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4116发布日期:2019-07-10 10:2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机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井巷掘进出煤矸多采用带式输送机,因巷道出现底鼓、皮带跑偏、出货量偏大等因素造成带式输送机底皮带回运煤矸至机尾滚筒处,使机尾滚筒卷货,造成机尾皮带进一步跑偏、磨皮带,甚至造成皮带断裂,严重影响生产。目前很多生产单位对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申请号:02270295.4,一种带式输送机机尾洒煤自动清理装置,公开了由刮煤板、水平螺旋输送机、导料槽、倾斜螺旋输送机、卸料槽等构成。

目前很多生产单位对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在动力传输上采用与上皮带的摩擦传动,此方法在皮带跑偏后存在无法接触的现象,造成清理装置不运转,不能在动力上提供连续可靠的传输。另一方面在速度控制上,因带式输送机皮带运行速度较快,造成清理装置转速过快,各部件损耗较大,而且存在煤矸被快速抛出现象,存在安全威胁,却不能在运转速度上进行控制。再者,一些设计过于繁琐,不利于井下现场运用,不利于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清理不方便的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安装在机尾尾架上,包括马达、轴承、接料槽、螺旋杆;

螺旋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尾尾架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马达的输出端,螺旋杆呈水平方向布置,位于带式输送机机尾滚筒的上皮带与底皮带之间,并与机尾滚筒的轴心线平行,马达固定在机尾尾架上的外侧,接料槽为开口向上、两端开放的弧形结构,两端固定在机尾尾架上,接料槽与机尾滚筒靠近的一端与机尾滚筒的外表面间距设置,接料槽处于螺旋杆的正下方,与螺旋杆间隔排列,接料槽的中心与螺旋杆的中心重合。

优选的,所述马达为风动马达,其上设有用于驱动风动马达的风管。

优选的,所述马达为顺时针转动的马达,螺旋杆为右旋螺旋杆。

优选的,所述马达为逆时针转动的马达,螺旋杆为左旋螺旋杆。

优选的,还包括支撑脚,所述轴承通过支撑脚安装在机尾尾架上,支撑脚为两个支撑件构成,两个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轴承外侧与机尾尾架上。

优选的,所述轴承外侧包裹一层阻燃胶垫,胶垫外采用能够拆卸的紧固套进行紧固。

优选的,所述紧固套为两个半圆的紧固件铰接在一起的结构,两个紧固件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采用螺栓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接货坑,安置在接料槽远离马达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外沿与接料槽距离10-30mm。

优选的,所述接料槽为半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停止带式输送机的情况下清理进行机尾清理,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工清理机尾卷工具伤人的安全风险;

可以利用风量大小调整螺旋杆转速,解决螺旋杆转动过程中煤矸被快速抛出伤人的风险;

利用风动马达作为动力输出可以提供连续动力,且风动马达较电动马达在井下更易管理,不会出现失爆失保,减少事故率;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风动马达可以利用矿井废弃的锚杆钻机,节省材料费;

轴承处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可以方便螺旋杆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轴承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马达1、马达固定架11、风管12、轴承2、支撑脚21、胶垫22、紧固套23、接料槽3、螺旋杆4、机尾尾架5、上皮带51、底皮带52、机尾滚筒6、接货坑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矿用带式输送机机尾清理装置,安装在机尾尾架5上,包括马达1、轴承2、接料槽3、螺旋杆4;

螺旋杆4的一端通过轴承2安装在机尾尾架5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马达1的输出端,螺旋杆4呈水平方向布置,位于带式输送机机尾滚筒6的上皮带51与底皮带52之间,并与机尾滚筒6的轴心线平行,马达1固定在机尾尾架5的外侧,接料槽3为开口向上、两端开放的弧形结构,两端固定在机尾尾架5上,接料槽3机尾滚筒6靠近的一端与机尾滚筒6的外表面间距3-5mm,可以将粘在机尾滚筒6上的散煤刮到接料槽3中,接料槽3处于螺旋杆4的正下方,与螺旋杆4间隔排列,接料槽3的中心与螺旋杆4的中心重合,利用螺旋杆4的旋转,带动从机尾滚筒6上刮下的散煤由接料槽3的出口,图中为右端处运输出去,进入接货坑7。

马达1通过马达固定架11固定在机尾尾架5的外侧,马达固定架11可根据现场使用设置,可以是支板、支架等,其作用仅仅是为了固定马达1。

所述马达1为风动马达,其上设有用于驱动风动马达的风管12,利用风驱动马达带动螺旋杆4旋转,可以利用风量大小调整螺旋杆4转速,解决螺旋杆4转动过程中煤矸被快速抛出伤人的风险;利用风动马达作为动力输出可以提供连续动力,且风动马达较电动马达在井下更易管理,不会出现失爆失保,减少事故率;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风动马达可以利用矿井废弃的锚杆钻机,节省材料费。

为保证能够使螺旋杆4与马达1能够配套使用,所述马达1为顺时针转动的马达时,螺旋杆4为右旋螺旋杆,所述马达1为逆时针转动的马达时,螺旋杆4为左旋螺旋杆。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因接料槽3的出口必须较为顺畅,而轴承2又必须安装在出口处,轴承2底部设置了用于固定轴承的支撑脚21,所述轴承2通过支撑脚21安装在机尾尾架5上,支撑脚21为两个支撑件构成,两个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轴承2外侧与机尾尾架5上,为保证接料槽3的出口比较顺畅,支撑件可采用片状结构,与散煤出口方向平行,减少散煤出去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轴承2外侧包裹一层阻燃胶垫22,胶垫22外采用能够拆卸的紧固套23进行紧固。所述紧固套23为两个半圆的紧固件铰接在一起的结构,两个紧固件的一端铰接,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铰接方式,另一端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接货坑7,安置在接料槽3远离马达1的一端,位置低于接料槽3,用于接住从接料槽3送出的散煤,其结构可根据现场使用设置,为盒装结构、圆筒结构均可。

所述螺旋杆4外沿与接料槽3距离10-30mm,使得螺旋杆4能够转动的较为顺畅,本实施例中,螺杆长1600mm,直径200mm,所述接料槽3为半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接料槽3的直径为260mm,螺旋杆4外沿与接料槽3距离3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煤炭超载或者含水分过多窜仓时,会导致大量洒煤,洒煤一部分掉落在地上,一部分洒到运行的底皮带52上,通过底皮带52运到机尾,洒煤被皮带和机尾滚筒6带起绕机尾滚筒6旋转,并会有部分粘接在机尾滚筒6上,导致皮带与机尾滚筒6之间摩擦变大,利用风动马达带动螺旋杆4,利用接料槽3与机尾滚筒6靠近的一端将粘在机尾滚筒6上的散煤刮落至接料槽3,利用螺旋杆4的运输原理将接料槽3内的洒煤运输到机尾尾架5旁边的接货坑7内,然后人工将煤岩屑清理到上皮带上。不需要清理时,关闭风源。

需要清理螺旋杆4上粘附的煤泥时,卸下带式输送机机尾架5上的轴承2上的紧固套23,将螺旋杆4卸下进行清理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