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3293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装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装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泡沫产品时,需要用到泡沫成型机将模具中的泡沫产品制造出来。在制造过程中,先往模具中输入水蒸气,再输入水进行冷却,然后抽真空,最后输入气体,然后排出模具中的产品。

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每一道工艺都是独立的。而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装模,然而在传统操作方式,都是需要人工装模,工作效率低,且也需要增加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装模装置,能够自动快速装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装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收容腔;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方,其中第二支撑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与多个第一收容腔对应的第二收容腔;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以通过驱动杆驱动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其中,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滑槽。

其中,滑槽呈T型状。

其中,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中均设有滑槽。

其中,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在第一收容腔的两侧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其中,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在第二收容腔的两侧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

其中,驱动机构还包括与驱动杆连接的电机,以通过电机控制驱动杆伸缩。

其中,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固定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电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且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

其中,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固定设有滑杆,其中第一支撑板中设有与滑杆对应的通孔,以使得滑杆在通孔中上下运动。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快速装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收容腔;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方,其中第二支撑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与多个第一收容腔对应的第二收容腔;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以通过驱动杆驱动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其中,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滑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快速装模装置能够通过滑槽将模具传送至收容腔中,实现自动快速装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装模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快速装模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装模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快速装模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该快速装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和驱动机构。

第一支撑板1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收容腔101。应理解,第一收容腔101主要用于收容泡沫成品,可以在第一收容腔101对泡沫成品进行加工、装模及装饰等。

第二支撑板1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上方。具体地,第二支撑板11可伸缩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与多个第一收容腔101对应的第二收容腔111。

应理解,第一收容腔101和第二收容腔111可以为通孔凹槽,也可以为半封闭凹槽。其中,在第一支撑板1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第一卡置板以支撑在第一收容腔101的下方,而在第二支撑板11的顶部可以设置有第二卡置板13以支撑在第二收容腔111的上方。

应理解,第一收容腔101用于收容模具(如泡沫成品),而第二收容腔也用于收容模具,可以将第二收容腔中的模具安装到第一收容腔中的模具,以达到快速装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0朝向第二支撑板11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支撑板11朝向第一支撑板10的一侧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滑槽,可以通过机械手夹住模具在滑槽中运动以将模具(如泡沫成品)传送至收容腔中。应理解,利用机械手夹住模具在滑槽中运动的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在次不一一赘述。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0朝向第二支撑板11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支撑板11朝向第一支撑板10的一侧面中均设有滑槽。或者第一支撑板10朝向第二支撑板11的一侧面设有滑槽。又或者第二支撑板11朝向第一支撑板10的一侧面中均设有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滑槽呈T型状,即滑槽设有竖直滑槽孔和与竖直滑槽孔连通的水平滑槽孔,其中竖直滑槽孔和水平滑槽孔形成呈T型状的滑槽。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0朝向第二支撑板11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在第一收容腔101的两侧的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103。应理解,第一收容腔101沿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103沿第一支撑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11朝向第一支撑板10的一侧面间隔设置有在第二收容腔111的两侧的第三滑槽112和第四滑槽113。应理解,第二收容腔111沿第二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三滑槽112和第四滑槽113沿第二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

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下方,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杆121,驱动杆121穿过第一支撑板10并与第二支撑板11连接,以通过驱动杆121驱动第二支撑板11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还包括与驱动杆121连接的电机120,以通过电机120控制驱动杆121伸缩,以实现控制第二支撑板11相对第一支撑板10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22、第一固定板123、第二连接杆125和第二固定板124,其中第一固定板123和第二固定板124通过第二连接杆125固定连接,电机12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23和第二固定板124之间,且第一固定板123通过第一连接杆12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1朝向第一支撑板10的一侧面固定设有滑杆126,其中第一支撑板10中设有与滑杆126对应的通孔,以使得滑杆126在通孔中上下运动。应理解,设置滑杆126主要起到固定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的作用,使得第二支撑板11稳定在第一支撑板10上移动。应理解,驱动杆121穿设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0的中部,而本实施例的滑杆126的数量有2条,且滑杆126间隔设置在驱动杆121的两侧。应理解,2条滑杆126沿第二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先利用电机120控制驱动杆121上升,使得第二支撑板11远离第一支撑板10,其次利用机械手夹住模具在滑槽中运动以将模具移动至第一收容腔101和/或第二收容腔111中,然后再次通过电机120控制驱动杆121下降,使第二支撑板11的第二收容腔111中的模具安装在第一收容腔101中的模具,以实现模具快速安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快速装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收容腔;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上方,其中第二支撑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与多个第一收容腔对应的第二收容腔;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其中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连接,以通过驱动杆驱动第二支撑板上下移动;其中,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面以及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滑槽。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快速装模装置能够通过滑槽将模具传送至收容腔中,实现自动快速装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