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659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与外界连接的登离船设施,具体涉及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与外界连接的登离船设施通常有:舷梯、舷梯及引水员梯、登离跳板、登离绳梯等。对于像PSV,OSV,铺管船,深水钻井船等特殊功能的紧凑型船舶,与外界连接较多采用登离跳板作为连接设备。

在“铝质跳板”(CB3116-1982)的船舶标准中并未包含和解决铝质跳板在船舶与岸上/其它船舶连接时的固定问题。这将可能导致船员操作过程当中的不合适选择,从而因跳板梯固定不稳定而引起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能使跳板梯牢固地固定在船舶的结构板上,保证船员上下通行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其包括盖板、眼板、固定杆和锁紧机构,所述眼板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前端上表面,并与跳板梯自带的眼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固定在船体上,并通过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盖板的后端实现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母、带有外螺纹的连接杆、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下端的挂钩,所述挂钩勾住所述固定杆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盖板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将所述盖板压紧在所述固定杆的上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为圆柱杆。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固设有端部板,所述端部板固定在船体甲板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后端开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第一开孔和可供所述挂钩端部穿过的第二开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跳板梯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盖板的前端下表面抵靠在船体外板上。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跳板梯的固定装置还包括橡胶,所述橡胶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前端下表面。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前端下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橡胶的固定槽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在所述盖板上的所述眼板通过螺栓与跳板梯自带的眼板转动连接。

实施本发明的跳板梯的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固定牢靠,远较常规的绳索系固安全,降低安全隐患;

(2)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制作,在船厂制作或跳板梯供应商配套提供均可;

(3)仅需根据不同型号的跳板选择固定装置的型号,便可以与跳板一起制作,选择灵活;

(4)安装工艺性好,基座较为简便,对于安装位置没有特殊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一种跳板梯的固定装置,其包括盖板1、眼板2、固定杆3和锁紧机构4,所述眼板2固定在所述盖板1的前端上表面,并与跳板梯5自带的眼板51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固定在船体上,并通过所述锁紧机构4与所述盖板1的后端实现转动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眼板2焊接固定在所述盖板1的前端上表面,并通过螺栓与跳板梯5自带的眼板51实现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杆3的两端固设有端部板31,所述端部板31例如通过焊接、螺栓等连接方式固定在船体甲板6上。所述锁紧机构4包括锁紧螺母41、带有外螺纹的连接杆42、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杆42下端的挂钩43,所述挂钩43勾住所述固定杆3的底部,所述连接杆42穿过所述盖板1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41将所述盖板1压紧在所述固定杆3的上部。所述固定杆3优选为圆柱杆。所述盖板1的后端开设有可供所述连接杆42穿过的第一开孔和可供所述挂钩43端部穿过的第二开孔。

在跳板梯5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盖板1的前端下表面抵靠在船体外板7上。所述跳板梯的固定装置还包括橡胶8,所述橡胶8固定在所述盖板1的前端下表面。这样的设计,保证船体外板7落在橡胶8上,保证良好的接触,采用软接触的好处是避免了硬接触导致相对滑动,增加摩擦,进一步保证人员上下跳板梯的安全。此外,所述盖板1的前端下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橡胶8的固定槽腔9。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的跳板梯的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固定牢靠,远较常规的绳索系固安全,降低安全隐患;

(2)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制作,在船厂制作或跳板梯供应商配套提供均可;

(3)仅需根据不同型号的跳板选择固定装置的型号,便可以与跳板一起制作,选择灵活;

(4)安装工艺性好,基座较为简便,对于安装位置没有特殊要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