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扳葫芦制动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87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扳葫芦制动离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扳葫芦离合装置,属于手扳葫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动器座、制动环、换向棘轮、手轮和开槽螺母依次安装于长轴上,其中,制动器座以多头螺纹旋接在长轴上,且制动器座可抵靠在此长轴的轴肩上,手轮空套于长轴上,手轮其轴孔左端面可抵靠在此长轴的轴肩上,手轮其轴孔右端面与设于长轴轴端的开槽螺母呈间隙配合,通过此开槽螺母可进行轴向间隙调整即谓解除制动所需的离合间隙,换向棘轮通过多头螺纹旋接在长轴上,且换向棘轮卡合连接手轮,制动环空套在长轴上,制动环的左侧端面与空套于制动器座上的摩擦片相对应,而制动环的右侧端与换向棘轮固定连接。

内、外摩擦片之间通过隔设的棘轮这三者一起空套于制动器座上。

正常情况下需要下降重物时,换向棘轮的反向转动不但促使其通过手轮抵紧开槽螺母,而且带动制动环的连动以解除制动环对摩擦片的抵压作用,促使摩擦片与棘轮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得制动器脱开。

然而,手扳葫芦在野外雨天场合下使用时,手轮其轴孔易锈死于长轴上,导致手轮无法跟随换向棘轮转动,制动器就无法解除锁紧与脱开后的重新锁紧,使得重物无法升降,手扳葫芦就失去正常工作;另外,原本可以通过调节开槽螺母来完成离合间隙的调节,此时由于手轮轴孔锈死后,这种调节变成一种无效劳动;再者,当换向棘轮停止退旋时,重物需要靠其自身重力促使制动器起工作(载荷自制式),但此时的换向棘轮、手轮和开槽螺母可能三者压为一体,致使换向棘轮无法进旋压紧摩擦副,最后可能造成重物下坠的不利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重物下降全程中既离合可靠又不影响制动的安全可靠性高的手扳葫芦制动离合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扳葫芦制动离合装置,包括依次安装于长轴上的制动器座、制动环、换向棘轮和手轮,其中,制动器座固定于长轴上,且制动器座上依次空套有内摩擦片、棘轮和外摩擦片,换向棘轮通过多头螺纹旋接在长轴上,制动环空套在长轴上,制动环的左侧端面与外摩擦片相对应,而制动环的右侧固定于换向棘轮上,其改进点在于:所述手轮在其内侧设有凸出的角向挡块,该手轮周向联接于长轴上,且手轮其轴孔的左端面抵靠在此长轴的轴肩上,手轮其轴孔的右端面通过自锁螺母固定连接于长轴端部;所述换向棘轮在其外侧设有凸台;当凸台与角向挡块之间具有角度差时,外摩擦片则紧贴棘轮,当退旋的换向棘轮其凸台抵触到角向挡块时,外摩擦片与棘轮之间产生离合间隙。

上述手轮的轴孔为花键孔,手轮通过其花键孔与长轴上相应的花键段周向联接。

上述角度差为18°~35°。

制动完全释放产生的离合间隙和制动的实施可以通过换向棘轮的凸台相对于手轮其角向挡块的转角来实现,此结构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为手扳葫芦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摩擦副间隙调整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由于换向棘轮可以自由地转动和轴向移动而不再受手轮的约束,其有利的是:一方面,当需要下降重物时,换向棘轮就能够持续可靠地退旋直至其凸台抵触手轮的角向挡块,从而形成制动完全释放的离合间隙;另一方面,当换向棘轮停止退旋,重物需要靠其自身重力进行载荷自制式制动时,换向棘轮又能顺旋带动制动环紧压摩擦副,以适应重物重力的重新制动需要,角向挡块与凸台之间则形成一定的角度差,由此体现了本实用新型在重物下降全程中所具有的制动完全释放可靠性,而又不影响载荷自制式制动的特点。

摒弃了现有技术手轮空套于长轴上,取而代之的是手轮周向联接于长轴上,手轮不易锈死于长轴上,实现了重物顺利可靠下降,并且即使手轮出现锈死于长轴上的情形,重物也能顺利可靠下降,从而满足了手扳葫芦在野外雨天场合下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向棘轮与手轮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3是换向棘轮的立体图;

图4是手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所示,一种手扳葫芦制动离合装置,包括依次安装于长轴1上的制动器座2、制动环3、换向棘轮4和手轮5,其中,制动器座2固定于长轴1上,且制动器座2上依次空套有内摩擦片23、棘轮22 和外摩擦片21,换向棘轮4通过多头螺纹旋接在长轴1上,制动环3空套在长轴1上,制动环3的左侧端面与外摩擦片21相对应,而制动环3的右侧固定于换向棘轮4上,其改进点在于:所述手轮5在其内侧设有凸出的角向挡块51,该手轮5周向联接于长轴1上,且手轮5其轴孔的左端面抵靠在此长轴1的轴肩11上,手轮5其轴孔的右端面通过自锁螺母6固定连接于长轴1端部;所述换向棘4轮在其外侧设有凸台41;当凸台41与角向挡块51之间具有角度差时,外摩擦片21则紧贴棘轮22,当退旋的换向棘轮4其凸台41抵触到角向挡块51时,外摩擦片21与棘轮22之间产生离合间隙。

图2示出了换向棘轮4的凸台41与手轮5的角向挡块51产生角度差,此时外摩擦片21紧压棘轮22,使得制动环3、外摩擦片21、棘轮22、内摩擦片23之间无间隙,以及制动器座2正对内摩擦片23的端面部分与内摩擦片23之间无间隙,制动器起制动作用而未处于解除制动状态。

制动环3具体实施时其右侧端通过钢丝挡圈7固定于换向棘轮4上。

手轮5的轴孔为花键孔,手轮5通过其花键孔与长轴1上相应的花键段周向联接,并且,手轮5被轴向固定。

凸台41与角向挡块51之间的角度差在18°~35°之间。

这个角度差范围值可满足完全释放制动的需要,外摩擦片21与棘轮22 之间具有0.5~1.0mm离合间隙。

上述18°~35°角度差还是出厂装配角度差,此时手扳葫芦中的内摩擦片23、外摩擦片21都是全新未经使用过的。

当内、外摩擦片用久已经磨损后,就需要调整内摩擦片23、棘轮22、外摩擦片21和制动环3相互间的间隙值,可先拆离自锁螺母6、手轮5,并将内摩擦片23、棘轮22、外摩擦片21和制动环3紧贴在一起,然后重新安装并将手轮5固定于长轴1上即可。

手轮装配时,先压紧内摩擦片23、棘轮22、外摩擦片21和制动环3,在此状态下使将手轮5的花键孔插装到长轴1对应的外花键段上,并使角向挡块51位于换向棘轮4其凸台41的左侧,且角向挡块51与凸台41之间的安装角度差为18°~35°,即角向挡块51滞后凸台18°~35°。结合图2、 3、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