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6161发布日期:2018-06-30 03:4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锌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



背景技术: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镀锌的生产线上需要对代加工的零部件通过提升吊具进行转运,但是传统的吊具在起吊圆柱杆件时一般采用两组吊钩起吊,但是传统的两组吊钩之间的间距不能调节,这样在夹具过长或者过短的零件都会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包括条形的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的顶部焊接有吊耳,第一板件的底部固定有条形的第二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侧边沿第二板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设有两个H型的滑块,两个滑块的侧边均开设有螺纹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第二板件并安装有手轮,转轴上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分别位于两个滑块上的螺纹孔内,且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分别与滑块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滑块的底部均安装有截面为C形的挡板,两个滑块的底部均固定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滑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板件,所述第三板件的底部分别铰接有两根第一连杆,两根第一连杆远离第三板件的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两根第二连杆的侧边之间相互铰接,两根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均固定有弧形的吊钩。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垂直,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为一整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与吊钩为一整体结构,两根第二连杆呈X形交叉布置。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第二板件的长度方向平行,转轴与第二板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位于挡板包围的区域内部,两组挡板对称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板件、吊耳、转轴、滑块、第二板件、手轮、挡板、钢丝绳、第三板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吊钩,实现了夹持位置的自由调节,夹持非常稳定,不会产生因零件过短而无法夹持的问题以及因零件过长而两个夹持点间距过小造成的晃动或滑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的滑块上的零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板件、2吊耳、3转轴、4滑块、5第二板件、6手轮、7挡板、8钢丝绳、9第三板件、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镀锌生产线上使用的提升吊具,包括条形的第一板件1,第一板件1的顶部焊接有吊耳2,第一板件1的底部固定有条形的第二板件5,第二板件5的侧边沿第二板件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的通孔,通孔内滑动设有两个H型的滑块4,两个滑块4的侧边均开设有螺纹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转轴3,转轴3的一端穿出第二板件5并安装有手轮6,转轴3上开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分别位于两个滑块4上的螺纹孔内,且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分别与滑块4通过螺纹连接,两个滑块4的底部均安装有截面为C形的挡板7,两个滑块4的底部均固定有钢丝绳8,钢丝绳8远离滑块4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板件9,第三板件9的底部分别铰接有两根第一连杆10,两根第一连杆10远离第三板件9的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11,两根第二连杆11的侧边之间相互铰接,两根第二连杆11远离第一连杆10的一端均固定有弧形的吊钩12,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5垂直,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5为一整体结构,第二连杆11与吊钩12为一整体结构,两根第二连杆11呈X形交叉布置,转轴3与第二板件5的长度方向平行,转轴3与第二板件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钢丝绳8位于挡板7包围的区域内部,两组挡板7对称布置。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吊耳2与电葫芦的吊链固定连接,根据货物的尺寸,通过转动手轮6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转动过程中会通过转轴3上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分别带动两个滑块4同步相向或者相背移动,这样即可将两根钢丝绳8调整到合适的间距,调整好后即可通过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和吊钩12将圆柱状零件夹住,这样夹持非常稳定,不会产生因零件过短而无法夹持的问题以及因零件过长而两个夹持点间距过小造成的晃动或滑落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