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塑胶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392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式塑胶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式塑胶模。



背景技术:

现有模具注塑产品若推力过小,则容易导致注塑的模具产生气泡,并且质量较次,而若是采用较大的推力则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不利于生产的普遍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式塑胶模:

一种螺旋式塑胶模,包括主架、活塞组件、供料装置、驱动电机、拉力泵,所述主架设有滑槽和用于连通模具注塑的塑膜腔的进料口,所述滑槽一端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与拉力泵的控制开关,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筒体、位于筒体内的旋转活塞、位于筒体末端的出料管。所述筒体侧边设有凸起的挡块,所述挡块位于主架设有的滑槽内,挡块顶端设有与供料装置相对应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筒体内表面设有出料口构成第一通道,筒体内设有容纳旋转活塞的腔体,所述旋转活塞包括相互固定的旋转动力杆和塞体,所述旋转动力杆连接驱动电机与拉力泵,所述塞体与筒体构成螺纹配合,塞体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进口与第一通道相对应,第二通道的出口位于塞体的上端面与出料管相通。所述出料管与主架的进料口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挡块之间设有用于使挡块向内运动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有益效果:通过螺旋前进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拉力泵需要的推进力,使得塞体的前进趋于稳定,并且增大了塑膜腔内的压力,使得注塑的模具质量更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进料流程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出料流程的第一状态图。

附图3为出料流程的第二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螺旋式塑胶模,包括主架1、活塞组件、供料装置3,

所述主架1设有滑槽和用于连通模具注塑的塑膜腔6的进料口,所述滑槽一端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4与拉力泵5的控制开关7。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筒体8、位于筒体8内的旋转活塞9、位于筒体8末端的出料管10。所述筒体8侧边设有凸起的挡块11,所述挡块11位于主架1设有的滑槽内,所述滑槽与挡块11之间设有用于使挡块11向内运动的弹性件2,所述弹性件2为弹簧,增加了活塞组件向内的压力,避免在进料的过程中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物料溢出,提高了密封性。

挡块11顶端设有与供料装置3相对应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筒体8内表面设有出料口构成第一通道12,筒体8内设有容纳旋转活塞9的腔体,所述旋转活塞9包括相互固定的旋转动力杆13和塞体14,所述旋转动力杆13连接驱动电机4与拉力泵5,所述塞体14与筒体8构成螺纹配合,塞体14内设有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的进口与第一通道12相对应,第二通道15的出口位于塞体14的上端面与出料管10相通。所述出料管10与主架1的进料口相对应。

本专利所述的向内移动方向为活塞组件插入主架1的方向。

进料状态(如图1):启动旋转驱动电机4控制旋转活塞9的反转,使得旋转活塞9相对筒体8旋转并向外移动,使得旋转活塞9向外运动至腔体的底部后,拉力泵5控制活塞组件向外运动,此时第一通道12与所述第二通道15相互对接,物料进入腔体内。

出料状态的第一状态(如图2):待腔体内物料充满时,拉力泵5控制活塞组件向内运动,由于旋转活塞9与筒体8构成螺纹配合,在旋转活塞9运动的过程中,旋转活塞9与筒体8相对固定,因此腔体的容量始终保持不变,当出料管10插入主架1的进料口后,挡块11按压在控制开关7上。

出料状态的第二状态(如图3):控制开关7停止拉力泵5,启动驱动电机4,从而控制旋转活塞9的正转,此时活塞相对筒体8旋转向内移动,压缩空腔内的物料进入主架1的塑模腔内,完成塑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 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