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014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及具有该充气漂浮装置的 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销售和使用的移动终端,已经具备了防水功能,对于这种具有防水结 构的手机来说,其自身通过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改变实现其可以在遇水情况下阻隔液体迅 速进入手机内部的目的,但是,防水手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移动终端意外落水给用户 造成不必要损失情况的发生。例如,现有具有防水功能的手机意外落入水中时,如遇水深过 深,将无法进行打捞,其自身具有的防水功能将不能发挥作用。现有的移动终端并不具备在其落入较深的深水状况下能够根据水深的环境差异 实现自动上浮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及移动终端,充气 漂浮装置能够根据水深的环境差异实现自动上浮,结构精巧、拆卸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包括压 强气室和受压传动机构,所述压强气室与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第一气缸相导通,所述受压 传动机构的传动构件连接设置充气弹出机构,所述充气弹出机构的尾部设置漂浮机构,所 述受压传动机构在所述压强气室受压收缩的推动下传动开启所述充气弹出机构,所述充气 弹出机构挤压弹出所述漂浮机构并充气。所述充气弹出机构包括充气构件和弹出构件,所述充气构件与所述受压传动机 构的所述传动构件作闭合或断开的传动设置,所述充气构件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弹出构 件相导通,所述弹出构件与所述漂浮机构作导通固定连接。所述充气弹出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由所述弹出构件封闭形成,所 述充气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相导通。所述充气构件与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所述传动构件相邻设置;所述充气构件包括液化气储气筒和用于控制所述液化气储气筒开启或关闭的充 气开关,所述充气开关由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所述传动构件作闭合或断开的传动控制,所 述液化气储气筒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连接至所述第二气缸。所述弹出构件将所述第二气缸封闭,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相对两端 的第二活塞和气囊托盘,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气囊托盘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中的第 二连通管连接固定。所述漂浮机构设置在所述气囊托盘的邻侧,所述漂浮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 所述第二气缸相导通;所述漂浮机构具有一通过所述气囊托盘控制弹出的气囊充气控制阀门,所述气囊充气控制阀门阻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端部。所述充气漂浮装置是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型中任一截面的筒状结构;所述漂浮机构和所述充气弹出机构的所述充气构件分别位于所述充气漂浮装置 的两端;所述压强气室位于所述充气漂浮装置的中部;所述受压传动机构、所述充气弹出 机构的所述弹出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强气室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漂浮机构和所述 充气弹出机构的所述充气构件设置导通。优选的,所述漂浮机构包括漂浮气囊。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传动构件相邻设置;所述传动构件包括第一活塞、连杆以及杠杆,所述第一活塞封闭设置在所述第一 气缸端部,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上,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杠杆上,所 述杠杆连接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充气弹出机构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充气漂浮装置。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背板端部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充气漂浮装置的槽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漂浮装置及移动终端,由于受压传动机构的传动 构件连接设置充气弹出机构,充气弹出机构的尾部设置漂浮机构,受压传动机构在压强气 室受压收缩的推动下传动开启充气弹出机构,充气弹出机构挤压弹出漂浮机构并充气,能 够实现移动终端意外落水状况发生时移动终端的自动上浮,避免了因移动终端意外落水给 用户造成不必要损失情况的发生,结构精巧、拆卸便捷。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漂浮装置收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漂浮装置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结合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漂浮装置,包括压强气 室1和受压传动机构2,所述压强气室1与所述受压传动机构2的第一气缸21相导通,所述 受压传动机构2的传动构件23连接设置充气弹出机构3,所述充气弹出机构3的尾部设置 漂浮机构4,所述受压传动机构2在所述压强气室1受压收缩的推动下传动开启所述充气弹 出机构3,所述充气弹出机构3挤压弹出所述漂浮机构4并充气。本实用新型充气漂浮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充气漂浮装置是圆柱状筒状结构,压 强气室1位于充气漂浮装置的中部,而漂浮机构4和充气弹出机构3的充气构件32分别位 于所述充气漂浮装置如图1所示方向的顶端和底端,受压传动机构2和充气弹出机构3的 弹出构件34分别位于压强气室1相对的两侧,其中,受压传动机构2与充气弹出机构3的充气构件32设置导通,充气弹出机构3的弹出构件34与漂浮机构4设置导通。压强气室1是纵截面呈正方状的中空容置结构,其内部充设有与外界大气压保持 一致的气体,在其充气过程中,需要满足在标准大气压或当前使用环境的压强下充入气体, 使压强气室1内的气体与大气压强或当前使用环境中的压强保持一致即可。优选的,压强气室1的侧壁是使用受压易形变的材料制成,当压强气室1外界压强 增大时,作用在压强气室1上的作用力随之增加致使压强气室发生一定的形变,如收缩。压强气室1与受压传动机构2的第一气缸21通过连通管5相导通,连通管5是细 长的管体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将压强气室1与受压传动机构2的第一气缸21相导通 的常用结构,当压强气室1的外部压强增大时,如充气漂浮装置掉入水中的状况发生时,随 其自身的下沉的深度不断增加,充气漂浮装置受到的水下压强不断增大,作用在压强气室1 上的作用力随之增加致使压强气室收缩,压强气室1中的部分气体被收缩的压强气室1通 过连通管5推入受压传动机构2的第一气缸21中。受压传动机构2是在压强气室1受压收缩将其中气体推入第一气缸21后传动开 启充气弹出机构的3的结构,其具体包括与压强气室1相邻设置并与压强气势1保持导通 的第一气缸21以及部分封闭第一气缸21的传动构件23,本实施例子中,第一气缸21的截 面形状与压强气室1截面形状大致相同且纵深深度略浅的气体容置结构,其与压强气室1 相邻的朝向相对的两端通过连通管5导通连接;传动构件23包括第一活塞231、连杆232 以及杠杆233,第一活塞231封闭设置在第一气缸21的端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231是 截面形状与第一气缸21的截面形状相同刚好可将其一端面进行封闭的活塞结构,其使用 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活塞231将第一气缸21封闭的一端面相对的另一端部连接设置连杆 232,连杆232是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常见杆体结构,其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活塞231上,相 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杠杆233上,杠杆233连接设置连杆232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固定 在充气弹出机构3具有的充气开关322上。压强气室1受压收缩将其中气体推入第一气缸21时,第一气缸21中的压强增加, 第一气缸21推动传动构件23的第一活塞231 (如图1所示的向下移动),由于连杆232分 别固定连接第一活塞231和杠杆233,与杠杆233相连接的杠杆233的一端沿第一活塞231 位移的方向进行移动,杠杆233支点2331的另一端沿第一活塞231位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移动,即触发充气弹出机构3的充气开关322。可以理解的是,杠杆233和连杆232可以一体成型,即当第一活塞231推动杠杆 233或连杆232时就可以触发充气弹出机构3的充气开关322。充气弹出机构3是充气挤压弹出漂浮机构4并对其进行充气的结构部件,其包括 充气构件32和弹出构件34以及第二气缸38,充气构件32与受压传动机构2的传动构件 23作闭合或断开的传动设置,充气构件32包括液化气储气筒321和用于控制液化气储气筒 321开启或关闭的充气开关322,充气开关322由受压传动机构2的传动构件23作闭合或 断开的传动控制,液化气储气筒321通过第一连通管36连接至第二气缸38,液化气储气筒 321位于如图所示充气漂浮装置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其是呈筒状的中空容置结构,液化气 储气筒321用于存储液化气体,可以通过设置在液化气储气筒321 —侧的气筒充气孔3211 对液化气储气筒321进行填充操作。可以理解的是,液化气储气筒321中盛装液体后的内 部压力远大于外部的压力,当受压传动机构2的传动构件23在第一活塞231推动杠杆233或连杆232时就可以传动开启充气开关322,充气开关322进一步开启液化气储气筒321, 其中的液体可迅速气化排出与液化气储气筒321导通连接的第二汽缸38中。第二气缸38是由弹出构件34封闭所形成的,充气构件32的液化气储气筒321通 过第一连通管36导通至第二气缸38,其中,弹出构件34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气缸 38相对两端的第二活塞341和气囊托盘342,第二活塞341和气囊托盘342之间通过位于第 二气缸38中的第二连通管343连接固定。第二活塞341的形状与第一活塞231的形状大 致相同,其位于压强气室1设置第一汽缸21 —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气囊托盘342 —起封闭形 成第二气缸38 ;第二连通管343是具有一定硬度的管体,其设置在第二气缸38中,两端分 别连接固定第二活塞341和气囊托盘342,第二连通管343的尾部密封设置漂浮机构4,当 充气构件32液化气储气筒321中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管36输入至第二气缸38中时,第二 气缸38中压力增加,使第二气缸38作用在第二活塞341上的压力增大,推动第二活塞341 连同第二连通管343和气囊托盘342整体进行移动,由于漂浮机构4设置在气囊托盘342 的邻侧,气囊托盘342可将漂浮机构4推出充气漂浮装置外。漂浮机构4具有一通过气囊托盘342控制弹出的气囊充气控制阀门41,气囊充气 控制阀门41阻隔设置在第二连通管343的端部,当第二汽缸38中的压力增大时,推动第二 活塞341连同第二连通管343和气囊托盘342整体进行移动,气囊托盘342将漂浮机构逐 渐推出充气漂浮装置外,当气囊托盘342完全被推出时,阻隔设置在第二连通管343的端部 的气囊充气控制阀门41弹出,将第二连通管343与漂浮机构4完全连通,漂浮机构4开始 充气并不断膨胀。优选的,漂浮机构4为漂浮气囊。本实用新型充气漂浮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即充气漂浮装置意外落入具有一定深度 的水中情况发生时,充气漂浮装置可以独立进行充气漂浮以实现自己上浮,也可以带动与 其进行固定的其他装置设备的上浮,以下以充气漂浮装置安装在手机上为例,详细说明该 具有充气漂浮装置的手机在意外落入水中时实现上浮的过程当手机落入水中时,随着手机下沉的深度不断增加,压强气室1周围的压力不断 增加,由于压强气室1是在标准大气压或可正常使用手机的环境压强下充入的气体,压强 气室1中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当,随着水深的不断增加,作用在压强气室1侧壁上的 作用力随之增加,由于压强气室1的侧壁是使用受压易形变的材料制成,致使压强气室1收 缩,压强气室1中的部分气体被收缩的压强气室1通过连通管5推入受压传动机构2的第一 气缸21中,第一气缸21中的压强增加,第一气缸21推动传动构件23的第一活塞231 (如图 1所示的向下移动),由于连杆232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活塞231和杠杆233,与杠杆233相连 接的杠杆233的一端沿第一活塞231位移的方向进行移动,杠杆233支点2331的另一端沿 第一活塞231位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充气弹出机构3的充气开关322在杠杆233的 作用下被开启,由于液化气储气筒321中盛装液体后的内部压力远大于外部的压力,液化 气储气筒321通过充气开关322开启后,其中的液体迅速气化不断的通过第一连通管36向 与液化气储气筒321相导通连接的第二汽缸38中释放气体,随着第二气缸38中气体压力 的不断增加,第二气缸38作用在第二活塞341上的压力增大,推动第二活塞341连同第二 连通管343和气囊托盘342整体进行移动,由于漂浮气囊4设置在气囊托盘342的邻侧,气 囊托盘342将漂浮气囊4推出充气漂浮装置外,当气囊托盘342完全被推出时,阻隔设置在第二连通管343的端部的气囊充气控制阀门41弹出,将第二连通管343与漂浮气囊4完全 连通,漂浮气囊4开始充气并不断膨胀。随着漂浮气囊4膨胀的体积的不断增加,直到漂浮 气囊4的浮力与需要克服的手机等重力相平衡时,手机便开始上浮,随便手机的上浮,手机 外部受到的水压逐渐减少,压强气室1外部的压强减小,第一活塞231开始回位,充气弹出 机构3的充气构件32的充气开关322不再受到受压传动机构2传动构件23的挤压作用, 液化气储气筒321关闭停止气体释放,手机在浮力的作用下继续上浮,直到浮出水面。本实用新型充气漂浮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充气漂浮装置可以是截面为圆形、 椭圆形或方型中任一截面的筒状结构,漂浮气囊4和充气弹出机构3的充气构件32、弹出构 件34以及受压传动机构2的位置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压强气室1的大小、形状以及充气漂 浮装置的大小、形状进行排布,只要满足受压传动机构2的传动构件23连接设置充气弹出 机构3,充气弹出机构3的尾部设置漂浮气囊4,受压传动机构2在压强气室1受压收缩的 推动下传动开启充气弹出机构3,充气弹出机构3挤压弹出漂浮气囊4并充气即可。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具体 实施时,移动终端60的背板端部开设用于容置所述充气漂浮装置的槽腔601,槽腔601的形 状与充气漂浮装置的形状对应匹配,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安装或拆卸充气漂浮装 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动终端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充气漂浮装置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再赘 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充气漂浮装置也可以应用与其它设备中,以防止设备意外落水带来 的不必要的损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漂浮装置及移动终端,由于受压传动机构的传动 构件连接设置充气弹出机构,充气弹出机构的尾部设置漂浮气囊,受压传动机构在压强气 室受压收缩的推动下传动开启充气弹出机构,充气弹出机构挤压弹出漂浮气囊并充气,能 够实现移动终端意外落水状况发生时移动终端的自动上浮,避免了因移动终端意外落水给 用户造成不必要损失情况的发生,结构精巧、拆卸便捷。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强气室和受压传动机构,所述压强气室与 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第一气缸相导通,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传动构件连接设置充气弹出机 构,所述充气弹出机构的尾部设置漂浮机构,所述受压传动机构在所述压强气室受压收缩 的推动下传动开启所述充气弹出机构,所述充气弹出机构挤压弹出所述漂浮机构并充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弹出机构包括充气构 件和弹出构件,所述充气构件与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所述传动构件作闭合或断开的传动设 置,所述充气构件通过第一连通管与所述弹出构件相导通,所述弹出构件与所述漂浮机构 作导通固定连接;所述充气弹出机构还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由所述弹出构件封闭形成,所述充 气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相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构件包括液化气储气筒 和用于控制所述液化气储气筒开启或关闭的充气开关,所述充气开关由所述受压传动机构 的传动构件作闭合或断开的传动控制,所述液化气储气筒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连接至所述 第一气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构件将所述第二气缸封 闭,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相对两端的第二活塞和气囊托盘,所述第二活塞和所 述气囊托盘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中的第二连通管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设置在所述气囊托 盘的邻侧,所述漂浮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相导通;所述漂浮机构具有一通过所述气囊托盘控制弹出的气囊充气控制阀门,所述气囊充气 控制阀门阻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漂浮装置是截面为圆形、 椭圆形或方型中任一截面的筒状结构;所述漂浮机构和所述充气弹出机构的所述充气构件分别位于所述充气漂浮装置的两 端;所述压强气室位于所述充气漂浮装置的中部;所述受压传动机构、所述充气弹出机构 的所述弹出构件分别位于所述压强气室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漂浮机构和所述充气 弹出机构的所述充气构件设置导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包括漂浮气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传动构件相 邻设置;所述传动构件包括第一活塞、连杆以及杠杆,所述第一活塞封闭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 端部,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上,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杠杆上,所述杠 杆连接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充气弹出机构上。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漂浮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背板端部开设用于容置 所述充气漂浮装置的槽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漂浮装置,包括压强气室和受压传动机构,所述压强气室与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第一气缸相导通,所述受压传动机构的传动构件连接设置充气弹出机构,所述充气弹出机构的尾部设置漂浮机构,所述受压传动机构在所述压强气室受压收缩的推动下传动开启所述充气弹出机构,所述充气弹出机构挤压弹出所述漂浮机构并充气。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充气漂浮装置的移动终端。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漂浮装置及移动终端,充气漂浮装置能够根据水深的环境差异实现自动上浮,避免了因移动终端意外落水给用户造成不必要损失情况的发生,结构精巧、拆卸便捷。
文档编号B64B1/00GK201834207SQ201020538129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9日
发明者宋玉龙 申请人: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