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副车架及包括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8695发布日期:2019-12-10 19:4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汽车后副车架及包括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包括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后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零件,可以承受载荷,保证悬架系统连接刚度,阻隔振动,过滤噪音,且可以保证汽车操控性及舒适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横梁端部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左侧纵梁端部的截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采用卷管梁焊接型式,横梁10及纵梁20使用卷管成型工艺。其重量较轻,卷管梁截面的周长变化率可达到20%~30%。然而,其工艺难度大,模具设计复杂,过程控制不稳定,报废率高,型面面轮廓度与设计状态差异较大,会影响后副车架的刚度及强度。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一种新的后副车架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副车架的工艺难度大,模具设计复杂,报废率高等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及包括其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后副车架采用液压梁焊接型式,所述汽车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前横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通过液压成型工艺制成,所述左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前横梁的两端、所述左纵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均安装有套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横梁的端部大周长为243mm,最小周长为229mm,截面变化率为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横梁的端部截面呈矩形,所述矩形包括三条直边和一条弧形边,所述直边和所述弧形边依次采用圆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后端部截面最大周长为229mm,最小周长为201mm,截面变化率为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纵梁的后端截面呈椭圆形,所述右纵梁的后端截面呈椭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分别设置有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的高度为5-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横梁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套筒焊接,所述左纵梁的后端、所述右纵梁的后端与对应的所述套筒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纵梁的前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梁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所述前横梁的两端、所述左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右纵梁的后端分别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的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及包括其的汽车采用液压梁焊接型式,前横梁及纵梁采用液压成型工艺,可以提高成型稳定性,保证结构刚度,避免干涉,增加零件的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横梁端部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左侧纵梁端部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前横梁的端部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左纵梁的端部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横梁10

纵梁20

汽车后副车架30

前横梁31

左纵梁32

右纵梁33

直边311

弧形边312

凹陷部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前横梁的端部截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左纵梁的端部截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采用液压梁焊接型式,汽车后副车架30包括前横梁31、左纵梁32和右纵梁33,前横梁31、左纵梁32和右纵梁33通过液压成型工艺制成,将左纵梁32的前端和右纵梁33的前端分别固定在前横梁31上,前横梁31的两端、左纵梁32的后端,以及右纵梁33的后端均安装有套筒。

其中,前横梁31的端部大周长可以优选为243mm,最小周长可以优选为229mm,截面变化率为6%。优选地,前横梁31的端部截面呈矩形,所述矩形包括三条直边311和一条弧形边312,将直边311和弧形边312依次采用圆弧连接。

进一步地,左纵梁32和右纵梁33的后端部截面最大周长可以优选为229mm,最小周长可以优选为201mm,截面变化率为14%。优选地,左纵梁32的后端截面呈椭圆形,右纵梁33的后端截面呈椭圆形。

另外,在左纵梁32和右纵梁33上分别设置有凹陷部34。此处凹陷部34的高度优选为5-10mm,保证与弹簧包络有足够的间隙,避免出现干涉。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前横梁31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套筒焊接,左纵梁32的后端、右纵梁33的后端与对应的所述套筒焊接。左纵梁32的前端和右纵梁33的前端与前横梁31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30,将前横梁31的两端、左纵梁32的后端和右纵梁33的后端分别通过衬套与所述汽车的车身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采用液压梁焊接型式,前横梁及纵梁采用液压成型工艺。前横梁两端、纵梁后端焊接套筒,与车身通过衬套进行连接,纵梁前端与横梁进行焊接。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通过调整横梁、纵梁的截面周长、截面形状保证一定的刚度,改善液压成型工艺稳定性。原前横梁原卷管方案截面的变化率为30%,改进后截面变化率为6%。原纵梁原卷管方案截面的变化率为24%,改进后截面变化率为14%。其通过扩大横梁两端及纵梁后端截面周长,增加横纵梁与套筒焊缝长度,提高焊缝强度,降低产生疲劳开裂的风险。

综上所述,汽车后副车架及包括其的汽车采用液压梁焊接型式,前横梁及纵梁采用液压成型工艺,可以提高成型稳定性,保证结构刚度,避免干涉,增加零件的疲劳寿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