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5924阅读:1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包括通气管(1)和分料筒(3),分料筒(3)呈倒立的漏斗状简体,通气管(1)贯穿分料筒(3)且与分料筒(3)的较小端固定连接,在通气管(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排气通孔(4),排气通孔(4)与通气管(1)内腔相通。优选地,还包括位于分料筒(3)上方的顶盖(2),通气管(1)贯穿顶盖(2)并与之固定连接。在料斗下料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与料斗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料斗中的物料发生下料搭桥现象,克服料斗下料过程中因发生下料搭桥现象所导致的下料不均、断料假象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成本低廉等突出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料斗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片状物料下料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所有的需要利用料斗下料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料斗自身呈锥形,进口端尺寸大,而出口端尺寸小,处于料斗中的物料在从出口端流出料斗的过程中,可能因物料相互挤压而发生下料搭桥现象,也就是物料因相互挤压而被卡在料斗中不能顺利流出,从而导致料斗的下料不均,甚至发生断料的假象。
[0003]对于片状物料,例如?乂0片状物料,由于片状物料在料斗中相互挤压,相互之间的摩擦力比较大,相比较于颗粒状物料,片状物料在经过料斗下料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发生下料搭桥现象,因此,极易导致料斗下料不均,甚至发生断料假象,严重影响了下料生产效率。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辅助下料的相关设备对此问题进行解决,但是,这些辅助下料的相关设备或者使用成本高、耗能大,经济性差,或者操作不便,或者下料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廉的料斗下料装置,避免料斗下料过程中因发生下料搭桥现象所导致的下料不均、断料假象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包括通气管和分料筒,所述分料筒呈倒立的漏斗状筒体,所述通气管贯穿分料筒且与分料筒的较小端固定连接,在通气管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排气通孔,所述排气通孔与通气管内腔相通。
[0006]优选地,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位于分料筒上方,且通气管贯穿顶盖并与之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顶盖与通气管相互垂直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顶盖与通气管是焊接固定。
[0009]优选地,所述顶盖是圆形平板顶盖。
[0010]优选地,所述通气管是金属直管。
[0011]优选地,所述通气管与分料筒的较小端之间是焊接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分料筒是圆台状筒体。
[0013]优选地,所述位于分料筒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的末端开口是密封的。
[0014]优选地,所述排气通孔均匀分布在位于分料筒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侧壁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料斗下料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与料斗配合使用,由于采用呈倒立的漏斗状分料筒对料斗中的物料进行周向分流,同时从通气管侧壁上开设的排气通孔向通气管周围的下落物料施加一定的推力作用,使分流后的物料呈扩散趋势直接下落于料斗底部,并通过料斗的出料口落入输送装置上,有效地避免了料斗中的物料发生下料搭桥现象,解决了料斗下料过程中因发生下料搭桥现象所导致的下料不均、断料假象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成本低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料斗下料装置的构造图。
[0017]图2为图1中4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料斗下料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19]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通气管,2-顶盖,3-分料筒,4-排气通孔,5-料斗,6-输送装置,7-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包括通气管1和分料筒3,所述分料筒3呈倒立的漏斗状筒体,所述通气管1贯穿分料筒3且与分料筒3的较小端固定连接,在位于分料筒3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1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排气通孔4,所述排气通孔4与通气管1内腔相通。如图3所示,在料斗下料过程中,本下料装置与料斗5配合使用。具体而言,下料装置中的通气管1的下端到达料斗5的下料口,且高出位于料斗5下方的输送装置6 —定距离,这里的输送装置6可以是螺杆输送装置,也可以是皮带输送装置。需要经过料斗5下料的物料7置于料斗5中,由于分料筒3是倒立的漏斗状筒体,通过分料筒3可以隔离部分物料7,从而使得物料7内部形成一个锥形空间。
[0023]所述通气管1顶部的通口作为进气的唯一通道,在料斗下料过程中,从通气管1顶部的通口持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沿着通气管1的管道内腔流动,分料筒3用于将物料7向四周分流,所述分料筒3采用圆台状筒体,这样可以使得分料筒3的周向分流更加均匀。分流后的物料7受到从排气通孔4排出的气体的推力作用,呈扩散趋势直接下落于料斗5底部,并通过料斗5的出料口落入输送装置6上,从而避免了大量物料7集中堆积在通气管1周围而导致料斗5出料口堵塞,最终导致料斗5中的物料7发生下料搭桥现象。为了使得经过分料筒3分流后的物料7所受到的从排气通孔4排出的气体推力相对均匀,可以将若干个排气通孔4均匀分布在位于分料筒3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1侧壁上,相邻的两排排气通孔4之间的间距均相同,排气通孔4的孔径也相同,不仅可以保证物料7的分流、下落更加均匀,而且可以降低下料装置的加工成本。所述的输送装置6将接收的物料及时运离料斗5,以避免物料堆积过多而导致料斗5出料口堵塞,保证料斗5的下料持续进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料斗5中的物料7发生下料搭桥现象,避免料斗5在单位时间内的下料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料假象,此处所指的断料假象是指料斗5中仍有存料,但不能顺畅流出料斗5的现象。
[0024]在料斗下料过程中,为了增加从排气通孔4排出的气体对物料7的推力,可以将位于分料筒3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1的末端卷成尖锥状,并将开口焊封,如图1、图3所示,从而使得进入通气管1内腔的压缩空气全部从排气通孔4排出,且排出的气体压力更大,这样更加有利于避免物料7在通气管1周围累积而发生下料搭桥现象。在下料时,由于物料7分别与通气管1、分料筒3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为避免通气管1、分料筒3磨损过快,尽量提高其使用寿命,所述通气管1可以采用金属直管,分料筒3也可以相应地采用金属筒体,如铝制品、不锈钢制品,并将通气管1与分料筒3的较小端之间采用无缝焊接方式固定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下料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施成本低。
[0025]实施例2
[0026]考虑到在下料过程中,物料7可能产生过多扬尘而污染环境,尤其是颗粒物的下料,其造成的粉尘飞扬更多,为避免扬尘污染环境,可以在上述的料斗下料装置上增加设置一个圆形平板顶盖2,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并且,所述顶盖2位于分料筒3上方,且通气管1贯穿顶盖2,并与顶盖2相互垂直地无缝焊接固定,如图1所示。当料斗下料装置与料斗5配合使用时,顶盖2扣封住料斗5的入口端,如图3所示,通过顶盖2即可以有效地阻止下料过程中的扬尘飞出导致污染环境。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管(I)和分料筒(3),所述分料筒(3)呈倒立的漏斗状筒体,所述通气管(I)贯穿分料筒(3)且与分料筒(3)的较小端固定连接,在通气管⑴的侧壁上开设若干个排气通孔(4),所述排气通孔⑷与通气管⑴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2),所述顶盖(2)位于分料筒(3)上方,且通气管(I)贯穿顶盖(2)并与之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与通气管(I)相互垂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与通气管(I)是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是圆形平板顶盖。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I)是金属直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I)与分料筒(3)的较小端之间是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筒(3)是圆台状筒体。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分料筒(3)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⑴的末端开口是密封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料斗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孔(4)均匀分布在位于分料筒(3)的较大端以下的通气管(I)侧壁上。
【文档编号】B65G47/18GK204250874SQ20142070119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杨世川 申请人: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