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结构设计领域,涉及叉车轮的防护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叉车转向轮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转向轮是叉车转向中的重要部件,一般会将叉车的后轮作为转向轮,并且布置在叉车平衡重下方,但由于平衡重体积大,转向轮在转向过程中与平衡重和左右油箱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形成视觉盲区,尤其在大吨位叉车上更为明显。
叉车是用于许多行业的搬运机械,有部分公司在使用叉车时,将其作为长距离运输工具使用,但由于部分公司格局的局限性,在道路并不宽敞的情况下,转向轮与平衡重和左右油箱间的间隙,容易使轮胎触碰到周边物体,增加了道路交通危险,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叉车转向轮防护装置,对叉车左右转向轮进行防护。
本实用新型包括带条1,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7,所述带条1为两件相同形状和尺寸的两件,其中一件条带1用左支撑架2、防松螺栓8连接在平衡重左侧,条带1前端通过垫板6、防松螺栓8连接在平衡重左侧前部,条带1后端通过垫板6、防松螺栓8连接在左箱体4上;另一件条带1用右支撑架7、防松螺栓8连接在平衡重右侧,条带1前端通过垫板6、防松螺栓8连接在平衡重右侧前部,条带1后端通过垫板6、防松螺栓8连接在右箱体5上。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左支撑架2和所述右支撑架7为对称件。
所述左支撑架2是由固定板2-1,钢管2-2,支撑板2-3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钢管2-2与所述支撑板2-3在垂直方向向左偏10度的角度焊接。
所述右支撑架7是由固定板7-1,钢管7-2,支撑板7-3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钢管7-2与所述支撑板7-3在垂直方向向右偏10度的角度焊接。
所述左支撑架2与所述带条1在左转向轮允许转动的任意方向与左转向轮间隙最小处保留30mm~50mm的间隙,以确保左转向轮灵活转动。
所述右支撑架7与所述带条1在右转向轮允许转动的任意方向与右转向轮间隙最小处保留30mm~50mm的间隙,以确保右转向轮灵活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带条1、左支撑架2和右支撑架7对叉车转向轮进行防护,避免转向轮在转向过程中触碰到周边物体,并保证左右转向轮灵活转动。
(2)有效阻止了叉车在转向过程中,附近人员进入转向轮转动区域而造成擦伤、触碰等不利因素。
(3)避免叉车在作业、运行中,附近人员进入转向轮与平衡体之间间隙的可能性,带条1、左支撑架2和右支撑架7起到警示作用,使叉车作业、行驶的安全性提高2~3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条与左箱体安装示意图(带条与右箱体安装方式与此图镜像对称);
图3为左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右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条,2-左支撑架,2-1固定板,2-2钢管,2-3支撑板,3-平衡重,4-左箱体,5-右箱体,6-垫板,7-右支撑架,7-1固定板,7-2钢管,7-3支撑板,8-防松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在图1中,一种叉车转向轮防护装置,结构是由左右对称的两个带条1,使用左支撑架2和右支撑架7支撑架所包围的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防护范围。
面对叉车头部,在图1和图2中,左边转向轮防护装置结构一端是由带条1和左箱体4通过垫板6、防松螺栓8连接,另一端使用垫板6和防松螺栓8固定在平衡重上。为提高带条支撑效果,使用左支撑架2支撑带条:左支撑架2由固定板2-1、钢管2-2和支撑板2-3焊接而成,钢管2-2与支撑板2-3在垂直方向向右偏10度的角度焊接;固定板2-1通过防松螺栓8固定在平衡重3上,支撑板2-3与带条1使用防松螺栓8连接。
在图1、图2中,右边转向轮防护结构和左边转向轮防护装置结构是全对称结构。
这种叉车转向轮防护装置对叉车转向轮进行防护,避免转向轮在转向过程中触碰到周边物体,并保证左右转向轮灵活转动。叉车在转向过程中,避免附近人员进入转向轮转动区域,或进入转向轮与平衡体之间间隙的可能性。
带条1、左支撑架2和右支撑架7起到警示作用,使叉车作业、行驶的安全性提高2~3倍。
以上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