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3730发布日期:2020-10-09 18:1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橡胶制品生产有模压成型及注射成型等。而注射成型越来越普遍,其优点为:无需放胶料,尺寸稳定,快速成型等。

目前橡胶制品注射成型后,需要人工取料,然后清除模具上的残留橡胶毛边,再人工喷涂脱模剂,人工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自动生产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生产装置,包括具有开模状态和合模状态的模具,所述的自动生产装置还包括能够将所述的模具中成型的产品取出的取料机构,所述的取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模具上的固定座、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相对所述的固定座滑动的第一主梁、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主梁相对所述的固定座滑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沿着左右方向相对所述的第一主梁滑动的第二主梁、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二主梁相对所述的第一主梁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夹取产品的夹紧组件、分别与所述的第一主梁和所述的夹紧组件相连接且当所述的第二主梁相对所述的第一主梁滑动时使所述的夹紧组件相对所述的第二主梁滑动的联动组件,所述的联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的第二主梁上。

优选地,当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的第二主梁相对所述的第一主梁滑动时,所述的夹紧组件相对所述的第二主梁滑动的方向与所述的第二主梁相对所述的第一主梁滑动的方向相同,从而形成倍速双行程机构,即当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的第二主梁向左运动距离l时,所述的夹紧组件能够向左运动距离2l。

优选地,所述的联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的第二主梁上的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套设在所述的第一同步带轮和所述的第二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所述的第一主梁和所述的夹紧组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同步带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座和所述的第一主梁通过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相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主梁和所述的第二主梁通过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相滑动连接,所述的夹紧组件和所述的第二主梁通过第三滑轨和第三滑块相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一主梁相连接的第一气缸,或者,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固定座上的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相连接的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的第一减速机相连接的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梁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齿轮配合的第一齿条。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二主梁相连接的第二气缸,或者,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梁上的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的第二伺服电机相连接的第二减速机、与所述的第二减速机相连接的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主梁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第二齿轮配合的第二齿条。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的联动组件位于所述的第二主梁的两侧,从而使得所述的自动生产装置布局合理,避免相互干涉。

优选地,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与所述的第二主梁相滑动连接且与所述的联动组件相固定连接的第三主梁、与所述的第三主梁相固定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气动手指。

优选地,所述的自动生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夹紧组件上用于喷洒脱模剂的喷洒组件,从而当夹紧组件夹住产品完成脱模后,所述的喷洒组件能够喷洒脱模剂。

优选地,所述的自动生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模具上的吹气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吹气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的模具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吹气组件,每个所述的吹气组件包括总管、沿着所述的总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支管。

优选地,所述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固定座安装在所述的上模上,所述的下模上安装有吹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吹气装置,一方面吹气装置能够将产品与模具吹松,从而便于夹紧组件取件,提高产品良率,另一方面,当取件完成后,吹气装置能够将模具表面的残留胶料吹脱。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以图1的方位进行定义。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生产装置能够实现无人生产,减少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特别适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生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生产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生产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第二主梁与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夹紧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联动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第二主梁与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夹紧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夹紧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吹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脱模后的产品的立体图;

图10至图15是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生产装置取件的流程图;

图16至图21是取料机构取件过程的立体图;

图22至图27是取料机构取件过程的主视图;

其中,1、模具;2、取料机构;3、吹气装置;4、喷洒组件;11、上模;12、下模;21、固定座;22、第一主梁;23、第一驱动组件;24、第二主梁;25、第二驱动组件;26、夹紧组件;27、联动组件;31、总管;32、支管;211、第一滑块;221、第一滑轨;222、第二滑块;231、第一伺服电机;232、第一减速机;233、第一齿轮;234、第一齿条;241、第二滑轨;242、第三滑轨;251、第二伺服电机;252、第二减速机;253、第二齿轮;254、第二齿条;261、第三滑块;262、第三主梁;263、气动手指;271、第一同步带轮;272、第二同步带轮;273、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的实验方法时,遵照国家标准方法和条件进行。

如图1至3所示的自动生产装置,包括具有开模状态和合模状态的模具1、能够将模具1中成型的产品取出的取料机构2、能吹松产品及吹除模具1上残留毛边的吹气装置3、能够喷射脱模剂的喷洒组件4。

模具1包括上模11和下模12,上模11包括上注塑型腔,下模12包括下注塑型腔,合模时,下模12向上运动至上注塑型腔和下注塑型腔配合进行产品的成型,开模时,下模12向下运动至下注塑型腔与上注塑型腔分离,取料机构2能够进行取料操作。

如图1至3及图8所示,下模12上安装有吹气装置3,吹气装置3包括分别位于模具1的前后两侧的两个吹气组件,每个吹气组件包括总管31、沿着总管3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支管32。总管31沿着模具1的左右方向延伸且一端封闭,支管32与总管31的内部相通从而气体可以从支管32吹出,支管32的出口对准下模12的下注塑型腔的表面,一方面,支管32吹出的气体能够将产品自下模12的下注塑型腔上吹脱,另一方面,支管32吹出的气体能够将下模12的下注塑型腔上残留的毛边吹脱。

如图1至3所示,取料机构2包括固定座21、第一主梁22、第一驱动组件23、第二主梁24、第二驱动组件25、夹紧组件26、联动组件27等。

固定座21固定安装在模具1的上模11左侧,固定座21的右侧固定设置第一滑块211,第一主梁22的左侧固定设置第一滑轨221,第一滑轨22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滑块211与第一滑轨221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一主梁22能够相对固定座21沿上下方向滑动。

为了使第一主梁22相对固定座21滑动时更加稳定,第一滑块211可以设置为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多个。

第一驱动组件23设置在固定座21和第一主梁22之间且能够驱动第一主梁22相对固定座21滑动。第一驱动组件23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在固定座21上,第一气缸的活塞与第一主梁22相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组件23包括设置在固定座2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231、与第一伺服电机231相连接的第一减速机232、与第一减速机232相连接的第一齿轮233、固定设置在第一主梁22的前侧上且能够与第一齿轮233配合的第一齿条234,第一齿条234沿上下方向延伸。

如图1至6所示,第一主梁22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滑块222,第二主梁24的上侧面设置有第二滑轨241,第二滑轨24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滑块222与第二滑轨241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二主梁24能够相对第一主梁22沿左右方向滑动。

为了使第二主梁24相对第一主梁22滑动时更加稳定,第二滑轨241为沿着前后分布的两个,第二滑块222分为沿前后分布且与第二滑轨241对应的两组,每组分别包括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滑块222。

第二驱动组件25和联动组件27位于第二主梁24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25设置在第二主梁24的后侧,联动组件27设置在第二主梁24的前侧。

第二驱动组件25设置在第一主梁22和第二主梁24之间且能够驱动第二主梁24相对第一主梁22沿左右方向滑动。第二驱动组件25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一主梁22上,第二气缸的活塞与第二主梁24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25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梁22上的第二伺服电机251、与第二伺服电机251相连接的第二减速机252、与第二减速机252相连接的第二齿轮253、固定设置在第二主梁24的后侧上且能够与第二齿轮253配合的第二齿条254,第二齿条254沿着左右方向延伸。

第二主梁24的下侧面设置有第三滑轨242,夹紧组件26上设置有第三滑块261,第三滑轨24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三滑块261与第三滑轨242相配合使得夹紧组件26能够相对第二主梁24沿左右方向滑动。

为了使夹紧组件26相对第二主梁24滑动时更加稳定,第三滑轨242为沿着前后分布的两个,第三滑块261分为沿前后分布且与第三滑轨242对应的两组,每组分别包括沿左右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三滑块261。

联动组件27包括安装在第二主梁24的前侧上的第一同步带轮271和第二同步带轮272、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271和第二同步带轮272上的同步带273,同步带273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271和第二同步带轮272上将同步带273分为上带面和下带面,第一主梁22与同步带273的上带面相固定连接,夹紧组件26与同步带273的下带面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二驱动组件25驱动第二主梁24相对第一主梁22滑动时,第二主梁24滑动带动同步带273运动,同步带273的运动带动夹紧组件26相对第二主梁24滑动,并且,夹紧组件26相对第二主梁24滑动的方向与第二主梁24相对第一主梁22滑动的方向相同。

如图7所示,夹紧组件26包括第三主梁262、与第三主梁262相固定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气动手指263,气动手指263的个数以及布置方式与模具1中产品的胶头的位置相对应,气动手指263可以商购获得。第三滑块261设置在第三主梁262上,第三主梁262与同步带273的下带面固定连接。

喷洒组件4设置在夹紧组件26的第三主梁262的右端且位于夹紧组件26的右侧,当夹紧组件26完成取件后,在夹紧组件26向左滑动的同时,喷洒组件4能够向下模12喷洒脱模剂。喷洒组件4包括安装在第三主梁262上的喷嘴或喷枪。

本自动生产装置运行由控制系统控制,例如plc控制系统。

如图10至27为本自动生产装置的工作流程,具体为模具1完成注塑后,模具1开模,上模11和下模12分开,第二驱动组件25驱动第二主梁24向右滑动,在联动组件27的作用下,夹紧组件26向右滑动至气动手指263与待脱模产品的位置对应,第一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主梁22向下滑动,夹紧组件26夹住产品胶头,吹气装置3吹气将产品吹松,第一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主梁22向上滑动,第二驱动组件25驱动第二主梁24向左滑动,在联动组件27的作用下,夹紧组件26向左滑动,夹紧组件26向左滑动的同时,喷洒组件4喷洒脱模剂,吹气装置3吹除模具1上的毛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