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191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压船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漂浮式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中,需要在水面上设置一个放置逆变器和变压器的船体(后续将其称为升压船),同时需要对升压船进行固定,以保证漂浮式光伏发电站的正常工作。

在现有技术中,固定升压船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水中并固定在水底的管桩,以及一端与管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升压船固定连接的钢绞线,通过管桩的固定和钢绞线的连接实现升压船在水面上的固定。但是,此种连接结构,由于钢绞线的一端需要浸没于水中与管桩连接,另一端则伸出至水面之上而与升压船连接,所以钢绞线会因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环境而产生严重的氧化锈蚀现象,导致钢绞线易发生断裂,严重影响对升压船的正常固定。

此外,钢绞线是根据当地洪水位的高度,通过计算得出其预留长度。因为一般水面水位高度处于洪水位高度的几率达到30年甚至50年一遇,所以日常水位仅仅是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而钢绞线的预留长度能够使得升压船位于洪水位的高度,因此钢绞线就长期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从而导致升压船会随着风浪移动,不仅存在升压船与周边设施发生碰撞的隐患,而且升压船位移会使连接逆变器、变压器的电缆承受较大应力,电缆长时间受力易产生损坏,对漂浮式光伏发电站的正常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压船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升压船的固定,避免了连接结构断裂、升压船随波逐流以及电缆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压船的连接结构,包括:

固定桩,所述固定桩能够一端固定在水底,另一端伸出至水面之上;

固定在升压船上,并套设在所述固定桩上,且能够在所述固定桩的轴向上移动的抱箍,并且所述抱箍位于水面之上。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固定桩和所述抱箍均为多个,并一对一配合连接。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抱箍包括:

固定在所述升压船上的固定臂;

铰接在所述升压船上,并能够与所述升压船和所述固定臂配合围成环状结构的旋转臂。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还包括U型卡紧件,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旋转臂上均开设有插孔,所述U型卡紧件的两端通过插入到两个所述插孔中,能够实现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旋转臂的紧固连接。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臂和所述旋转臂上,能够被连接件锁紧的多个锁耳。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抱箍和所述升压船上的多个滚轮,位于所述抱箍内侧的所述固定桩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抱箍和所述升压船接触。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滚轮通过支座设置在所述抱箍和所述升压船上。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抱箍为槽钢折弯形成的多边形抱箍。

优选的,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中,多个所述固定桩和多个所述抱箍均位于所述升压船的同一侧,并且所述抱箍连接在所述升压船的侧舷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

抱箍设置在水面以上,不易生锈,且抱箍发生故障可随时维修更换;

通过固定桩和抱箍的配合限制升压船的位移,不会发生钢绞线腐蚀断裂的现象;

通过固定桩和抱箍的配合,无论水位深浅,能够使得升压船在水平方向上均不产生移动,所以不会与周边漂浮体和设施产生碰撞;

通过固定桩和抱箍的配合,使升压船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移动,能够避免因升压船水平移动令电缆承受较大应力而易发生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抱箍的俯视图;

图3为抱箍的轴测图;

图4为固定桩进入到抱箍内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桩从抱箍中移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高水位时固定桩、抱箍和升压船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低水位时固定桩、抱箍和升压船的配合示意图。

在图1-图7中:

1-固定桩,2-升压船,3-抱箍,4-U型卡紧件,5-锁耳,6-滚轮,7-支座;

31-固定臂,32-旋转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压船的连接结构,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升压船的固定,避免了连接结构断裂、升压船随波逐流以及电缆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用于将升压船2固定在水面上,避免升压船2在水面上随意飘动,其主要包括固定桩1和抱箍3,其中,固定桩1在安装时将其一端固定在水底,并使固定桩1的另一端伸出至水面之上;而抱箍3则固定在升压船2上,并使其在工作时套设在固定桩1上,同时令抱箍3能够相对于固定桩1滑动,滑动方向为固定桩1的轴向,并且在升压船2上安装抱箍3时,保证抱箍3始终位于水面之上,即将抱箍3安装在升压船2的最大吃水线的上方。上述的固定桩1可以为管桩、预制桩或其他钢管等,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固定桩1被竖直的固定在水中。

上述升压船的连接结构,不再使用钢绞线,不会发生钢绞线腐蚀断裂的现象。而是使用抱箍3,并令抱箍3套设在固定桩1上,从而通过固定桩1和抱箍3的配合实现升压船2在固定桩1径向(或者说水平面)上的定位,避免了升压船2的随波逐流,同时令抱箍3能够在固定桩1的轴向上移动,使得与抱箍3连接的升压船2可以随着水位的上升和下降而升降,以保证升压船2的正常工作,而令安装在升压船2上的抱箍3始终位于水面之上,则能够减小抱箍3的锈蚀程度,也便于对抱箍3进行操作和维修,从而显著提高对升压船2的固定效果,还使得升压船2不会再与周边设施发生碰撞,也令电缆不再承受应力,为漂浮式光伏发电站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优选固定桩1和抱箍3均为多个,并一对一配合连接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设置多个相互配合的固定桩1和抱箍3,能够实现对升压船2的多点定位,令升压船2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多个抱箍3和多个固定桩1的共同作用,使得升压船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和扭转受到限制,从而使得升压船2不会因为风浪而产生位移和扭转运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升压船2的固定稳定性。同时当水位上涨的时候,抱箍3和固定桩1的配合也能够保证升压船2可以随着水位的上涨而上浮或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沉。具体的,优选设置在升压船2上的抱箍3以及固定在水中的固定桩1均为三个,以对升压船2进行三点定位。当然抱箍3和升压船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例如四个、五个等,从而实现对升压船2的四点定位、五点定位或更多点定位。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抱箍3包括:固定在升压船2上的固定臂31;铰接在升压船2上,并能够与升压船2和固定臂31配合围成环状结构的旋转臂32。抱箍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本实施例之所以优选抱箍3由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构成,是因为可以通过旋转臂32的旋转,令预先固定在升压船2上的抱箍3具有开口,以方便固定桩1进入到抱箍3的内侧空间中,之后再令旋转臂32反向旋转并与固定臂31闭合连接,就能够将抱箍3套设到固定桩1的外周壁上,方便了组装操作的进行。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U型卡紧件4,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上均开设有插孔,U型卡紧件4的两端通过同时插入到两个插孔中,能够实现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的紧固连接。由于抱箍3对固定桩1的抱紧,是通过旋转臂32与固定臂31的连接而实现,又由于旋转臂32能够进行旋转,所以为了避免旋转臂32发生意外转动而导致抱箍3与固定桩1无法抱紧造成升压船2的固定失效,优选设置U型卡紧件4,使得相互连接的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能够通过U型卡紧件4实现卡紧,以避免两者的意外分离。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上,通过被连接件锁紧以实现旋转臂32与固定臂31固定连接的多个锁耳5,如图2-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的可靠连接,减小此两者意外分离或被人为破坏的几率,本实施例在设置U型卡紧件4的基础之上,还进一步的在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上设置了锁耳5,这些锁耳5被连接件锁紧在一起,能够更好的保证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的可靠连接。具体的,锁紧两个锁耳5的连接件,可以为锁或者螺栓螺母等。

如图1-图7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抱箍3和升压船2上的多个滚轮6,位于抱箍3内侧的固定桩1通过滚轮6与抱箍3和升压船2接触。如果令抱箍3直接与固定桩1接触,在抱箍3相对于固定桩1进行轴向移动时,不仅会对两者造成较大的磨损,而且也会因摩擦力较大,导致升压船2随水位升降的灵活性造成影响,所以在抱箍3和升压船2上增设了滚轮6,并使这些滚轮6向抱箍3的内侧空间倾斜,以使抱箍3和升压船2通过滚轮6与固定桩1实现滚动接触,使得摩擦力得到显著减小,从而在保证对升压船2实现径向(该径向指的是固定桩1的径向)定位的同时,还能够使升压船2在固定桩1的轴向上可以进行灵活的移动,避免长时间的直接摩擦造成的断裂情况。另外,还优选在升压船2的侧舷以及抱箍3的固定臂31和旋转臂32上均设置有滚轮6。

具体的,滚轮6通过支座7设置在抱箍3和升压船2上。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滚轮6的稳固连接以及灵活转动,本实施例优选通过支座7将滚轮6设置在抱箍3和升压船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抱箍3为槽钢折弯形成的多边形抱箍。槽钢为在实际生产中较为常见的型钢,便于就地选材,并且其能够较好的满足本实施例提供的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的工作要求,所以将其作为优选制造材料。

优选的,多个固定桩1和多个抱箍3均位于升压船2的同一侧,并且抱箍3连接在升压船2的侧舷上,如图6和图7所示。此种设置方式便于对升压船2进行定位,且占用空间小,能够更好的避免与漂浮式光伏发电站的其他设施发生抵触。

本实施例提供的升压船2的连接结构的组装、工作方式具体为:

如图2和图3所示,首先将抱箍3安装到升压船2的船舷上,然后拖动升压船2移动到预先固定好的固定桩1位置。然后解除U型卡紧件4,转动旋转臂32以使抱箍3具有开口,轻微移动升压船2,使固定桩1从开口中进入到抱箍3内侧,并使滚轮6与固定桩1紧密接触,如图4所示。随后反向转动旋转臂32以实现抱箍3的闭合,并插上U型卡紧件4,必要的话可以通过锁耳5的位置安装一把锁,如图1所示。当升压船2上的设备需要更换维修或者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解除U型卡紧件4,转动旋转臂32使抱箍3具有开口,然后将固定桩1从开口中移出,从而使得升压船2可以自由移动,如图5所示。

上述的升压船2的连接结构并不是完全将升压船2固定,而是固定其水平方向的位移。抱箍3上设置的滚轮6是考虑在水位上涨或下降的情况下,使抱箍3能顺着固定桩1垂直移动:当项目地水位较高时,升压船2随着水位的上涨而上浮,此时抱箍3随着升压船2沿固定桩1的轴向向上滑动,在此过程中升压船2的水平方向位移保持不变,如图6所示;当项目地水位较低时,升压船2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沉,此时抱箍3随着升压船2沿固定桩1的轴向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升压船2的水平方向位移保持不变,如图7所示。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升压船的连接结构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