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高度调节结构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29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高度调节结构的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童车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带有高度调节结构的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供给有各种类型的童车,其中不乏二轮童车、三轮童车、和更高年龄段的童车,而各式童车都仅仅针对于一定的年龄段,如6~8岁、8~10岁、10~12岁三个区间,三个区间就需要三种不同型号大小的童车,在随着儿童成长就需要多款童车如此一来会造成经济和产品的双重浪费,不同型号之间车架仅仅是略微进行角度调整和尺寸改变,由此如何设计一款可以针对多个年龄段使用的童车就成为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所提及的目前现有童车仅仅使用单一年龄段,车架的适应性太低的问题而提供了针对多年龄段使用的童车上所用一种带有高度调节结构的车架。

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带有高度调节结构的车架,其包括前车架、过渡车架和后车架,所述的前车架上设有转轴,在过渡车架上设有套筒,前车架通过转轴与过渡车架的套筒相配合以与过渡车架相连,过渡车架与后车架相连,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都设有高度调节孔,每个高度调节孔都由上下并列设置的上调节孔和下调节孔组成。

进一步的,在后车架与过渡车架相铰接,在后车架上与过渡车架相连接处开有两端朝向铰接点弯曲的条形开口,在过渡车架上开有与条形开口相通的通孔,过渡车架与后车架通过穿过通孔和条形开口的固定件相连。

进一步的,每个高度调节孔的上调节孔和下调节孔的中点的连线为角度线,各个高度调节孔的角度线相平行。

进一步的,前车架上的上调节孔和后车架上的上调节孔的中点等高,前车架上的下调节孔和后车架上的下调节孔的中点等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前车轮和后车轮,前车轮与前车架上的上调节孔或下调节孔相连,后车轮与后车架上的上调节孔或下调节孔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车架2上带有容纳部2a,容纳部为两个平行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的后车架上带有连接部3a,连接部为插入至过渡车架容纳部的空腔内,并通过连接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自由更改车轮中心与车架水平高度的距离,更改车架的整体尺寸,改变车架的离地高度,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使用。

可以改变过渡车架与后车架之间的弯曲角度,更改过渡车架的摆角,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使用。

通过前车架、过渡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的匹配组合方式,使得车架具有更好的拓展性功能,并且可以自由调整尺寸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架与车轮相连接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渡车架与后车架的仰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前车架1、过渡车架2、容纳部2a、后车架3、连接部3a、前车轮5、后车轮4、高度调节孔a、条形开口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带有高度调节结构的车架,其包括前车架、过渡车架、后车架、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的前车架上设有转轴,在过渡车架上设有套筒,前车架通过转轴与过渡车架的套筒相配合以与过渡车架相连,所述的过渡车架2上带有容纳部2a,容纳部为两个平行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的后车架上带有连接部3a,连接部也为两个平行的连接板,连接部为插入至过渡车架容纳部的空腔内,连接部与容纳部相铰接,在后车架的连接部上开有两端朝向铰接点弯曲的条形开口,在过渡车架的容纳部上开有与条形开口相通的通孔,前车架与后车架通过穿过通孔和条形开口的固定件相连,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都设有高度调节孔,每个高度调节孔都由上下并列设置的上调节孔和下调节孔组成,前车轮与前车架上的上调节孔或与下调节孔相连,后车轮与后车架上的上调节孔或与下调节孔相连。

如图2所示,每个高度调节孔的上调节孔和下调节孔的中点的连线为角度线,各个高度调节孔的角度线相平行。

如图2所示,前车架上的上调节孔和后车架上的上调节孔的中点等高,前车架上的下调节孔和后车架上的下调节孔的中点等高。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使用中根据使用儿童年龄身材的大小,可以将前轮和后轮安装在上调节孔内或下调节孔内,并且可以取下固定件扳动过渡车架,使得过渡车架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当过渡车架转动至适当位置后再将固定件穿过条形开口和通孔固定过渡车架和后车架,以更改过渡车架的仰角以适合不同儿童的身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