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315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
已知的折叠自行车种类繁多。多数为前后轮距减小的伸缩型,折叠后所占空间大,如SU.1142352。或者,为结构复杂,生产工艺与目前市售民用自行车差异较大,如CN86202886u所公开的折叠多用自行车。其驱动装置复杂,造价高,且是前轮驱动,骑行时与普通自行车不同,不易被使用者所接受,特别是折叠后不能直接利用两车轮滚动拖带。目前市售轻便女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但不能折叠,携带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设计一种可折叠自行车,其主要另部件及生产工艺与现普通自行车基本相似,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一般自行车厂生产。同时,骑行时与普通自行车无异,使用者易于接受;而且折叠方便,折叠后所占空间小,可利用两轮直接滚动拖带,也可折装成手推车形式,便于在不能骑车的地方拖带行李。
本实用新型是在轻便女式自行车的基础上,将车架部件中的前管和立管均制成双套管,其内管可用实心轴或管件。前管与立管互为平行,与上、下横管构成一个梯形的车架,为车架的前部分;而立管与立叉、平叉构成三角形的车架为车架的后部分。这样车的前、后两部分便可以分别以前管和立管为轴折叠。折叠时只要松开双套管的紧固件,车头绕前管,车架后部绕立管可转动;同时,立管内管相对于立管外管滑动便可折叠成“之”字形或“凹”字形,且前轮和后轮两轴线在同一直线,折叠后紧固便可利用两轮滚动,利用自行车的衣架放上行李便可作手推车使用。
车架部件中的前管和立管互为平行,成一定角度,以65°-90°为宜。角度大小对于自行车的平稳和灵活性有很大的影响。角度越小,前管越往后倾,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车的平稳性就越好,但灵活性差些。而当前管与地面垂直时,平稳性差,骑行时双手不宜同时离开车把,但折叠比较方便,使用灵活。
双套管的紧固方法很多,如销子,螺栓与凹孔,螺栓压块,活动键,开缝管与螺栓,离合器,车头锁等均可。为了生产和使用方便,前管双套管的前管与车把前叉部件用车头锁紧固,即在前叉的管肩装上车头锁,而在前管的下端有一定位块,在其不同方向钻有三个孔,与车头锁锁舌相对应匹配。当打开锁时可骑行,车把、前叉部件可在前管内任意方向转动,而合上锁时,车不能骑行。当折叠或折装成手推车形式时,可合上锁使车头固定在与车架成一定角度的位置上。除车头锁外,也可用连结前后轮架的办法固定。立管双套管的固定方法考虑使用方便,可采用开缝管螺栓或爪型离合器两种。
车把部件可以同市售轻便女车。为了便于自行车折叠时改变车把位置,减小所占空间,将车把接头的缝开在车把立管同一侧,这样便可利用把心丝杆将车把立管和车把横管同时紧固或松开,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车闸为线闸,鞍座、泥板部件同市售轻便女车。
自行车折叠时有碍于空间位置的是脚蹬部分,为了折叠方便,减少空间位置,可将驱动装置中的链轮曲柄分开固定在中轴棍上,而曲柄和中轴辊采用六角孔(或四方孔)配合,其余部分结构与自行车中曲柄为方孔的相同。为使折叠后或装成手推车形式时脚蹬不碍事,如后轮需要双向转动时可把两曲柄拆下,如只需单向转动时可把两曲柄反转,脚蹬朝内装,并使脚蹬皆在上方。
本车折叠、使用形式转换时只需用一个工具——扳手便可完成。为了携带工具,取用方便,可在衣架的下面装有扳手,也可同时兼作拼板使用。其安装方法可以在衣架上冲出带锥形沉头的方孔(或六角孔),螺钉为带方头(或六角头)的沉头螺钉,用蝶形螺母紧固,方头也可冲在扳手上,使用时只要用手旋出螺母便可取出扳手。为了修理整车方便,也可设计两个多用扳手如上法分装或叠装在衣架下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折叠自行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主要另、部件及生产工艺与现市售轻便女式车无多大差异,自行车厂易于投产上马,且骑行形式也与轻便女车无异,使用者易于接受。由于可折叠,使用者携带方便;折成手推车形式方便旅行者携带行李。
下面结合实施例见附图详细说明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QⅠ型车骑行时状态图。
图2是QⅠ型车折叠后侧视图。
图3是QⅠ型车折叠后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管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把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轴结构图。
图7是扳手安装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QⅡ型车骑行状态图。
图9是QⅡ型车折叠后侧视图。
图10是QⅡ型车折叠后俯视图。
图11是QⅡ型车折装成手推车图。
图中标号是〔1〕车头锁〔2〕定位块〔3〕车把立管〔4〕车把接头〔5〕车把横管〔6〕把心丝杆〔7〕前管〔8〕上、下横管〔9〕立管外管〔10〕立管内管〔11〕立叉〔12〕平叉〔13〕衣架〔13l〕衣架左部〔13r〕衣架右部〔14〕扳手〔15〕衣架腿〔16〕拉紧螺栓〔17〕曲柄〔18〕脚蹬〔19〕前叉〔20〕紧固螺栓〔21〕离合器〔22〕把心螺母〔23〕中轴棍〔24〕园螺母〔25〕弹性档圈〔26〕链轮〔27〕螺旋套〔28〕固定板〔29〕固定杆〔30〕垫圈〔31〕蝶形螺母〔32〕带方头沉头螺钉。
实施例1是QⅠ型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管与立管互为平行,与地面成65°倾斜角。详见附
图1.2.3.4.5.6.7。
此车由前管〔7〕,上、下横管〔8〕和立管外管〔9〕构成梯形的车架前部分,立管内管〔10〕与立叉〔11〕,平叉〔12〕构成三角形的车架后部分。折叠时,打开车头锁〔1〕,松开立管的紧固螺栓〔20〕和拉紧螺栓〔16〕及爪形离合器〔21〕,车头绕前管转动,车架后部分绕立管外管〔9〕向同一方向转动,同时立管内管〔10〕相对立管外管〔9〕向下滑动便可折叠成图2、图3的形状。锁上车头锁,上紧螺栓〔20〕便可提带或利用两轮滚动拖带。见图4的立管结构图,上部用开缝管和螺栓〔20〕紧固,下部用梯形齿的爪型离合器〔21〕紧固。折叠和折叠成手推车形式时,只上紧螺栓〔20〕紧固上部即可;而改装成骑行形式时,为使上部紧固方便和消除离合器的啮合间隙,可装拉紧螺栓〔16〕把立管外管〔9〕向下拉紧(见附
图1)。
车把部件中的车把接头〔4〕的制造见附图5,其缝开在车把立管〔3〕的同一侧。这样只要旋动把心丝杆〔6〕便可把车把立管〔3〕和车把横管〔5〕同时紧固或松开,方便快捷。
驱动装置中的中轴部分结构见附图6。链轮〔26〕和曲柄〔17〕分开固定在中轴棍〔2〕上,曲柄和中轴棍采用六角孔(或四方孔)配合,其余部分结构与曲柄为方孔的市售自行车相同。折叠或装成手推车形式时,为使脚蹬〔18〕不碍事,如后轮需要双向转动,可把两曲柄反转,即脚蹬朝内装,并使脚蹬皆在上方,如图2图3所示。
衣架下面的扳手安装见附图7。
其余另部件的生产安装均同市售轻便女式自行车。
实施例2,是QⅡ型可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前管和立管互为平行,与地面成90°垂直。详见附图8、9、10、11。
此车立管双套管的上、下均以爪型离合器定位紧固。只要旋动螺旋套〔27〕,使离合器退出两倍啮合距离,再相对轴向移动内外管,使另一离合器也退出啮合,则可相对转到所需位置,然后按相反的程序紧固即可。本QⅡ型车也可折装成
图11的手推车形式。其方法是在前叉〔19〕的一侧装一固定板〔28〕;同侧的平叉〔12〕后面以后轮轴为对称的地方装有固定杆〔29〕;衣架〔13〕由左右两部分〔13l〕和〔13r〕组成,骑行时由扳手〔14〕拼装成一体。当把两轮分别绕前管〔7〕和立管外管〔9〕向装有固定板〔28〕和固定杆〔29〕的一侧转动,同时把衣架拆装在固定板〔28〕上,如图8的双点划线部分,把衣架腿〔15〕固定在平叉〔12〕和固定杆〔29〕上,使衣架腿处于水平位置并相互平行即成。
此车的其它另、部件生产安装均同QⅠ型。
权利要求1.一种由驱动装置,车架部件,车把前叉部件,车闸、鞍座、泥板部件及附属部件组成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架部件中的前管和立管均是双套管(内管包括实心轴),双套管的内外管用一种松紧启动方便的紧固件固定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管和立管互为平行,且与地面成65~90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管与车把前叉部件用车头锁作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立管双套管以开缝管与螺栓或爪型离合器作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部件中车把接头的缝开在车把立管同一侧,把心丝杆可同时固定车把横管和车把立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中的链轮和曲柄是分开装在中轴棍上,与中轴棍是以六角孔或四方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附属部件中的衣架可分成左右两部分,衣架腿可装成水平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衣架下面装有扳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是利用车架的前管和立管为轴折叠的,结构简单,自行车的主要零部件及生产工艺与市售轻便女车差异不大,骑行时也无异。折叠方便,折叠后所占空间小,且两轮轴在同一直线上,可利用两轮滚动拖带。同时可折装成手推车的形式,便于在不能骑车的地方携带行李。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43209SQ87213488
公开日1989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87年9月14日
发明者周晃霖 申请人:周晃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