部412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相对应的一个第三安装孔4123。所述第三安装孔4123用于固定所述前横梁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安装孔4123、所述第二安装孔4133、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皆为圆形且直径相一致。

请参阅图3,每个第二安装座421与对应一个固定座411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安装座421包括一个第二主体部4211及由所述第二主体部4211的两条侧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延伸部4212,两个第二延伸部4212平行相对且与所述第二主体部4211垂直连接。具体地,每个第二安装座421的其中一个第二延伸部4212抵靠在对应一个固定座411的其中一个夹套部4111上且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延伸部4212上皆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相对应的一个第四安装孔4213。所述第四安装孔4213用于固定所述后横梁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安装孔4213为圆形且所述第四安装孔4213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直径相一致。

组装时,所述纵梁10安装在所述车桥30上,将所述固定支架40的固定座41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纵梁10上,将每个板簧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42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21两端穿过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1上的第三安装孔4123、第二安装孔4113及两个所述纵梁10上的第一安装孔11使所述前横梁21穿过两根纵梁10,所述前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安装座412焊接固定。所述后横梁22两端穿过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支架42上的第四安装孔4213、第二安装孔4113及两个所述纵梁10上的第一安装孔11使所述后横梁22穿过两根纵梁10,所述后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安装座421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架结构,结构简单,尺寸较小,利于底盘布置;同时能够有效改善轻量化效果和有效避免焊接强度损失,使得骨架强度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