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304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采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油勘探 开发中的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采油油嘴有节流降压的作用,使油井采油树提供的高压 油气经过油嘴后达到降压、节流,同时采油树提供的高压油气经过油 嘴时需要吸收周围大量的热量,造成油嘴周围形成水合物冰堵问题。 在气井生产当中,油嘴周围形成水合物冰堵问题非常普遍。 一般采用 注乙二醇或采用加热方式解决油嘴的水合物冰堵问题。采用加热方式 如蒸汽热交换器、燃油加热器、或电加热带。由于油嘴管汇的外观 形状复杂,呈不规则状,不利于对油嘴及其后部管线实施有效的加热 和外保温。因此,油嘴及其后部管线的加热和外保温问题一直困扰着 油田技术工作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利用高 压管线的高温与油嘴后的低温压管线实现连续的热交换,从而减少油 嘴后管线结冰形成水合物冰堵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技术方案的原理是将油嘴及其部分低压 管线嵌套在高压管线中,利用高压管线内的井内流体温度提高油嘴后 的低温压管线的管壁温度,实现高压管线与油嘴后的低压管线连续热
交换,使水合物不能在低压管线内壁上结冰附着。
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主要由三通、高压管线、低压管线和油 嘴组成。低压管线套在高压管线的内部,在高压管线与低压管线之间 形成环形空间,来自采油树的高温高压流体能在环形空间内流动。高 压管线的一端固定在三通的热交换端;低压管线固定在三通的热交换 端并连接三通的出液端。在高压管线的另一端固定有盲板法兰。在低 压管线的另一端固定有油嘴套,油嘴套内固定有油嘴。自采油树的高 温高压流体能通过油嘴,降压节流后进入低压管线,经低压管线流入 分离器。
所述的三通为矩形,三通有进液端面、出液端面和热交换端面。三 通的进液端面有中心孔和螺栓孔,并采用螺栓固定有进液法兰。进液 端面相对是热交换端面,热交换端面有低压中心孔,低压中心孔与低 压管线连接。在低压中心孔的周围有高压孔,高压孔与进液端面中心 孔连通。在高压孔周围有固定高压管线的螺栓孔。在出液端面有出液 孔,出液孔与低压中心孔连通。出液孔周围有螺栓孔,能连接分离器 管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在不 需要外部热源的环境下,能使油嘴及后面的低压管线始终处于连续的 热环境中,以解油嘴周围形成水合物冰堵问题。


图l是本实用新型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进液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三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压管线,2.低压管线,3.油嘴,4.油嘴套,5.三 通,6.盲板法兰,7.进液管,8.进液法兰,9.螺栓,IO.低压中心
孔,ll.高压孔,12.螺栓孔,13.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参阅图l。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高压管线l直径
177. 8毫米,壁厚20. 6毫米,长度3000毫米;低压管线2直径88. 9 毫米,壁厚9. 55毫米,长度2850毫米。油嘴3可更换。
低压管线2套在高压管线1的内部,在高压管线1与低压管线2 之间形成23.85毫米宽的一个环形空间。来自采油树的高温高压流体 能在环形空间内流动。采用螺栓将高压管线1的一端固定在三通5的 热交换端;低压管线2固定在三通5的热交换端并连接三通5的出液 端。在高压管线1的另一端采用螺栓固定有盲板法兰6。在低压管线2 的另一端固定有油嘴套4,油嘴套4内固定有油嘴3。自采油树的高温 高压流体能通过油嘴3,降压节流后进入低压管线2,再经低压管线2 流入分离器。
所述的三通5为矩形,长、宽、高各为479毫米。三通5有进液端 面、出液端面和热交换端面。三通5的进液端面有中心孔和8个螺栓 孔,并采用螺栓9固定有进液法兰8。进液法兰8与采油树出口高压管 线7连接。进液端面相对是热交换端面,热交换端面有低压中心孔10, 低压中心孔10与低压管线2连接。在低压中心孔10的周围有7个高 压孔11,高压孔11与进液端面中心孔连通。在高压孔11周围有固定 高压管线1的12个螺栓孔12。在出液端面有出液孔13,出液孔13与 低压中心孔10连通。出液孔13周围有8个螺栓孔,能连接分离器管 线。
权利要求1.一种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主要由三通(5)、高压管线(1)、低压管线(2)和油嘴(3)组成,其特征在于低压管线(2)套在高压管线(1)的内部,在高压管线(1)与低压管线(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高压管线(1)的一端固定在三通(5)的热交换端;低压管线(2)固定在三通(5)的热交换端并连接三通(5)的出液端,在高压管线(1)的另一端固定有盲板法兰(6),在低压管线(2)的另一端固定有油嘴套(4),油嘴套(4)内固定有油嘴(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三通(5)为矩形,三通(5)有进液端面、出液端面和热交换端面, 三通(5)的进液端面有中心孔和螺栓孔,并采用螺栓(9)固定有进液法 兰(8),进液端面相对是热交换端面,热交换端面有低压中心孔(IO), 低压中心孔(10)与低压管线(2)连接,在低压中心孔(10)的周围有高压 孔(ll),高压孔(ll)与进液端面中心孔连通,在高压孔(ll)周围有固 定高压管线(1)的螺栓孔(12),在出液端面有出液孔(13),出液孔(13) 与低压中心孔(10)连通,出液孔(13)周围有螺栓孔,能连接分离器管 线。
专利摘要油嘴前后自身热交换装置,应用于油田采油、采气技术领域。特征是低压管线套在高压管线的内部,在高压管线与低压管线之间形成环形空间。高压管线的一端固定在三通的热交换端;低压管线固定在三通的热交换端并连接三通的出液端。在高压管线的另一端固定有盲板法兰。在低压管线的另一端固定有油嘴套,油嘴套内固定有油嘴。效果是在不需要外部热源的环境下,能使油嘴及后面的低压管线始终处于连续的热环境中,以解油嘴内壁及油嘴后一段管线内壁形成水合物冰堵问题。
文档编号F28D7/10GK201196542SQ200820079628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8日
发明者康健利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