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正反识别装置及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986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装配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工件正反识别装置。此外还包括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圆管壁带孔的零部件,在选用之前先要确定其正反才能实现正确安装。如图1所示,为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工件管壁上的开孔靠近其中的一端,另一端完整没有开孔。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挑选的方式判断工件的正反,通过肉眼识别。工件在流水线上沿轴向运动,只有带孔的一端朝前或不带孔的一端朝前两种情况。如果工件在流水线上处于反向,则通过操作人员手工将工件调转方向,工件在进行下一步装配时处于正向。但人工操作的方式需要安排大量的操作人员,并且人为识别会受到工作疲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误检,导致下一步操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工件正反的装置,提高识别效率并保证识别精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件正反识别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件运行路径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两端贯通的检测孔,所述检测孔能够容纳所述工件贯穿通过;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气压测量装置,所述气压测量装置连通于所述检测孔的侧壁上环状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能够对覆盖于所述工件上的开孔。可选地,所述检测孔的长度与所述工件的长度相同;所述气压测量装置与其对应的所述凹槽分别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气压测量装置及两个所述凹槽分别关于所述检测孔中心的横截面对称。可选地,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检测孔的中心轴线垂直。可选地,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工件正反识别装置,还包括伸缩轨迹与所述检测孔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分料块,所述分料块上开设能够容纳所述工件的分料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将所述分料孔内的所述工件带到所述检测孔的入口端;伸缩轨迹位于所述检测孔延长线的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将入口端的所述工件推送到所述检测孔内。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固定连接挡料块,所述分料块与所述挡料块平行;所述挡料块能够覆盖于所述检测孔的出口端。可选地,所述分料块上还贯通设置第一出料孔,所述挡料块上贯通设置第二出料孔;所述分料孔与进料道对正时,所述第一出料孔、所述第二出料孔与所述检测孔三者对正贯通。可选地,还包括底板,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直接固定于机架上。可选地,所述分料块与所述挡料块均通过承托板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所述承托板通过底部设置的导轨在所述底板上平移。可选地,所述底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伸缩轨迹位于水平面,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伸缩轨迹与所述底板倾斜的方向相同。可选地,所述旋转装置为旋转气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为伸缩气缸。本发明提供的工件正反识别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位于工件运动的路径上,在底座上两端贯通设置检测孔,检测孔内部能够容纳工件贯穿通过。底座上还设置气压测量装置,在底座上的检测孔侧壁上还开设呈环状的凹槽,气压测量装置能够的端口连通在凹槽上。工件位于检测孔内时,凹槽能够覆盖在工件上的开孔,即气压测量装置能够与工件上的开孔连通。进行测量时,如果工件上的开孔与检测孔的凹槽对应重叠,使气压测量装置与开孔连通,由于开孔的存在测得的气压值接近于零;而如果检测孔的凹槽覆盖在没有开孔的一端,而气压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得到气压数据。通过测量得到的气压数据就能够判断工件运行是否处于正向朝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工件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中正反识别装置一种具体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正反识别装置包含旋转装置的侧面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中自动上料装置的一种具体的俯视图。其中:工件1、底座2、检测孔21、气压测量装置22、旋转装置3、第一驱动装置4、分料块41、分料孔411、第一出料孔412、挡料块42、第二出料孔421、承托板43、导轨44、第二驱动装置5、底板6、进料道7。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工件正反识别装置,能够自动判断工件处于正向或反向,无需人为识别,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给出的工件正反识别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给出的工件正反识别装置一种具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件1运行路径上的底座2,对待检测的工件1提供容纳的空间。底座2上开设检测孔21,检测孔21的两端贯通底座2,能够容纳工件1贯穿通过,工件1从入口端进入,从另一侧的出口端穿出,检测时工件1处于检测孔21的内部。在检测孔21的侧壁上开设环状的凹槽,在底座上设置有气压测量装置22,气压测量装置22的端部连通于检测孔21上的凹槽,凹槽能够覆盖在工件1的开孔上。判断工件1的正反时,使工件1位于检测孔21内部,如果检测孔21的凹槽覆盖于工件1上的开孔,由于不存在阻碍,测量的气压值可视为零,认为没有气压;如果检测孔21的凹槽没有覆盖在工件1上的开孔,而是覆盖在工件1的另一端,检测孔21将工件1周向覆盖,由于存在工件管壁的阻碍,测量得到一个气压数据值,认为存在气压。气压测量装置22可预先设定在与工件1开孔相对的位置,如果没有检测到气压,则认为工件的方向为反向,可对其朝向进行调整,恢复正常位置。进一步,检测孔21的长度和工件1设置为相同的长度,使工件1恰好将检测孔填满,同时方便确定工件1的相对位置。为了更好地确定工件1的朝向,在底座2上设置两个气压测量装置22,检测孔21侧壁上开设两个凹槽,两个气压测量装置22和两个凹槽分别对应,气压测量装置22的端头与凹槽连通,两个气压测量装置22和两个凹槽分别位于检测孔21靠近端部的位置,两个气压测量装置22关于检测孔21中心的横截面对称,两个凹槽同样也关于检测孔21中心的横截面对称,无论工件1处于正向或反向,开孔都能够与其中一个凹槽对应。如表1所示,为设置有两个气压测量装置22时工件1正反的判断情况。气压测量装置22通过向凹槽内充气的方式测量气压,将两个气压测量装置分别表示为气压测量装置A和气压测量装置B。在凹槽的两侧还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圈,以保证气压测量装置22和工件1接触的紧密性,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如果气压测量装置A和气压测量装置B都没有测得压力值,表示密封圈损坏,需要及时更换。如果发现工件1没有处在正向位置时,均通过报警装置使设备发出报警信号。表1如图3所示,表示正反识别装置包含旋转装置的侧面结构图,图3中箭头表示工件1的运动方向。当得到了检测结果后,为了及时将反向的工件1调整到正向,在底座2上固定设置旋转装置3,旋转装置3固定在底座2的底部,旋转装置3的旋转轴线与检测孔21的中心轴线垂直,当旋转装置3转动时,检测孔21的中心轴线时刻位于同一平面内。旋转装置3和气压测量装置22均连接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判断结果并统一发出动作指令。旋转装置3可进行180度转动,旋转后可以将工件1进行180度转向,实现调向的作用。进一步,为了使正反识别、正反调向、工件自动输送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如图4所示,为自动上料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图,图中箭头表示工件1的运动方向。其包含有上述的正反识别装置。还包括有第一驱动装置4,第一驱动装置4的伸缩轨迹与检测孔21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驱动装置4固定连接分料块41,分料块41上开设能够容纳工件1的分料孔411,分料块41的宽度与工件1的长度相同,分料孔411的长度也和工件1的长度相同。第一驱动装置4运行时,能够将分料孔411内的工件1带到检测孔21的入口端,使分料孔411与检测孔21对正,进入检测孔21后再检测正反。工件1由第一驱动装置4带动时为平移运动,不发生转动。此外,还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5,第二驱动装置5的伸缩轨迹位于检测孔21的延长线上,第二驱动装置5伸长时,伸缩端的端头能够将工件1从分料孔411平移推送到检测孔21中。也就是说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的伸缩轨迹相互垂直。进一步,将工件1送入检测孔21时,为了确定工件1所处的位置,在检测孔21的出口端进行阻挡,使工件1完全处于检测孔21内。为了达到阻挡的目的,在第一驱动装置4上固定设置挡料块42,挡料块42与分料块41相互平行设置。分料块42在特定位置能够覆盖检测孔21的入口端,挡料块42能够覆盖在检测孔21的出口端。当分料孔411与检测孔21对正时,挡料块42的板面部分将检测孔21的出口端覆盖,第二驱动装置42推动工件1进入检测孔21后,经挡料块42阻挡定位。更进一步,在分料块41上还贯通设置第一出料孔412,第一出料孔412和分料孔411平行开设;挡料块42上贯通设置第二出料孔421,第一出料孔412和第二出料孔421两者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当分料孔411与进料道7对正时,第一出料孔412、第二出料孔421与检测孔21三者相互对正贯通,可以使第二驱动装置5可以依次穿过第一出料孔412、检测孔21、第二出料孔421,最终将工件1推出。进料道7为工件1进入自动上料装置之前所在的通道,此时工件1不分正反。设置第一出料孔412和第二出料孔421的作用在于,当分料孔411将工件1送到检测孔21的入口端后,由第二驱动装置5伸出将工件1推送到检测孔21内,并由挡料块42阻挡定位。接着第一驱动装置4带动分料块41回复到初始位置,也即使分料孔411和进料道7对正,可以使下一个工件1进入分料孔411。在回复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检测,得到了检测结果后,判断由第二驱动装置5直接推动或者由旋转装置3调向后再由第二驱动装置5推动,最终将工件1推出自动上料装置进行下一步操作。当然,上述的工作过程仅作为一种具体地参考形式,其他的工作过程也可以,例如当分料块41将工件1送到检测孔21的入口端后不回初始位置,始终保持其位置,直到判断结束后由第二驱动装置5将工件1推出再回位,这些具体的形式都是可以的。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底板6,底板6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旋转装置3和第一驱动装置4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第二驱动装置5直接固定在机架上。当然,将旋转装置3、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都固定在底板6上也可以,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分料块41和挡料块42相互平行,均固定在承托板43上,通过承托板43间接和第一驱动装置4固定。承托板43的底部设置导轨44,导轨44安装在底板6上,第一驱动装置4带动承托板43沿导轨44在底板6上平移。为了使工件1更顺畅地在各个部件之间移动,将底板6倾斜设置,第一驱动装置4的伸缩轨迹位于水平面内。第二驱动装置5的伸缩轨迹与底板6倾斜的方向相同。这样进料道7也为倾斜设置,工件7能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分料块41内。同时第二驱动装置5推动工件1时也更容易。具体地,本发明中的旋转装置3为旋转气缸,第一驱动装置4与第二驱动装置5均为伸缩气缸。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自动上料装置,能够自动完成正反识别、工件转向和上料步骤,不需要人工干预,提高的生产效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