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69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线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缆盘的放线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电力控制系统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电气控制系统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会涉及到很多电气线缆的大量使用,在铺设电气缆线之前,需要将盘绕在电缆线盘上的电缆线进行放线,即将电缆线由卷曲状态变为直线延伸状态,人工操作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将其由卷曲状态变为直线延伸状态,放线工作效率低下,且经常导致电缆线打结或打绞,或者占用有限的工作空间,给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放线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支架适用于卷装在电缆盘上的电缆的放线作业,该放线支架包括有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架,该每一支撑架进一步包括一水平布设的水平支撑管,所述水平支撑管的两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均向相对的另一自由端圆弧状弯折分别形成有一装配管及一连接管,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装配管自由端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管自由端,所述连接管的自由端进一步向上倾斜连接形成有一倾斜支撑管,且所述倾斜支撑管的自由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装配管的自由端相互固定连接;一焊接在装配管自由端与倾斜支撑管自由端连接处的束缚支座,该束缚支座具有一呈块状的底座及由底座两端向上平行凸伸形成的两第一挡持块,所述底座与两第一挡持块为围合形成一呈“凹”状的基座;限制在基座内的放线轴,该放线轴的一自由端沿轴周圈凸伸形成有两相互平行的限位圈,一放线轴限位机构固定在放线轴的另一自由端上,该放线轴限位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呈块状限位块及一蝶形螺栓,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限位块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一与蝶形螺栓相互配的第一螺纹孔;两相对穿设在所述放线轴上的呈“圆锥状”的电缆盘固定锥;当所述放线轴上装设有电缆盘时,两电缆盘固定锥楔入电缆盘的通孔内,所述限位圈与基座配合而将其一端限制在基座内,所述限位块通过蝶形螺栓栓固在所诉放线轴上;所述两支撑架之间焊接分别焊接有相互平行若干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其中一第一挡持块的自由端向另一第一挡持块弯折凸伸有一第二挡持块,所述两第一挡持块、底座及第二挡持块共同围合形成有一呈倒“L”束缚槽,且该束缚槽的开口位于连接管一侧,所述放线轴限制在所述束缚槽内。

进一步地,两支撑架之间焊接焊接有相互平行的四横梁,即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及第四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横梁焊接在所述两支撑架的两连接管上;所述第二横梁焊接在所述两支撑架的两倾斜支撑管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三横梁焊接在所述两支撑架的水平支撑管与装配管相互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第四横梁连接在所述两支撑架的两水平支撑管的中部位置处,且所述第四横梁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支撑架上均布设有两相互平行的竖直梁,其中,一竖直梁焊接在所述水平支撑管与倾斜支撑管之间,另一竖直梁焊接在所述装配管的自由端与所述水平支撑管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线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放线速度,便于将电缆线盘放置在支架上,并且具有收线功能,有利于提高放线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支架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支架一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效果,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支架100,适用于卷装在电缆盘(图中未示意出)上的电缆的放线作业,该放线支架100 包括有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支撑架1,该每一支撑架进一步包括一水平布设的水平支撑管11,该水平支撑管11的两自由端在竖直方向上均向相对的另一自由端圆弧状弯折分别形成有一装配管12及一连接管13,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装配管12自由端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管13自由端,所述连接管13的自由端进一步向上倾斜连接有一倾斜支撑管14,且所述倾斜支撑管14的自由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装配管12的自由端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两支撑架1之间焊接有相互平行的一第一横梁15、一第二横梁16、一第三横梁17及一第四横梁18,其中,所述第一横梁15 焊接在所述两支撑架1的两连接管13上;所述第二横梁16焊接在两支撑架1的两倾斜支撑管14的中部位置处;所述第三横梁17焊接在所述两支撑架1的水平支撑管11与装配管12相互连接的位置处;所述第四横梁18连接在所述两支撑架1的两水平支撑管11的中部位置处,且所述第四横梁18位于所述第二横梁15的正上方。

所述每一支撑架1上均布设有两相互平行的竖直梁19,其中,一竖直梁19焊接在所述水平支撑管11与倾斜支撑管14之间,另一竖直梁19焊接在所述装配管12的自由端与所述水平支撑管11 之间。

一焊接在所述装配管12自由端与所述倾斜支撑管14自由端连接处的束缚支座2,该束缚支座2具有一呈块状的底座(图中未标示)及由底座两端向上平行凸伸形成的两第一挡持块22,所述底座与两第一挡持块22为围合形成一呈“凹”状的基座(图中未标示),所述其中一第一挡持块22的自由端向另一第一挡持块22弯折凸伸有一第二挡持块23,所述两第一挡持块22、底座及第二挡持块23 共同围合形成有一呈倒“L”束缚槽24,且该束缚槽24的开口位于连接管13一侧。

两放线轴限位机构3,该每一放线轴限位机构3进一步包括一呈块状限位块31及一蝶形螺栓32,所述限位块31上开设有一通孔 (图中未标示),所述限位块3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蝶形螺栓 32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一限制在基座内的放线轴4,该放线轴4的一自由端沿轴周圈凸伸形成有两相互平行的限位圈41。

一放线轴限位机构3固定在放线轴4的另一自由端上,该放线轴限位机构3进一步包括一呈块状限位块31及一蝶形螺栓32,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一通孔33,所述限位块3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一与蝶形螺栓31相互配的第一螺纹孔(图中未标示)。

两相对穿设在所述放线轴4上的呈“圆锥状”的电缆盘固定锥 5。

所述放线轴4限制在所述束缚槽24内.

当所述放线轴4上装设有电缆盘时,两电缆盘固定锥5楔入电缆盘的通孔内,所述限位圈41与基座配合而将其一端限制在基座内,所述限位块31通过蝶形螺栓32栓固在所述放线轴4上

更换放线盘时,向上竖直提起所述第一横梁15,因所述装配管 12的管体的支撑作用,所述水平支撑管11及倾斜支撑管14逐步抬升,直至放线盘的盘体(图中未示意出)与地面接触,同时,由于所述束缚槽24对所述放线轴4的束缚作用,放线支架100在提起过程中,所述放线轴4始终被限制在所述束缚槽24中;进一步松开其中的一所述蝶形螺栓32并卸下所述限位块31,将所述电缆盘连同所述将所述限位块31、电缆盘固定盘5、放线轴4从所述束缚支座2放线轴4的一自由端取下上卸装下来,而后将放线轴4、电缆盘固定盘5从放线轴上卸除,即完成放线盘的卸装作业,并抽出所述放线轴4,将所述放线轴4及所述电缆盘固定盘5安装在新的放线盘上,推入所述装配管12形成的装配空间中,并使放线盘的通孔与束缚槽24一一相互对应,所述放线轴4的限位圈41与束缚支座2的束缚槽相互配合而将所述放线轴4一端限制在所述束缚支座2上,另一端套设在另一束缚支座2上并通过放线轴限位机构3 将方向放线盘锁固在放线支架100上,逐步放下第一横梁15,直至整个放线支架100水平的放置在地面上,逐步放下第一横梁15,直至整个放线支架100水平的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放线轴4从一所述束缚槽24依次穿过放线盘的通孔及另一所述束缚槽24,利用所述蝶形螺栓32及限位块31进一步调整固定放线盘,籍而完成放线盘的转配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线支架100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放线速度,便于将电缆线盘放置在支架上,并且具有收线功能,有利于提高放线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支架100的较佳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放线支架100基础上所作的等效变换或替换都包含在本次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