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过传送带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894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通过传送带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传送带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所述传送带在该设备 两端处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并且形成有一对第一支撑绳缆,所述支撑绳缆 由设置在所述设备中的支撑件承载,并且所述传送带上紧固有支撑装置,用 于一对第二支撑绳缆和一对第三支撑绳缆。所述传送带配置有横梁,该横梁 在其每个端部带有运行辊子。而且,承载的传送带的向前铰线的运行辊子沿 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滚动,而非承载的传送带的返回铰线的运行辊子沿着第 三支撑绳缆滚动。
根据35U.S.C. §119,本申请要求2007年8月27日提交的奥地利专利申 请A 1343/2007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通过引用方式全文包含在此。
背景技术
这种传送设备例如可以从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US6,935,4卯B2及其相应 欧洲专利EP1452466A1中获悉。所述传送设备具有一对第一支撑绳缆,其 由支撑件承载,并且其上紧固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承载一对第二支撑 绳缆和一对第三支撑绳缆。所述传送带在这里设计有支撑梁,所述梁相对于 传送带移动方向横向取向并具有位于其每一端的支撑辊子,承载的传送带的 向前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滚动而非承载的传送带的返回 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三支撑绳缆滚动。
这种传送设备长度可以很长,具有支撑件用来在该设备的跨度上承载所 述一对支撑绳缆。在这些支撑件之间,全部支撑绳缆和传送带沿着垂曲线运 行。由于当传送带运行经过支撑件时,在这里承受非常高的载荷,所以必须 在支撑件的区域内让传送带在支撑辊子上受到引导。由于这种载荷出现于承 载的传送带的向前铰线和非承载的传送带的返回铰线两者,所以传送带的这 两种铰线必须在支撑件的区域内在支撑辊子上受到引导。为了能支撑传送带 的返回铰线,传送带必须在卸载站点下游向上方转向。但是,这意味着各转 向装置必须设置在传送设备的卸载站点下游和装载站点上游,这样带来了额
外的设计开销,并且在传送设备操作过程中带来了额外的维护费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传送带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 该设备克服了上述迄今已知的设备以及这种一般方法的缺陷,并且提供其中 返回铰线不需要由支撑辊子支撑的传送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任何转向 装置。
鉴于前述和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这里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传
送设备,包括
环形传送带,其围绕该设备终端的偏转鼓受到引导,并且沿着向前铰线
和返回4交线延伸;
一个或者多个支撑件以及由所述支撑件承载的一对第一支撑绳缆; 支撑装置,其紧固到所述第一支撑绳缆上,用于携带一对第二支撑绳缆
和一对第三支撑绳缆;
所述传送带包括支撑梁,支撑辊子安装到所述支撑梁每个端部,所述传 送带的向前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滚动,而所述传送带的返 回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三支撑绳缆滚动;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其携带所述第二支撑绳缆,该第二支 撑绳缆在所述支撑件之间沿着垂曲线运行;和第二支撑框架,其携带所述第 三支撑绳缆,该第三支撑绳缆在所述设备跨度上基本上直线运行。
换句话说,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提供第一支撑框架,其承载所述 第二支撑绳缆,使得它们在所述支撑件之间类似地沿着垂曲线运行;和提供 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其承载所述第三支撑绳缆,使得它们在所述设备跨度上 或多或少直线运行。
由于所述第二支撑绳缆类似地沿着垂曲线运行,所以它们类似地发挥支 撑功能。相反,由于第三支撑绳缆或多活少直线运行,所以们主要为非承载 的传送带的返回铰线提供引导功能。由于所述返回铰线或多或少直线运行, 所以不需要让其在支撑辊子上受到引导。另外,为了这个原因,所以不需要 在卸载站点下游将传送带向上方转向,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任何转向装置。
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直接紧固到第一支撑绳缆上,优选地至少或多活少具 有相同高度,因此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沿着该设备的高度轮廓或多活少等于所
述第一支撑绳缆的轮廓。而且,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至少或多或少具有 相同高度,并且它们通过支撑元件紧固到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上,所述支撑元 件在该设备跨度上高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三支撑绳缆在该设备跨 度上或多或少直线运行。作为替代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类似地紧固到所 述第一支撑绳缆上。
根据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 一支撑绳缆由多条平行支撑绳缆形 成。而且,还可以让所述第二支撑绳缆由多条支撑绳缆形成,这些支撑绳缆 至少或多或少水平并列设置,所述支撑辊子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相对于彼 此轴向偏移,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对支撑绳缆的第 一支撑绳缆滚动,而以后的支撑梁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对支撑绳缆的第 二支撑绳缆滚动。
其它被认为是本发明特征的特征在附带的权利要求书中论述。
虽然通过实施为用于通过传送带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来图示和说明本 发明,但是仍然不说明本发明被限制到所示的细节,因为在不背离本发明精 神的条件下,并且在权利要求书等同物的范围和领域内,可以制作各种改动 并且进行结构变化。
但是结合附图阅读,从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构造及其操 作方法,连同本发明额外的目的和优势将得到最佳理解。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传送设备的侧视图1A示出了图1所示传送设备的细节,沿着该设备纵向方向观察;
图2是图1所示传送设备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关于图1进行了放大;
图2A是该设备纵向方向视图3是图1所示传送设备进一步细节的侧视图4是图1所示传送设备的变形的立体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详细参照附图,首先特别参照图1和1A,这里示出了从装载站点 A向卸载站点B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的示意图。为此目的设置了连续传送带 1,其沿着至少一对第一支撑绳缆2移动,从装载站点A到卸载站点B,并
从卸载站点B返回装载站点A。在传送设备的整体跨度(course)上,传送 带1的向前铰线(strand) la在位于至少一个支撑件3上的支撑辊子31上受 到引导。而且,传送带1在偏转鼓11和12上移动,所述偏转鼓位于装载站 点A和卸载站点B。至少一对支撑绳缆2和传送带1的向前铰线la沿着垂 曲线运行。
在已知的这种类型的传送设备中,传送带的向前铰线和传送带的返回铰 线都在至少一个支撑件上受到引导。因此,在这种类型的传送设备的现有技 术中,传送带设计有向上敞开的腔体用来容纳货物,同时仅在其下侧具有平 坦表面,在这种传送设备的情况下,由于传送腔体向下方敞开,所以必须在 卸载站点的下游-没置转向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带在所述卸载站点内在偏转鼓
上受到引导,而所述转向装置将传送带转向向上方向,从而能通过将传送带 的底面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撑件上的支撑辊子上而使传送带受到引导。而且, 同样必须在卸栽站点的上游设置转向装置,用来再次将传送带转向,传送带 在这里在定位于装载站点内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并且因此可以在装载站点 内装载。
于此对照,为了能让传送设备根据应用场合省略卸载站点和装载站点内 的转向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设备传送带的返回铰线lb不是在至少一个 支撑件3上受到引导,而是通过长度不同的支撑装置4紧固到至少一对第一 支撑绳缆2上,使得该返回铰线在卸载站点B和装载站点A之间或多活少 ;也直线运行。
从图2和2A可以看出,传送设备包括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绳缆21和21a, 其上紧固着用于传送带1的两股铰线la和lb的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包 括第一支撑框架41,其紧固到第一支撑绳缆21和21a上,且其上紧固着数 对第二支撑绳缆22和22a,传送带1的向前4交线la经由第二支撑绳缆移动。 为此在传送带1上设置了隔开的负载梁10,其上安装着支撑辊子13和13a, 在传送带1向前铰线la的情况下,所述支撑辊子在两条支撑绳缆22和22a 上滚动。
而且,第二支撑框架42在各种情况下通过支撑元件40诸如链条或者绳 缆而紧固到第一支撑框架41上,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承栽一对第三支撑 绳缆23和23a,传送带1的返回铰线lb的支撑辊子13和13a沿着所述第三 支撑绳缆滚动。
支撑绳缆21和21a以及支撑绳缆22和22a沿着垂曲线在传送设备的纵 向尺度上运动。由于设置在传送设备的纵向尺度上的隔开的支撑元件40具 有不同的垂直长度,所以作为传送带1返回铰线lb的运动不发生任何偏转 的结果,支撑绳缆23和23a相反在卸载站点B和装载站点A之间或多活少 直线运行,在偏转的点处,传送带必须在支撑辊子上受到引导。
另外,应该指出,为了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支撑框架41和42设计有 护栏5,所述护栏包括支柱51和拉索52。
图3示出了第一支撑绳缆21和21a以及第二支撑绳缆22和22a由支撑 件3承载,并且支撑辊子31安装在支撑件3上,传送带1的向前铰线la在 支撑件3的区域内经由所述支撑辊子受到引导,并且因此受到支撑。
图4将用于在下面解释根据图2和2A的传送设备的变形。
在这一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一支撑绳缆在各种情况下由两条支撑绳缆 21、 21,和21a、 21a,形成,其上紧固有支撑框架41。而且,所述第二对支撑 绳缆由支撑框架41承载,同样在各种情况下由两条水平并置定位的支撑绳 缆22、 22,和22a、 22a,形成。此外,传送带1的连续的支撑辊子13和13a 关于彼此轴向偏移,使得第一支撑辊子13、 13a在各种情况下沿着支撑绳缆 22和22a滚动,而第二支撑辊子13、 13a在各种情况下沿着支撑绳缆22,和 22a,滚动。而且,位于下面的支撑框架42同样在各种情况下通过支撑绳缆 40紧固到所述两对第一支撑绳缆21、 21,和21a、 21a,。但是,所述支撑框 架42仅承载两条单独的支撑绳缆23和23a,第二支撑辊子13和13a在各种 情况下在所述支撑绳缆23和23a上滚动。由于传送带1返回铰线lb未加载, 所以如果只是每一个第二支撑辊子13和13a的话,则是不重要的,其中所 述第二支撑辊子13和13a在关联的支撑绳缆23和23a上受到引导。
由于传送带1返回铰线lb未加载,所以第三支撑绳缆23和23a仅需要 执行轻微的支撑功能,结果是他们可以或多活少直线运行。因此传送带l返 回铰线lb也或多或少直线运行,因此就不需要让其在支撑辊子上受到引导。 这样意味着不需要在卸载站点将传送带1转向,因此就不需要在卸载站点和 加载站点设置任何转向装置。因此,这种传送设备的设计得到显著的简化。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包括:环形传送带,其围绕该设备终端的偏转鼓受到引导,并且沿着向前铰线和返回铰线延伸;一个或者多个支撑件以及由所述支撑件承载的一对第一支撑绳缆;支撑装置,其紧固到所述第一支撑绳缆上,用于携带一对第二支撑绳缆和一对第三支撑绳缆;所述传送带包括支撑梁,支撑辊子安装到所述支撑梁每个端部,所述传送带的向前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滚动,而所述传送带的返回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三支撑绳缆滚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框架,其携带所述第二支撑绳缆,该第二支撑绳缆在所述支撑件之间沿着垂曲线运行;和第二支撑框架,其携带所述第三支撑绳缆,该第三支撑绳缆在所述设备跨度上基本上直线运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直 接紧固到所述第一支撑绳缆上,并且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二 支撑绳缆沿着所述设备的高度轮廓基本上等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绳缆在所 述设备跨度上的高度轮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具 有基本上相同的高度,所述第二支撑框架通过耦合元件紧固到所述第 一支撑 框架上或者紧固到所述第 一支撑绳缆上,并且所述耦合元件在所述设备跨度 上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三支撑绳缆在所述设备跨度上基本上直 线运行。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绳缆是 多条相互平行的支撑绳缆。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是 多条基本上水平并置的支撑绳缆,所述支撑辊子设置在连续的支撑梁上,所 述支撑梁关于彼此轴向偏移,使得所1述第 一支撑梁的所述支撑辊子沿着所述 第二支撑绳缆的第一支撑绳缆滚动,而以后的所述支撑梁的所述支撑辊子沿 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的水平相邻的第二支撑绳缆滚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传送设备,具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该设备两端的偏转鼓上受到引导,并且所述设备形成有一对第一支撑绳缆,所述第一支撑绳缆由策略性地安放在所述设备中的支撑件承载,并且所述传送带上紧固有用于一对第二支撑绳缆和一对第三支撑绳缆的支撑件。所述传送带具有支撑梁,支撑辊子安装到所述支撑梁的每一端。所述传送带的向前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滚动,而所述返回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二支撑绳缆滚动且所述返回铰线的支撑辊子沿着所述第三绳缆滚动。这里设置有第一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承载所述第二支撑绳缆,使得它们在所述支撑件之间沿着垂曲线运行;和第二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承载所述第三支撑绳缆,使得它们在所述设备跨度上或多或少直线运行。
文档编号B65G21/04GK101376451SQ200710195400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赫伯特·特里布 申请人:因诺瓦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