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30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锅炉烟气处理一般只经过除尘处理,其排出的气体温度过高,对附近大气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而且由于温度过高,所以烟囱附近不宜种植树木等,树木易被热气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锅炉烟气处理装置的改良,解决排出的气体余热高,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鼓风机、空气预热器、双介质型余热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所述空气预热器具有第一侧管口、第二侧管口和第三侧管口,所述第一侧管口、第二侧管口和第三侧管口均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侧壁,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的首端连接燃烧机,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尾端连接所述双介质型余热锅炉的首端,所述双介质型余热锅炉的尾端连接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侧管口,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顶端连接烟囱,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侧管口,所述第三侧管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燃烧机的进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管口高于所述第三侧管口,所述第三侧管口高于所述第一侧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软水箱,所述软水箱与所述双介质型余热锅炉通过第一水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将第一水管分成第一水管头段和第一水管尾段,所述分流管包括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软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头段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管头段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的进水端和第二分流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出水端和第二分流管的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水管尾段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管尾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双介质型余热锅炉的进水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有第一给水泵和第一给水阀,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有第二给水泵和第二给水阀,水进入第一分流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给水阀和第一给水泵,水进入第二分流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给水阀和第二给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水进入第一分流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给水阀、第一给水泵和第一压力表,水进入第二分流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给水阀、第二给水泵和第二压力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流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二分流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水进入第一分流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给水阀、第一给水泵、第一压力表和第一调节阀,水进入第二分流管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给水阀、第二给水泵、第二压力表和第二调节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其工作效率高、余热利用率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鼓风机、11为出风口、2为空气预热器、21为第一侧管口、22为第二侧管口、23为第三侧管口、3为双介质型余热锅炉、4为有机热载体锅炉、5为燃烧机、6为烟囱、7为软水箱、8为第一水管、81为第一水管头段、82为第一水管尾段、91为第一分流管、92为第二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其包括:鼓风机1、空气预热器2、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和有机热载体锅炉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空气预热器2具有第一侧管口21、第二侧管口22和第三侧管口23,第一侧管口21、第二侧管口22和第三侧管口23均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2的侧壁,第二侧管口22高于所述第三侧管口23,所述第三侧管口23高于所述第一侧管口21;有机热载体锅炉4的首端连接燃烧机5,有机热载体锅炉4的尾端连接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的首端,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的尾端连接空气预热器2的第一侧管口21,所述空气预热器2的顶端连接烟囱6,鼓风机1的出风口1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侧管口22,第三侧管口23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燃烧机5的进风口。热烟气自燃烧机5进入有机热载体锅炉4后,热气被有效利用后,带有余热的烟气进入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后被再次利用,然后再从第一侧管口21进入空气预热器2的下部,并在其中净化,并预热,从最靠近下部的第三侧管口23内将,带有一定温度的净化后的气体传输至燃烧机5的进风口,以提高燃烧所用的空气温度。大气中的空气经鼓风机1的出风口11送至第二侧管口22,带动空气预热器里的气体通过烟囱向大气中排放。

为了避免锅炉内的水由于硬度过大,而产生水垢,影响升温效果,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软水箱7,软水箱7与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通过第一水管8连接。软水箱7将经软化过后的水通向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

由于软水箱7通入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内的量影响其内蒸汽的温度,所以第一水管8上设有分流管,分流管将第一水管8分成第一水管头段和第一水管尾段,为了便于控制入水量,分流管包括第一分流管91和第二分流管92,软水箱7的出水端连接第一水管头段的进水端,第一水管头段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分流管91的进水端和第二分流管92的进水端,第一分流管91的出水端和第二分流管92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一水管尾段的进水端,第一水管尾段的出水端连接双介质型余热锅炉3的进水端。第一分流管91上设有第一给水泵(未图示)和第一给水阀(未图示),第二分流管92上设有第二给水泵(未图示)和第二给水阀(未图示),水进入第一分流管91后依次经过第一给水阀和第一给水泵,水进入第二分流管91后依次经过第二给水阀和第二给水泵。通过第一给水阀和第二给水阀控制第一分流管91和第二分流管92的开与关。当需要的软水量较少时,仅需开启其中一个即可。

为了了解进入双介质型余热锅炉的软水的水压,以便于利用上述水阀控制,第一分流管91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未图示),第二分流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未图示),水进入第一分流管91后依次经过第一给水阀、第一给水泵和第一压力表,水进入第二分流管92后依次经过第二给水阀、第二给水泵和第二压力表。

第一分流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未图示),第二分流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未图示),水进入第一分流管91后依次经第一给水阀、第一给水泵、第一压力表和第一调节阀,水进入第二分流管92后依次经过第二给水阀、第二给水泵、第二压力表和第二调节阀。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有机热载体锅炉烟气排放余热利用装置,有机热载体锅炉尾部采用新型双介质加热余热蒸汽锅炉及空气余热进行烟气利用,有效降低排烟温度,提高燃烧所用的空气温度,充分利用燃气的高位热值,锅炉系统热效率高达98%以上。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