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缩吸能式车辆转向管柱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57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缩吸能式车辆转向管柱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转向控制装置领域,B62D1/00。
现有车辆转向管柱通常采用单轴、实体,当车辆受到撞击力时,实体管柱不能吸能、收缩,转向管柱及方向盘往往是使驾驶员受到人身伤害的主要部件。目前,虽然一些车辆的转向管柱在受力后可向下倾斜,但其对驾驶员撞击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后能吸能、叠缩的车辆转向管柱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缩吸能式车辆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柱、转向轴,其特征在于转向管柱分内、外套管,外套管位于转向管柱上部,内套管位于转向管柱下部,外套管与内套管部分重叠,在重叠处的环形空间内装置袖套,袖套的两端镶嵌滚珠,外套管与带有槽口的支架体相连,在槽口处塞座与支架体通过尼龙销固定,转向管柱的上端固定轴套,其内装轴承与转向轴连接, 转向轴上部为实心轴,下部为空心轴,实心轴下端成扁平状,空心轴的上端为与实心轴下端扁平状相对应的空腔,实心轴部分插入空心轴并由径向注塑销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车辆转向管柱总成在轴向承受载荷达到或超过预定极限时,转向管柱吸能、转向轴发生叠缩,与此同时支架体上的尼龙销被剪断,塞座与支架体脱离,使转向管柱发生叠缩,因此可避免转向管柱给驾驶员造成伤害,对驾驶员遭到撞击后起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系列气车使用,尤其适用于骄车、吉普车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袖套示意图。
图4为转向轴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向管柱2、转向轴,转向管柱2分内、外套管,外套管10位于转向管柱2的上部,内套管13位于转向管柱2的下部,外套管10与内套管13部分重叠,在重叠处的环形空间内装置一尼龙袖套12,袖套12的两端镶嵌有滚珠16,滚珠16直径略大于套管间隙,该过盈量可产生轴向阻力并能保持套管间的稳定的轴向位置关系。外套管10与带有槽口6的塑料支架体9相连,支架体9上设有塞座7并通过注塑尼龙销8固定,在槽口6处塞座7与支架体9靠尼龙销8连接成一体,通过螺栓17支架体9与轴环3夹紧以支撑转向管柱总成,转向管柱2底部通过支撑元件4支撑,转向管柱2上部首端装配有轴套18,其内装轴承,以支撑转向轴。转向轴顶端与方向盘1相连,转向轴下部与耦合器5相连,从而使作用于方向盘1的转矩通过转向轴传递给输入轴以控制车辆的运行方向。转向轴上部为实心轴11,下部为空心轴14,实心轴11下端成扁平状,空心轴14的上端为与实心轴11下端扁平状相对应的空腔,实心轴11插入空心轴14,实心轴11与空心轴14为动配合并且有径向空隙,以确保实心轴11与空心轴14间的轴向相对叠缩,在实心轴11与空心轴14的插入处固定径向注塑销15,它能保持两轴之间稳定的轴向位置关系,注塑销15在定值以下时正常工作,超过工作极限时,即当轴向承受一定撞击力时,注塑销15受剪切力断裂,两轴发生位移、叠缩。当转向管柱总成承受的轴向载荷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极限值时,撞击力迫使袖套12上的滚珠滚动,滚珠16被动滚动作用于外套管10内壁和内套管13外壁发生塑性变形,在侧壁形成线性延伸轨迹,撞击能量不断消耗,直至转向管拄2叠缩,与此同时支架体9上的尼龙销8被剪断,塞座7与支架体9脱离,转向管柱两套管产生相对位移,而转向轴受撞击力使注塑销15断裂,转向轴与转向管拄同时发生叠缩,从而可避免转向管柱总成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权利要求1.一种可缩吸能式车辆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管柱(2)、转向轴,其特征在于转向管柱(2)分内、外套管,外套管(10)位于转向管柱(2)上部,内套管(13)位于转向管柱(2)下部,外套管(10)与内套管(13)部分重叠,在重叠处的环形空间内装置袖套(12),袖套(12)的两端镶嵌滚珠(16),外套管(10)与带有槽口(6)的支架体(9)相连,在槽口(6)处塞座(7)与支架体(9)通过尼龙销(8)固定,转向管柱(2)的上端固定轴套(18),其内装轴承与转向轴连接,转向轴上部为实心轴(11),下部为空心轴(14),实心轴(11)的下端成扁平状,空心轴(14)的上端为与实心轴(11)下端扁平状相对应的空腔,实心轴(11)部分插入空心轴(14)并由径向注塑销(15)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缩吸能式车辆转向管柱总成,属于车辆转向控制装置领域,其特征是在转向管柱内、外套管重叠处设镶嵌有滚珠的袖套,转向管柱上部通过尼龙销与支架体固定,转向轴的实心轴部分插入空心轴并由注塑销固定,当车辆受到一定撞击力时,转向管柱吸能,转向管柱、转向轴同时发生叠缩,可避免驾驶员遭到撞击后受到伤害,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系列汽车使用,尤其适用于轿车、吉普车使用。
文档编号B62D1/00GK2289724SQ9622621
公开日1998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0日
发明者汪留群, 高汝宣, 张英, 王中立, 陈向萍, 祝庆, 郑治 申请人:沈阳矿山机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