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抽芯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991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模具抽芯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抽芯机构及模具,模具抽芯机构包括用于形成塑件内侧凹槽的成型部件以及用于使塑件从型腔中和/或成型部件上脱离的推出部件,其中,成型部件为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该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的中心部分固定在模具的动模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抽芯机构采用了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通过型芯的变形实现塑件脱模,较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
【专利说明】模具抽芯机构及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抽芯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侧设有整圈沟槽的塑件内侧脱模的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品类也越来越多。但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当注射成型的塑件具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孔、凹槽或者凸台时,塑件就不能直接由推出机构推出脱模。此时,模具上成型该处的零件必须设计成可侧向移动的活动型芯,以便在塑件脱模推出之前先将侧向成型零件抽出,然后再把塑件从模内推出。带动侧向成型零件做侧向分型抽芯和复位的机构被称为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常见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主要有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弯销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斜导槽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斜滑块侧向分型抽芯机构、齿轮齿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弹性元件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等。
[0003]一些塑料产品的内侧会设置整圈的沟槽,如放大镜、化妆镜等塑料产品的内侧设置用于安装镜片的整圈沟槽(附图1示意性图示了沟槽的剖面结构)。现阶段,对于此类内侧设有整圈沟槽的塑料产品的脱模,通常采用的通常是斜滑块等侧向分型抽芯机构。但是,采用此类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将使得模具的结构相对复杂,而且模具的制造会比较困难。另夕卜,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此类分型抽芯机构的磨损量较大,会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抽芯机构,包括用于形成塑件内侧凹槽的成型部件以及用于使塑件从型腔中和/或成型部件上脱离的推出部件。其中,成型部件为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该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的中心部分固定在模具的动模板上。当塑件成形时,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在同一平面内,其外缘与塑件内侧需成形的凹槽相配合;当塑件脱模时,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的中心部分固定,其余部分沿轴向移动,其外缘向内收缩。采用上述结构,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方式,塑件通过在推出脱模的过程中型芯产生螺旋形变形的方式实现塑件脱模,使该抽芯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
[0005]作为优选,动模板下方设置推出部件,推出部件包括推杆、推杆固定板、推板和复位杆,推杆一端穿过动模板与型芯及塑件接触,另一端安装在推杆固定板上,推杆固定板与推板固定;其中,与型芯接触的推杆为球头推杆。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球头推杆与型芯之间为点接触,可以减少推杆与型芯之间的摩擦,可增加抽芯机构的使用寿命;另外,当型芯在球头推杆的横向上产生少量位移时(该位移不超过塑件内侧凹槽的深度,一般是不超过2_),球头推杆较之一般平头推杆更加利于型芯产生螺旋形变形,进而使塑件与型芯更易于实现分离。
[0006]作为优选,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为在型芯的平面上进行了螺旋形切割。
[0007]作为优选,可螺旋形变形型芯的中心部分通过定位柱和紧固螺钉固定在模具的动模板上。
[0008]作为优选,推杆与可螺旋形变形型芯的最外圈接触。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抽芯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实用新型的抽芯机构采用了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通过型芯的变形实现塑件脱模,较侧向分型抽芯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抽芯机构采用球头推杆使型芯变形,由于球头推杆与型芯之间为点接触,减少了推杆与型芯之间的摩擦,增加了抽芯机构的使用寿命;另外,当型芯在球头推杆的横向上产生少量位移时,球头推杆较之一般平头推杆更加利于型芯产生螺旋形变形,进而使塑件与型芯更易于实现分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示意性图示了塑件沟槽的剖面结构;
[0011]图2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模具抽芯机构的结构;
[0012]图3为图2所示模具抽芯机构的A-A剖视图;
[0013]图4为图3所示模具抽芯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5示意性图示了抽芯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0015]图中,1-塑件、11-沟槽、201 -定模板、202-动模板、203-型芯、204-定位柱、205-紧固螺钉、206-球头推杆、207-平头推杆、208-复位杆、209-推杆固定板、210-推板、301-注射机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而实现。在其它实例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组件等,以免不必要的使实施例模糊。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内侧设有整圈沟槽的塑件内侧脱模的模具抽芯机构。如图2-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抽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抽芯机构包括型芯203、紧固螺钉205、定位柱204、推杆、复位杆208、推杆固定板209和推板210。其中,型芯203为在其平面上进行了螺旋形切割的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该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203的中心部分通过紧固螺钉205和定位柱204固定在整套模具中的动模板202上,推杆一端安装在推杆固定板209上、推杆另一端穿过动模板202与塑件I及型芯203接触(用于脱模时对塑件I及型芯203施加推力,使塑件I脱模),推板210与推杆固定板209固定(采用这样的结构,用于使设置在推杆固定板209上的各推杆能够均匀受力)。为使塑件I能平稳推出脱模,这里将推杆设置在了塑件I手柄的尾部和型芯203上,设置在塑件I手柄尾部的为一般平头推杆207,设置在型芯203上的为球头推杆206。本实用新型的抽芯机构是利用型芯203在推出脱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螺旋形变形来实现其内侧沟槽101与该型芯203分离的,此处将与型芯203接触的推杆设置为球头推杆206是由于球头推杆与型芯之间为点接触,可减少推杆与型芯之间的摩擦,进而增加抽芯机构的使用寿命。另外,当型芯在球头推杆的横向上产生少量位移时(该位移不超过塑件内侧凹槽的深度,一般是不超过2mm),球头推杆较之一般平头推杆更加利于型芯产生螺旋形变形,进而使塑件与型芯更易于实现分离。
[0018]进一步的,球头推杆206与可螺旋形变形型芯203的最外圈接触。
[0019]塑件制造过程中,模具中的定模板201和动模板202以及型芯203构成了塑件I的型腔。注塑完成后,首先将定模板201分离,然后利用注射机推杆301将推力作用于推板210上,推板210与推杆固定板209固定,使注射机推杆301所施加的推力均匀分布到各推杆上。球头推杆206作用于型芯203,使型芯203产生螺旋形变形,从而使型芯203与塑件I分离;平头推杆207作用于塑件I手柄尾部,使塑件I与动模板202分离。进而完成整个塑件的抽芯脱模。
[0020]当然,塑件的脱模也可通过如图5所示的方式实现。在塑件I外侧设置工艺支耳,平头推杆207与工艺支耳接触。推出脱模时,推力作用于工艺支耳上,该推力带动塑件I脱离动模板202,塑件I带动型芯203 —起向上,从而使型芯203产生螺旋形变形,进而使型芯203与塑件I分离。但是采用这样的结构,可能会使得塑件在脱模过程中变形,而且脱模后还需去除所设置的工艺支耳。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抽芯机构,包括用于形成塑件内侧凹槽的成型部件、用于使塑件从型腔中和/或成型部件上脱离的推出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件为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所述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的中心部分固定在模具的动模板上;其中, 当塑件成形时,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在同一平面内,其外缘与塑件内侧需成形的凹槽相配合; 当塑件脱模时,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的中心部分固定,其余部分沿轴向移动,其外缘向内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动模板下方设置推出部件,推出部件包括推杆、推杆固定板、推板和复位杆,推杆一端穿过动模板与型芯及塑件接触,另一端安装在推杆固定板上,推杆固定板与推板固定;其中,与型芯接触的推杆为球头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可螺旋形变形的型芯为在型芯的平面上进行了螺旋形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可螺旋形变形型芯的中心部分通过定位柱和紧固螺钉固定在模具的动模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推杆与可螺旋形变形型芯的最外圈接触。
6.—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具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抽芯机构。
【文档编号】B29C45/33GK203919595SQ20142034901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黄晓燕, 许雯嘉 申请人:成都工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