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撑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42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打包撑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技术领域,涉及自动打包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打包撑袋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打包机包括自动上袋机构、封装机构及机架,位于编织袋支架上的编织袋卷通过送料辊、张紧导杆和固定导杆的导引进行退卷,提供包装所需要的编织袋,编织袋成圆筒状。自动打包过程中,编织袋被自动或手动送到需要打包的工位,在此过程中编织袋袋口需要撑开,以方便需要包装的物料(如来自络筒机的筒纱)自动装入编织袋内,打包撑袋装置就是要完成这一任务。目前多采取人工的方法将袋子套入一个长方形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打包机的整个流程的自动化。

如何设计一种打包撑袋装置,可以自动撑开并拉住编织袋的袋口进行装入物料的操作,其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这是本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打包撑袋装置,可以自动撑开并拉住编织袋的袋口进行装入物料的操作,其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打包撑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上下运动的袋口压条、左撑板机构、右撑板机构、压板机构,所述左撑板机构与所述右撑板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两端,所述左、右撑板机构中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分别向左右两侧摆动横向撑开袋口的左横向撑板及右横向撑板,所述压板机构包括在袋口撑开后压住下袋口的压板、压板轴、压板摇臂及压板驱动气缸,所述工作平台一边设置所述压板轴,所述压板一边与所述压板轴连接,所述压板轴一端连接所述压板摇臂,所述压板摇臂与所述压板驱动气缸的驱动杆铰接,所述上下运动的袋口压条包括上袋口压条和下袋口压条,所述下袋口压条设置在工作平台上与所述压板轴相对的一边,所述上袋口压条的一端与一压条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一端连接,由压条驱动气缸驱动使上袋口压条与下袋口压条将撑平后的袋口夹持住。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右撑板机构还包括左撑板轴及右撑板轴,所述的左撑板轴及右撑板轴竖直设置在工作平台两端,所述左、右横向撑板竖立设置且后端分别与所述左、右撑板轴连接,所述左、右撑板机构的驱动机构为一撑板驱动气缸,在所述左、右撑板轴上端各设置一撑板摇臂,两个所述撑板摇臂分别与一连杆两端铰接,所述撑板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与任一所述撑板摇臂铰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撑板机构还包括左上竖向撑板、左下竖向撑板及竖向驱动气缸,所述左上竖向撑板的支撑袋口段为直段后部为向下弯曲段,所述左上竖向撑板的向下弯曲段与所述左横向撑板后部铰接,所述左下竖向撑板的支撑袋口段为直段后段为向上弯曲段,所述左下竖向撑板的弯曲段与所述左横向撑板后部铰接,所述左上竖向撑板的后部下侧设置扇形齿,所述左下竖向撑板的后部上侧设置与所述左上竖向撑板的扇形齿相互啮合的扇形齿,所述竖向驱动气缸竖向设置在所述左横向撑板后部,所述竖向驱动气缸的驱动杆通过万向节驱动所述左下竖向撑板后部末端,所述竖向驱动气缸的驱动杆上下伸缩使左上竖向撑板与左下竖向撑板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右撑板机构还包括其形状及连接结构与所述左撑板机构相同的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及竖向驱动气缸。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横向撑板的后部为方形、支撑袋口的前部为五边形,所述左横向撑板前部的五边形尖端上设置向前伸出的袋口撑平杆,所述右横向撑板的形状与所述左横向撑板相同且对称设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上竖向撑板及右上竖向撑板的顶边为齿条状,且最前端为上翘的钩状;所述左下竖向撑板及右下竖向撑板的底边为齿条状,且最前端为下弯的钩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自动打包过程中,编织袋被自动或手动送到需要打包的工位,在编织袋袋口需要撑开时,左、右撑板机构由驱动机构驱动左横向撑板及右横向撑板分别向左右两侧摆动即可横向撑开袋口,为了使袋口无褶皱, 通过左上竖向撑板、左下竖向撑板、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及竖向驱动气缸驱动,使可袋口竖向撑开,可以有效的将袋口撑开到所需的矩形尺寸,方便物料自动装入编织袋内。撑开袋口高度由各竖向撑板的撑开高度决定,而宽度由左、右横向撑板的左右宽度决定。横向撑板和竖向撑板到位之后,压板下压,压住袋口的下侧,确保物料推入时无阻力的推入袋内,并且袋口不褶皱,为下步缝好袋口提供条件。

装袋完成之后,松开各竖向撑板,使用外力将袋子整体向后移动一个设定的值,使得左、右横向撑板依然在袋口之内,此时将左、右横向撑板向外打开一个固定的角度,使袋口上下面拉直贴合,袋口撑平杆在两个点上顶住袋口,将袋口拉成一条水平线,然后使用上下运动的袋口压条在这条水平线的位置压住袋口,保证袋口上下两片贴合,为成功缝包提供保证。

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撑开并拉住编织袋的袋口,便于自动进行装物料操作,其结构设计合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保证了包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包撑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包撑袋装置中左撑板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连杆;2、撑板驱动气缸;3、撑板摇臂;4、左上竖向撑板;5、左撑板轴;6、竖向驱动气缸;7、左横向撑板;8、压板摇臂;9、压板驱动气缸;10、工作平台;11、上袋口压条;12、下袋口压条;13、压板轴、14、压板;15、袋口撑平杆;16、左下竖向撑板;4-1、左上竖向撑板的扇形齿;16-1、左下竖向撑板的扇形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打包撑袋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工作平台10、上下运动的袋口压条、左撑板机构、右撑板机构、压板机构。上述左撑板机构与右撑板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工作平台10的两端,所述左、右撑板机构中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分别向左右两侧摆动横向撑开袋口的左横向撑板7及右横向撑板。上述压板机构包括在袋口撑开后压住下袋口的压板14、压板轴13、压板摇臂8及压板驱动气缸9,在工作平台10一边设置压板轴13,将压板14的一边与压板轴13连接,将压板轴14一端连接压板摇臂8的一端,压板摇臂8的另一端与压板驱动气缸9的驱动杆铰接。上述上下运动的袋口压条包括上袋口压条11和下袋口压条12,将下袋口压条12设置在工作平台10上与压板轴13相对的一边,将上袋口压条11的一端与一压条驱动气缸(未画出)的驱动杆一端连接,由压条驱动气缸驱动使上袋口压条11与下袋口压条12将撑平后的袋口夹持住。

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上述左、右撑板机构还包括左撑板轴5及右撑板轴,所述的左撑板轴5及右撑板轴竖直设置在工作平台10的左右两端,所述左横向撑板7竖立设置且后端与所述左撑板轴5连接,所述右横向撑板竖立设置且后端与所述右撑板轴连接。所述左、右撑板机构的驱动机构为一撑板驱动气缸2,在所述左撑板轴5上端设置一撑板摇臂3,在右撑板轴上端设置一撑板摇臂,两个撑板摇臂分别与一连杆1两端铰接,所述撑板驱动气缸2的驱动杆与右撑板轴上的撑板摇臂或左撑板轴5上的撑板摇臂3铰接。

上述左撑板机构还包括左上竖向撑板4、左下竖向撑板16及竖向驱动气缸6,所述左上竖向撑板4的支撑袋口段为直段、后部为向下弯曲段,所述左上竖向撑板4的向下弯曲段与所述左横向撑板7后部铰接,左下竖向撑板16的支撑袋口段为直段后段为向上弯曲段,左下竖向撑板16的弯曲段与所述左横向撑板7后部铰接。在左上竖向撑板4的后部下侧设置扇形齿4-1,在左下竖向撑板16的后部上侧设置与所述左上竖向撑板4的扇形齿4-1相互啮合的扇形齿16-1。将竖向驱动气缸6竖向设置在所述左横向撑板7的后部,竖向驱动气缸6的驱动杆通过万向节与左下竖向撑板16后部末端铰接。由竖向驱动气缸6的驱动杆上下伸缩使左上竖向撑板4与左下竖向撑板16同步反向移动。上述右撑板机构还包括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及竖向驱动气缸,其形状及连接结构与所述左撑板机构相同,故不再赘述。

上述左横向撑板7的后部为方形、支撑袋口的前部为五边形,所述左横向撑板7前部的五边形尖端上设置向前伸出的袋口撑平杆15,所述右横向撑板的形状与所述左横向撑板7相同且对称设置。

上述左上竖向撑板4及右上竖向撑板的顶边均为齿条状,且最前端为上翘的钩状;上述左下竖向撑板16及右下竖向撑板的底边均为齿条状,且最前端为下弯的钩状。

在自动打包过程中,编织袋被自动或手动送到需要打包的工位,在此过程中编织袋袋口需要撑开,以方便筒纱自动装入编织袋内,本实用新型的打包撑袋装置主要完成的就是这个任务。左撑板机构、右撑板机构与压板机构配合,可以有效的将袋口撑开到所需的矩形尺寸。当左横向撑板7、右横向撑板进入袋口时,左上竖向撑板4、左下竖向撑板16及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回收,撑板的纵向宽度为最小值,有利于撑板更好的进入袋口而不会挂到柔软的袋口。左横向撑板7、右横向撑板进入袋口之后,左上竖向撑板4、左下竖向撑板16及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张开,张开方向为从内向外,可以克服袋口轻微的折叠,很好的实现将袋口撑为一个长方形,高度由左上竖向撑板4、左下竖向撑板16及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的撑开高度决定,而宽度由左横向撑板7、右横向撑板的左右间距决定。各撑板到位之后,压板14下压,压住袋口的下侧,确保物料推入时无阻力的推入袋内,并且袋口不褶皱,为下步缝好袋口提供条件。

装袋完成之后,松开左上竖向撑板4、左下竖向撑板16及右上竖向撑板、右下竖向撑板,使用外力将袋子整体向后移动一个设定的值,使得左横向撑板7、右横向撑板依然在袋口之内,此时,将左横向撑板7、右横向撑板向外打开一个固定的角度,使袋口上下面拉直贴合,袋口撑平杆15在两个点上顶住袋口,将袋口拉成一条水平线,然后使用上袋口压条11与下袋口压条12在这条水平线的位置压住袋口,保证袋口上下两片贴合,为成功缝包提供保证。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