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0020发布日期:2021-03-30 19:5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链板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板输送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板输送机。



背景技术:

链板式输送机由动力装置、链轮、链条、轴承等等构成,其中带动物料的输送的主要的两个部分为链条,利用它的循环往复运动提供牵引动力;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设备当属输送机,它是最重要的散状物料输送与装卸设备,而输送机中链板式输送机是最为常见的输送机类型。

然而传统链板输送机的工作效率低,传统链板输送机大多是通过条形链板对物料进行输送,链板只能将物料输送至相对平缓的高度,无法对更高处进行输送物料,使用者不得不更换另外的设备或者人力搬运物料,这样极大的降低了物料传送的速度,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链板输送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板输送机,解决了传统链板输送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链板输送机,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箱的左侧栓接有盖板,所述驱动箱左侧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底端连通管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底端连通有第六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远离第五管道的一端连通有第七管道,所述第七管道的顶端连通有第八管道,所述第八管道的顶端连通有第九管道,所述第九管道的顶端与驱动箱底部的右侧连通,所述第六管道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进料口,所述驱动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轴、链轮、链条和链板,所述驱动箱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背面贯穿至驱动箱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驱动箱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栓接有链轮,所述链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远离链轮的一侧分别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链条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嵌设有链板。

优选的,所述第五管道的左侧连通有检修箱,所述检修箱的左侧栓接有检修窗。

优选的,所述第七管道左侧的中心处连通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左侧栓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视镜。

优选的,所述第六管道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栓接有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表面栓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背面与驱动箱的正面栓接。

优选的,所述链板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六管道的形状为u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链板输送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板输送机,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旋转轴、链轮、链条和链板的配合,使用者通过电机当做动力源,带动链轮对链条做循环往复运动,便于使用者利用圆形链板快速将物料传送至更高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使设备整体呈全封闭结构,物料无损耗,辅助物料快速向上移动,再次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整体呈全封闭结构,使物料无法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传统链板输送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旋转轴、链轮、链条和链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物料传送至高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检修窗和检修箱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链条和链板进行检修,防止链条和链板的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固定框和视镜的配合,便于使用者物料的链条和链板的情况进行及时观察,避免链条和链板发生损坏却无人知晓,通过支撑腿和安装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支撑,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减速机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旋转轴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对链轮的速度进行控制,使链条匀速对物料进行传送,通过链板的形状为圆形,使链板毫无阻碍的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内移动,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第六管道的形状为u型,防止链条在第六管道的折弯处卡顿,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链板输送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检修箱的结构左视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第八管道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驱动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号:1、驱动箱;2、盖板;3、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第三管道;6、第四管道;7、第五管道;8、检修箱;9、驱动机构;91、电机;92、旋转轴;93、链轮;94、链条;95、链板;10、检修窗;11、进料口;12、支撑腿;13、第九管道;14、第八管道;15、第七管道;16、固定框;17、视镜;18、第六管道;19、出料口;20、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链板输送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检修箱的结构左视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第八管道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驱动箱的结构剖视图,一种链板输送机,包括驱动箱1,所述驱动箱1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机构9,所述驱动箱1的左侧栓接有盖板2,所述驱动箱1左侧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第一管道3,所述第一管道3的左端连通有第二管道4,所述第二管道4的左端连通有第三管道5,所述第三管道5远离第二管道4的一端连通有第四管道6,所述第四管道6的底端连通管有第五管道7,所述第五管道7的底端连通有第六管道18,所述第六管道18远离第五管道7的一端连通有第七管道15,所述第七管道15的顶端连通有第八管道14,所述第八管道14的顶端连通有第九管道13,所述第九管道13的顶端与驱动箱1底部的右侧连通,所述第六管道18顶部的中心处连通有进料口11,所述驱动箱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19。

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电机91、旋转轴92、链轮93、链条94和链板95,所述驱动箱1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91,所述电机91的输出轴栓接有旋转轴92,所述旋转轴92的背面贯穿至驱动箱1的内腔并通过轴承与驱动箱1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92的表面栓接有链轮93,所述链轮93的表面传动连接有链条94,所述链条94远离链轮93的一侧分别与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第四管道6、第五管道7、第六管道18、第七管道15、第八管道14和第九管道13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链条94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嵌设有链板95,通过电机91、旋转轴92、链轮93、链条94和链板95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物料传送至高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所述第五管道7的左侧连通有检修箱8,所述检修箱8的左侧栓接有检修窗10,通过检修窗10和检修箱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链条94和链板95进行检修,防止链条94和链板95的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

所述第七管道15左侧的中心处连通有固定框16,所述固定框16的左侧栓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左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视镜17,通过固定框16和视镜1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物料的链条94和链板95的情况进行及时观察,避免链条94和链板95发生损坏却无人知晓。

所述第六管道18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腿12,所述支撑腿12的底部栓接有安装座,通过支撑腿12和安装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支撑,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所述旋转轴92的表面栓接有减速机20,所述减速机20的背面与驱动箱1的正面栓接,通过减速机20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旋转轴92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对链轮93的速度进行控制,使链条94匀速对物料进行传送。

所述链板95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六管道18的形状为u型,通过链板95的形状为圆形,使链板95毫无阻碍的在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第四管道6、第五管道7、第六管道18、第七管道15、第八管道14和第九管道13内移动,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第六管道18的形状为u型,防止链条94在第六管道18的折弯处卡顿,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链板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使用时,使用者打开电机91,此时电机91带动旋转轴92进行旋转,从而带动链轮93进行旋转,随后链轮93带动链条94做循环往复运动,同时使用者将物料经由进料口11倾倒入第六管道18内,此时链条94带动圆形链板95将物料快速传送至更高处,直至传送至驱动箱1内,此时物料经由出料口19排出驱动箱1,同时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第四管道6、第五管道7、第六管道18、第七管道15、第八管道14和第九管道13使设备整体呈全封闭结构,物料无损耗,使物料无法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使用者可通过检修窗10对链条94和链板95进行检修,随后通过视镜17对链板95和链条94的情况进行及时观察。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链板输送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91、旋转轴92、链轮93、链条94和链板95的配合,使用者通过电机91当做动力源,带动链轮93对链条94做循环往复运动,便于使用者利用圆形链板95快速将物料传送至更高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第一管道3、第二管道4、第三管道5、第四管道6、第五管道7、第六管道18、第七管道15、第八管道14和第九管道13使设备整体呈全封闭结构,物料无损耗,辅助物料快速向上移动,再次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整体呈全封闭结构,使物料无法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了传统链板输送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