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39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线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推力轴承的生产工艺中需要依次对轴承内圈进行镗孔、车沟槽、倒角等操作。

目前,一般是通过第一车床对轴承内圈进行镗孔操作,轴承内圈镗孔完成后进入到第二车床,第二车床对轴承内圈进行车沟槽和倒角操作,但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部分轴承内圈来料已经进行过镗孔操作,此时继续进行镗孔操作,对轴承内圈不起到任何作用,且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机构,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和输送轴承内圈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承接盘,所述承接盘上设置有用于单个输送轴承内圈的运输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远离所述承接盘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轴承内圈分流至第一车床或第二车床的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车床上的第一输送轨道、固定连接在第二车床上的第二输送轨道、驱动所述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或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抵触的动力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轴承内圈未进行过镗孔操作,工人可驱动运输组件与所述第一轨道抵触,输送组件将轴承内圈输送至运输组件,运输组件通过第一输送轨道将轴承内圈输送至第一车床进行镗孔操作;若轴承内圈进行过镗孔操作,工人可驱动运输组件与所述第二轨道抵触,输送组件将轴承内圈输送至运输组件,运输组件通过第二轨道将轴承内圈输送至第二车床进行沟槽和倒角操作,通过切换轨道使轴承内圈进行不同的加工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承接盘上且通过电动机带动转动的输送板,开设所述承接盘的侧壁上的出料口,固定连接有所述出料口上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朝靠近所述输送板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机转动带动输送板转动,输送板转动通过与轴承内圈的摩擦力带动输送板上的轴承内圈转动,轴承内圈转动至出料口时,轴承内圈接触到引导板,在引导板的作用下轴承内圈沿引导板的长度方向移动,离开承接盘,实现了对轴承内圈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盘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使轴承内圈不易重叠的抹平板,所述抹平板远离所述承接盘的一端朝向所述承接盘的轴心,所述抹平板与所述输送板之间具有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重叠的轴承在输送板的带动下移动至抹平板时,抹平板阻碍上方的轴承内圈移动,使上方的轴承内圈从下方的轴承内圈上掉落,下方的轴承内圈通过空隙经过抹平板,使轴承内圈较均匀的分布在输送板上,使轴承内圈不易重叠,能较整齐的从出料口离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上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朝远离所述承接盘的一侧倾斜,所述阻挡板与所述出料口的固定处靠近所述引导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板使轴承内圈不再沿引导板的长度方向移动,使轴承内圈不易掉落至地面上,减小了轴承内圈掉落至地面的几率,从而减小了轴承内圈受损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组件包括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承接盘上且倾斜设置的运输盒、开设在所述运输盒上用于放置单个轴承内圈的容纳孔、设置在所述运输盒上用于推动轴承内圈的推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圈沿连接板掉落至运输盒,轴承内圈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运输盒的长度方向滚动,当到达容纳孔时,轴承内圈位于容纳孔内不再移动,当推动件推动轴承内圈时,轴承内圈离开容纳孔,轴承内圈再次由于自身的重力沿运输盒的长度方向滚动,实现了轴承内圈的单个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运输盒上的推动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推动气缸的推进杆上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远离推动气缸的一侧与轴承内圈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带动推动块移动,推动块推动轴承内圈移动,使轴承内圈离开容纳孔,使得轴承内圈可以继续移动,实现了轴承内圈的单个输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盒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推动气缸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推动气缸间歇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对推动气缸进行控制,使推动气缸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间歇工作,使推动气缸的推动可以和整条生产线同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输盒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分流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轴承外圈的高度进行提升的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用于限制轴承内圈移动的限位板、若干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传送块、驱动传送块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运输盒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运输盒到达传送块上,并与限位板的内壁抵触不易移动,驱动件带动传送块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轴承内圈在传送块的带动上升并不再与限位板的内壁抵触,轴承内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离开传送块,进入到第一输送轨道或第二运输轨道,实现轴承内圈的高度提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两端的转动轮、包覆在所述转动轮上且使所述转动轮联动的传动带、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且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轮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传送块与所述传动带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转动带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移动带动传送块移动,传送块移动使轴承内圈的高度提升,使轴承内圈可以进入到第一输送轨道或第二运输轨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输送轨道和第二输送轨道,且可通过移动提升组件进行第一运输轨道和第二运输轨道的选择,可将经过不同工序的轴承内圈输送至第一车床或第二车床,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运输组件和输送组件,使得轴承内圈能够较整齐的排列并且单个进入到提升组件上,使轴承内圈在整体的运输过程中较为稳定,不易掉落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推动气缸与运输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容纳孔与第二运输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驱动电机与转动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支撑架;2、输送组件;21、承接盘;211、抹平板;212、安装板;213、延伸部;22、输送板;23、出料口;231、引导板;232、阻挡板;24、连接板;15、空隙;3、运输组件;31、运输盒;33、推动件;331、推动气缸;332、推动块;34、容纳孔;35、控制器;4、提升组件;40、支撑杆;41、驱动件;412、转动轮;413、驱动电机;414、传动带;45、传送块;46、限位板;461、下料槽;5、分流组件;51、第一输送轨道;52、第二输送轨道;6、第一车床;7、第二车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生产线的进料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的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输送组件2,输送组件2包括承接盘21、输送板22和出料口23。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呈圆盒状的上述承接盘21,承接盘21上转动连接有电动机驱动转动的呈圆片状的上述输送板22,输送板22与承接盘21同轴设置。承接盘21的侧壁上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上述出料口23,出料口23上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的引导板231,引导板231远离出料口23的一端朝输送板22的轴心倾斜,出料口23上还固定连接有阻挡板232,阻挡板232远离出料口23的一端朝向背离引导板231的方向,阻挡板232与引导板231固定连接在出料口23的同一端。承接盘21的内壁上通过弧形的安装板212固定连接有抹平板211,抹平板211的下表面与运输板之间具有供单个轴承内圈通过的空隙15,抹平板211的两端与安装板212的两端固定连接,安装板212的内凹面朝向抹平板211,安装板212的凸起面上固定连接有呈弧形的延伸部213,延伸部213远离安装板212的一端朝向出料口23。

电动机带动输送板22转动,输送板22通过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轴承内圈移动,重叠的轴承内圈到达抹平板211时,上方的轴承内圈被阻挡并掉落至输送板22上,下方的轴承内圈通过空隙15从抹平板211下方经过,当轴承内圈到达出料口23时,轴承内圈在引导板231和阻挡板232的作用下离开出料口23。

如2图和图3所示,出料口23上固定连接有呈L形且朝下方弯曲的连接板24,连接板24远离出料口23的一端上设置有运输组件3,运输组件3包括运输盒31、容纳孔34和推动件33,运输盒31的一侧与连接板24远离出料口23的一端固定连接,运输盒31远离连接板24的一端朝下方倾斜,容纳孔34开设在运输盒31的底面上。推动件33包括固定连接在运输盒31底面外壁上的推动气缸331和固定连接在推动气缸331的推进杆上的推动块332,推动块332的截面大小与容纳孔34的截面大小相等。运输盒31的底面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5,控制器35与推动气缸331电连接。

轴承内圈离开出料口23后沿连接板24移动至运输盒3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运输盒31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容纳孔34内,容纳孔34使轴承内圈停止移动,之后控制器35的控制推动气缸331启动,推动气缸331带动推动块332移动,使推动块332将轴承内圈带离容纳孔34,使轴承内圈在自身的重力离开运输盒31。

如图1所示,底座1还包括呈L形的支撑架11,支撑架11与底座1固定连接,参考图4所示,支撑架11上设置有提升组件4,提升组件4包括支撑杆40、传送块45、驱动件41和限位板46,驱动件41包括转动轮412、传动带414和驱动电机413,呈长方体状的支撑杆40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1远离底座1的一端,转动轮412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0的两端,传动带414包覆在两端的转动轮412上且使两端的转动轮412联动,传动带414为皮带,驱动电机413固定连接在的上端且输出轴与上端的转动轮412固定连接。截面呈平行四边形的传送块45固定连接在传动带414上且沿传动带414的长度方向分布,截面呈L形的限位板46固定连接在支撑杆40上且位于传动带414的外侧,限位板46远离运输盒31的一侧开设有截面呈长方形的下料槽461。

轴承内圈离开运输盒31后到达传送块45上,并与限位板46抵触,使得轴承内圈不易移动,同时驱动电机413带动转动轮412转动,转动轮412通过与传动带414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传动带414移动,传动带414移动带动传送块45移动,当传送块45输送轴承内圈离开限位板46后,轴承内圈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通过下料槽461离开提升组件4。

如1图所示,提升组件4和第一车床6和第二车床7之间设置有分流组件5,分流组件5包括第一输送轨道51、第二输送轨道52和动力源,第一车床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呈J形的盒装的上述第一输送轨道51,第二车床7上固定连接有长条盒状的上述第二输送轨道52,动力源为工人的手动推动力。

综上所述,当轴承内圈需要进行镗孔操作时,工人手动将底座1转动,使限位板46与第一输送轨道51抵触,则轴承内圈可输送至第一车床6。工人将轴承内圈放入承接盘21中,电动机带动输送板22转动,当轴承内圈转动至抹平板211时,重叠在一起的轴承内圈由于抹平板211的作用,上端的轴承内圈掉落至输送板22上,轴承内圈在过渡部和引导板231的作用下朝出料口23移动,在阻挡板232的阻挡下沿连接板24的弧面掉落至运输盒31内。轴承内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运输盒3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掉入容纳孔34内,此时轴承内圈停止移动,当控制器35驱动推动气缸331启动时,推动块332在推动气缸331的推动下朝上移动,同时带动轴承内圈离开容纳孔34,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运输盒3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到达传送块45上,由于限位板46的阻碍作用,轴承内圈不发生移动。此时驱动电机413带动转动轮412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带414移动,传动带414带动传送块45移动,使轴承内圈移动,当轴承内圈上升至不再与限位板46抵触,轴承内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离开传送块45通过下料槽461进入到第一输送轨道51内,并在第一输送轨道51的引导下到达第一车床6。当不需要进行镗孔操作时,工人手动将底座1转动,使限位板46与第二输送轨道52抵触,则轴承内圈可输送至第二车床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