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83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自行车,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尤其是双轮减震自行车。
长期以来,自行车的减震问题主要依靠鞍座的两只减震弹簧解决,这种直接靠弹簧来达到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减震效果明显不如意;第二,骑行者只能在鞍座上得到比较硬性的减震效果,而从前轮通过把手传递过来的震动得不到丝毫的减弱。第三,由于上述原因,就存在着经常性的冲击,自行车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继而给骑车人来讲也会带来不安全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减小路况不好所带来的震动而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即在前轮轮叉的中间管上设置有前轮减震装置。所述的前轮减震装置是在联接前轮的轮叉通过其上的立管伸入在与把手固连的把手管内,立管的上端设置有可在把手管内移动的活塞,该活塞抵在把手管内的弹簧上,把手管的下部连接有限位叉与前轮轮叉相连。
在把手管上部管壁上开设有排气孔,孔的外管壁上安置有中间有小气孔的阻尼片。
本实用新型还在后轮轮叉的斜椅与车身立管之间设置有后轮减震装置。所述的减震装置是在后轮轮叉的斜撑上位于装泥板处固连有活塞套,活塞套内安置有外接活塞杆的活塞,活塞杆的端部与鞍座下的车身立管相连接,活塞套上安置有减震弹簧。
将上述减震弹簧安置在活塞套外圈上,其一端放置在活塞套底的外凸挡圈上,另一端放置在活塞杆端部的弹簧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在活塞杆内设置有由钢珠,小弹簧构成的单向阻尼阀,在活塞套的底部壁上开设有排气孔。


如下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轮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轮减震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图1,自行车由车身架1,前轮2,后轮3,前轮轮叉4,后轮轮叉5,把手6等组成,车身架1为三角形状,其前部通过前轮轮叉4连接有前轮2,轮叉4的上部通过把手管7连接有把手5,而在把手管7与轮叉4之间设置有前轮减震装置8,见图2。联接前轮2的轮叉4其上部固连有立管9,该立管9伸入在把手管7内,立管9的上端部设置有带O型密封圈10的活塞11,该活塞11的前部抵在安置于把手管7内的弹簧12上并可随轮叉4在把手管7内上下移动。把手5通过螺钉13与把手管7固连。把手管7的下部连接有限位叉14,该限位叉14通过两端的螺栓37与轮叉4相连,并使得轮叉4与限位叉14之间只能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把手管7的上部管壁上开设有排气孔15,在该排气孔15的外管壁上通过固定螺钉16安装有带小气孔17的软橡胶阻尼片18,当前轮2遇到障碍受到冲击时,由于轮叉4能上下移动,克服弹簧12的作用力向上移动,把手管7内的空气在活塞11的排挤下经过排气孔15,顶开外面的阻尼片18,排出外面,当障碍消失,轮叉4又在弹簧12的作用下开始向下移动,回复到原来位置,这时由于管壁外面的阻尼片18在大气压力下堵住了排气孔15,空气只能从阻尼片18的小气孔17中慢慢进入把手管7,前轮轮叉4也只能缓慢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减震目的。
在自行车后轮轮叉5与鞍座19下的车身立管20连接处设置有后轮减震装置21,见图3,在后轮轮叉5的斜撑上固连有活塞套22,活塞套22的底部设置有外凸挡圈23,活塞套22内安置有外连活塞杆24并带有O型密封圈25的活塞26,该活塞26可在活塞套22内移动,活塞杆24的端部固连有弹簧座27并通过端部的螺帽28与车身立管20上的固定座29相连。活塞套外套置有减震弹簧30,该减震弹簧30的一端抵在外凸挡圈23上,另一端抵在弹簧座27上。在活塞套22的上端口配置有套盖31,以防活塞26脱出套外。套盖31与活塞套22以螺纹拧结,并配以骑马螺钉32,以避免套盖从活塞套22上松脱。在活塞的中心处设置有由钢珠33,小弹簧34构成的单向阀35,以便作阻尼用,该单向阀35的出气口设在活塞杆上。另外在轮叉斜撑管壁上与活塞套相连处设置有直通于活塞套22内空间的排气孔36,当人们在骑行时,在人体重量作用下,活塞26略为离开活塞套盖31处,当后轮遇到障碍受到冲击时,便克服减震弹簧的弹力而使活塞26相对活塞套22运动,活塞压缩活塞套22内的空气,其压缩空气的一部分从排气孔36中排出,另一部分则从单向阀35中排出,障碍消失后,活塞26相对活塞套22向上运动,这时空气只能从排气孔36中进出,进气量比排重量少得多,因此活塞也只能慢慢恢复到原来位置,达到减震效果。上述减震装置也可应用在助动车,三轮车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对现有技术的一种改进,因此一般自行车生产厂家只须在原有基础上即可投入生产,实用性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不破坏原有产品外观,骑行轻便、平稳、舒适,减震效果好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它包括有车身架,前轮,后轮,前轮轮叉,后轮轮叉,把手等,其特征在于前轮轮叉(4)的中间管上设置有前轮减震装置(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减震装置是前轮轮叉(4)通过其上的立管(9)伸入在与把手(5)固连的把手管(7)内,立管(9)的上端设置有可在把手管(7)内移动的活塞(11),该活塞(11)抵在把手管(7)内的弹簧(12)上,把手管(7)的下部连接有限位叉(14)并与前轮轮叉(4)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管(7)上部管壁上开设有排气孔(15),孔的外管壁上安置有中间有小气孔(17)的阻尼片(18)。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轮叉(5)的斜撑与车身立管(20)之间设置有后轮减震装置(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减震装置是在后轮轮叉(5)的斜撑上固连有活塞套(22),活塞套(22)内安置有外接活塞杆(24)的活塞(26),活塞杆(24)的端部与鞍座下的车身立管(20)相连接,活塞套(22)上安置有减震弹簧(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减震弹簧(30)安置在活塞套(22)外圈上,其一端抵放在活塞套(22)底的外凸挡圈(23)上,另一端放置在活塞杆(24)端部的弹簧座(27)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活塞杆(24)内设置有由钢珠(33),小弹簧(34)构成的单向阻尼阀(35),在活塞套(22)的底部壁上开设有排气孔(36)。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自行车,属于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它是在把手管与轮叉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由轮叉上带有活塞的立管伸入在把手管内,由活塞抵压在把手管内的弹簧等构成,在车后轮轮叉与鞍座下的车身立管连接处也设置有由活塞套,减震弹簧,活塞等构成的减震装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不破坏原来产品的外观,骑行轻便,平稳,舒适,减震效果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K3/00GK2177660SQ93248139
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8日
发明者胡水林 申请人:胡水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