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整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81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树脂整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芯片封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整列机。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封装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无尘环境,现有的芯片封装领域依然大量地使用人工上树脂,人工将树脂装入树脂料架中,然后将树脂料架中的树脂投入塑封压机中,人工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而且不利于芯片质量的提高,对芯片的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

现行的自动化上树脂料装置,采用两套树脂搬运装置循环从振动盘向上料机械手供应树脂料,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但这样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成本较高,总体效率仍需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树脂整列机,该树脂整列机的搬运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树脂整列机包括机架1、振动盘6、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过渡输送机构7、上料机构4、料架机构3及顶升机构2;机架1包括框架、上安装板101和下安装板102,振动盘6与下安装板102固连,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固定在上安装板101上,过渡输送机构7的一端安装在下安装板102上,过渡输送机构7的另一端安装在上安装板101上,过渡输送机构7的物料输入端位于振动盘6的物料输出端,上料机构4安装在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的动平台上,上料机构4的物料输入端位于过渡输送机构7的物料输出端,顶升机构2安装在上安装板101上,料架机构3放置在顶升机构2上。

过渡输送机构7包括无杆气缸701、第一气缸702、顶杆703、固定块704、第一过渡板705、第二过渡板706、手指气缸、夹板、第一丝杆螺母708、第二丝杆螺母709、第一丝杠710、直线导轨712、第一滑块707及第二滑块711;无杆气缸701通过肋板固定在下安装板102上,无杆气缸701的外部滑块与第一气缸702的缸体固定连接,第一气缸702的活塞杆与顶杆703固定连接,顶杆703与固定块704上设有的定位槽滑动联接,固定块704与振动盘6固连,第一过渡板705和第二过渡板706放置在固定块704上,第一过渡板705和第二过渡板706均设有用来存放树脂料的V型槽,第一过渡板705下部和第二过渡板706下部均设有用于树脂进入的槽,第一过渡板705下部安装有用于夹紧树脂料的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活动手指与夹板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板705下部设有与夹板配合的槽;直线导轨712固定于上安装板101上,第一滑块707和第二滑块711均与直线导轨712配合使用,第一滑块707上装有第一丝杠螺母708,第一滑块711上装有第二丝杠螺母709,第一丝杠螺母708的螺旋方向与第二丝杠螺母709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丝杠螺母708及第二丝杠螺母709均与第一丝杠710配合使用,第一丝杠710的一端与手轮固连,第一滑块707与第一过渡板705固定连接,第二滑块711与第二过渡板706固连。

上料机构4包括第三过渡板401、第四过渡板402、第一手指气缸403、第一夹板404、第二手指气缸406、第二夹板405、第三丝杠螺母407、第四丝杠螺母409、第二丝杠408及第二气缸410;第二气缸410与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的动平台固连,第三过渡板401及第四过渡板402对称安装在与第二气缸410的活塞杆固连的安装板上,第三过渡板401和第四过渡板402均设有用来存放树脂料的V型槽,第三过渡板401下部安装有用于夹紧树脂料的第二手指气缸406,第四过渡板402下部安装有用于夹紧树脂料的第一手指气缸403,第一手指气缸403的活动手指与第一夹板404固定连接,第二手指气缸406的活动手指与第二夹板405固定连接,第三过渡板401下部设有与第二夹板405配合的槽,第四过渡板402下部设有与第一夹板404配合的槽,第三丝杠螺母407固定在第三过渡板401上,第四丝杠螺母409固定在第四过渡板402上,第三丝杠螺母407的螺旋方向与第四丝杠螺母409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三丝杠螺母407、第四丝杠螺母409均与第二丝杠408配合使用,第二丝杠408的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

顶升机构2安装包括第三气缸201、导杆202、直线轴承203、活动安装板204、定位块205、压紧板206及第四气缸207;第三气缸201固定在上安装板101上,第三气缸201的活塞杆与活动安装板204固定连接,定位块205固定在活动安装板204上,第四气缸207固定在活动安装板204上,第四气缸207的活塞杆与压紧板206固定连接。

料架机构3包括树脂料架301、套筒302、挡板架308、光轴306、回位弹簧303、第五气缸304、分离块307及快换接头305;光轴306的一端与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的直线轴承相配合,光轴306的另一端固定在挡板架308上,光轴306上安装有回位弹簧303,用来装树脂料的套筒302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套筒302上设有与挡板架308的挡杆309相配合的槽,第五气缸304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第五气缸304的活塞杆的轴线和光轴306的轴线相互平行,分离块307固定在挡板架308上,第五气缸304活塞杆能够作用到分离块307上,快换接头305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快换接头305与搬运机器人的快换接头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和现有的半自动化塑封压机配合使用,可以进行传统设备的升级改造;

(2)过渡板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手轮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树脂料;

(3)树脂料架的上料位置可调节,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塑封压机;

(4)树脂整形和树脂投料过程分开进行,生产效率高;

(5)采用快换接头的设计,机械手可以抓取树脂料架,一次同时上多个树脂,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振动盘与过渡输送机构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渡输送机构左视简图。

图4 为图3中第一丝杠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俯视简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左视简图。

图8 为上料机构的第一夹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中料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 为图9中挡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 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机构的主视简图。

图12 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01:上安装板;102:下安装板;2:顶升机构;201:第三气缸;202:导杆;203:直线轴承;204:活动安装板;205:定位块;206:压紧板;207:第四气缸;3:料架机构;301:树脂料架;302:套筒;303:回位弹簧;304: 第五气缸;305:快换接头;306:光轴;307:分离块;308:挡板架;309:挡杆;4:上料机构;401:第三过渡板;402:第四过渡板;403:第一手指气缸;404:第一夹板;405:第二夹板;406:第二手指气缸;407:第三丝杠螺母;408:第二丝杠;409:第四丝杠螺母;410:第二气缸;5: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6:振动盘;7:过渡输送机构;701:无杆气缸;702:第一气缸;703:顶杆;704:固定块;705:第一过渡板;706:第二过渡板;707:第一滑块;708:第一丝杠螺母;709:第二丝杠螺母;710:第一丝杠;711:第二滑块;712:直线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树脂整列机包括机架1、振动盘6、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机架1包括框架、上安装板101和下安装板102,振动盘6与下安装板102通过支撑杆以固定连接,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固定于上安装板101,还包括过渡输送机构7、上料机构4、料架机构3和顶升机构2,过渡输送机构7一端安装在下安装板102,另一端安装在上安装板101,过渡输送机构7的物料输入端位于振动盘6的物料输出端,上料机构4安装在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的动平台上,上料机构4的物料输入端位于过渡输送机构7的物料输出端,顶升机构2安装在上安装板101,料架机构3的树脂料架301放置在顶升机构2上。

振动盘6由振动电机驱动,振动盘6可以实现树脂料的整形输出。

过渡输送机构7包括无杆气缸701、第一气缸702、顶杆703、固定块704、第一过渡板705、第二过渡板706、手指气缸、夹板、第一丝杠螺母708、第二丝杠螺母709、第一丝杠710、直线导轨712、第一滑块707及第二滑块711;无杆气缸701通过肋板固定在下安装板102上,无杆气缸701的外部滑块与第一气缸702的缸体固定连接,第一气缸702的活塞杆与顶杆703固定连接,固定块704中开有通孔,通孔孔径不能够够让树脂料穿过,顶杆703与固定块704滑动联接,固定块704与振动盘6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板705和第二过渡板706放置在固定块704上,第一过渡板705和第二过渡板706组成第一过渡槽,第一过渡板705和第二过渡板706均开有用来存放树脂料的V型槽,第一过渡板705下部和第二过渡板706下部均开有用于树脂进入的槽,第一过渡板705和第二过渡板706配合使用如图8所示,第一过渡板705下部安装有用于夹紧树脂料的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活动手指与夹板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板705下部开有与夹板配合的锯齿型槽;直线导轨712固定于上安装板101上,第一滑块707和第二滑块711均与直线导轨712配合使用,第一滑块707与第一丝杠螺母708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滑块711与第二丝杠螺母709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丝杠螺母708的螺旋方向与第二丝杠螺母709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丝杠螺母708和第二丝杠螺母709均与第一丝杠710配合使用,第一丝杠710一端与手轮固定接,第一滑块707和第一过渡板705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滑块711和第二过渡板706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由两个电机分别驱动,具有两个移动自由度。

上料机构4包括第三过渡板401、第四过渡板402、第一手指气缸403、第一夹板404、第二手指气缸406、第二夹板405、第三丝杠螺母407、第四丝杠螺母409、第二丝杠408和第二气缸410,第二气缸410与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的动平台固定连接,第三过渡板401和第四过渡板402对称安装在与第二气缸41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安装板上,第三过渡板401和第四过渡板402组成第二过渡槽,第三过渡板401和第四过渡板402均开有用来存放树脂料的V型槽,第三过渡板401下部安装有用于夹紧树脂料的第二手指气缸406,第四过渡板402下部安装有用于夹紧树脂料的第一手指气缸403,第一手指气缸403的活动手指与第一夹板404固定连接,第二手指气缸406的活动手指与第二夹板405固定连接,第三过渡板401下部设有与第二夹板405配合的锯齿型槽,第四过渡板402下部设有第一夹板404配合的锯齿型槽,第一手指气缸403在投放树脂料时,夹紧下一个待投放的树脂料,第二手指气缸406在不投放树脂料时,夹紧树脂料,避免因重力作用而掉下,第三丝杠螺母407固定在第三过渡板401上,第四丝杠螺母409固定在第四过渡板402上,第三丝杠螺母407的螺旋方向与第四丝杠螺母409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三丝杠螺母407和第四丝杠螺母409均与第二丝杠408配合使用,第二丝杠408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

顶升机构2安装包括第三气缸201、导杆202、直线轴承203、活动安装板204、定位块205、压紧板206和第四气缸207,第三气缸201通过安装角件以固定在上安装板101,第三气缸201的活塞杆与活动安装板204固定连接,活动安装板204包括两块固连的安装板,定位块205固定在活动安装板204上,第四气缸207固定在活动安装板204上,第四气缸207的活塞杆与压紧板206固定连接,第四气缸207作用在压紧板206上,防止料架机构3在定位块上位置发生晃动。

料架机构3包括树脂料架301、套筒302、挡板架308、光轴306、回位弹簧303、第五气缸304、分离块307和快换接头305,料架机构3的树脂料架301放置在定位块205上,压紧板206作用在料架机构3的树脂料架301上,挡板架308放置在树脂料架301上,光轴306一端与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的直线轴承配合,另一端固定在挡板架308上,光轴306上安装有回位弹簧303,用来装树脂料的套筒302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套筒302上设有与所述挡板架308的挡杆309相配合的槽,第五气缸304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第五气缸304的活塞杆的轴线和光轴306的轴线相互平行,分离块307固定在挡板架308上,第五气缸304作用在分离块307上,挡板架308与树脂料架301发生相对运动,挡板架308的挡杆309离开套筒302下端的槽,树脂从树脂料架301中掉下,快换接头305固定在树脂料架301上,快换接头305用来与搬运机器人的快换接头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树脂整列机的树脂料的整列原理如下:A、树脂料从振动盘6中自动整形输出,进入第一过渡槽,树脂料在第一气缸702的推动下,上升一小段距离,为下一个树脂料的进入腾出空间,手指气缸动作带动夹板夹紧刚进入的树脂料,当第一过渡槽中树脂料的数量达到预设值后,振动盘6停止运动;B、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带动上料机构4运动到预设位置,手指气缸动作带动夹板放松树脂料,无杆气缸701动作,树脂料从第一过渡槽运动到第二过渡槽中,第二手指气缸406动作带动第二夹板405夹紧树脂料;C、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带动上料机构4投放树脂料入套筒302。

平面直角坐标机器人5投放树脂料和振动盘6整形输出能够同时进行,树脂整列效率高。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类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