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9842发布日期:2020-11-13 12:2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食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棒支类雪糕产品的主要包装设备为多道包装机,多道包装机主要包括多排机械手、制袋器、纵封加热轮以及横封切刀,每排机械手的个数与多道包装机的道数相同,每个机械手上均设有一蝴蝶夹子。制袋器包括平行并列设置的多个制袋槽,制袋槽的个数与多道包装机的道数相同,例如图1中示出的制袋器5中共有18个制袋槽,各制袋槽内平铺有一张包装膜。在工作时,各排机械手通过各自的蝴蝶夹子夹住雪糕上的棒签,将冻在模具中的棒支类雪糕拔出来实现拔膜,然后带着雪糕一起运行到释放位置并进行释放,使得多个雪糕同时放入各制袋槽的包装膜上并排成一排。之后由纵封加热轮加热咬合包装膜移动,使包装膜形成筒状,再由包装膜带动产品到横封切刀的位置瞬间切割,实现切袋成型。

但是,多道包装机在工作过程中,各排机械手通过各自的蝴蝶夹子将各雪糕释放到制袋器5的各制袋槽上时,同一排各产品的位置往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出现产品位置错位,例如,图1中示出的同一排18个雪糕的位置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将造成到包装部分切刀不一致,产品有切割不准、包装袋破损的现象,导致生产现场卫生不良,产品外观不达标,影响产品品质。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能够将每排产品统一对齐,使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因产品位置错位而造成切刀切割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产品不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包括:旋转杆,在旋转杆上沿其轴线方向平行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拨料块,各拨料块均垂直于旋转杆的侧壁设置;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旋转杆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杆围绕其轴向往复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拨料块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方向沿旋转杆的径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为旋转气缸,旋转杆的一端与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旋转杆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旋转气缸的输出轴能拆卸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与输出轴固定的连接套,在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旋转杆的一端插设在连接套内,并在各螺纹孔内插设一螺栓,各螺栓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且各螺栓的底部抵靠在旋转杆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连接套与输出轴通过法兰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共设有四个螺纹孔,且四个螺纹孔在连接套的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架体以及设在架体两侧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旋转杆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并垂直于两侧板放置;第一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输出轴的直径,旋转气缸的缸体位于第一侧板的外侧并与第一侧板固定,输出轴穿过通孔并在第一侧板的内侧通过连接套和螺栓与旋转杆的一端连接;旋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能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旋转杆的另一端通过一轴承与第二侧板能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旋转杆、拨料块、连接套和支架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通过旋转杆来带动各拨料块往复摆动,在各拨料块摆动到与雪糕的棒签接触时便能够推动棒签,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棒签推到同一条直线上,使得位置错位的产品能够排列整齐,实现产品的统一对齐,有效控制了切刀切割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了产品不良率,提升了产品品质,同时有效避免包装过后因切刀不准导致包装破损造成现场卫生不良的状况。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产品在制袋器中的排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架设在制袋器上方的俯视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箭头代表产品输送方向。

附图标号说明:

1、旋转杆;11、轴承;

2、拨料块;

3、旋转气缸;

4、连接套;41、螺栓;

5、制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包括旋转杆1以及驱动装置。在旋转杆1上沿其轴线方向平行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拨料块2,各拨料块2均垂直于旋转杆1的侧壁设置。驱动装置与旋转杆1连接,用于驱动旋转杆1围绕其轴向往复摆动。

其中,一般拨料块2与旋转杆1焊接固定,拨料块2的个数与多道包装机的道数相同,例如图2中示出的共设有18个拨料块2。在使用时整个旋转杆1架设在制袋器5的上方并靠近机械手释放产品的释放位置,且旋转杆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制袋槽的长度方向,各拨料块2刚好与各制袋槽的位置对应放置。各拨料块2共有两个工作位,处于第一工作位时,各拨料块2均位于水平方向,并朝向产品输送方向的反向放置,即图2中所示出的各拨料块2所在的方位;处于第二工作位时,各拨料块2均竖直朝下放置,各拨料块2摆动角度相同。驱动装置主要负责驱动旋转杆1摆动以带动各拨料块2在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间不断切换,当各拨料块2由第一工作位摆动到第二工作位置,便能够同时推动各雪糕的棒签使其对齐。

具体来说,最初各拨料块2处于第一工作位,在工作时,多道包装机的各排机械手通过各自的蝴蝶夹子将雪糕运行到释放位置,并将雪糕释放到各制袋槽的包装膜上排成一排,然后雪糕沿产品输送方向继续向前移动。当这排雪糕移动至旋转杆1的下方时,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杆1摆动并带动各拨料块2由第一工作位迅速摆动至第二工作位,此时各拨料块2与对应雪糕的棒签接触,进而推动此排雪糕的棒签将其推到一条直线上实现对齐。之后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各拨料块2再迅速摆动回到第一工作位,此时状态如图2所示。待下一排雪糕运动至旋转杆1下方,各拨料块2迅速摆动至第二工作位,以对齐下一排雪糕,如此反复。

在实际应用中,驱动装置根据机械手释放雪糕之后释放的信号进行工作,接收到信号后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杆1摆动,使各拨料块2由第一工作位摆动至第二工作位,各拨料块2推动棒签使其对齐,然后各拨料块2再迅速由第二工作位摆回第一工作位,待接收到下次信号时,再重复此动作。具体控制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多道包装机拨料对齐装置通过旋转杆1来带动各拨料块2往复摆动,在各拨料块2摆动到与雪糕的棒签接触时便能够推动棒签,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棒签推到同一条直线上,使得位置错位的产品能够排列整齐,实现产品的统一对齐,有效控制了切刀切割过程中的偏差,降低了产品不良率,提升了产品品质,同时有效避免包装过后因切刀不准导致包装破损造成现场卫生不良的状况。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加工,上述的拨料块2为长方体结构,其长度方向沿旋转杆1的径向设置。当然,根据需要拨料块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方便推动雪糕的棒签使其对齐均可,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驱动装置为旋转气缸3,旋转杆1的一端与旋转气缸3的输出轴连接。旋转气缸3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工作时,旋转气缸3通过压缩空气提供动力来带动旋转杆1摆动。对于驱动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结构,只要便于驱动旋转杆1摆动均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进行限定。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拨料对齐装置主要用于食品生产,为了保证食品的卫生,后续需要定期对旋转杆1和拨料块2进行清洗,为了在需要清洗时方便拆卸旋转杆1,旋转杆1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旋转气缸3的输出轴能拆卸固定连接。

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上述的连接件包括与输出轴固定的连接套4,在连接套4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旋转杆1的一端插设在连接套4内,并在各螺纹孔内插设一螺栓41,各螺栓41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且各螺栓41的底部抵靠在旋转杆1的侧壁上,进而实现锁紧固定。

这样,在需要清洗时,只需松开各螺栓41便可方便取出旋转杆1,进而对旋转杆1和拨料块2进行清洗作业,更加方便。当然,连接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便于拆卸均可。

更具体地,一般连接套4与输出轴通过法兰连接固定。对于螺纹孔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例如,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共设有四个螺纹孔,且四个螺纹孔在连接套4的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以保证输出轴与旋转杆1连接的牢固性。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便于支撑旋转杆1,以将旋转杆1架设在制袋器5上方,整个拨料对齐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架体以及设在架体两侧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旋转杆1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并垂直于两侧板放置。第一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输出轴的直径,旋转气缸3的缸体位于第一侧板的外侧并与第一侧板固定,输出轴穿过通孔并在第一侧板的内侧通过连接套4和螺栓41与旋转杆1的一端连接,旋转杆1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能转动连接。

其中,一般旋转杆1的另一端通过一轴承11与第二侧板能转动连接。一般架体包括两个间隔并列设置的支撑腿以及连接在两个支撑腿顶部之间的横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腿上。

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拨料对齐装置主要用于食品生产,尤其适用于棒支类雪糕产品的生产,因此,上述的旋转杆1、拨料块2、连接套4和支架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润滑部位均采用食品级润滑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