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41636发布日期:2021-06-11 22:0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对空调内机进行包装的泡沫包装件通常通过人工或吸盘从工装车内吸取上料。

然而,在使用吸盘吸取泡沫包装件时,由于不同尺寸的泡沫包装件的顶面凹槽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导致吸盘的通用性较差而无法吸取某些尺寸的泡沫包装件,影响工作人员对空调内机的包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取泡沫包装件的吸盘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具,包括:机座;第一夹取组件,设置在机座上,第一夹取组件包括第一安装结构、第一针状部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针状部设置在第一安装结构上;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安装结构连接,以驱动第一安装结构带动第一针状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二夹取组件,设置在机座上,第二夹取组件包括第二安装结构、第二针状部及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针状部设置在第二安装结构上;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安装结构连接,以驱动第二安装结构带动第二针状部沿夹具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其中,第一针状部和第二针状部插入至待夹取件内,以用于对待夹取件进行转移。

进一步地,机座包括:安装板;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上;其中,第一驱动装置为一个;或者,第一驱动装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装置沿第一连接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夹取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渡连接结构,第一过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上;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连接且与第一板体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连接。

进一步地,机座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安装板或第一连接结构上,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上;其中,第二驱动装置为一个;或者,第二驱动装置为多个,第二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装置与多个第二连接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第二驱动装置沿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夹取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渡连接结构,第二过渡连接结构包括:第三板体,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上;第四板体,与第三板体连接且与第三板体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第四板体上;第二加强筋,与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均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夹取组件为一个;或者,第一夹取组件为多个,多个第一夹取组件沿夹具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夹具还包括:止挡结构,止挡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上,以用于对第二夹取组件进行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止挡结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第三杆体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和第三杆体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杆体和/或第三杆体用于对第二安装结构进行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为驱动缸,驱动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安装结构连接;其中,当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连接结构的下端面位于第一针状部的尖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结构具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和/或,第二安装结构具有多个第二减重孔。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放置在工装车上的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转移或搬运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安装结构带动第一针状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针状部插入至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的第一表面内,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安装结构带动第二针状部沿夹具的宽度方向运动,直至第二针状部插入至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的第二表面内,以实现第一夹取组件和第二夹取组件对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的夹取。这样,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对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夹取,与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上的顶面凹槽位置无关,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取泡沫包装件的吸盘通用性较差的问题,以使夹具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夹取,提升了夹具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夹取待夹取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夹取待夹取件时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夹具释放待夹取件时的主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1中的夹具在工装车上夹取待夹取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座;11、安装板;12、第一连接结构;13、第二连接结构;20、第一夹取组件;21、第一安装结构;211、第一减重孔;22、第一针状部;23、第一驱动装置;24、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1、第一板体;242、第二板体;243、第一加强筋;30、第二夹取组件;31、第二安装结构;311、第二减重孔;32、第二针状部;33、第二驱动装置;34、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1、第三板体;342、第四板体;343、第二加强筋;40、待夹取件;50、止挡结构;51、第一杆体;52、第二杆体;53、第三杆体;60、工装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吸取泡沫包装件的吸盘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具。

如图1至图8所示,夹具包括机座10、第一夹取组件20及第二夹取组件30。第一夹取组件20设置在机座10上,第一夹取组件20包括第一安装结构21、第一针状部22及第一驱动装置23,第一针状部22设置在第一安装结构21上;第一驱动装置23与第一安装结构21连接,以驱动第一安装结构21带动第一针状部22沿夹具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第二夹取组件30设置在机座10上,第二夹取组件30包括第二安装结构31、第二针状部32及第二驱动装置33,第二针状部32设置在第二安装结构31上;第二驱动装置33与第二安装结构31连接,以驱动第二安装结构31带动第二针状部32沿夹具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其中,第一针状部22和第二针状部32插入至待夹取件40内,以用于对待夹取件40进行转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放置在工装车60上的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40)进行转移或搬运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23和第二驱动装置33,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第一安装结构21带动第一针状部22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针状部22插入至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40)的第一表面内,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第二安装结构31带动第二针状部32沿夹具的宽度方向运动,直至第二针状部32插入至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40)的第二表面内,以实现第一夹取组件20和第二夹取组件30对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40)的夹取。这样,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第一驱动装置23和第二驱动装置33对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40)进行夹取,与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40)上的顶面凹槽位置无关,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取泡沫包装件的吸盘通用性较差的问题,以使夹具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夹取,提升了夹具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待夹取件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互垂直设置,第一针状部22插入至第一表面内、第二针状部32插入至第二表面内,以确保第一夹取组件20和第二夹取组件30能够对待夹取件40进行转移或搬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针状部22为多个,多个第一针状部22沿第一安装结构2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一针状部22沿夹具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针状部32为多个,多个第二针状部32沿第二安装结构3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第二针状部32沿夹具的宽度方向延伸。

如图1至图7所示,机座10包括安装板11和第一连接结构12。其中,第一连接结构12设置在安装板11上,第一驱动装置23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2上。这样,机械手臂与安装板11连接,以通过安装板11带动夹具运动至待夹取件40所在位置处进行夹取。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驱动装置23与安装板1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12为连接型材,连接型材沿夹具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连接结构12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结构12沿夹具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3为一个;或者,第一驱动装置23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装置23沿第一连接结构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驱动装置23的设置及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及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3为四个,四个第一驱动装置23分为两组,两组第一驱动装置23沿夹具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组中的两个第一驱动装置23沿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一针状部22与待夹取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夹具在转移或搬运待夹取件40过程中与待夹取件40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23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3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一安装结构21为一个;或者,第一安装结构21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结构21与多个第一驱动装置23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安装结构21的设置及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及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21为四个,四个第一安装结构21与四个第一驱动装置23一一对应地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一针状部22与待夹取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夹具在转移或搬运待夹取件40过程中与待夹取件40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结构2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安装结构21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如图1及图3至图8所示,第一夹取组件20还包括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包括第一板体241、第二板体242及第一加强筋243。其中,第一板体241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2上。第二板体242与第一板体241连接且与第一板体241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第一驱动装置23设置在第二板体242上。第一加强筋243与第一板体241和第二板体242均连接。可选地,第一夹角为9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驱动装置23与第一连接结构1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同时,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驱动装置23与第一连接结构12相互脱离而影响夹具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为一个;或者,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为多个,多个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与多个第一驱动装置23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的设置及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及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为四个,四个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与四个第一驱动装置23一一对应地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一针状部22与待夹取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夹具在转移或搬运待夹取件40过程中与待夹取件40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过渡连接结构24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可选地,机座10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13。第二连接结构13设置在安装板11或第一连接结构12上,第二驱动装置33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13上。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结构13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2上。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驱动装置33与安装板1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13为连接型材,连接型材沿夹具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二连接结构13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结构13沿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33为一个;或者,第二驱动装置33为多个,第二连接结构13为多个,多个第二驱动装置33与多个第二连接结构13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第二驱动装置33沿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驱动装置33的设置及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及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33为两个,两个第二驱动装置33沿夹具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二针状部32与待夹取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夹具在转移或搬运待夹取件40过程中与待夹取件40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装置33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33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二安装结构31为一个;或者,第二安装结构31为多个,多个第二安装结构31与多个第二驱动装置33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安装结构31的设置及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及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结构31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结构31与两个第二驱动装置33一一对应地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二针状部32与待夹取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夹具在转移或搬运待夹取件40过程中与待夹取件40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结构3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安装结构31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如图1及图3至图8所示,第二夹取组件30还包括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包括第三板体341、第四板体342及第二加强筋343。其中,第三板体341设置在第二连接结构13上。第四板体342与第三板体341连接且与第三板体341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二驱动装置33设置在第四板体342上。第二加强筋343与第三板体341和第四板体342均连接。可选地,第二夹角为90°。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驱动装置33与第二连接结构13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同时,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二驱动装置33与第二连接结构13相互脱离而影响夹具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为一个;或者,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为多个,多个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与多个第二驱动装置33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的设置及个数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及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为两个,两个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与两个第二驱动装置33一一对应地设置,进而增大了第二针状部32与待夹取件40的接触面积,避免夹具在转移或搬运待夹取件40过程中与待夹取件40相互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过渡连接结构34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多个。

可选地,第一夹取组件20为一个;或者,第一夹取组件20为多个,多个第一夹取组件20沿夹具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夹取组件20的设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如图1至图3及图5至图8所示,夹具还包括止挡结构50。其中,止挡结构50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12上,以用于对第二夹取组件30进行限位止挡。这样,待夹具将待夹取件40转移至预设位置处并需要将待夹取件40释放在该位置处时,再次启动第二驱动装置33,第二驱动装置33带动第二针状部32朝向远离待夹取件40的方向运动,此时止挡结构50能够对待夹取件40进行限位止挡,一方面确保第二针状部32能够从待夹取件40内抽出,以实现夹具与待夹取件40的分离;另一方面能够对待夹取件40进行限位止挡,以将待夹取件40保持在预设位置处。

如图3所示,止挡结构50包括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及第三杆体53。第一杆体5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12连接。第三杆体5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12连接。第二杆体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杆体51的第二端和第三杆体53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杆体51和/或第三杆体53用于对第二安装结构31进行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防止止挡结构50与第二针状部32之间发生运动干涉而导致第二针状部32无法插入至待夹取件40内;另一方面使得止挡结构50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止挡结构50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第一杆体51与第二杆体52相互垂直设置,第三杆体53与第二杆体5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及第三杆体53朝向待夹取件40的表面平齐设置,进而提升了止挡结构50对待夹取件40的止挡效果。

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3为驱动缸,驱动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安装结构21连接。其中,当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连接结构12的下端面位于第一针状部22的尖端的下方。这样,待夹具将待夹取件40转移至预设位置处并需要将待夹取件40释放在该位置处时,再次启动第一驱动装置23,第一驱动装置23带动第一针状部22朝向远离待夹取件40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连接结构12能够对待夹取件40进行限位止挡,一方面确保第一针状部22能够从待夹取件40内抽出,以实现夹具与待夹取件40的分离;另一方面能够对待夹取件40进行限位止挡,以将待夹取件40保持在预设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活塞杆处于收缩状态指的是活塞杆处于极限收缩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结构21具有多个第一减重孔211。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了第一安装结构21的轻量化设计,以确保第一驱动装置23能够驱动第一安装结构21沿夹具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提升了夹具的夹取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安装结构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针状部2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板体上,第一针状部2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板体后插入至待夹取件40内。其中,第一减重孔211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紧固结构穿设在第一减重孔211和第一板体上,以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可选地,第二板体由软质材质制成,如橡胶、硅胶、泡棉等。

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结构31具有多个第二减重孔311。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了第二安装结构31的轻量化设计,以确保第二驱动装置33能够驱动第二安装结构31沿夹具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提升了夹具的夹取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安装结构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二针状部32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板体上,第二针状部32的另一端穿过第四板体后插入至待夹取件40内。其中,第二减重孔311设置在第四板体上,紧固结构穿设在第二减重孔311和第三板体上,以连接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

可选地,第四板体由软质材质制成,如橡胶、硅胶、泡棉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针状部22和第二针状部32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根据待夹取件40的具体尺寸进行设计,以对待夹取件40进行更好地抓取。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当需要对放置在工装车上的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转移或搬运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安装结构带动第一针状部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直至第一针状部插入至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的第一表面内,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安装结构带动第二针状部沿夹具的宽度方向运动,直至第二针状部插入至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的第二表面内,以实现第一夹取组件和第二夹取组件对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的夹取。这样,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对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夹取,与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上的顶面凹槽位置无关,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取泡沫包装件的吸盘通用性较差的问题,以使夹具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泡沫包装件(待夹取件)进行夹取,提升了夹具的通用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