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8007发布日期:2021-04-06 12:1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直线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线驱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直线模组有几种叫法,线性模组、直角坐标机器人、直线滑台等,是继直线导轨、直线运动模组、滚珠丝杆直线传动机构的自动化升级单元。可以通过各个单元的组合实现负载的直线、曲线运动,使轻负载的自动化更加灵活、定位更加精准。

直线模组最早是在德国开发使用的,市场定位在光伏设备,上下料机械手、裁移设备、涂胶设备、贴片设备等,这种机械手能给这个行业的设备带来便利的点有:单体运动速度快、重复定位精度高、本体质量轻、占设备空间小、寿命长。直线模组运用的范围一直在扩大,跑向全世界。在我们国家跑的速度更快,近几年,直线模组的开发更是快,尤其在深圳,做的很多,而且质量也不错,深受设备制造商的青睐。

传统的直线模组中的移动座大多数都是通过螺丝直接与驱动部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结构简单,移动座容易产生大幅度的机械振动,导致移动座的定位精度大大降低,影响使用,不利于企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线输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线输送装置的移动座与导向轨道结构采用简单结构连接,导致移动座机械抖动幅度大,影响移动精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线输送装置,包括底座、输送带驱动机构、移动座和导向机构;所述输送带驱动机构包括皮带夹持机构和皮带驱动源,所述皮带驱动源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皮带驱动源的输送方向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皮带夹持机构紧配连接在所述皮带驱动源的输送带上;所述移动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皮带夹持机构上;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杆和滚轮组件,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导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滚轮组件连接在移动座的底部,所述滚轮组件与所述导杆滚动适配。

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座的底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往下延伸,所述滚轮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端部,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滚轮的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滚轮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滚轮组件间隔布置在所述移动座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导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杆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滚轮的两侧;其中,所述滚轮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用于滚动适配所述导杆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截面呈弧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杆呈圆柱体状结构设置以使该导杆的侧壁能够抵接适配所述导向槽。

可选地,所述皮带夹持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滑动适配所述导杆的滑槽。

可选地,所述皮带夹持机构包括连接座和抵接块,所述连接座设置有开口型腔;所述抵接块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内,所述抵接块的上端设置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凸起并列的间隔设置在所述抵接块和所述开口型腔的顶壁之间;其中,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开口型腔的顶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皮带驱动源的皮带的间隙,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抵接块往上移动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的截面呈匚型状结构设置,所述连接座的端部与所述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型腔成型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移动座的一端,所述开口型腔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抵接块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输送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直线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皮带驱动源驱动所述移动座沿导向杆移动,滚轮组件与导向杆滚动适配,带动移动座稳定直线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中的移动座仅采用单个导向块或者导轨副中的滑块结构产生牵引作用,存在较大的机械抖动,影响移动座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输送装置采用导向机构辅助移动座,使移动座在移动过程中始终能够与导向杆抵接,有效的降低机械抖动,提高移动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直线输送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直线输送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移动座和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皮带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皮带夹持机构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的抵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采用另一种结构的抵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采用另一种结构的抵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座20—输送带驱动机构30—移动座

40—导向机构21—皮带夹持机构22—皮带驱动源

421—滚轮422—连接件23—导向块

211—连接座212—抵接块213—开口型腔

214—抵接凸起215—抵接槽216—抵接头

41—导杆42—导轮组件42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9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提供一种直线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0、输送带驱动机构20、移动座30和导向机构40;所述输送带驱动机构20包括皮带夹持机构21和皮带驱动源22,所述皮带驱动源22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皮带驱动源22的输送方向沿所述底座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皮带夹持机构21紧配连接在所述皮带驱动源22的输送带上;所述移动座30固定连接在所述皮带夹持机构21上;所述导向机构40包括导杆41和滚轮组件42,所述导杆4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导杆41沿所述底座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滚轮组件42连接在移动座30的底部,所述滚轮组件42与所述导杆41滚动适配。

具体地,该直线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皮带驱动源22驱动所述移动座30沿导向杆移动,滚轮组件42与导向杆滚动适配,带动移动座30稳定直线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模组中的移动座30仅采用单个导向块或者导轨副中的滑块结构产生牵引作用,存在较大的机械抖动,影响移动座3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输送装置采用导向机构40辅助移动座30,使移动座30在移动过程中始终能够与导向杆抵接,有效的降低机械抖动,提高移动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42包括滚轮421和连接件422,所述连接件422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座30的底部,所述连接件422的一端往下延伸,所述滚轮421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422的端部,所述连接件42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滚轮421的限位块,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有利于提高该滚轮组件42的安装效率,缩短装机时间。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42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滚轮组件42间隔布置在所述移动座30的底部,采用多组所述滚轮组件4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导向机构40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机械抖动,提高移动精准度。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杆4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导杆4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滚轮421的两侧;其中,所述滚轮421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用于滚动适配所述导杆41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截面呈弧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杆41呈圆柱体状结构设置以使该导杆41的侧壁能够抵接适配所述导向槽,采用两组导杆41双向引导所述滚轮组件42,有利于提高该滚轮组件42与导杆41的接触概率,保证其导向效果。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带夹持机构21的底部设置有导向块23,所述导向块2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滑动适配所述导杆41的滑槽,有利于防止夹持有输送带的皮带夹持机构21抖动,提高夹持效果。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带夹持机构21包括连接座211和抵接块212,所述连接座211设置有开口型腔213;所述抵接块212设置在所述开口型腔213内,所述抵接块212的上端设置有抵接凸起214,所述抵接凸起2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凸起214并列的间隔设置在所述抵接块212和所述开口型腔213的顶壁之间;其中,所述抵接凸起214与所述开口型腔213的顶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带结构的间隙,所述连接座211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抵接块212往上移动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座211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为沉头螺丝,所述推动件的端部与所述抵接块212的底部抵接。

具体地,该皮带夹持机构21的工作原理:先将输送带通过开口型腔213的开口放置在开口型腔213内并定位在抵接块212和开口型腔213的底壁之间,再通过推动件驱动抵接块212往输送带的方向移动,配合该开口型腔213的顶壁夹持该输送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输送机构中,皮带夹通常采用预紧螺丝机构固接输送带,输送带上必须具备相应的螺孔结构才能实现连接状态,导致输送带的长度需要调节时,需要重新打孔,不便修改,影响装机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输送装置采用抵接块212夹持输送带,在输送带需要修改长度时,只需裁切预设长度的输送带头,其余结构无需改变,即可完成长度变更,甚至直接将输送带头折叠,以改变输送带整体长度即可完成调整,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极大地提高该直线输送装置的装配效率,有利于企业发展。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211的截面呈匚型状结构设置,所述连接座211的端部与所述移动座30固定连接,所述开口型腔213成型于所述连接座211远离所述移动座30的一端,所述开口型腔213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抵接块212的限位块,有效地防止所述抵接块212脱离所述开口型腔213。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起214呈块状结构,所有所述抵接凸起214均匀地间隔在所述抵接块212的上端,采用间隔式的点状分布设计,形成凹凸不平的抵接面,有效地增加所述抵接块212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抵接块212与输送带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起214的截面呈半圆状结构设置,所述抵接凸起214的整体结构呈半球状结构设置,采用半圆状结构有利于提高该抵接凸起214的结构强度,防止抵接凸起214断裂。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起214的截面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所述抵接凸起214的整体结构呈棱锥体结构或圆锥梯状结构设置,采用三角形状的圆锥或棱锥体结构,使抵接凸起214能够顺利嵌入输送带的体表,进一步增加抵接凸起214和输送带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该直线输送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起214呈肋条状结构设置,所有所述抵接凸起214均匀地间隔布置在所述抵接块212的上端且互相平行,采用肋条状结构设置有利于增加抵接凸起214和输送带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单个抵接凸起214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212上设置有多个抵接槽215,各所述抵接槽215分别成型于对应的两相邻所述抵接凸起214之间,所述抵接槽215截面呈圆弧状结构设置,采用弧形结构的抵接槽215有利于应对两相邻所述抵接凸起214在受到来自输送带的拉力时所发生的形变,有效地提高该抵接块212的结构强度。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起214的上端面呈水平面结构设置,所述抵接凸起214的棱边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倒角结构呈圆弧状结构设置,采用倒角结构设置有利于防止抵接凸起214的边沿划破输送带,起到输送带保护作用,提高结构稳定性。

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凸起214的上端从下到上逐渐收窄以形成用于抵接在所述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带上的抵接头216,所述抵接头216的截面呈半球状或锥型状结构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