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混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1707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连续混炼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连续混炼装置(1)具备一对混炼转子(3),既能抑制施加于这些混炼转子(3)的混炼负荷,又能增大混炼转子(3)之间的啮合。连续混炼装置(1)包括机筒(2)和被收容在机筒(2)并以啮合状态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所述一对混炼转子(3),各混炼转子(3)具有混炼被供给至机筒(2)内的材料的多个混炼刮料器(11、15)。混炼刮料器(11、15)和收容它们的机筒(2)的部分分别构成沿混炼转子(3)的轴向排列的多个混炼部。材料沿轴向从上游侧的混炼部被输送至下游侧的混炼部而依次被混炼。所述多个混炼部中构成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5)具有比构成上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大的旋转外径(D2)。
【专利说明】
连续混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连续混炼树脂等材料的连续混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W往,作为连续混炼树脂等材料的连续混炼装置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装置等。专利 文献1的连续混炼装置包括内部空桐的机筒和被收容在该机筒的一对混炼转子。该一对混 炼转子被配置成彼此的轴屯、大致平行,且能够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在该连续混炼装置 中,被供给至机筒内的材料被导向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混炼转子之间,通过由被设置 在所述混炼转子的混炼螺杆向该材料施加剪切力,从而该材料被混炼。
[0003] 近年,需要混炼难W混炼的材料,因此存在进一步提高连续混炼装置的混炼能力 的需求。此种混炼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增大混炼转子之间的晒合来实现。在专利文献1的连 续混炼装置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一对混炼转子的轴间距离小于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 从而能够使混炼转子之间成为晒合状态。
[0004] 但是,所述混炼转子之间的晒合程度的增大会导致在混炼过程中施加于该混炼转 子的负荷(混炼负荷)显著增大。也就是说,如果为了增大晒合而使混炼转子互相接近,则朝 向使混炼转子互相离开的方向施加大的混炼负荷。该混炼负荷有可能对混炼转子W及支撑 混炼转子的轴承等带来坏影响。
[0005] 因此,在W往的连续混炼装置中,不能进一步增大混炼转子间的晒合,难W应对混 炼难的材料。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引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051363号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一对混炼转子的连续混炼装置,既能抑制施加于 所述混炼转子的混炼负荷,又能增大混炼转子之间的晒合,即使是难W混炼的材料也能进 行充分的混炼。
[0010] 所提供的连续混炼装置包括:机筒,内部为空桐;W及一对混炼转子,被收容在所 述机筒,并W晒合状态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各混炼转子具有用于混炼被供给至所述机 筒内的材料的多个混炼刮料器,运些混炼刮料器沿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排列。所述多个混 炼刮料器和所述机筒中分别收容各所述混炼刮料器的部分构成沿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排 列的多个混炼部。各所述混炼转子呈如下形状:将伴随所述混炼转子的旋转而被供给至所 述机筒内的材料沿轴向从上游侧的混炼部输送至下游侧的混炼部,从而在各混炼部依次对 所述材料进行混炼。在各所述混炼转子中,构成位于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比 构成位于上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D1)大的旋转外径(D2)。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的正视图。
[0012]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基于ISO进行的比能量的评价值的变化的 图。
[0013]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相对于比能量的凝胶面积率的变化的图。
[0014]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施加于混炼转子的混炼负荷的图。
[0015] 图5是W往的连续混炼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1。
[0017]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1具备内部为空桐的机筒2和一对 混炼转子3、3,所述混炼转子3、3沿其轴屯、方向插通于所述机筒2的内部。连续混炼装置1还 具备连接于所述一对混炼转子3、3并使它们互相朝不同方向旋转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装 置。由此,所述一对混炼转子3、3在所述机筒2内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向一对混炼转子3、 3与机筒2之间的材料施加剪切力从而进行该材料的混炼。
[0018] 另外,在W后的说明中,设图1的纸面的左侧为说明连续混炼装置1时的上游侧、纸 面的右侧为下游侧。此外,设图2的纸面的左右方向为说明连续混炼装置1时的轴向。
[0019] 如图1所示,所述机筒2沿轴向呈长筒状,其内部的截面、即垂直于所述轴向的宽度 方向的截面成为排列在该宽度方向的两个圆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眼镜形状(包含两个圆通 过圆周的一部分而互相重叠的情况)的空桐。所述一对混炼转子3、3在各混炼转子3、3的轴 屯、与所述的两个圆的中屯、大致一致的位置,分别插入于所述机筒2的内部。
[0020] 各混炼转子3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的棒状部件,由分别被设置在机筒2的轴向 的两端的两外侧的位置的轴承(未图示)支撑为绕朝水平方向的所述轴屯、而旋转自如。运些 混炼转子3、3被配置成各自的轴屯、互相平行。运些一对混炼转子3、3朝互不相同的旋转方向 旋转。即,运些混炼转子3、3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而朝互不相同的方向被旋转驱动。具体 而言,从轴向的下游侧观察,位于左侧的混炼转子3沿顺时针方向绕轴屯、而旋转,位于右侧 的混炼转子3沿逆时针方向绕轴屯、而旋转。
[0021] 上述的连续混炼装置1具有沿轴向排列的多个部分,在图1的例子中具有6个部分。 具体而言,运些6个部分沿材料的流动方向从上游侧依次为第一输送部4、第一混炼部5、节 流部6、第二输送部7、第二混炼部8W及排出部9。分别对应于运些部分的所述混炼转子3的 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互不相同的种类的刮料器,也就是说,形成有互不相同的翼形状和/ 或翼片数的刮料器。运些多种刮料器例如包含在机筒2内形成将材料推动至下游侧的流动 的螺杆刮料器、向材料施加剪切力而混炼的混炼刮料器。
[0022] 下面,详细说明所述第一输送部4、第一混炼部5、节流部6、第二输送部7、第二混炼 部8W及排出部9。
[0023] 第一输送部4是用于将从省略图示的材料供给口被供给至机筒2内的材料向下游 侧输送的部分。该材料供给口 W连通机筒2的内外的方式朝向上方开口,可通过该材料供给 口向机筒2内供给材料。
[0024] 所述各混炼转子3中与所述第一输送部4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沿混炼转 子3的轴向W螺旋状扭曲的螺杆刮料器10。该螺杆刮料器10呈能够将从所述的材料供给口 被供给的材料伴随所述混炼转子3的旋转而朝向下游侧推动而输送的形状。该螺杆刮料器 10和所述机筒2中收容该螺杆刮料器10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一输送部4。在该第一输送部4被 输送到下游侧的材料被输送到位于第一输送部4的下游侧的第一混炼部5。
[0025] 第一混炼部5是向机筒2内的材料施加剪切力来混炼材料的部分。各混炼转子3中 对应于该第一混炼部5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混炼刮料器11。该混炼刮料器11具有外周面, 该外周面具有在与机筒2的内周面W及相邻的混炼转子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狭窄的间隙(叶 尖间隙)的外径。所述材料被导向该狭窄的间隙并被施加剪切力。即,所述混炼刮料器11和 所述机简2中收容该混炼刮料器11的部分构成第一混炼部5。在该第一混炼部5被混炼的材 料被输送到位于第一混炼部5的下游侧的节流部6。
[0026] 节流部6位于第一混炼部5的下游侧,是通过限制机筒2与混炼转子3之间的材料的 流通来调整滞留在第一混炼部5的材料的量,W调整材料的混炼度的部分。具体而言,节流 部6具有连通第一混炼部5与第二输送部7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的内径小于位于其前后的所 述第一混炼部5的内径或所述第二输送部7的内径,具有小于其它部分的内径的内径。所述 各混炼转子3中位于对应于所述节流部6的位置的部分也具有小于该混炼转子3的其它部分 的外径的外径。在所述机筒2中相当于所述节流部6的部分的周壁形成有沿垂直于混炼转子 3的轴屯、的所述宽度方向贯穿该机筒2的周壁的贯穿孔12,在该贯穿孔12中沿垂直于所述轴 向的所述宽度方向出入自如地收容有能够阻断沿所述轴向的材料的流通的板状的口部件 13。
[0027] 也就是说,在节流部6,通过将贯穿孔12中的口部件13的位置切换为该口部件13朝 向混炼转子3侧突出的位置,从而减小节流部6的材料的流路而积来减小材料的流通速度, 材料容易在第一混炼部5滞留,能够提高材料的混炼度。反之,将口部件13抽出到贯穿孔12 的外侧而将该口部件13的位置切换到离开混炼转子3的位置,则节流部6中的材料的流路面 积扩大而材料的流通速度变大,材料难W在第一混炼部5滞留而能够降低材料的混炼度。由 此,在节流部6调整为所需的混炼度的材料被输送到节流部6的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7。
[0028] 第二输送部7是将在第一混炼部5被混炼并在节流部6被调整混炼度的材料朝向下 游侧输送的部分。所述各混炼转子3中对应于该第二输送部7的部分的外周面与对应于第一 输送部4的部分同样也形成有沿混炼转子3的轴向W螺旋状扭曲的螺杆刮料器14,该螺杆刮 料器14也呈能够伴随混炼转子3的旋转而将材料朝向下游侧推动而输送的形状。该螺杆刮 料器14和所述机筒2中收容该螺杆刮料器14的部分构成第二输送部7。在该第二输送部7被 输送到下游侧的材料被输送到位于第二输送部7的下游侧的第二混炼部8。
[0029] 第二混炼部8与第一混炼部5-样,是向机筒2内的材料施加剪切力来混炼材料的 部分。所述各混炼转子3中对应于该第二混炼部8的部分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伴随该混炼转子 3的旋转而向机筒2的材料施加剪切力的混炼刮料器15。该混炼刮料器15和所述机筒2中收 容该混炼刮料器15的部分构成第二混炼部8。在该第二混炼部8混炼的材料被输送到位于第 二混炼部8的下游侧的排出部9。
[0030] 排出部9是将在所述的第一混炼部5W及第二混炼部8被混炼的材料排出到机筒2 外的部分。机筒2中对应于该排出部9的部分形成有贯穿构成该排出部9的机筒2的下侧的内 壁的排出孔16。所述各混炼转子3中对应于该排出部9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适于通过排出 孔16排出材料的形状的排出翼17,能够将已混炼的材料排出到机筒2外。
[0031] 图5表示比较例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101。该连续混炼装置101也具备机筒102和 一对混炼转子103,该连续混炼装置101具有第一输送部104、第一混炼部105、节流部106、第 二输送部107、第二混炼部108及排出部109,但形成有如下的机筒102:各部分的内径随着朝 向材料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不变或在局部变小。此外,各混炼转子103具备与机筒102相 似的截面形状,但是"第一混炼部105的截面"中的混炼转子103的外径和"第二混炼部108的 截面"中的混炼转子103的外径互不相同。
[0032] 具体而言,所述混炼转子103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混炼部105的部分的旋转外径dl、 对应于所述第二混炼部108的部分的旋转外径d2W及对应于所述排出部109的部分的外径 (排出翼的旋转外径)dd之间成立如下的式(1)所示的关系。
[0033] di^cb^dd (1)
[0034] 所述比较例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101与W往的一般的连续混炼设备一样是非晒 合型,因此,一对混炼转子103之间的轴间距离L'大于混炼转子103的旋转外径。也就是说, 在该连续混炼装置101,除了所述式(1)W外还成立如下的式(2)。
[0035] L'>di>d2>dd (2)
[0036] 但是,近年来对难W混炼的材料进行混炼的需求变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混炼能力, 开发了使一对混炼转子之间的轴间距离变小的装置,换言之,开发了将连续混炼装置设为 晒合型的装置。但是,伴随轴屯、间距离的缩小,混炼时施加于混炼转子的混炼负荷显著增 大,由于此种大混炼负荷,对混炼转子W及支撑该混炼转子的轴承带来坏影响的可能性也 变高。
[0037] 对此,在如图1所示的连续混炼装置1中,如W下的式(3)所示,各混炼转子3中构成 位于最下游侧的混炼部即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D2被设定为大于构成被 配置在最上游侧的混炼部即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
[003引 02>01 (3)
[0039]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续混炼装置1具有第一混炼部5和第二混炼部8两个混 炼部,因此,"位于最下游侧的混炼部"为第二混炼部,"位于最上游侧的混炼部"为第一混炼 部。因此,该连续混炼装置1的特征在于该各混炼转子3中构成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5 的旋转外径D2大于构成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此外,混炼转子3中对应 于排出部9的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二混炼部的旋转外径D2大致相同的外径(排出翼的旋转外 径)Dd。
[0040] 在该连续混炼装置1中,进一步优选:各混炼转子3中构成所述第一混炼部5的混炼 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为所述一对混炼转子3、3间的轴间距离LW下,构成第二混炼部8的 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2大于一对混炼转子3、3间的轴间距离L。
[0041] 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连续混炼装置1优选满足如下的式(4)。
[0042] D2>L>Di (4)
[0043] 所述式(4)的关系也可W为:使各混炼转子3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缩小为 轴间距离LW下且将该混炼刮料器11之间设为非晒合,并且,使各混炼转子3的混炼刮料器 15的旋转外径D2大于轴间距离L且将该混炼刮料器15之间设为晒合。
[0044] 但是,如果所述混炼刮料器11W及所述混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过小,则混炼能 力大幅度下降。反之,如果所述混炼刮料器11W及所述混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过大,则混 炼负荷过大。因此,所述的各混炼转子3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混炼刮料器15的旋 转外径D2W及轴间距离L优选被设定为满足如下的式(5) W及式(6)所示的条件。
[0045] 1.1<〇2/〇1<1.3 巧)
[0046] 〇.8<Di/L (6)
[0047] 而且,所述旋转外径DlW及轴间距离L1的关系优选除了满足所述式(6)的条件W 外还满足如下的式(7)的条件。
[004引 0.9<Di/L (7)
[0049] 满足所述的式(5) W及式(6),优选满足式(5)至式(7)的关系,既能抑制混炼负荷 又能提高混炼能力,能够提供既能发挥高的混炼能力又能持续稳定的运转的连续混炼装置 1。也就是说,在具备具有满足所述的式的旋转外径的混炼转子3、3的连续混炼装置1中,虽 然第一混炼部是非晒合型,但是第二混炼部是晒合型,因此,与第一及第二混炼部均为非晒 合型的装置相比较混炼能力提高,连续混炼装置1整体的混炼能力也高。另一方面,由于最 容易受混炼负荷的第一混炼部是非晒合型,因此,与两个混炼部均为晒合型的装置相比混 炼负荷并不那么变大。其结果,在所述连续混炼装置1中,能够获得抑制施加于混炼转子3的 混炼负荷的效果和提高混炼能力的效果双方。
[0050] 实施例
[0051] 下面,在与比较例的对比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1 的作用效果。
[0052] 后面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2 W及比较例中,均将难W混炼的皿PE(高密度聚乙締 树脂)材料W520kgAi的处理量混炼,混炼至施加于材料的比能量达到〇.240kWh/kg左右为 止。实施例1、实施例2W及比较例所设及的连续混炼装置分别具有如表1所示的混炼转子3 的旋转外径(表中所示的"转子外径")、机筒2的内径(表中所示的"腔内径")、轴间距离W及 叶尖间隙。另外,表1所示的转子外径D11和转子外径D21相当于所述的混炼转子3中构成第 一混炼部5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此外,表1所示的转子外径D12和转子外径D22相 当于所述的混炼转子3中构成第二混炼部8的混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D2。进一步,表1所示 的转子外径化1相当于所述的混炼转子103中构成第一混炼部105的混炼刮料器111的旋转 外径dl,表1所示的转子外径化2相当于所述的混炼转子103中构成第二混炼部108的混炼刮 料器115的旋转外径d2。
[0化3] 表1 [0054] (a)实施例 1
[0化5]
[0056] (b)实施例 2
[0化7]
[0060]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中,构成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ll为 93.5mm,小于100m的轴间距离L。此外,构成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D12为 120.4mm,大于100mm的轴间距离L W及93.5mm的旋转外径D11。因此,实施例1均满足所述的 式(3)及式(4)的关系。
[006。 此外,在实施例2中,构成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21为100.9mm, 与100mm的轴间距离L大致相等。此外,构成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D22与所 述旋转外径D12-样为120.4mm,大于108mm的轴间距离LW及旋转外径D21。因此,实施例2也 均满足所述的式(3)及式(4)的关系。
[0062] 另一方面,比较例的第一及第二混炼部均为非晒合型。具体而言,在比较例中,构 成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1的旋转外径化1为93.5mm,小于100mm的轴间距离L。此外,构 成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5的旋转外径化2为93.5mm,小于100mm的轴间距离L。因此,比 较例不满足所述的式(3)及式(4)双方。
[0063] 使用具备表1所示的旋转外径的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设及的混炼转子3(103)混炼了 所述的HDPE材料,测量了混炼后的材料的凝胶发生状态,比较了各混炼转子3(103)的混炼 性能。另外,该混炼性能的评价使用了评价材料中的凝胶的发生状态的IS0(IS011420:1996 年规定的评价方法)W及WSA(凝胶面积率)。
[0064] 所述IS0(IS011420)是关于评价聚締控管、接头W及混合物的碳黑的分散度的方 法的规定,通常说明评价碳黑粒子、凝聚体的尺寸、包含不足3%的碳黑的聚締控管、接头W 及混合物中的分散性的步骤。
[0065] 此外,WSA是基于通过显微镜确认的混炼后的材料表面存在的凝胶,表示在预先规 定的观察视野面积(1495μπι X 112祉m)中凝胶的面积W何种程度的比例存在的指标。该WSA 例如在材料中混合碳进行混炼时,表示不含碳的凝胶部分W何种程度的比率存在。图2及图 3中示出ISO及WSA的测量结果。
[0066] 如果关注图2及图3中比较例(空屯、Ξ角形的凡例)的变化,可知随着施加于材料的 比能量变大,基于ISO的评价值W及WSA变小,伴随混炼的进行,材料中的凝胶变少。但在比 较例中,即使混炼至比能量为〇.240kWh/kg左右为止,基于ISO的评价值W及WSA只减小至某 种程度为止,与实施例1及和实施例2相比,减小程度明显低。
[0067] 进一步关注实施例1(黑屯、圆的凡例)和实施例2(空屯、圆的凡例)中的变化,不管施 加于材料的比能量的变化,基于ISO的评价值W及WSA始终小。运表明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 设及的装置在刚开始混炼后就发挥大的混炼能力而能够混炼至几乎没有凝胶为止。因此可 判断:如实施例1及实施例2,在均满足所述的式(3)及式(4)的关系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大幅 度提高混炼能力的运一优良的效果。
[0068] 另一方面,图4是指表示在各种运转条件下测量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施加于混炼转 子3的混炼负荷的结果的图。另外,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结果表示被施加于非晒合状态的比 较例的混炼转子103的混炼负荷。施加于该混炼转子103的混炼负荷为700k奸至1700kgf,小 于该混炼转子103的耐负荷的设计上限3000kgf。
[0069] 但是,在混炼转子3接近至旋转外径DlW及旋转外径D2超过轴间距离L的晒合状态 下,该混炼负荷的值上升至2倍至3倍左右,超过耐负荷的设计上限3000kgf,无法忽视混炼 转子3破损或支撑混炼转子3的轴承破损的可能性。
[0070] 相对于此种比较例,满足所述的式(3)及式(4)的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尽管混炼 转子3之间为晒合状态,但是施加于运些混炼转子3的混炼负荷收敛在1300kgf至2500k奸的 范围,不会超过耐负荷的设计上限3000kgf。由此可知,如实施例1及实施例2,在满足所述的 式(3)及式(4)的关系的情况下,除了提高混炼能力W外,还能发挥抑制混炼负荷的优良的 效果。
[0071] 如上所述,关于连续混炼装置1的各混炼转子3,使构成位于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 炼刮料器15的旋转外径D2大于构成上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11的旋转外径D1,从而能 够在抑制施加于混炼转子3的混炼负荷的情况下增大混炼转子3之间的晒合,即使是难W混 炼的材料也能进行充分的混炼。
[0072] 另外,应认为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均为例示,并不用来限制本 发明。尤其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并没有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及操作 条件、各种参数、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值,并不 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
[0073]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沿轴向排列的多个混炼部中,构成最上游侧的混炼部的 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D1和构成位于最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D2满足 式(3)至式(7),但本发明的连续混炼装置并不只限定于构成最上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 器和构成最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之间成立所述的式(3)至式(7)。也就是说,也W 认为:即使是最上游侧W及最下游侧W外的混炼部,构成相对地分别位于上游侧及下游侧 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之间成立式(3)至式(7)的关系的结构包含在本发明的 连续混炼装置中。
[0074] 如上所述,提供一种具备一对混炼转子的连续混炼装置,既能抑制施加于所述混 炼转子的混炼负荷,又能增大混炼转子之间的晒合,即使是难W混炼的材料也能进行充分 的混炼。该连续混炼装置包括:机筒,内部为空桐;W及一对混炼转子,被收容在所述机筒, 并W晒合状态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各混炼转子具有用于混炼被供给至所述机筒内的材 料的多个混炼刮料器,运些混炼刮料器沿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排列。所述多个混炼刮料器 和所述机筒中分别收容各所述混炼刮料器的部分构成沿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排列的多个 混炼部。各所述混炼转子呈如下形状:将伴随所述混炼转子的旋转而被供给至所述机筒内 的材料沿轴向从上游侧的混炼部输送至下游侧的混炼部,从而在各混炼部依次对所述材料 进行混炼。在各所述混炼转子中,构成位于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比构成位于 上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D1)大的旋转外径(D2)。
[0075] 在该连续混炼装置中,通过将各混炼转子中构成位于上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 器的旋转外径D1设定得小,从而抑制施加于混炼转子的混炼负荷,并且,将构成位于下游侧 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D2设定得大,由此增大该下游侧的混炼部之间的晒合, 从而即使是难W混炼的材料也能进行充分的混炼。
[0076] 优选:所述多个混炼部包含在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隔开距离而排列的第一混炼部 和第二混炼部,所述一对混炼转子被配置成彼此的轴屯、互相平行,各所述混炼转子的混炼 刮料器中构成所述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比所述一对混炼转子间的轴间距离化)小 的旋转外径(D1),各所述混炼转子的混炼刮料器中构成所述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 比所述一对混炼转子间的轴间距离化)大的旋转外径(D2)。如上所述,具有小于轴间距离L 的旋转外径D1的第一混炼部不互相晒合而离开,从而有助于抑制混炼负荷,另一方面,具有 大于轴间距离L的旋转外径D2的算二混炼部互相晒合,从而有助于提高混炼能力。
[0077] 更具体而言,优选:所述多个混炼部中,包含具有所述旋转外径(D1)的混炼刮料器 的所述第一混炼部被配置在最上游侧,包含具有所述第二旋转外径(D2)的混炼刮料器的所 述第二混炼部被配置在最下游侧。
【主权项】
1. 一种连续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筒,内部为空洞;以及 一对混炼转子,被收容在所述机筒,并以啮合状态朝互不相同的方向旋转,各混炼转子 具有用于混炼被供给至所述机筒内的材料的多个混炼刮料器,这些混炼刮料器沿所述混炼 转子的轴向排列,其中, 所述多个混炼刮料器和所述机筒中分别收容各所述混炼刮料器的部分构成沿所述混 炼转子的轴向排列的多个混炼部,各所述混炼转子呈如下形状:将伴随所述混炼转子的旋 转而被供给至所述机筒内的材料沿轴向从上游侧的混炼部输送至下游侧的混炼部,从而在 各混炼部依次对所述材料进行混炼, 在各所述混炼转子中,构成位于下游侧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比构成位于上游侧 的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的旋转外径(D1)大的旋转外径(D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混炼部包含在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隔开距离而排列的第一混炼部和第二混 炼部, 所述一对混炼转子被配置成彼此的轴心互相平行, 各所述混炼转子的混炼刮料器中构成所述第一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比所述一对 混炼转子间的轴间距离(L)小的旋转外径(D1), 各所述混炼转子的混炼刮料器中构成所述第二混炼部的混炼刮料器具有比所述一对 混炼转子间的轴间距离(L)大的旋转外径(D2)。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混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混炼部中,包含具有所述旋转外径(D1)的混炼刮料器的所述第一混炼部被配 置在最上游侧,包含具有所述第二旋转外径(D2)的混炼刮料器的所述第一混炼部被配置在 最下游侧。
【文档编号】B01F7/08GK105980121SQ20148007548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发明人】山口和郎, 黒田好则, 船桥秀夫, 福井二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