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4765发布日期:2020-12-22 10:4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送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料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行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之一,在多个领域均有应用,最常用的工业印刷方法包括胶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及凹版印刷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印刷行业也进一步地产生了很多分支,例如光伏印刷行业。

光伏印刷通常是将物料在多个工位之间流转,而且每一工位对物料进行对应的处理,从而完成对物料的印刷处理,为了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物料的上料通常是通过独立的搬运机构,例如通过机械手进行搬运,即抓取物料并进行转运到对应工位进行处理,设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物料转运的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设备成本的送料设备。

一种送料设备,包括:

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输送料片;

承载台,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的下游侧,所述承载台开设有配合槽;及

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或所述承载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或所述承载台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过程中使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与所述配合槽相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上的所述料片转移至所述承载台上。

通过设置上述的送料设备,第一上料传送组件沿第三方向输送料片,且第一升降机构用于使得第一上料传送组件与承载台的配合槽之间相配合,从而将料品转移至承载台。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手等搬运机构,该送料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输送料片的第二上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二上料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的上游侧,所述第二上料传送组件的送料行程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的送料行程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料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驱动件及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驱动件与第一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及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以由所述第一主动轮带动沿所述第三方向循序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驱动件及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主动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传送带连接于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以由所述第二主动轮带动沿所述第三方向循序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料机构及第二升降机构,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台的下游侧用于沿第三方向输送料片;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承载台或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或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沿所述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过程中使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与所述配合槽相配合,从而使所述承载台上的所述料片转移到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输送所述料片的第二下料传送组件,所述第二下料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的下游侧,所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的送料行程与所述第二下料传送组件的送料行程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纠偏组件,所述纠偏组件包括第一纠偏件、第二纠偏件及纠偏驱动件,所述第一纠偏件及所述第二纠偏件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纠偏驱动件与所述第一纠偏件和/或所述第二纠偏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纠偏件和所述第二纠偏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吹气组件,所述第一吹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的上方,用于去除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输送的所述料片上的微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二吹气组件,所述第二吹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的上方,用于压紧所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输送的所述料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开设有两个所述配合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与承载台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的上料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包括上料机构10、印刷机构20、运料机构30。

上料机构10用于输送料片200,印刷机构20用于对料片200进行印刷处理。

运料机构30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搬运组件,每一搬运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2及承载台34,承载台34用于承载料片200。

第一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承载台34沿第一方向在上料机构10和印刷机构20之间往复移动。

至少一搬运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6,第二驱动组件36用于驱动承载台34沿与第一方向呈角度的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从而在至少两个承载台34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进行避位。

每一承载台34移动过程中具有上料位置及印刷位置。

当承载台34位于上料位置,上料机构10将料片200输送至承载台34;当承载台34位于印刷位置,印刷机构20可对承载台34上的料片200进行印刷处理。

通过设置上述的印刷装置,料片200通过上料机构10输送至运料机构30的承载台34,而承载台34由第一驱动组件32和第二驱动组件36驱动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将料片200输送至印刷机构20进行印刷处理20并且确保至少两个承载台34在往复移动过程中进行避位。如此,通过运料机构34沿直线将料片200在上料机构10和印刷机构20之间运输,提高了送料的速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料片200通常为电池片,电池片为矩形的片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具体到图1中,第一方向为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如此,承载台34可通过上下升降进行避位。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只要能实现承载台34之间移动过程中避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10包括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用于输送料片200,此时,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出料端指向运料机构30,也就是说,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能够直接输送料片200至上料位置,使得料片200进入运料机构30。

进一步地,其他实施例中,上料机构10还包括用于输送料片200的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设置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上游侧。

实际应用中,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送料行程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送料行程至少部分重合,当承载台34位于上料位置,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将料片200输送至承载台34。

送料行程即料片200通过传送组件输送的距离。如此,可以使得料片200在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输出之前就已经进入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避免料片200出现输送失败的情况,确保料片200稳定的输送。

具体地,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可以沿第三方向输送料片200,因此,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送料行程和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送料行程在第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料机构10与运料机构30一样,均沿左右方向输送料片200;又例如,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运料机构30沿左右方向输送料片200、进行上下料和印刷,而上料机构10沿垂直纸面的前后方向输送料片至运料机构30。可知,第三方向可以是区别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也可以是与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相同的一个方向,只要能够满足料片200的上料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包括第一主动轮122、第一从动轮124及第一传送带126,第一主动轮122与第一从动轮124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传送带126连接于第一主动轮122及第一从动轮124之间,以由第一主动轮122带动沿第三方向循序前移,确保料片200的沿第三方向匀速稳定地输送。

进一步地,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28,第一驱动件128与第一主动轮12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主动轮12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送带126沿第三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驱动件128为电机。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动轮122可以是位于第一传送带126出料端的位置,也可以是位于第一传送带126进料端的位置,只要实现带动第一传送带126转动,以沿第三方向输送料片200即可。以下实施例中未说明第一主动轮122的位置时以第一主动轮122位于第一传送带126进料端的位置为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126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对应的第一主动轮122和第一从动轮124的数量也至少为两个,至少两条第一传送带126沿垂直第三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主动轮122以及至少两个第一从动轮124均沿垂直第三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每一第一传送带126连接于第一主动轮122及对应的第一从动轮124之间,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进料端位于至少两条第一传送带126之间。同时,至少两个第一主动轮122之间,和/或至少两个第一从动轮124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如此,其中一个第一主动轮122与第一驱动件128连接,第一驱动件128动作,即可带动全部的第一传送带126沿第三方向同步地循序前移。

其中,为了确保料片200是水平输送的,上述的第三方向以及与第三方向垂直的方向均为水平方向。

当第一传送带126的数量为两条时,根据料片200的长度确定两条第一传送带126在垂直第三方向的方向上的间隔,确保料片200可以放置于两条第一传送带126上,避免料片200掉落,从而使料片200稳定的输送。

而当第一传送带126的数量为三条或三条以上时,在确保料片200稳定的输送的前提下,也要确保每一条第一传送带126能用于支撑料片200,避免设置无法支撑到料片200的第一传送带126而增加制作成本。

第一从动轮124的数量与第一传送带126的数量相同,是因为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进料端在第三方向上提前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出料端,即提前于第一传送带126的出料端,当第一传送带126数量为至少两条时,料片200在垂直第三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的两端是放置于外侧的两条第一传送带126上的,为了确保料片200进入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后仍稳定的输送,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进料端应位于至少两条第一传送带126之间,因此第一从动轮124应设置为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

可以理解的是,印刷装置还包括安装座,上述的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中的第一驱动件128、第一主动轮122及第一从动轮124均安装于安装座,第一主动轮122和第一从动轮124可通过对应的轴装设于安装座,且第一主动轮122和第一从动轮124绕对应的轴可转动,第一主动轮122与第一驱动件128的驱动端传动连接。

第一主动轮122也可以是直接装设于第一驱动件128的驱动端。此外,印刷装置的其他结构也可以安装在安装座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也可以是其他的搬运机构,例如机械手、传送平台或天车等。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包括传送件及第二驱动件,传送件用于沿第三方向输送料片200,第二驱动件与传送件传动连接,以驱动传送件动作沿第三方向输送料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还包括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于第二主动轮。

进一步地,传送件为第二传送带142,第二传送带142连接于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之间,以由第二主动轮带动沿第三方向循序前移,从而使第二传送带142沿第三方向匀速稳定地输送料片200。

实际应用中,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及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相同,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可以为两条,对应的,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可以为两个。

如此,与第一传送带126的作用相同,至少两条第二传送带142的设置,能够更加稳定地输送料片200。

在图2所示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带126和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均为两条,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输入端插入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输出端,即第二主动轮设置于两个第一从动轮124之间,或者同时位于两个第一从动轮124之间以及串联两个第一从动轮124的轴的上方,第二主动轮不会突出于第一从动轮124,避免第二传送带142的高度高于第一传送带126影响料片200的输送。

当第一传送带126及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均为两条时,两条第二传送带142的进料端位于两条第一传送带126的出料端之间,即两个第二主动轮位于两个第一从动轮124之间,两个第二主动轮之间可通过对应的轴串联,以实现同步转动。

当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为一条时,为了确保第二传送带142能稳定的输送料片200,第二传送带142应支撑于料片200的中间位置,即第二传送带142应位于最外侧的两条第一传送带126之间的中间位置。

当第一传送带126为三个及以上时,第一传送带126和第二传送带142均间隔设置,且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可以比第一传送带126的数量少一条。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驱动件等结构也可以安装于安装座上,或者安装于其他结构上,具体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与第一驱动件128相同,均为电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传送件沿第三方向可往复移动,上料时,传送件沿第三方向移动将待印刷的料片200输送至运料机构30,再由运料机构30沿第一方向将料片200输送至印刷机构20,经过印刷机构20的印刷处理后,下料时,运料机构30将经印刷处理的料片200沿第一方向移动送回传送件,传送件将经印刷处理的料片200送走,再将待印刷的料片200输送至运料机构30,重复上述步骤。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类似,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也可以是其他的搬运机构,例如机械手、传送平台、天车等。

设置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时,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送料行程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送料行程在第三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例如,参照图2,当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均采用传送带组件时,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进料端在第三方向提前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出料端。

通过送料行程部分重合,一方面,能够方便料片200自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进入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并且避免料片200自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输出端滑落而未准确进入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运动速度,能够等间隔地传递料片200。

具体地,当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均采用传送带组件时,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用于向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传递料片200;此时,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可以同时承载多个料片200,这些料片200杂乱地间隔铺设在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上;到达重合部分时,最前方的一个料片200进入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接到料片200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带动料片200向前移动一个工位;随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再向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输入一个料片200,接到第二个料片200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将位于其上的所有料片200再向前移动一个工位,如此往复循环,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上的各料片200等间隔铺设,以便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每次准确地向运料机构30输入一个料片200,进而优化设备的运行,保证设备运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齐平。可以确定的是,为了确保料片200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输送至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不高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

而如果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低于第一上料输传送组件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那么料片200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输送至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过程是料片200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掉落至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掉落过程中可能导致料片200损坏或者料片200偏移甚至掉落,不利于料片200后续的印刷等工序的进行。

实际应用中,即第一传送带126的上表面与第二传送带14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10还包括纠偏组件16,纠偏组件16包括第一纠偏件162、第二纠偏件164及纠偏驱动单元,第一纠偏件162及第二纠偏件164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或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相对的两侧,纠偏驱动单元与第一纠偏件162及第二纠偏件164传动连接。如此,以驱动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对料片200进行纠偏。

进一步地,纠偏组件16还包括安装板161,纠偏驱动单元包括纠偏主动轮166、纠偏从动轮、纠偏皮带168及纠偏驱动件,安装板161位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或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下方,纠偏主动轮166及纠偏从动轮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板161的上表面,纠偏驱动件传动连接于纠偏主动轮166,纠偏主动轮166和纠偏从动轮沿垂直第三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纠偏皮带168传动连接于纠偏主动轮166和纠偏从动轮。

此外,将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分别连接于纠偏皮带168的两侧,从而实现纠偏驱动件驱动纠偏主动轮166转动时,纠偏皮带168转动,而连接于纠偏皮带168相对两侧的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会相互靠近或远离。

实际应用中,第一传送带126位于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之间,且第一纠偏件162与第二纠偏件164和最外侧的两条第一传送带126之间的距离始终相同。即纠偏组件16是用于对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上输送的料片200进行纠偏,且用于确保最外侧的两条第一传送带126对称支撑经过纠偏的料片200。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中的一个固定设置,另一个连接纠偏驱动件;如此,与纠偏驱动件连接的纠偏件,可以在纠偏驱动件的驱动下、朝向固定设置的纠偏件运动;最终,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能够夹住料片200、进而调整料片200的位置及位置状态。或者,纠偏驱动件可以包括两组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连接,能够驱动两个纠偏件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纠偏组件16还包括检测件169,上料机构10还包括控制器,检测件169用于检测料片200的位置,控制器分别与检测件169及纠偏驱动件电连接,用于根据检测件169检测到的料片200的位置控制纠偏驱动件动作。

实际应用中,检测件169为接近传感器或者光电传感器,初始时,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之间的间距较大,检测件169检测到料片200进入纠偏区域,控制器控制纠偏驱动件动作,带动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相互靠近,从而对进入纠偏区域的料片200进行纠偏。

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可以为滚轮,以方便对处于输送状态的料片200进行纠偏,避免损坏料片200。进一步地,第一纠偏件162和第二纠偏件164可以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滚轮,以更好的调整料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还包括第一吹气组件18,第一吹气组件设置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或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上方,用于去除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和/或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输送的料片200上的微尘,从而提高后续印刷处理的质量。

进一步地,印刷装置还包括第二吹气组件18,第二吹气组件18设置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或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上方,用于向料片200吹出气流,从而压紧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和/或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输送的料片200,使得料片200更加稳定地位于传送组件上,提高料片200输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吹气组件18包括供气件及第一吹气管182,第一吹气管182设置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和/或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上方,且第一吹气管182开设有多个朝向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的吹气孔,供气件与第一吹气管182连通,用于向第一吹气管182内鼓入气流,从而通过第一吹气管182的吹气孔向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上的料片200吹出气流。

实际应用中,吹气组件18还包括第二吹气管184,第二吹气管184位于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或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上方,且第二吹气管184开设有多个朝向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或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吹气孔,第二吹气管184与供气件连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吹气组件18和第二吹气组件18均是向料片200吹出气体,因此两者的作用均包括去除微尘和压紧料片200,而且第一吹气组件18和第二吹气组件18的结构是相同的,且第一吹气组件18和第二吹气组件18可以是同一个结构,因此采用相同的标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吹气管184的作用与第一吹气管182的作用相同,同时第二吹气管184和第一吹气管182可通过同一供气件供气,同时也以分别通过不同的供气件供气。

同时,第一吹气管182和第二吹气管184吹出的气流能使料片200更加稳定的输送,但是气流的强度不能够太强,避免过强的气流吹断料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还包括下料机构40,下料机构40位于印刷机构20的下游侧,用于输送料片200。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承载台34在上料机构10与下料机构40之间往复移动。

其中,承载台34移动过程中还具有下料位置,当承载台34位于下料位置,下料机构40可获取并输送承载台34上的料片200。因此,下料机构40实际上是位于承载台34的下游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机构40包括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位于印刷机构20的下游侧,用于输送料片200,此时,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进料端指向运料机构30,也就是说,运料机构30将料片200输送至下料位置,使得料片200进入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

进一步地,其他实施例中,下料机构4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下游侧的第二下料传送组件44,第二下料传送组件44也用于输送料片200。

实际应用中,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送料行程与第二下料传送组件44的送料行程至少部分重合。具体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与第二下料传送组件44沿第四方向输送料片200。

其中,第四方向可以是与第三方向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在下料位置接收到料片200即可。同理,为了确保料片200安全稳定的输送,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与第二下料传送组件44用于输送料片200的表面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料传送组件12与第二下料传送组件44的结构相同,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与第一下料传送组42件的结构相同。

此外,下料机构40中也可以对应设置类似于上料机构10中纠偏组件16、第一吹气组件18及第二吹气组件18的结构,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搬运组件还包括基座31,基座31设置于上料机构10与下料机构40之间,承载台34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于基座31。

如此,承载台34可从上料机构10处获取料片200后沿第一方向将料片200移动至进行印刷处理的位置,印刷处理后再将料片200转运至下料机构40。而承载台34沿第二方向可往复移动使得两个承载台34在移动过程中进行避位,两个承载台34交替工作,进一步地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料片200转运,承载台34必须是沿第一方向可往复移动,但是为了实现避位,承载台34除了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也可以沿其他方向往复移动,例如沿相对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向,或者沿水平的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

请参阅图1及图2,进一步地,承载台34开设有配合槽342,当承载台34位于上料位置,上料机构10与配合槽342相配合,从而将料片200转移到承载台34。

进一步地,承载台34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往复移动过程中配合槽342可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相配合,即承载台34处于上料位置时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相配合,从而将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上的料片200转移至承载台34上。

实际应用中,配合槽342沿第三方向纵长开设于承载台34上表面,且承载台34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获取料片200或者将料片200转出至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上时,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第二传送带142或者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传送带插入配合槽342内,实现料片200的获取和转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料时,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的第二传送带142插入配合槽342内,此时承载台34的上表面低于第二传送带142上表面,然后承载台34上升直至其上表面高于第二传送带142的上表面,将第二传送带142上的料片200转移到承载台34上,接下来承载台34移出进行运料。

下料时,料片200是位于承载台34上表面的,将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传送带插入配合槽342内,此时承载台34的上表面高于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传送带的上表面,因此需要将承载台34下降直至承载台34的上表面低于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传送带的上表面,从而将料片200转移至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

同时,为了避免料片200在承载台34上印刷时料片200被压断,配合槽342的宽度不应过宽,而第二传送带142及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传送带的宽度要比配合槽342的宽度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同向,且均为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同,上料机构10和下料机构40的送料方向和运料机构30的送料方向不同,此时只需要保证配合槽342沿第三方向纵长延伸,以使得承载台34位于上料位置或下料位置时,配合槽342可与上料机构10或下料机构40配合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或承载台34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或承载台34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与配合槽342相配合,从而将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上的料片200转移至承载台34上。

进一步地,印刷装置还包括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与承载台34或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连接,用于驱动承载台34或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并在往复移动过程中使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与配合槽342相配合,从而使承载台34上的料片200转移到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上。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连接时,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可上下升降,承载台34移动到上料位置之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正对配合槽342,第一升降机构动作,使得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朝向配合槽342运动,并最终将料片200转移至承载台34上。

此外,上料机构10和下料机构40与承载台34的配合方式是相同的,因此在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一上料传送组件14连接时,第二升降机构是与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连接的。

当第一升降机构与承载台34连接时,同理可知,第二升降机构也是与承载台34连接,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实际上为同一机构,且就是上述的第二驱动组件36。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的上料机构10、运料机构30、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以及下料机构40也可以单独看作是用于运送料片200的送料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槽342的数量和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相同,配合槽34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传送带142的数量为两条,以确保承载台34获取料片200或者转出料片200时,每一第二传送带142或者第一下料传送组件42的传送带均可插入对应的配合槽34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台34包括负压腔,承载台34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与对应负压腔连通的负压孔344,运料机构30还包括负压器,用于在负压腔内形成负压,从而通过负压孔344吸附位于承载台34上表面的料片200。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50及控制机构,第一检测机构50设置于印刷机构20的上游侧,用于检测运料机构30上料片200的位置信息,控制机构分别与印刷机构20及第一检测机构50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检测机构50检测的位置信息控制印刷机构20动作。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上料机构10中的控制器可以是控制机构中的结构,整个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整个印刷装置的运行。同时,上述的检测件169获取的料片200的位置仅仅是获取料片200是否进入纠偏区域的信息,而第一检测机构50检测的料片200的位置信息是指料片200在承载台34上表面的位置,而印刷机构20根据该位置信息准确的对承载台34上的料片200进行印刷处理。

其中,第一检测机构50可以采用ccd相机(charge-coupleddevice)。ccd相机能够对料片200进行拍照,进而获取料片200的表面状态,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计算料片200的位置、进而操作印刷机构20对料片200表面进行准确的印刷。

进一步地,印刷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第二检测机构设置于印刷机构20的下游侧,用于检测经印刷处理的料片200的印刷情况,控制机构获取料片200的印刷情况并判定料片200的印刷是否符合要求。

其中,第二检测机构可以采用ccd相机。ccd相机能够对料片200进行拍照,进而获取料片200的表面状态,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机构,由控制机构判断料片200的印刷效果,并判定印刷后的料片200是否存在瑕疵。若印刷后的料片200符合要求,下料机构40能够准确向下游传递该料片200,若印刷后的料片200存在瑕疵、不符合要求,可以设置不良品转移机构(图未示)取走该料片200。

实际应用中,第一检测机构50及第二检测机构采用ccd相机时,除了拍摄件,还需要设置光源为待拍照的料片200进行打光,以便于拍摄件准确对料片200进行拍照。一实施方式中,承载台34包括用于承载料片200的透明层,运料机构30还包括光源,光源设置于透明层,以为透明层上的料片200提供光照,从而使得第一检测机构50及第二检测机构更加清晰且准确地拍摄料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机构20包括储胶盘及刷板,储胶盘用于储存导电胶,而刷板用于将储胶盘内的导电胶刷到料片20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