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98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石布料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布料装置。



背景技术:

人造石生产工艺中,需要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布设到模具盘或模具框中,得到具有人造石板形状的坯体,后续再进行压制等一系列的成型工艺。

现有的布料装置中,物料布设到模具盘或模具框中时,处于松散的状态;布料完成后,坯体再顺着传送装置运送到下一个加工位上,通过压机压头将松散的坯料压实,坯料最终成型。松散装置的物料从一个工位运送到另一个工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绊而使得物料从模具盘或模具框中洒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布料装置,该布料装置在布料后,胶砂料紧实地布设在模具内。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料装置;包括用于平铺存放料团的布料皮带、碾压皮带和行走装置,所述布料皮带和碾压皮带设置在同一所述行走装置上,且所述碾压皮带承接设置在所述布料皮带的下方;

所述行走装置可直线往复运动地设置在布料平台的上方,且在其运动过程中,所述碾压皮带能推动并挤压所述布料平台上的料团。

优选的,所述布料皮带包括用于平铺存放料团的布料皮带本体、布料辊筒和布料驱动,两个所述布料辊筒平行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布料皮带本体套装在两个所述布料辊筒上,所述布料驱动带动其中一个所述布料辊筒转动;

所述碾压皮带包括用于承接来自所述布料皮带的物料的碾压皮带本体、碾压辊筒和碾压驱动,两个所述碾压辊筒平行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上,所述碾压皮带本体套装在两个所述碾压辊筒上,所述碾压驱动带动其中一个所述碾压辊筒转动。

优选的,所述布料平台包括输送皮带和模具框,所述模具框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上,所述碾压皮带通过所述行走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输送皮带套装在两平行设置的皮带辊上,所述皮带辊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输送皮带的一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

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滑轨、固定螺杆、固定螺帽和安装板,两个所述调节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上下两侧的机架,所述轴承座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滑轨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左侧或右侧,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安装板后与所述轴承座通过连接,所述固定螺帽套装在所述固定螺杆上,并将所述固定螺杆定位在所述安装板上。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架体、行走导轨、行走轮和行走驱动电机,两行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布料平台的两侧,所述行走轮在行走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在所述行走导轨上直线运动;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行走架体上;

所述行走架体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行走侧板,所述布料皮带和碾压皮带安装在两个所述行走侧板之间;所述行走侧板包括上竖直侧板、水平延伸侧板和下竖直侧板,所述水平延伸侧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竖直侧板的下端,其另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下竖直侧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水平延伸侧板的水平末端,其下端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行走轮容纳安装在所述水平延伸侧板和下竖直侧板的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上竖直侧板向下延伸构成平行于下竖直侧板的内侧安装板,所述碾压皮带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内侧安装板。

优选的,所述布料平台上还设有收料组件,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拼合板和竖直驱动,所述竖直驱动带动所述拼合板在竖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所述模具框为一条侧边缺失的框架结构,所述模具框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所述竖直驱动带动所述拼合板向下或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拼合板与模具框拼合组成封闭环,料团布设在所述封闭环内。

优选的,所述拼合板上设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料板和推料驱动,所述推料驱动安装在所述拼合板的一侧,所述推料板的长度沿着所述拼合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推料板的上端面,所述推料驱动可带动所述推料板沿着平行于所述行走装置的运动方向作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推料板包括长板部和弯折部,所述长板部沿着所述拼合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弯折部分别固定在所述长板部的两端,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长板部的端部,另一端向所述拼合板的内侧倾斜。

优选的,还包括龙门架,两所述竖直驱动分别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两竖梁上,所述拼合板设置在两所述竖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布料皮带上存放够了一个砖坯的物料后,行走装置带着布料皮带和碾压皮带在布料平台上方向前运动。布料皮带向前运送,其上的胶砂料落到碾压皮带上,碾压皮带向前运送,使得其上承接得到的胶砂料落到布料平台上的模具内。调整碾压皮带与布料平台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碾压皮带在布料过程中对胶砂料团形成推动和挤压,使胶砂料团不断地向模具的侧壁的方向挤压,胶砂料团之间的间隙消除并且使模具周边的胶砂料挤压成型,将现有技术中布料和坯料成型这两个工艺合在一起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坯料的多次转移,提高坯料成型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收料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收料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其中:布料皮带 1,布料皮带本体 11,布料辊筒 12,布料驱动 13;碾压皮带 2,碾压皮带本体 21,碾压辊筒 22,碾压驱动 23;行走装置 3,行走架体 31,行走侧板 310,上竖直侧板 3101,水平延伸侧板 3102,下竖直侧板 3103,内侧安装板 3104,行走导轨 32,行走驱动电机 33;布料平台 4,输送皮带 41,模具框 42,皮带辊 43,轴承座 44;收料组件 5,拼合板 51,竖直驱动 52;张力调节装置 6,调节滑轨 61,固定螺杆 62,固定螺帽 63,安装板 64;

推料组件 7,推料板 71,长板部 711,弯折部 712,推料驱动 72;龙门架 8,竖梁 81,横梁 82;机架 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一种布料装置;包括用于平铺存放料团的布料皮带1、碾压皮带2和行走装置3,所述布料皮带1和碾压皮带2设置在同一所述行走装置3上,且所述碾压皮带2承接设置在所述布料皮带的下方;

所述行走装置3可直线往复运动地设置在布料平台4的上方,且在其运动过程中,所述碾压皮带2能推动并挤压所述布料平台4上的料团。

本技术方案中的布料装置,取消料斗,用布料皮带1存料。在布料前,把胶砂料在布料皮带1上摊平,这样就可以在胶砂面进行刻花、撒料、撒粉等预处理工艺手段,拓展了布料皮带1的工艺性能。

布料皮带1上存放够了一个砖坯的物料后,行走装置3带着布料皮带1和碾压皮带2在布料平台4上方向前运动。布料皮带1向前运送,其上的胶砂料落到碾压皮带2上,碾压皮带2向前运送,使得其上承接得到的胶砂料落到布料平台4上的模具内。调整碾压皮带2与布料平台4之间的高度差,使得碾压皮带2在布料过程中对胶砂料团形成推动和挤压,使胶砂料团不断地向模具的侧壁的方向挤压,胶砂料团之间的间隙消除并且使模具周边的胶砂料挤压成型,将现有技术中布料和坯料成型这两个工艺合在一起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坯料的多次转移,提高坯料成型的质量。

所述布料皮带1包括用于平铺存放料团的布料皮带本体11、布料辊筒12和布料驱动13,两个所述布料辊筒12平行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3上,所述布料皮带本体11套装在两个所述布料辊筒12上,所述布料驱动13带动其中一个所述布料辊筒12转动;

所述碾压皮带2包括用于承接来自所述布料皮带11的物料的碾压皮带本体21、碾压辊筒22和碾压驱动23,两个所述碾压辊筒22平行安装在所述行走装置3上,所述碾压皮带本体21套装在两个所述碾压辊筒22上,所述碾压驱动23带动其中一个所述碾压辊筒22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的布料驱动13为可以驱动布料辊筒12转动的装置,如电机等,这样设计的布料皮带1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维护。

本技术方案中的碾压驱动23为可以驱动碾压辊筒22转动的装置,如电机等,这样设计的碾压皮带2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维护。

所述布料平台4包括输送皮带41和模具框42,所述模具框42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41上,所述碾压皮带2通过所述行走装置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41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模具框42放置在输送皮带41上,并随着输送皮带41向前运送,运送到相应位置时,所述行走装置3带着其上的料团在布料平台4向前运动,碾压皮带2运动到模具框42的位置时,碾压皮带2开始运转,料团被碾压皮带2带着直接掉落到模具框42内,碾压皮带2继续向前运行,其前侧持续推动胶砂料,其下端面对胶砂料团形成进行挤压,使胶砂料团不断地向模具的侧壁的方向挤压,胶砂料团之间的间隙消除并且使模具周边的胶砂料挤压成型。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输送皮带41套装在两平行设置的皮带辊43上,所述皮带辊4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轴承座44上,所述轴承座44设置在机架9上,所述输送皮带41的一端设有张力调节装置6;

所述张力调节装置6包括调节滑轨61、固定螺杆62、固定螺帽63和安装板64,两个所述调节滑轨61平行设置在所述轴承座44的上下两侧的机架9,所述轴承座44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滑轨61上;所述安装板64设置在所述轴承座44左侧或右侧,所述固定螺杆62穿过所述安装板64后与所述轴承座44通过连接,所述固定螺帽63套装在所述固定螺杆62上,并将所述固定螺杆62定位在所述安装板64上。

拧松固定螺帽63,向前或向后转动固定螺杆62,通过固定螺杆62带着轴承座44在调节滑轨61上直线运动,以调节两个皮带辊43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调节套装在两个皮带辊43上的输送皮带41上的张力,提高使用效率。

所述行走装置3包括行走架体31、行走导轨32、行走轮和行走驱动电机33,两行走导轨32平行设置在所述布料平台4的两侧,所述行走轮在行走驱动电机33的带动下,在所述行走导轨32上直线运动;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行走架体31上;

所述行走架体31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行走侧板310,所述布料皮带1和碾压皮带2安装在两个所述行走侧板310之间;所述行走侧板310包括上竖直侧板3101、水平延伸侧板3102和下竖直侧板3103,所述水平延伸侧板310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竖直侧板3101的下端,其另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下竖直侧板3103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水平延伸侧板3102的水平末端,其下端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行走轮容纳安装在所述水平延伸侧板3102和下竖直侧板3103的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

行走导轨32限定了行走轮(图中未画出)的运行路径,方便对其运动的精度进行控制。将行走轮容纳安装在所述水平延伸侧板3102和下竖直侧板3103的内侧壁形成的空间内,避免从布料皮带1和碾压皮带2两侧掉落的物料卡入行走轮而影响其行走,同时也避免了停工清理废料的工序,提高使用效率。另外,水平延伸侧板3102的外侧水平端面可以用于安装电机等配件,使得装置的结构更紧凑。

所述上竖直侧板3101向下延伸构成平行于下竖直侧板3103的内侧安装板3104,所述碾压皮带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内侧安装板3104。

内侧安装板3104避免从碾压皮带2两侧掉落的物料卡入行走轮而影响其行走,同时也避免了停工清理废料的工序,提高使用效率。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所述布料平台4上还设有收料组件5,所述收料组件5包括拼合板51和竖直驱动52,所述竖直驱动52带动所述拼合板51在竖直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所述模具框42为一条侧边缺失的框架结构,所述模具框42放置在所述输送皮带41,所述竖直驱动52带动所述拼合板51向下或向上运动,使得所述拼合板51与模具框42拼合组成封闭环,料团布设在所述封闭环内。

本实施例中,模具框42为一条侧边缺失的框架结构,例如模具框42为缺失一侧边的四边形,即一边开口的四边形,而实际上,缺失的侧边即为收料组件5上的拼合板51,拼合板51跟模具框42拼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环,料团布设在所述封闭环内。行走装置3向前运动进行往模具框42内进行布料时,竖直驱动52带动所述拼合板51向下或向上运动,使得拼合板51跟模具框42处于拼合的状态,碾压皮带3从拼合板51的对侧开始向前向模具框42内布料,一直向前,布料到拼合板51的侧边作为收尾。为了保证布施足够的料团到模具框42内,在最后收尾的时候,行走装置3会向前多运动一小段,使得碾压皮带3的布料稍微超出模具框42的内环位置一些,这样就会有部分多余的料团掉落到拼合板51上。模具框42内的料团布料完成后,竖直驱动52带着拼合板51及其上散落的料团向上运动,使之与模具框42分离,再通过配合装置将拼合板51的料团统一回收处理即可,使用方便,提高布料效率。

所述拼合板51上设有推料组件7,所述推料组件7包括推料板71和推料驱动72,所述推料驱动72安装在所述拼合板51的一侧,所述推料板71的长度沿着所述拼合板5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推料板71的上端面,所述推料驱动72可带动所述推料板71沿着平行于所述行走装置3的运动方向作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推料驱动72为可伸缩驱动的气缸或液压缸或油缸,所述推料驱动72安装在所述拼合板51的一侧;布料过程中,推料驱动72缩到最短,推料板71位于拼合板51的前侧,多余的料团掉落到拼合板51上时,落到推料板71的前侧。模具框42内的料团布料完成后,竖直驱动52带着拼合板51及其上散落的料团向上运动,使之与模具框42分离,推料驱动72逆着行走装置3布料的方向推动推料板71向后运动,将推料板71前部的料团推离拼合板51,直接掉落回碾压皮带2上,供后面的工序继续使用,无需二次清理和收集,提高布料效率。

所述推料板71包括长板部711和弯折部712,所述长板部711沿着所述拼合板51的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弯折部712分别固定在所述长板部711的两端,所述弯折部7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长板部711的端部,另一端向所述拼合板51的内侧倾斜。

所述推料板71两端的两个长板部711分别向拼合板51的内侧倾斜,在推料驱动72推动推料板71向后运动的过程中,长板部711不断地将料团向拼合板51的内侧聚拢,一次性地将所有料团推离拼合板51,提高散料收集的效率。

还包括龙门架8,两所述竖直驱动52分别设置在所述龙门架8的两竖梁81上,所述拼合板51设置在两所述竖梁81之间。

所述龙门架8包括横梁82和垂直支撑固定在所述横梁82两端的两竖梁81,两所述竖梁82支撑固定在所述布料平台4的两侧,将拼合板51设置在两所述竖梁81之间,两所述竖直驱动52分别设置在所述龙门架8的两竖梁81上,结构简单,稳定性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