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2054阅读:9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输送布带的一种送带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在缝制多条布带时,一般都需要配合设置送带装置,用于向缝纫机输送布带。在现有技术中,多条布带的输送,均是通过送带装置的送带轮组实现的,此送带轮组包括两个贴合转动的送带轮,布带被挤压在两个送带轮之间,并在送带轮转动动力的驱动下,向缝纫机移动。

缝纫机在对布带进行缝制时,经常存在不同布带缝制长度不同的情况,而送带装置在输送多条布带时,是对多条布带进行同步输送,因此就会经常导致送带轮与缝纫机之间一些布带的积存长度过长,当这些布带因长度过长而下垂到缝纫机上时,就会影响缝纫机的正常缝制,所以需要人工将长度过长的布带拉回至送带轮组前侧,以减小送带轮与缝纫机之间的布带长度,这不仅会对缝制效率造成影响,而且也造成了人工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送带装置,其能够避免缝制长度小的布带下垂至缝纫机上,提高了缝制效率,避免了人工的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送带装置,用于对多条布带进行输送,包括:

用于输送不同所述布带的多个送带轮组;

多个驱动装置,分别用于驱动不同的所述送带轮组;

设置在所述送带轮组的底部,用于对经过所述送带轮组并下垂的所述布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送带轮组的数量与所述布带的数量相同,以一对一的实现对所述布带的输送。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送带轮组包括:

旋转主动轮;

在所述旋转主动轮的带动下转动的旋转被动轮。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旋转主动轮为轴向长度较大的圆柱状滚轮,且设置数量为一个;所述旋转被动轮为轴向长度较小的圆柱状滚轮,且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旋转被动轮均与所述旋转主动轮配合构成一个所述送带轮组,并且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所述旋转被动轮移动,以与所述旋转主动轮贴合或分离的位移驱动装置。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旋转被动轮的顶部,能够驱动所述旋转被动轮上下移动的气缸或电磁铁。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旋转主动轮为与所述旋转被动轮一对一设置且结构相同的多个圆柱状滚轮,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所述旋转主动轮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送带装置的机架上,能够与绷紧的所述布带接触以使所述送带轮组继续送带的压杆。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传感器设置有多个,以分别用于对经过每个所述送带轮组的所述布带进行检测。

优选的,上述送带装置中,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带装置,不再使用同一送带轮组对多条布带进行同步输送,而是设置了多个送带轮组,使得每个送带轮组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的布带,并且,通过驱动装置、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能够通过自动控制避免送带长度过大,使得布带不再下垂到缝纫机上,从而提高了缝制效率,避免了人工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

1-驱动装置,2-传感器,3-旋转主动轮,4-旋转被动轮,5-压杆,6-连接件,7-布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送带装置,其能够避免缝制长度小的布带下垂至缝纫机上,提高了缝制效率,避免了人工的浪费。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带装置,用于对多条布带7进行输送,主要包括送带轮组、驱动装置1、传感器2和控制器,其中,送带轮组具有多个,能够实现对不同布带7的分别输送,以使布带7之间的输送互不影响,在设置多个送带轮组的基础之上,为了保证正常工作,还设置了多个驱动装置1,以使每个送带轮组能够在不同驱动装置1的驱动下独立进行工作,传感器2为本实施例的关键部件,其设置在送带轮组的底部,如果经过送带轮组的某一条或几条布带7因缝制长度较小而发生下垂,当布带7下垂至传感器2的设置位置时,传感器2就能够检测到布带7发生了下垂,在具体设置时优选通过设置连接件6以使传感器2和送带轮组之间具有较大的竖直距离,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能够与传感器2配合工作,具体是依据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装置1的启、停时机。

使用上述结构的送带装置输送布带7时,使用多个送带轮组对多个布带7分别进行输送,当经过送带轮组的某一条或几条布带7因缝制长度较小而发生下垂,并下垂至传感器2的设置位置时,传感器2检测到布带7的存在,即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输送此布带的送带轮组停止工作,以使布带不再继续下垂,从而避免了垂落至缝纫机上的情况发生,而在此过程中,由其他送带轮组输送的其他布带则不受影响的正常输送,以保证缝纫机的正常缝制,而下垂布带的下垂部分则用于等待缝纫机的缝制。此送带装置能够通过自动控制避免送带长度过大,使得布带7不再下垂到缝纫机上,从而提高了缝制效率,避免了人工的浪费。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送带装置中,优选送带轮组的数量与布带7的数量相同,以一对一的实现对布带7的输送,如图1所示。此种设置方式为本实施例的最优选设置方式,其能够针对每个布带7的缝制长度,灵活、精确的对其送带长度进行控制。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多条布带中有两条布带始终需要同步缝制,则也可以令其中一个送带轮组对此两条布带进行同步输送。

具体的,送带轮组包括:旋转主动轮3;在旋转主动轮3的带动下转动的旋转被动轮4。本实施例中,送带轮组仍然选用两个滚轮转动并配合挤压布带7的方式实现对布带7的输送,其结构简单、输送效果好,便于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中的实施、应用。

在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中,令旋转主动轮3为轴向长度较大的圆柱状滚轮,且设置数量为一个;而旋转被动轮4则为轴向长度较小的圆柱状滚轮,且设置有多个,如图1所示,此种设置方式能够使每个旋转被动轮4均与此旋转主动轮3配合构成一个送带轮组,即全部的送带轮组共用一个旋转主动轮3。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减少滚轮的设置数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送带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且工作稳定性也更高。由于全部的送带轮组共用一个旋转主动轮3,其为全部送带轮组的动力源,所以当部分布带7下垂时,不能使旋转主动轮3停止转动而影响其他布带7的正常输送,所以需要令对应的旋转被动轮4与旋转主动轮3脱离贴合,以使下垂的布带失去输送动力(在没有配合挤压的情况下,仅旋转主动轮3转动无法实现布带7的输送),因此就需要令驱动装置1为驱动旋转被动轮4移动,使旋转被动轮4能够与旋转主动轮3贴合、分离的位移驱动装置1,即驱动装置1可以驱动旋转被动轮4正向移动,而与旋转主动轮3分离;当需要继续对布带7进行输送时,则驱动装置1驱动旋转被动轮4反向移动并与旋转主动轮3再次贴合。

旋转主动轮3和旋转被动轮4采用圆柱结构,能够增大与布带7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布带7的输送效果。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驱动装置1优选为设置在旋转被动轮4的顶部,能够驱动旋转被动轮4上下移动的气缸或电磁铁。

此外,送带轮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令旋转主动轮3为与旋转被动轮4一对一设置且结构相同的多个圆柱状滚轮,即设置多个结构相同的送带轮组。在此基础之上,驱动装置1为驱动旋转主动轮3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1,例如电机、马达等。当驱动装置1停止工作时,旋转主动轮3失去旋转动力,其与旋转被动轮4均无法再转动,令送带轮组停止对布带7进行输送。

本实施例中,优选还包括设置在送带装置的机架上,能够与绷紧的布带7接触以使送带轮组继续送带的压杆5,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提供的送带装置的智能化程度,还优选设置了控制送带轮组自动恢复送带的压杆5,该压杆5设置在布带7的上方,随着缝纫机对布带7的缝制长度增大,下垂的布带7被逐渐拉紧,直至其不再自然下垂而绷紧,绷紧的布带7与压杆5接触时,对压杆5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压杆5发生移动,使得与压杆5联动的驱动装置1的开关开启,驱动装置1驱动送带轮组继续工作,令布带7恢复输送,进而使得输送装置既能够自动停止送带,也能够自动重启送带,整个过程无需再使人工参与,进一步提高了缝制效率,更加彻底了避免了人工的浪费。

进一步优选的,传感器2设置有多个,如图1所示,以分别用于对经过每个送带轮组的布带7进行检测。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对布带7的输送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准性。当然,传感器2也可以设置为一个,通过下垂布带7所处的位置不同,来判断其对应的送带轮组,再控制送带轮组停止送带,同样能够实现技术目的。

具体的,传感器2优选为光电传感器2,即俗称的光眼。此种类型的传感器2检测精度高,能够更好的满足本实施例提供的送带装置的使用要求,所以将其作为优选。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送带装置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