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线外检测送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8733发布日期:2018-11-20 22:0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化线外检测送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料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全自动化线外检测送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有自动化设备中,均存在以下两大问题:1.由于轴类零配件加工节拍存在差异,而机械手自动化设备上下料时间基本不变,导致在加工零件时,机械手存在待料时间,长短取决于工件;2.工件端面测量在工件装夹完毕后进行测量,增加了自动化全部过程的加工节拍。综上所述,现有轴类零件精密加工,在全自动化设备中,整体加工节拍比较长,从而导致零配件日产量停滞不前,难以满足很多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线外检测送料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全自动化设备整体加工节拍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化线外检测送料机,包括有送料机本体、夹持上料装置以及端面检测装置;该送料机本体包括有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输送机构;该夹持上料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上方;该端面检测装置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夹持上料装置的侧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底部灌装水泥形成有配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为链条皮带式输送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持上料装置包括有固定架、活动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两夹料件;该固定架固定于机架上,该活动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固定架上并带动活动架上下活动;该两夹料件彼此相对并可侧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架上,针对每一夹料件均于活动架上设置有带动夹料件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料件上彼此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V型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气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面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架、纵向平移模组、双顶模组、横向平移模组以及精密测头;该底架固定于机架上;该纵向平移模组设置于底架上,纵向平移模组包括有活动座和第三驱动机构,活动座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底架上,该第三驱动机构设置于底架上,第三驱动机构带动活动座纵向来回活动而靠近或远离夹持上料装置;该双顶模组和横向平移模组均设置于活动座上,双顶模组靠近夹持上料装置,横向平移模组远离夹持上料装置;该精密测头设置于横向平移模组,横向平移模组带动精密测头横向来回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顶模组包括有基座,该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夹料固定顶尖,基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料活动顶尖和第四驱动机构,该第四驱动机构带动夹料活动顶尖靠近或远离夹料固定顶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移动线轨,该夹料活动顶尖沿移动线轨横向来回活动,该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均为气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的底部设置有前行定位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上方设置夹持上料装置,并配合在夹持上料装置的侧旁设置端面检测装置,使得轴类零件在上料加工前完成端面检测工序,使加工测量时间优化到机械手待料时间中去,从而减少了单件零件全自动化加工的时间节拍,达到更高的日产量,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端面检测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端面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夹持上料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送料机本体 11、机架

12、输送机构 13、配重

20、夹持上料装置 21、固定架

22、活动架 23、第一驱动机构

24、夹料件 25、第二驱动机构

201、V型槽 30、端面检测装置

31、底架 311、移动线轨

32、纵向平移模组 321、活动座

322、第三驱动机构 33、双顶模组

331、基座 332、夹料固定顶尖

333、夹料活动顶尖 334、第四驱动机构

335、移动线轨 336、前行定位缓冲器

34、横向平移模组 35、精密测头

40、轴类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送料机本体10、夹持上料装置20以及端面检测装置30。

该送料机本体10包括有机架11和设置于机架11上的输送机构12;所述机架11的底部灌装水泥形成有配重13,保证整机固定后不会轻易移动,从而保证端面测量时的尺寸稳定性;所述输送机构12为链条皮带式输送机构。

该夹持上料装置20设置于机架11上并位于输送机构12的输出端上方;具体而言,所述夹持上料装置20包括有固定架21、活动架22、第一驱动机构23以及两夹料件24;该固定架21固定于机架11上,该活动架可22上下活动地设置,该第一驱动机构23设置于固定架21上并带动活动架22上下活动;该两夹料件24彼此相对并可侧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活动架22上,针对每一夹料件24均于活动架22上设置有带动夹料件24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料件24上彼此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V型槽201,并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和第二驱动机构25均为气缸。

该端面检测装置30设置于机架11上并位于夹持上料装置20的侧旁。具体而言,所述端面检测装置30包括有底架31、纵向平移模组32、双顶模组33、横向平移模组34以及精密测头35;该底架31固定于机架11上。

该纵向平移模组32设置于底架31上,纵向平移模组32包括有活动座321和第三驱动机构322,活动座321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底架31上,该第三驱动机构322设置于底架31上,第三驱动机构322带动活动座321纵向来回活动而靠近或远离夹持上料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底架31上具有移动线轨311,该活动座321沿移动线轨311纵向来回活动。

该双顶模组33和横向平移模组34均设置于活动座321上,双顶模组33靠近夹持上料装置20,横向平移模组34远离夹持上料装置20;该精密测头35设置于横向平移模组34,横向平移模组34带动精密测头35横向来回活动,横向平移模组34为电机丝杆组合结构。

具体而言,所述双顶模组33包括有基座331,该基座331的一端设置有夹料固定顶尖332,基座331的另一端设置有夹料活动顶尖333和第四驱动机构334,该第四驱动机构334带动夹料活动顶尖333靠近或远离夹料固定顶尖332。并且,所述基座331上设置有移动线轨335,该夹料活动顶尖333沿移动线轨335横向来回活动,该第三驱动机构322和第四驱动机构334均为气缸。以及,所述基座331上的底部设置有前行定位缓冲器336。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是设置于加工设备的上料处,输送机构12、第一驱动机构23、第二驱动机构25、第三驱动机构322、第四驱动机构334和精密测头35均连接控制箱并受控于控制箱,设备启动后,当机架11的上料处感应到料件,并且输送机构12停止输送运行时,第一驱动机构23带动活动架22向下活动,然后,两第二驱动机构25带动两夹料件24彼此靠近,将待加工的轴类零件40夹住,并通气吹轴类零件40两端中心孔毛刺;接着,当加工设备的机械手夹料手臂(图中未示)运行到相应位置时,第一驱动机构23带动活动架22向上活动,将轴类零件40提升至机械手夹爪处,机械手夹爪夹紧轴类零件40后,两第二驱动机构25带动两夹料件24彼此远离而松开轴类零件40;然后,机械手手臂回缩至避空位置。

接着,对轴类零件40进行端面检测:首先,该第三驱动机构322带动活动座321纵向来回活动而靠近夹持上料装置20,将双顶模组33推至机械手上料手臂下方,靠前行定位缓冲器336来进行定位缓冲;随后机械手上料手臂伸出,并移至轴类零件40的中心孔顶住夹料固定顶尖332;接着,第四驱动机构334带动夹料活动顶尖333靠近夹料固定顶尖332,将轴类零件40顶紧,轴类零件40固定不动,机械手上料手臂缩回;接着,第三驱动机构322带动活动座321纵向来回活动而远离夹持上料装置20,同时,横向平移模组34开始运动,将精密测头15缓慢移动至轴类零件40上待测量的位置,读取数据给系统;检测完成后,横向平移模组34退回原点,拉开精密测头15与轴类零件40的距离,然后第三驱动机构322带动活动座321纵向来回活动而靠近夹持上料装置20,机械手上料手臂伸出并夹紧轴类零件40,然后第四驱动机构334带动夹料活动顶尖333远离夹料固定顶尖332,机械手上料手臂取出轴类零件40,离开夹料固定顶尖332;手臂缩回后,将完成检测的轴类零件40移动至加工设备内部,上料、取料、移动到料架处、卸料、拿料,重复循环,实现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上方设置夹持上料装置,并配合在夹持上料装置的侧旁设置端面检测装置,使得轴类零件在上料加工前完成端面检测工序,使加工测量时间优化到机械手待料时间中去,从而减少了单件零件全自动化加工的时间节拍,达到更高的日产量,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