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480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冷却水使蒸汽凝结而成为冷凝水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原子能发电厂或火力发电厂使用的冷凝器为,通过冷却水使在 蒸汽涡轮中结束了膨胀做功的涡轮排气蒸汽凝结成为冷凝水。在这种冷凝 器中所使用的冷却水为海水或者来自冷却塔的淡水等,使该冷却水在配置 于冷凝器中的传热管内流动,使其与被导入冷凝器内的涡轮排气蒸汽进行 热交换,而使涡轮排气蒸汽凝结。
作为这种冷凝器的种类存在如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由2壳体或3壳 体的多个主体壳体(即多个冷凝器)构成,并以使冷却水多次通过各主体壳体 的方式串联配管。多级压力冷凝器中配置在冷却水流路下游侧的主体壳体, 由于冷却水温度的上升而主体壳体内的真空度变低。因此,越是配置在冷 却水流路下游侧的主体壳体,导入其中的涡轮排气蒸汽的压力变得越高。
由冷凝器凝结的冷凝水的温度为与导入冷凝器主体壳体内的涡轮排气 压力大致相对应的饱和温度。因此,在各主体壳体的压力不同的多级压力
冷凝器中,例如从3壳体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冷凝水温度高的冷凝器开始,
主体壳体内压力成为高压冷凝器、中压冷凝器、低压冷凝器的顺序。 在冷凝器中产生的冷凝水作为给水而再次送入系统中,因此冷凝水的
温度越高在热效率方面越好。如果是上述的3壳体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则 优选由中压冷凝器、低压冷凝器产生的温度比较低的冷凝水接近高压冷凝 器的冷凝水温度。
图4A是表示现有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0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4B 是表示现有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0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多级压力冷凝器100是将器内压力分别不同的高压冷凝器1、中压冷凝 器2、低压冷凝器3按照该顺序串联连结而构成的。
高压冷凝器l为,在头部侧载放设置有高压涡轮81,在器内设置有由多个传热管构成的高压冷却管组8。在高压冷凝器1的底部设置有高压热井 6,并且在该高压热井6的下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箱7。
高压热井6包括蓄积冷凝水的底部即液相部6a、和在液相部6a与高压 冷却管组8之间的气相部6b。并且,在高压冷凝器1上连接有加热器排水 管13,在该连接部设置有高压挡板9。
中压冷凝器2的器内压力比高压冷凝器1低,在头部侧载放设置有中 压涡轮82,与高压冷凝器l同样、在器内设置有由多个传热管构成的中压 冷却管组28。中压冷却管组28的下部设有由压力隔壁4分隔的再热室22。
再热室22设置有与高压冷凝器1连结的、作为高压蒸汽导入机构的蒸 汽管道IO。在中压冷凝器2的底部设置有中压热井26。中压热井26包括 蓄积冷凝水的底部即液相部26a和液相部26a上部的气相部26b,该气相部 26b成为再热室22。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与中压热井26的液相部26a 通过冷凝水配管11连通。
低压冷凝器3的器内压力比中压冷凝器2低,在头部侧载放设置有低 压涡轮83,与高压冷凝器l、中压冷凝器2同样、在器内设置有由多个传 热管构成的低压冷却管组38。低压冷却管组38的下部设置有由压力隔壁5 分隔的再热室23。
在再热室23上与中压冷凝器2的再热室2连结地设置有作为高压蒸汽 导入机构的蒸汽管道30。在低压冷凝器3的底部设置有低压热井36。低压 热井36包括蓄积冷凝水的底部即液相部36a和液相部36a上部的气相部 36b,该气相部36b成为再热室23。并且,中压热井26的液相部26a与低 压热井36的液相部36a通过冷凝水配管31连通。并且,在低压冷凝器3 上连接有加热器排水管13,在该连接部上设置有低压挡板39。
在高压冷却管组8、中压冷却管组28以及低压冷却管组38的传热管内, 分别作为冷却水而例如导入海水。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高压冷却管组8、 中压冷却管组28以及低压冷却管组38串联连接,冷却水首先被导入低压 冷却管组38,在通过了低压冷却管组38之后通过中压冷却管组28,最后 在被导入高压冷却管组8后被排出。
在高压冷却管组8中,在高压涡轮81中结束做功而送入高压冷凝器1 的高压涡轮排气,通过经由传热管与被导入该高压冷却管组8的温度最高 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此凝结成为高压冷凝水,蓄积在高压冷凝器1的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
在中压冷却管组28中,在中压涡轮82中结束做功而送入中压冷凝器2的中压涡轮排气,通过经由传热管与在中压冷却管组28中通过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此凝结成为中压冷凝水。该中压冷凝水暂时蓄积在中压冷凝器2的压力隔壁4上,之后从设置于压力隔壁4的多孔板上所穿孔的多个圆孔散布到再热室22内。在再热室22中,经由蒸汽管道10从高压冷凝器1器内的高压热井6的气相部6b导入高压蒸汽,由该高压蒸汽通过直接热交换而对散布在再热室22内的中压冷凝水进行再热。再热的中压冷凝水最终蓄积在中压热井26的液相部26a,并在经由冷凝水配管11送到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之后,经过冷凝水出口箱7送到未图示的给水加热器。
在低压冷却管组38中,在低压涡轮83中结束做功而送入低压冷凝器3的低压涡轮排气,通过经由传热管与在低压冷却管组38中通过的温度最低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此凝结成为低压冷凝水。该低压冷凝水暂时蓄积在低压冷凝器3的压力隔壁5上,之后从设置于压力隔壁5的多孔板上所穿孔的多个圆孔散布到再热室23内。在再热室23中,从中压热井26的气相部26b即再热室22内,经由蒸汽管道30进一步导入来自高压热井6的气相部6b的高压蒸汽,由该高压蒸汽通过直接热交换而对散布在再热室23内的低压冷凝水进行再热。再热的低压冷凝水最终蓄积在低压热井36的液相部36a,并在经由冷凝水配管31、中压热井26的液相部26a以及冷凝水配管11而送到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之后,经过冷凝水出口箱7送到未图示的给水加热器。
在加热器排水管13中流入加热器排水,该加热器排水是通过由给水加热器将用于对给水进行再热的蒸汽涡轮的取汽蒸汽凝结而产生的。流入的加热器排水回收到高压冷凝器1或低压冷凝器3,与高压隔板9或低压隔板39碰撞,在流动的势力减小之后,落下到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或者低压热井36的液相部36a。
另外,关于公知的冷凝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173768号公报、日本实公昭49-1248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70657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昭49-032002号公报等。
有时回收到冷凝器的加热器排水的温度比冷凝器内的饱和温度高,并且加热器排水中溶解有高浓度的溶解氧。并且,在较多的情况下、有时加
7热器排水占流入冷凝器的全部流体的40%以上。因此,加热器排水的温度及排水中含有的溶解氧对冷凝器及发电厂的性能和应用产生较大影响。
如现有技术那样,在使加热器排水碰撞隔板而流入的情况下,加热器排水中的溶解氧未被完全排出地落下到热井中,成为使冷凝水的溶解氧浓度增加、或者随着向热井的落下而液面较大地摇晃的原因。
当冷凝水中含有较多溶解氧时,发电厂的构成设备由于化学反应等而被腐蚀,因此在发电厂运转中需要一直使冷凝水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背景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能够降低回收到冷凝器的加热器排水中含有的溶解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冷凝器具有高压侧冷凝器;高压侧冷却管组,
设置在上述高压侧冷凝器的器内,导入高压侧冷却水,通过与上述高压侧
冷却水的热交换而使高压侧涡轮排气凝结成为高压侧冷凝水;高压侧热井,设置在上述高压侧冷凝器的底部;低压侧冷凝器,器内压力比上述高压侧冷凝器低;低压侧冷却管组,设置在上述低压侧冷凝器的器内,导入低压侧冷却水,通过与上述低压侧冷却水的热交换而使低压侧涡轮排气凝结成为低压侧冷凝水;压力隔壁,设置在上述低压侧冷凝器的器内的上述低压侧冷却管组的下部;低压侧热井,设置在上述低压侧冷凝器的上述压力隔壁的下部;高压蒸汽导入机构,设置于上述低压侧热井,与上述高压侧冷凝器的器内连通而导入高压蒸汽;低压侧冷凝水导入机构,设置于上述压力隔壁,将低压侧冷凝水导入上述低压侧热井;闪蒸箱(flashbox),与上述高压侧热井及低压侧热井的至少某一方连通,在使来自给水加热器的加热器排水闪蒸后,回收到上述高压侧热井及低压侧热井的至少某一方;以及闪蒸蒸汽通路,将在上述闪蒸箱内部产生的闪蒸蒸汽,导入上述高压侧冷却管组与上述高压侧热井之间以及上述低压侧冷却管组与低压侧热井之间的至少某一方。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1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
图2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3A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
图3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4A是表示现有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4B是表示现有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1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1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1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另外,在图1A、图1B中,对于与图4A、图4B所示的现有图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与图4A、图4B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4A、图4B所示的现有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在加热器排水管13与高压冷凝器1的连接部设置有高压隔板9,以及在加热器排水管3与低压侧冷凝器3的连接部设置有低压隔板39,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1中,不设置高压隔板9和低压隔板39,而是在高压冷凝器1外侧面设置高压闪蒸箱14,在低压冷凝器3外侧面设置低压闪蒸箱24。
在设置于高压冷凝器1外侧面的高压闪蒸箱14内,设置有形成为反凹型的加热器排水通路15。形成为反凹型的加热器排水通路15的下部中的一方,通过分隔板15d而分隔为排水水路部15a和与之相邻接的闪蒸蒸汽通路17的2个部分。在由分隔板15d分隔的排水水路部15a的下部设置有连接口 13a,该连接口 13a将来自加热器排水管13的加热器排水导入闪蒸箱14。而且,闪蒸蒸汽通路17的上部与排水水路部15a连通,并在下部设置有与高压冷凝器1的热井6的气相部6b连通的均压口 18。此处,分隔排水通路部15a和闪蒸蒸汽通路17的分隔板15d设定为如下高度供给到排水通路部15a内的加热器排水越过分隔板15d而不流出到闪蒸蒸汽通路17。
并且,形成为反凹型的加热器排水通路15的下部中的另一方成为排水流下部15c,该排水流下部15c的下端部与高压侧热井6的液相部6a连通。排水流下部15c与排水水路部15a邻接,在它们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5e。此处,分隔板15e的高度设定得比分隔板15d低,从连接口13a导入排水水路部15a的加热器排水,从排水水路部15a向排水流下部15c溢流。并且,在排水流下部15c设置有多级的多孔板20。并且,在排水水路部15a中的分隔板15e侧设置有水平部分,该部分形成自由液面部15b。
艮P,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闪蒸箱14内形成的加热器排水通路15包括排水水路部15a、排水流下部15c及闪蒸蒸汽通路17的3个部分。
导入高压闪蒸箱14中的加热器排水流入到排水水路部15a,特别是在自由液面部15b沸腾,释放闪蒸蒸汽。之后,加热器排水16从分隔板15e溢流并从排水流下部15c流下,通过在排水流下部15c内配置为多级的多孔板20而成为液柱状,进一步增加与蒸汽的接触面积。此时,加热器排水16—边释放未完全闪蒸的蒸汽一边落下,并释放加热器排水16内溶解的氧等不凝结气体而脱气。脱气的加热器排水16从排水流下部15c的底部与在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中蓄积的冷凝水合流。从加热器排水16产生的闪蒸蒸汽及不凝结气体,从排水水路部15a的上部越过分隔板15d而被导入闪蒸蒸汽通路17,并从在闪蒸蒸汽通路17的下端设置的均压口 18流入热井6的气相部6b(高压冷却管组8和高压热井6之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低压冷凝器3侧面还设置有低压闪蒸箱24。该低压闪蒸箱24也与高压闪蒸箱14同样,形成有由排水水路部15a、排水流下部15c及闪蒸蒸汽通路17的3个部分构成的加热器排水通路15,并同样地起作用。另外,在低压闪蒸箱24的闪蒸蒸汽通路17中流通的蒸汽及不凝结气体,被从均压口 18导入低压冷凝器3的热井36的气相部36b(低压冷却管组38和低压热井36之间)即再热室23内,但如上所述,由于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高压热井6、中压热井26及低压热井36为,气相部分通过蒸汽配管IO、 15并且液相部分通过冷凝水配管11、 16而分别连通,因此同样地起作用。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加热器排水16在其溶解氧等不凝结气体充分降低之后回收到多级压力冷凝器101中。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压闪蒸箱14及低压闪蒸箱24内产生的闪蒸蒸汽,经由闪蒸蒸汽通路17导入多级压力冷凝器101,因此能够利用于从压力隔壁4及压力隔壁5流下的冷凝水的再热,能够提高热效率。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高压闪蒸箱14及低压闪蒸箱24,通过在加热器排水通路15内的排水通路部15a形成具有较大表面积的自由液面部15b,由此能够确保用于使加热器排水16沸腾的较大空间,并能够高效地使其闪蒸而促进脱气。并且,通过形成自由液面部15b,能够将与加热器排水系统连接的排水箱等的内部的液面高度控制为预定的高度。
(第2实施方式)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2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2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2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另外,对于与图1A、图1B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与图1A、图1B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1A、图1B中,闪蒸蒸汽通路17与加热器排水通路15的排水水路部15a邻接而隔着分隔板15d设置,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2的高压闪蒸箱34及低压闪蒸箱44中,使闪蒸蒸汽通路47与排水流下部15c邻接,并且配置在排水水路部15a的自由液面部15b的下部。而且,在排水流下部15c的面向闪蒸蒸汽通路47的壁面上,设置有将闪蒸蒸汽送入闪蒸蒸汽通路47的蒸汽出口 19。
通过该构成,由排水流下部15c产生的闪蒸蒸汽,在与从多孔板20流下的加热器排水16接触之后,通过蒸汽出口 19而送入闪蒸蒸汽通路47。
由此,流下的加热器排水16容易与蒸汽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加热器排水16中的溶解氧这种不凝结气体的脱气,并能够在充分地进行了脱气之后,使加热器排水16回收到多级压力冷凝器102,能够得到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在高压闪蒸箱34及低压闪蒸箱44内形成的加热器排水通路15都为大致矩形,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高压闪蒸箱14及低压闪蒸箱24相比能够小型化。
(第3实施方式)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3的结构的主视截面图,图3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3的结构的侧视截面图。
另外,对于与图1A、图1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与图1A、图1B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1A、图1B中,加热器排水通路15形成为反凹型,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多级压力冷凝器103的高压闪蒸箱54及低压闪蒸箱64中,加热器排水通路55形成为大致长方体,该大致为长方体的加热器排水通路55被分隔板55d分隔为排水流下部55c和闪蒸蒸汽通路17。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排水通路55不具有排水水路部和自由液面部,而仅由排水流下部55c和闪蒸蒸汽通路17构成。其中,在排水流下部55c上端设置由将加热器排水导入闪蒸箱54的连接口 13a,排水流下部55c下端与高压热井6的液相部6a连通。并且,与第l、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排水流下部55c设置有多级的多孔板20。
加热器排水16通过在排水流下部55c多级地配置的多孔板20而成为液柱状,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增加, 一边释放闪蒸蒸汽一边落下,并释放在加热器排水16内溶解的氧等不凝结气体而脱气。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l、第2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使加热器排水16在充分降低其溶解氧等不凝结气体之后,回收到多级压力冷凝器103。
并且,在高压闪蒸箱54及低压闪蒸箱64内产生的闪蒸蒸汽,经由闪蒸蒸汽通路17导入多级压力冷凝器103,因此能够利用于从压力隔壁4及压力隔壁5流下的冷凝水的再热,能够提高热效率。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排水通路55仅由排水流下部55c和闪蒸蒸汽通路17构成,因此能够使高压闪蒸箱54和低压闪蒸箱64更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2A、图2B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也可在排水流下部55c设置蒸汽出口 19,而使流下的加热器排水16与闪蒸蒸汽更多地接触。
在这些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以将高压冷凝器、中压冷凝器及低压冷凝器组合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将高压冷凝器及低压冷凝器组合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等、所有将压力不同的多个冷凝器组合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另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对高压冷凝器和低压冷凝器双方设置闪蒸
12箱,但也可以对高压冷凝器和低压冷凝器中某一个冷凝器设置,也可以对多个冷凝器、例如高压冷凝器、中压冷凝器及低压冷凝器等中的所有冷凝
器或者一部分冷凝器设置。并且,也可以将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所示的
闪蒸箱中的任意一个配置于高压冷凝器、将其它的任意一个配置于低压冷凝器等,进行组合使用。
并且,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将闪蒸箱设置在冷凝器外侧面,但如果为冷凝器内侧面、与冷凝器分开配置等、加热器排水向冷凝器的入口侧,设置在哪里都可以。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多级压力冷凝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单压力式冷凝器(由一个壳体构成的一个冷
凝器)。即,在单个涡轮的冷凝器具有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个闪蒸箱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导入该冷凝器的加热器排水分离为气相和液相,并降低加热器排水中的溶解氧。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冷凝器,将导入冷凝器的加热器排水分离为气相和液相,并降低加热器排水中的溶解氧。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高压侧冷凝器;高压侧冷却管组,设置在上述高压侧冷凝器的器内,被导入高压侧冷却水,通过与上述高压侧冷却水的热交换而使高压侧涡轮排气凝结成为高压侧冷凝水;高压侧热井,设置在上述高压侧冷凝器的底部;低压侧冷凝器,器内压力比上述高压侧冷凝器低;低压侧冷却管组,设置在上述低压侧冷凝器的器内,被导入低压侧冷却水,通过与上述低压侧冷却水的热交换而使低压侧涡轮排气凝结成为低压侧冷凝水;压力隔壁,设置在上述低压侧冷凝器的器内的上述低压侧冷却管组的下部;低压侧热井,设置在上述低压侧冷凝器的上述压力隔壁的下部;高压蒸汽导入机构,设置于上述低压侧热井,与上述高压侧冷凝器的器内连通而导入高压蒸汽;低压侧冷凝水导入机构,设置于上述压力隔壁,将低压侧冷凝水导入上述低压侧热井;闪蒸箱,与上述高压侧热井及低压侧热井的至少某一方连通,在使来自给水加热器的加热器排水闪蒸后,回收到上述高压侧热井及低压侧热井的至少某一方;以及闪蒸蒸汽通路,将在上述闪蒸箱内部产生的闪蒸蒸汽导入上述高压侧冷却管组与上述高压侧热井之间以及上述低压侧冷却管组与低压侧热井之间的至少某一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闪蒸箱具有加热器排水通路,该加热器排水通路的一端与导入上 述加热器排水的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在上述高压侧热井及上述低压侧热 井的至少某一方蓄积的高压侧冷凝水及低压侧冷凝水中的至少某一方连 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排水通路具有排水流下部,该排水流下部与上述高压侧热 井及上述低压侧热井的至少某一方连通。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排水通路形成为反凹型,在与上述连接口连通的排水水路 部和上述排水流下部之间的水平部具有自由液面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水流下部设置有多孔板。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流下部与上述闪蒸蒸汽通路邻接,并在面向上述闪蒸蒸汽通 路的壁面上设置有将闪蒸蒸汽送入上述闪蒸蒸汽通路的蒸汽出口 。
7. —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冷却管组,设置在冷凝器的器内,被导入冷却水,通过与上述冷却水 的热交换而使涡轮排气凝结成为冷凝水; 热井,设置在该冷凝器的底部;闪蒸箱,与上述热井连通,在使来自给水加热器的加热器排水闪蒸后 回收到上述热井;以及闪蒸蒸汽通路,将在上述闪蒸箱内部产生的闪蒸蒸汽导入上述冷却管 组与上述热井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闪蒸箱具有加热器排水通路,该加热器排水通路的一端与导入上 述加热器排水的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在上述热井蓄积的冷凝水连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器排水通路具有与上述热井连通的排水流下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排水通路形成为反凹型,在与上述连接口连通的排水水路 部和上述排水流下部之间的水平部具有自由液面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水流下部设置有多孔板。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流下部与上述闪蒸蒸汽通路邻接,并在面向上述闪蒸蒸汽通 路的壁面上设置有将闪蒸蒸汽送入上述闪蒸蒸汽通路的蒸汽出口 。
全文摘要
一种冷凝器,具有高压侧冷凝器(1);高压侧冷却管组(8);高压侧热井(6);低压侧冷凝器(3);低压侧冷却管组(38);低压侧冷凝器(3)的器内的压力隔壁(4);低压侧热井(36);高压蒸汽导入机构;低压侧冷凝水导入机构;闪蒸箱(14、24),与高压侧热井(6)及低压侧热井(36)的至少某一方连通,在使来自给水加热器的加热器排水闪蒸后回收到高压侧热井(6)和低压侧热井(36)的至少某一方;以及闪蒸蒸汽通路,将闪蒸箱(14、24)内部产生的闪蒸蒸汽导入高压侧热井(6)以及低压侧热井(36)的至少某一方。
文档编号F28B7/00GK101627276SQ200880004438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0日
发明者杉谷直纪, 根本晃, 饼田芳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