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7827发布日期:2018-12-05 20: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背光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板是用来确保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出光亮的光源装置,背光板需要进行模内注塑,传统背光板的模内注塑,是通过人工将产品放入模具内,注塑完成后,人工取出。人工操作,从产品本身考虑,一方面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另一方面无法保证产品在模腔内的位置精度,对产品质量及后续的装配造成影响,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0098526,申请日:2011年01月0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手机背光板钢片自动埋入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手机背光板钢片自动埋入装置,属于手机背光板技术领域。该申请案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触摸屏控制器、第一工作平台和第二工作平台,第一工作平台的上端设置有半成品放置机构,第二工作平台设置有成品放置机构,该申请案通过第一工作平台使得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之间自动切换,从而达到换手机背光板钢片时不停机的效果,通过机械手将手机背光板钢片搬运至搬运机构上,搬运机构可将手机背光钢片输送至校正平台上进行校正,校正完后由机械手取走,顶紧气缸使得产品放入模具中时位置精度更高,整体结构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但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工作平台和第二工作平台与固定座通过螺钉活动链接,以达到旋转的目的,但其旋转精度并不高,可能会造成旋转过度或旋转不到位的现象,影响机械手的抓取;另一方面,该申请案中未披露第一工作平台和第二工作平台实现上升和下降的具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对背光板进行模内注塑时,人工操作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陷,提供的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手机背光板的自动上料、定位、收料的工序,操作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机械手装置、自动上料装置、定位装置以及自动收料装置,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收料装置均包括工作平台和升降机构;

所述工作平台的上端面设有放料架,下端面的中部设有旋转机构,以实现工作平台的旋转;所述升降机构位于工作平台的下部,且该升降机构能够控制放料架的升降运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位于控制台上的校正平台,且该校正平台上端面设有校正凹槽,下端面设有对产品进行校正的压紧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和丝杆传动模块,所述电机带动丝杆传动模块控制放料架的升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丝杆传动模块包括丝杆、滑块和滑轨,所述丝杆与电机输出端相连,所述滑块套设在丝杆外圈,所述滑轨沿丝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可在丝杆上做相对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滑块的侧面连接有与滑轨平行的换型机构;

该换型机构包括换型板、换型气缸及顶料杆,所述换型板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换型气缸和一个顶料杆,该两侧的换型气缸和顶料杆在换型板上呈镜像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换型板上镜像分布有移动板,两个所述顶料杆分别与移动板相连,两个所述换型气缸的输出杆均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通过换型气缸均能推动移动板在换型板上移动,从而调节顶料杆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位于工作平台底端中心部位的旋转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每一个所述工作平台上均设有两个放料架,每一个放料架能同时放置两件产品,两个所述放料架在工作平台上呈镜像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紧气缸在校正平台下端面的位置可通过腰型孔进行微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料杆相对移动板的距离可调。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通过机械手装置、自动上料装置、定位装置以及自动收料装置,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无需停机;升降机构配合顶料杆带动放料架的升降运动,保证机械手能准确及时的抓取产品,避免干涉现象;定位装置简单可靠,保证产品在模腔内的位置精确,减少报废率,提高注塑件品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换型机构能够变换产品的不同放置位置,例如产品可以由竖放变为横放,也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产品。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上料装置和机械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换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放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机械手装置;2、自动上料装置;20、工作平台;201、旋转气缸;202、放料架;30、升降机构;301、电机;302、丝杆传动模块;3021、滑块;3022、滑轨;3023、丝杆;40、换型机构;401、换型板;402、换型气缸;403、顶料杆;404、移动板;4021、推板;5、定位装置;50、校正平台;501、校正凹槽;5011、腰型孔;5012、可动挡板;6、自动收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有依次分布的自动上料装置2、定位装置5和自动收料装置6,所述控制台上还设有机械手装置1,通过机械手的抓取,分别完成产品的上料、定位以及收料工作。参照图2-图6,所述自动上料装置2和自动收料装置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工作平台20、换型机构40以及升降机构30,换型机构40和升降机构30均位于工作平台20下部,以下对工作平台20、换型机构40和升降机构30做详细说明。

所述工作平台20的上端面设有放料架202,本实施例中放料架202设置为两个,且这两个放料架202在工作平台上呈镜像分布,即以工作平台20的中心为圆心旋转180°后,放料架202的状态和未旋转前的保持一样,而工作平台20的旋转是通过其下端面中心位置的旋转机构来实现的,所述旋转机构主要包括旋转气缸201、进气管和出气管,由进气管通入气压,同时从出气管排出气体,进而旋转气缸201带动其上端的工作平台20实现旋转,旋转气缸是将缸体本身固定在旋转体上实现与旋转负载一起旋转,旋转气缸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每一个所述放料架202上均能同时放置两件产品(即手机背光板),同时在产品的四周设有挡板,便于定位和整理。

所述升降机构30包括电机301和丝杆传动模块302,所述电机301带动丝杆传动模块302控制放料架202的升降运动。所述丝杆传动模块302包括丝杆3023、滑块3021和滑轨3022,所述丝杆3023与电机301输出端相连,所述滑块3021套设在丝杆3023外圈,所述滑轨3022沿丝杆302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3021可沿着滑轨3022做升降运动,电机301带动丝杆3023转动时,从相对运动的角度看,在滑轨3022的作用下,滑块3021在丝杠3023上做升降运动。

滑块3021的一侧连接有与滑轨3022平行的换型机构40,该换型机构40包括换型板401、换型气缸402及顶料杆403,所述换型板401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换型气缸402和一个顶料杆403,该两侧的换型气缸402和顶料杆403在换型板401上呈镜像分布,两个所述顶料杆403的顶端与工作平台20上的其中一个放料架202底面相连,所述换型板401的背面与滑块3021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当滑块3021在丝杠3023上做升降运动的同时,带动换型板401上的顶料杆403同时做升降运动,最终带动放料架202的升降运动。

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位于控制台上的校正平台50,且该校正平台50上端面设有校正凹槽501,下端面设有对产品进行校正的压紧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校正凹槽501的数量为两个,与放料架202上的产品数量相对应,校正凹槽501的外圈设置有可动挡板5012,所述压紧气缸的输出杆能够带动可动挡板5012实现对产品的压紧定位,压紧气缸和可动挡板5012的设置数量、校正凹槽501的具体形状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了便于对产品的位置进行调整,或者补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在压紧气缸与校正平台50的安装部位设置腰型孔5011,保证压紧气缸在校正平台50下端面的位置可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背光板自动上料收料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自动上料:将产品堆放置在工作平台20外圈的放料架202上,工作平台旋转180°;产品位置由外圈变内圈,机械手吸盘一次性抓取两件产品,产品不断被机械手抓取的同时,工作平台20下部的升降机构30带动放料架202缓慢上升,保证机械手的精确抓取,同时外圈放料架202继续放置产品,内圈产品使用完后,放料架202下降,再次旋转工作平台20,上述过程依次循环进行;

定位:抓取后的产品放在校正平台50的校正凹槽501内,由压紧气缸带动可动挡板5012对产品进行定位,机械手吸盘抓取定位完成后的产品放入注塑模内;

自动收料:机械手取出注塑后的产品,放在工作平台20内圈的放料架202上,产品堆满后,工作平台旋转180°,产品位置由内圈变外圈,人工收取成品即可。

通过机械手装置1、自动上料装置2、定位装置5以及自动收料装置6,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无需停机;升降机构30配合顶料杆403带动放料架202的升降运动,保证机械手能准确及时的抓取产品,避免干涉现象;定位装置简单可靠,保证产品在模腔内的位置精确,减少报废率,提高注塑件品质。

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杆传动模块来实现的,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升降运动的机构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液压控制系统,由液压缸的活塞杆实现放料架的升降,也可以通过涡轮蜗杆实现升降,或者齿轮齿条联动实现升降等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在换型板401上设置两个移动板404,来变换产品的不同放置位置,所述移动板404在换型板401上呈镜像分布,同时两个所述顶料杆403分别与移动板404相连,两个所述换型气缸402的输出杆均连接有推板4021,所述推板4021通过换型气缸402能推动两个移动板404在换型板401上移动,从而带动顶料杆403移动,以调整顶料杆403的间距;根据顶料杆403间距的不同,适时调整放料架202尺寸。以上对换型机构的改进,使得换型机构能够变换产品的不同放置位置,例如产品可以由竖放变为横放,也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产品。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料杆403相对移动板404的距离可调,即顶料杆403可设置在移动板404上的不同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大批量的生产,注塑模具可能同时有四个型腔成型产品,因此对应每一个所述放料架202也能够同时放置四件产品,相应的定位装置5中的校正凹槽501的数量也为四个。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