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轴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5079发布日期:2020-10-30 21:1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无中轴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无中轴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现有链条式自行车,在驾驶过程中,人的中心位置较高,自行车的稳定性不好,发生碰撞时容易摔倒,人员容易受伤;链条式的传动方式,当链条使用时间较长时,容易出现链条松动打滑的情况,骑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掉链子、车链子断裂的情况,影响驾驶体验,且容易出现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无中轴自行车,人员坐在车轮中,人的重心位置在车轮中心线下方,行驶过程中自行车的稳定性更好,发生碰撞时人员不容易受伤;通过杠杆驱动,动力直接作用到主轮圈上,不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使用寿命更长且更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无中轴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轮圈、u型支架、从动装置、驱动装置、支撑装置和转向装置,所述主轮圈和所述u型支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上,且所述主轮圈位于所述u型支架内侧;所述从动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置于所述u型支架内侧,所述从动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转向装置置于所述u型支架后端;所述从动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滚动抵接在所述主轮圈的内圈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支架、驱动杠杆和连接板,所述驱动杠杆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驱动支架上,所述驱动支架上转动设有第一轮轴,所述第一轮轴上设有驱动轮,所述第一轮轴的两端设有传动板,所述驱动杠杆的一端和所述传动板通过所述连接板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从动装置包括第二轮架和从动轮,所述第二轮架固定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上,所述第二轮架上转动设有第二轮轴,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上,所述从动轮的外圈和所述主轮圈的内圈滚动接触,且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轮圈相内切。

优选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轮、固定板和y型支架,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上,所述y型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转向轮内转动设有第三轮轴,所述第三轮轴的两端和所述y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y型支架上还设有转向盘。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转向把和座椅,所述转向把和所述转向盘通过钢绞线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上提托辊和调节螺栓,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栓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栓抵接在所述u型支架外侧;所述上提托辊内转动设有托辊轴,所述托辊轴的两端和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提托辊和所述轮圈内侧滚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人员坐在车轮中,人的重心位置在车轮中心线下方,行驶过程中自行车的稳定性更好,发生碰撞时人员不容易受伤;通过杠杆驱动,动力直接作用到主轮圈上,不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使用寿命更长且更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中轴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中轴自行车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中轴自行车的从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轮圈1、u型支架2、支撑装置3、支撑架31、调节螺栓32、托辊轴33、上提托辊34、转向装置4、驱动装置5、驱动支架50、驱动杠杆51、连接套52、驱动轮53、连接板54、传动板55、连接杆6、从动装置7、第二轮架70、从动轮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无中轴自行车,包括主轮圈1、u型支架2、从动装置7、驱动装置5、支撑装置3和转向装置4,主轮圈1和u型支架2滑动设置在支撑装置3上,且主轮圈1位于u型支架2内侧;从动装置7和驱动装置5置于u型支架2内侧,从动装置7和驱动装置5通过连接杆6连接,转向装置4置于u型支架2后端;从动装置7和驱动装置5滚动抵接在主轮圈1的内圈上;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支架50、驱动杠杆51和连接板54,驱动杠杆51的中部铰接在驱动支架50上,驱动支架50上转动设有第一轮轴,第一轮轴上设有驱动轮53,第一轮轴的两端设有传动板55,驱动杠杆51的一端和传动板55通过连接板54铰接连接,传动板55和连接板54组成曲柄摇杆结构;驱动杠杆51、传动板55和连接板54各有两个,两传动板55的铰接点在第一轮轴的轴线两侧,保证一个驱动杠杆51到最低处时另一个驱动杠杆51在最高位置,使驱动轮53能够持续转动。

进一步的,从动装置7包括第二轮架70和从动轮71,第二轮架70固定设置在u型支架2上,第二轮架70上转动设有第二轮轴,从动轮71设置在第二轮轴上,从动轮71的外圈和主轮圈1的内圈滚动接触,且从动轮71和主轮圈1相内切。

进一步的,转向装置4包括转向轮、固定板和y型支架,固定板设置在u型支架2上,y型支架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上,转向轮内转动设有第三轮轴,第三轮轴的两端和y型支架固定连接,y型支架上还设有转向盘。

进一步的,连接杆6上设有转向把和座椅,连接杆6上设有转向轴承,转向把的转轴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转向把和转向盘通过钢绞线传动连接,且转向把和转向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以调节行驶方向;转向把上设有刹车闸,第三轮轴上设有刹车器,刹车器通过刹车绞线连接到转向把上的刹车闸上。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3包括支撑架31、上提托辊34和调节螺栓32,支撑架31顶部设有与调节螺栓32匹配的螺纹孔,调节螺栓32抵接在u型支架2外侧;上提托辊34内转动设有托辊轴33,托辊轴33的两端和支撑架31固定连接,上提托辊34和轮圈内侧滚动接触,通过上下转动调节螺栓32,调整主轮圈1和u型支架2之间的距离,配合主动轮、从动轮71和主轮圈1的压紧贴合。

进一步的,驱动支架50上设有连接套52,连接杆6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连接套52,连接杆6上设有螺纹和与之匹配的螺母,通过螺母和连接套52的相互作用,将驱动轮53向后推,将从动轮71向前推,将从动装置7和驱动装置5紧紧挤压在主轮圈1上。

使用时,调整支撑装置3上的调节螺栓32和驱动装置5上的螺母,将主轮圈1、u型支架2、驱动轮53和从动轮71调节到合适位置,人坐在座椅上,此时人的重心位置低于主轮圈1的中心位置,稳定性更好,双脚交替踩驱动杠杆51,带动驱动轮53转动,进而带动主轮圈1转动,自行车向前行驶。

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人员坐在车轮中,人的重心位置在车轮中心线下方,行驶过程中自行车的稳定性更好,发生碰撞时人员不容易受伤;通过杠杆驱动,动力直接作用到主轮圈上,不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使用寿命更长且更省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