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875发布日期:2019-01-13 17:0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材料领域,粉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材料,如砂、混凝土等。建筑粉料经一系列加工工序(如混料、粉碎、筛分)后,成品粉料进入储料罐中进行打包分装。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储料罐上的出料口将粉料分装在打包袋中。然而,由于粉料中含有较细的颗粒物,在打包过程中这些较细颗粒物会形成烟尘而飘散到打包袋外,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减少了粉料泄漏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包括储料罐和设于所述储料罐下部的出料口,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飘散的粉料回收至所述储料罐的第一回收机构和第二回收机构,所述第一回收机构设于所述出料口上方,所述第一回收机构包括正对所述出料口的第一吸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吸风口的第一回收管道,所述第二回收机构设于所述出料口的旁侧,所述第二回收机构包括正对所述出料口的第二吸风口和连通所述第二吸风口的第二回收管道,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回收机构和所述第二回收机构提供负压的负压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收机构的管路的上部和所述第二回收机构的管路的上部相互连通并合并为一个总回收管,所述总回收管的上端连通至所述储料罐的上部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源为电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导料机构,所述导料机构包括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围成一个自上向下的下料通道,所述第二导板正对设置在所述下料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斜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沿x轴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面沿y轴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接且二者的下端持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还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自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通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由输送电机驱动运行的传送带,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为多个并依次沿所述传送带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每个所述出料口的上方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回收机构,每个所述出料口的旁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回收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在打包时,粉料自出料口向下落入打包袋中,与此同时通过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的负压将飘散在打包袋外的粉尘吸至回收管道内进行回收,在实现建筑粉料的自动打包的同时,通过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将泄露至打包袋外的粉料回收,避免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局部的侧视图。

以上附图中,

1、储料罐;10、出料口;2、第一回收机构;21、第一吸风口;22、第一回收管路;3、第二回收机构;31、第二吸风口;32、第二回收管路;4、总回收管;5、导料机构;51、第一导向板;52、第二导向板;521、第一斜面;522、第二斜面;6、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粉料打包装置。参照图1-3所示,该建筑粉料打包装置包括储料罐1和设于所述储料罐1下部的出料口10,储料罐1内储存有加工完成的成品粉料,出料口10和储料罐1内连通。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出料口10上方的第一回收机构2及设于所述出料口10旁侧的第二回收机构3。出料口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出料口10的数量为两个,而且每个所述出料口10的上方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回收机构2,每个所述出料口10的旁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回收机构3。

所述第一回收机构2包括正对所述出料口10的第一吸风口21及连通所述第一吸风口21的第一回收管道22,第一吸风口21和第一回收管道22内均有负压,第一吸风口21设于出料口10的正上方,第一回收管道22用于将自第一吸风口21回收的粉尘送回储料罐1上部。

所述第二回收机构3包括正对所述出料口10的第二吸风口31及连通所述第二吸风口31的第二回收管道32,第二吸风口31和第二回收管道32内均有负压,第二吸风口31设于出料口10的旁侧,第二回收管道32用于将自第二吸风口31回收的粉尘送回储料罐1上部。

各第一回收管道22的上部和各第二回收管道32的上部相互连通,合并为一个总回收管4,该总回收管4的上端部连通至储料罐1的上部内。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还包括用于向第一回收机构2和第二回收机构3提供负压的负压源,该负压源可以为设置于总回收管4上的电机,通过电机转动产生负压。

每个出料口10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导料机构5。所述导料机构5包括第一导板51和第二导板52,所述第一导板5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围成一个自上向下的下料通道,所述第二导板52正对设置在所述下料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板52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斜面。具体地,第一导板51的数量为两个,在两个第一导板51之间构成所述下料通道,出料口10位于下料通道的正上方。所述斜面包括第一斜面521和第二斜面522,所述第一斜面521沿x轴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面522沿y轴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斜面521和所述第二斜面522相接且二者的下端持平。也就是说,第二导板52的下端收缩,可以打包时正对打包袋的入口甚至伸入打包袋的入口内,便于粉料进入打包袋中。其中,x轴和y轴构成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

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还包括输送装置6,所述输送装置6自所述出料口10的正下方通过。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6包括由输送电机驱动运行的传送带,两个所述出料口10依次沿所述传送带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

所述建筑粉料打包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打包袋放于出料口10的下方并正对第一斜面521和第二斜面522的下端,出料口10出料,粉料在第一导向板及第一斜面521和第二斜面522的导向下落入打包袋中,与此同时电机运行为第一吸风口21和第二吸风口31提供负压,将飘散在打包袋外的粉尘吸至回收管道内进行回收,当两个打包带都被装满后,传送带运行将其运至下一工序;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建筑粉料的自动打包,且通过第一吸风口21和第二吸风口31将泄露至打包袋外的粉料回收,避免材料浪费。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