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簧快速下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384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簧快速下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簧快速下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板簧生产工艺中,板簧成型后一般进行静电喷漆以避免其生锈,静电喷漆时板簧竖直悬挂于挂钩上,而挂钩为动态循环进出静电喷漆区进行静电喷漆,故需要以较高的速度将板簧从挂钩上取下,以保证整体的生产效率。目前,现有的常规方式通过人工与吊机配合将板簧由挂钩上吊下,其至少需要三人配合进行套索、吊装、解索,其人力成本高,而且,由于吊下之后需要水平放置,故吊装过程中需要人力调整板簧的状态,其易导致吊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板簧快速下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簧下件效率低下且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板簧快速下件装置,包括:

吊架,其包括一安装件、一吊接件及一呈H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及连接两个连接杆的支撑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吊接件和安装件;

吸附组件,其包括中部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连接的箱体、内置于所述箱体的磁铁及设于所述箱体一端的平衡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吊架与吸附组件配合吊下板簧,且在箱体一端设置平衡件使未吸附板簧时箱体处于竖直状态,当内置有磁铁的箱体一侧面吸附于板簧中部时,在板簧的重力作用下,箱体旋转至水平状态以便于板簧的放置,其可通过一人操作,且效率高,同时在吊架上设置呈H型的连接件,其有利于提高吊架的支撑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簧快速下件装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种使用状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簧快速下件装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状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附组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簧快速下件装置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簧快速下件装置,包括吊架1和吸附组件2,该吊架1可与吊机的吊钩配合,吸附组件2可吸附板簧3。

吊架1包括一安装件11、一吊接件12及一呈H形的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131及连接两个连接杆131的支撑杆132;每个所述连接杆131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吊接件12和安装件11;安装件11可用于吸附组件2的安装,吊接件12可配合吊装于吊机的吊钩上,连接件13设置呈H形,其可通过支撑杆132支撑于两个连接杆131的中部,使得安装件11和吊接件1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以相互支撑,避免安装件11和吊接件12在受力不均下发生变形。

所述吊接件12可设置呈倒V形,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且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平滑连接以便于挂设于吊机的吊钩上,两个连接杆131分别沿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的长度方向布置,从而便于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与连接杆131具有较长的重叠部分,进而提高吊接件12与连接杆131之间的支撑强度,避免吊接件12发生变形;而且,两个所述连接杆131的上端分别焊接于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的相对侧或远离侧,其有利于保证两个连接杆131给予吊接件12相对称的力,其保证了受力的均衡性。其中,本是实施例优选将两个连接杆131焊接于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的远离侧。

所述吊架1还包括一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的中部,从而使得支撑件14与吊接件12配合呈A形,其有利于给予左吊接部121和右吊接部122以支撑力,避免吊接件12变形。

为了便于操作的便利性,所述吊架1还包括一手持件15,其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手持件151及由下手持件151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手持件152,所述上手持件152和下手持件151的自由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件14和支撑杆132。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可通过上手持件152或/和下手持件151控制吸附组件2的大致方向,以便于控制吸附组件2准确吸附于待吸附的板簧3。而且,下手持件151和上手持件152可平滑连接。

上述吸附组件2包括中部与所述安装件11可转动连接的箱体21、内置于所述箱体21的磁铁22及设于所述箱体21一端的平衡件23。本实施例的板簧快速下件装置具有两种使用状体:当在第一种使用状态下时,如图1、图2所示,在未吸附板簧3时,由于箱体21中部可转动连接安装件11,而箱体21一端设置有平衡件23,则箱体21设置有平衡件23一端重力较大,故箱体21相对安装件11转动至竖直状态,其吸附面对应的处于竖直状态,而平衡件23位于箱体21下侧,当需要吸附板簧3时,由于箱体21的吸附面竖直状态,其与竖直的板簧3平行,处于内置于箱体21的磁铁22使得箱体21的吸附面产生吸附力,从而便于吸附板簧3;当其吸附板簧后,其转动至第二中使用状体,如图3、图4所示,当吸附于板簧3中部后,可将板簧3由吊机的吊钩上取下,在板簧3的重力作用下,箱体21相对安装件11转动至水平状态,而板簧3对应的转动至水平状态,其可通过吊机移动将板簧3水平放置于垫木上即可。

其中,为了便于箱体21的安装,所述安装件11设置呈倒U形,所述箱体21位于所述安装件11的两自由端之间,且所述箱体21两侧外壁分别与安装件11的两自由端可转动连接,具体在可箱体21两侧外壁对称设置两个与安装件11可转动连接的销轴。而两个连接杆131的下端分别焊接于安装件11的外侧,其利于对安装件11的两自由端给予相对称的拉力,避免安装件11在板簧3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的磁铁22可采用两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方式为磁铁22采用永磁铁时,如图1~5所示,所述磁铁22包括沿所述箱体2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永磁体221和第二永磁体222,所述第一永磁体221固定于所述箱体21内,所述第二永磁体222与所述第一永磁体221可转动连接;所述平衡件23包括一端穿过箱体21并与所述第二永磁体222连接的驱动杆231及由驱动杆231自由端垂直延伸形成的手持部232,当需要吸附板簧3时,可通过手持部232驱动驱动杆231转动以控制第二永磁体222转动,使得第一永磁体221的北极与第二永磁体222的南极均靠近箱体21的吸附面,其可保证第一永磁体221和第二永磁体222在箱体21的吸附面上形成较大的吸附力,而当需要卸下板簧时,可驱动手持部232转动180°左右,使第二永磁体222的北极靠近吸附面,其可使得第一永磁体221和第二永磁体222在其北极的磁力抵消,使得其在箱体21的吸附面上的磁力减弱,即箱体的吸附面上的吸附力降低,板簧3自然由箱体21的吸附面脱落;而另一种实施方式则是磁铁22采用电磁铁时,如图6所示,所述吸附组件2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铁22的线圈通断的控制开关24,其可通过控制开关24控制永磁体的线圈的电流通断来控制其是否产生磁力,即当需要吸附时,可闭合控制开关24,而当板簧3放置至设定位置后,则可断开控制开关24。其中,所述控制开关24设于所述下手持件151上以便于手持时控制操作;当磁铁22为电磁铁时,平衡件23则直接连接于箱体21的外侧壁上。

本实施例板簧3快速下件装置具体操作时,箱体21在平衡件23的重力作用下相对安装件11转动至竖直状态,操作者可通过手持件15控制箱体21的稳定移动以便于其吸附面配合吸附于板簧3中部,然后通过吊机将板簧3快速下件装置和板簧3移动至垫木上,当磁铁22为永磁铁22时,操作者脚部踩于板簧3上,并通过手持部232驱动箱体21转动以使得箱体21脱离板簧3,而当磁铁22为电磁铁22时,则可控制开关24的断通,使得永磁铁22失去磁力,以便于箱体21脱离板簧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吊架1与吸附组件2配合吊下板簧3,且在箱体21一端设置平衡件23使未吸附板簧3时箱体21处于竖直状态,当内置有磁铁22的箱体21一侧面吸附于板簧3中部时,在板簧3的重力作用下,箱体21旋转至水平状态以便于板簧3的放置,其可通过一人操作,且效率高,同时在吊架1上设置呈H型的连接件13,其有利于提高吊架1的支撑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