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7956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特别适用于光滑路面行驶自行车时的制动。
在我国,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而目前自行车的制动都是通过摩擦车轮致使其停止转动。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制动在光滑的路面上,尤其是在因积雪或低温结冰的路面上,其制动效果不好。这是由于车轮停止转动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太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在光滑路面行驶时对自行车进行制动或使其减速的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包括在自行车后支架上固联有支承架,其上设有用于摩擦制动的胶轮和钢丝棘轮;在自行车车架的斜支杆上相间地设置有拉杆固定架,踏板支承杆和牵拉杠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拉杆固定架的端部,踏板支承杆的一端与牵拉杠杆的中部由牵拉杆连接,牵拉杠杆的另一端与铰接于自行车后支架上的伸缩架通过牵拉钢丝连接。
所述支承架与车轮轴线平行地设置于自行车后支架的端部,其上固联两根分别套装有胶轮和钢丝棘轮的芯轴。
在自行车中轴后部的横杆上设有管套支承架,在其端部固联有为从其中穿过的牵拉钢丝导向的钢丝固定管套。
在自行车后支架上可转动地铰接有伸缩架,牵拉钢丝的一端与伸缩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在伸缩架上设有用于限制伸缩架圆周转动的凸块。
在车轮的两侧对称地分别设置两套牵拉钢丝、伸缩架以及管套支承架和钢丝固定管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牵拉杆、牵拉钢丝带动钢丝棘轮的制动结构,使其与地面摩擦的阻力增大了,因而制动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考虑到,当自行车在一般路面上行驶时,可仍使用原来的胶皮摩擦制动,而此时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轮(钢丝棘轮和胶轮)支承架由于是固接于自行车后支架未端的,故在通常情况下该支承架则作为自行车支架使用。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架在结构上是跨越车轮的两侧,因此它除了具有静态支撑稳定的效果以外,在光滑路面行驶制动时,车轮两侧的两个钢丝棘轮与地面接触,形成两道对称滚动摩擦,在增大摩擦阻力减速或制动的同时,也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而不致摔倒,这就有效地避免了车辆制动失效、打滑的缺陷产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在现有车辆上容易实现改进,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易于推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图3是图1中的B向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可以看出,首先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制动方式是脚踏式,即在自行车架下部的三角区域中设置本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到,拉杆固定架9是通过螺栓10固定在自行车架的斜支杆14上,两个固定架之间相间一段距间,这段距间构成了下述连杆机构中一根杆的长度。踏板支承杆11的中下部通过螺栓可转动地铰接在前面一个拉杆固定架9的下端,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踏板支承杆11的形状以及与拉杆固定架9之间的连接关系。而且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拉杆固定架9实际上是由两个半圆形的夹板通过螺栓10固连在一起。
牵拉杠杆13的一端与后面的一个拉杆固定架9的下端可转动地铰接在一起。这样,通过牵拉杆8将踏板支承杆11的下自由端和牵拉杠杆13的中点连接起来,且这种连接均为可转动的铰接连接。至此,由上述各件构成了连杆机构。而这种机构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尤其对本实用新型装置而言,更是如此,如结构很简单。这对于在现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而加装本装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这种机构动作灵活可靠。如此等等,不再赘述。
牵拉杆13的另一个自由端连接着牵拉钢丝5。在自行车中轴后部的横杆19上设置有管套支承架7、12,这种支承架用于固定悬挂为钢丝导向的钢丝固定管套6。钢丝5从上述管套6中穿过后,通过一个伸缩架4与自行车后支架15相连。伸缩架4的一端与自行车后支架相铰接,其另一个自由端上则设有向外突出的凸块,这种结构在图3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使用本装置时,可根据需要翻上或放下伸缩架。当自行车在普通路面行驶时,伸缩架4向上翻,牵拉钢丝5处于放松状态;当车辆行驶在光滑(如积雪结冰)的路面时,可放下伸缩架4,使凸块20与后支架15接触,随着脚踩踏板支承杆11带动连杆机构动作,在牵拉钢丝5的牵引下,将使设置有摩擦制动轮的后车架15向下摆动。
参见图3可以进一步理解胶轮3和钢丝棘轮1的联结结构。配合图1,可以看出,在自行车后支架15上固定有支承架2。芯轴15和16通过其两端的螺纹,由螺母分别与支承架4相连。上述两根芯轴的轴线基本上与车后轮轴线平行。芯轴15的中部套装胶轮3;胶轮3可以是橡胶、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空心厚壁筒,其长度只要稍大于车轮宽度即可,两个钢丝棘轮1位于芯轴16的两端,并与胶轮3平行地设置于其下方,以便于与地面接触后起摩擦制动作用。钢丝棘轮包括作为钢丝载体的圆柱状筒体和短如针状的钢丝。支承架2上带有支脚,这样便可在通常状态(即伸缩架向上翻,牵拉钢丝处于松弛状态,也就是在普通路面上无须使用本制动装置)时,由于该支承架固定在自行车后支架上,故还可作为自行车的支架使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考虑到结构的对称和制动力的合理分布,因此采用在车轮两侧分别设置了两套连杆钢丝绳传动机构,通过踏板支承杆的动作,使钢丝棘轮1和胶轮3受到对称的驱动力,这对于制动时车体本身的稳定性很有利,同时也实现了有效制动。本装置对在路面很滑,而骑行者并不希望完全停车,即处于半制动情况下减速行驶的工作状态尤为有利。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行车后支架(15)上固联有支承架(2),其上设有用于摩擦制动的胶轮(3)和钢丝棘轮(1);在自行车车架的斜支杆(14)上相间地设置有拉杆固定架(9),踏板支承杆(11)和牵拉杠杆(13)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拉杆固定架(2)的端部,踏板支承杆(11)的一端与牵拉杠杆(13)的中部由牵拉杆(8)连接,牵拉杠杆(13)的另一端与铰接于自行车后支架上的伸缩架(4)通过牵拉钢丝(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2)与车轮轴线平行地设置于自行车后支架的端部,其上固联两根分别套装有胶轮(3)和钢丝棘轮(1)的芯轴(15)、(1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行车中轴后部的横杆(19)上设有管套支承架(7)和(12),在其端部固联有为从其中穿过的牵拉钢丝(5)导向的钢丝固定管套(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行车后支架(15)上可转动地铰接有伸缩架(4),牵拉钢丝(5)的一端与伸缩架(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在伸缩架(4)上设有用于限制伸缩架(4)圆周转动的凸块(2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轮的两侧对称地分别设置两套牵拉钢丝(5)、伸缩架(4)以及管套支承架(7)、(12)和钢丝固定管套(6)。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制动装置,包括一套设置于自行车中轴附近的连杆驱动机构和安装在自行车后支架上的胶轮和钢丝棘轮。连杆驱动机构通过钢丝绳与自行车后支架相连,在骑车人用脚踏动连杆驱动机构时,便带动自行车后支架向下摆动,则导致胶轮与车轮接触,钢丝棘轮与地面接触,从而实现制动。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有效地解决了自行车在光滑的路面上制动时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了自行车在制动情况下的稳定支撑,保证了行车安全。
文档编号B62L1/00GK2127698SQ9223026
公开日1993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15日
发明者张升平 申请人:张升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