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892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干净空气灌入主燃烧室内助燃
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结构6,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本申请人的中国台湾省实用新型专 利第1303303号的一种粉体燃烧机,其主要包括一燃烧炉61,所述燃烧炉61为一筒体,且 所述筒体一端为一用于与锅炉等加热装置相接的开放端口 62,而另一端设有一盖体63,所 述盖体63的中心设有一穿孔631 ,且在靠近穿孔631的盖体63周缘上设有数个成环形排列 的送料孔632 ;数个与燃烧炉61相接的送料管633,其中各送料管63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各 送料管633相对应送料孔632相接的接头,而另一端与一送料装置64相连通,且所述送料 装置64在异于与各送料管相接端的一侧设有一用于吹送燃料进入燃烧炉61的鼓风装置; 以及一与盖体63相套合的燃油装置65,其中所述燃油装置65设有一与穿孔631相套合的 点火头66,其中所述点火头66具有一燃烧的母火67。 上述现有技术结构6,其燃烧完全在筒体内部密闭空间中进行,由于此时筒体内部
密闭的氧气供应不及时,容易产生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且冒黑烟,徒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 目的在于提供及时供应所需助燃空气的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 室与中继送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雾化燃料的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 送气装置。 为实现实现上述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中 包括 —主燃烧室,为筒体状,并在其一端面设有点火装置及多个燃料供应管,且靠近主 燃烧室的所述端面的筒体四周围设有多个环绕的气孔; —送气室,为由一壳体包覆所述主燃烧室的气孔所形成的空气密闭的一容置空 间,并在壳体的外围设有至少一个入风口 ;及 —空气供应管路,在其管路的中段设一送气马达,又所述空气供应管路的末端固 设置于所述送气室的入风口。 为实现实现上述另一 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体燃料节能中继送气装置, 其中包括 —中继壳体,为筒体状的中间设一入气口,一端设为一外螺纹,另端设为一内螺 纹; —散气内环,为筒体状的中间外围设一环凹槽,并在所述环凹槽环设多个小通气 孔;及 —塞管,为二端设有外螺纹的筒体状,其一端的外螺纹与所述中继壳体的内螺纹 对应配合;[0016] 通过上述构件,先将散气内环置入于中继壳体的内部,再使用塞管一端的外螺纹 旋入于中继壳体的内螺纹,即完成中继送气装置的组装。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其中包 括一主燃烧室,为筒体状,其一端面设有点火装置及多个燃料供应管,且靠近所述燃烧室 一端面的筒体周围设有多个环绕的气孔;一送气室,为由一壳体包覆所述主燃烧室的多个 气孔所形成的空气密闭的容置空间,且壳体外围设有多个入风口 ,又所述送气室还包括一 前容置空间,所述前容置空间位于主燃烧室的所述端面,同时所述前容置空间内对应于点 火装置及各燃料供应管分别设有一气管;一空气供应管路,其管路的中段设有一送气马达, 又所述空气供应管路的末端固设于送气室的入风口 ;及一中继送气装置设置于多个燃料供 应管的前、后端。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主燃烧室的筒形周围设有一送气室,相对于送气室的位置设有多
个气孔贯通于主燃烧室,又设有一空气供应管路专以供应干净的空气流入送气室,然后再
经气孔流入主燃烧室及点火装置及燃料供应管前端,以提供必要助燃的氧气,真正达到节
能环保的目的;所述送气室设有隔板,而将送气室区分多个密闭容置空间,且每个密闭容置
空间各设置有一个入风口,如此能将干净的空气快速地及时送入主燃烧室燃料供应管内部
以达完全燃烧为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中继送气装置安装于多个燃料供应管的前、后端,当瓦斯点火后 粉体燃料流经中继送气装置出口喷入燃烧室时,促使燃料产生雾化,以达到利于燃料雾化 的目的;又送气室的前容置室具有预热送气马达所抽取的干净空气,然后会经气管口而流 入点火装置及燃料供应管前端,如此的做法是让点火装置也能得到冷却,及让燃料供应管 内的空气与燃料起到事先一定比例的混合并且雾化作用。


图l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节能燃烧室的一立体图l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节能燃烧室的另一立体图2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节能燃烧室的一平面图2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节能燃烧室的另一平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节能燃烧室的俯视剖面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节能燃烧室的前容置空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继送气装置的分解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继送气装置的剖面图7为现有技术结构立体图8为现有技术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燃烧室; lla-另端面;
13- 燃料供应管;
14- 气孔;
A-本实用新型 ll-端面; 121-母火; 132-后端;
10-燃料供应装置; 12-点火装置;
131-前端;
2-送气室;[0036]21-壳体;22-隔板;221-孔洞;23-入风口 ;24-容置空间;241-前容置空间;242-气管;243-气管入孔;3-空气供应管路;31-送气马达;32-末端;33-空气滤清器;34-中压空气供应35-高压空气供JS管36-点火专用辅助管路;路;管路;4_底座;5-中继送气装置;51-中继壳体;511-入气口 ;5111-内螺纹;512-外螺纹;513-内螺纹;52-散气内环;521-环凹槽;522-小通气孔;523-阶级;53-塞管;531-外螺纹;54-垫圈;6-现有技术结构;61-燃烧炉;62-开放端口 ;63-盖体;631-穿孔;632-送料孔;633-送料管;64-送料装置;65-燃油装置;66-点火头;67-母火。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la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A较佳实施例,涉及一种粉体燃料节 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其包括一主燃烧室1、一送气室2、一空气供应管路3及一中继 送气装置5;其中, 所述主燃烧室1为圆形筒体状,其一端面11的中心固设有一点火装置12,及多个 燃料供应管13的后端132均匀分布于所述点火装置12的外围,又燃料供应管13的前端 131设置于燃料供应装置10所对应位置;又所述点火装置12(包括瓦斯供应装置、点火专 用辅助管路36及温感器等都为现有技术)最主要为瓦斯点燃的母火121,及所述燃料供应 管13最主要供应易燃物质(可为煤粉、木屑、棕油壳、棕油仁、棕油树或可燃烧物质打成粉 状之类的粉尘)于主燃烧室1内部;另靠近主燃烧室1端面11的筒体周围设有多个环绕的 气孔14,所述多个气孔14都贯通于主燃烧室1的内部。 请再参阅图3所示,所述送气室2,为由一壳体21包覆着主燃烧室1周围的多个气 孔14所形成的多个空气密闭容置空间24,又所述送气室2还包括至少一隔板22,而将送气 室2区分为多个密闭容置空间24以容纳准备被送入主燃烧室1的干净空气;进一步地,每 个密闭容置空间24配属有一个入风口 23,如此能将干净的空气快速及时地送入主燃烧室1 内部。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A的送气室2还包括一前容置空间241,所述 前容置空间241位于主燃烧室1的端面11,同时在其前容置空间241的内部与对应于点火 装置12及各燃料供应管13各设一气管242,以供应干净空气经所述气管242所设的一气管 入口 243给点火装置12及燃料供应管13,如此的做法是让点火装置12的瓦斯供应装置的 不锈钢部份也能得到冷却,及让燃料供应管13内的空气与燃料起到事先一定比例的混合 并且雾化作用。 空气供应管路3包括一中压空气供应管路34,其管路的中段设有一送气马达31,又所述中压空气供应管路34的各末端32固设置于送气室2的入风口 23,又所述送气马达 31的入风口处设一空气滤清器33,专以过滤空气用;另请再结合图la和图lb所示,所述空 气供应管路3还包括一高压空气供应管路35,所述高压空气供应管路35供给空气于燃料供 应管13前端131的中继送气装置5(紧邻于燃料供应装置10)。 请参阅图la、图lb、图5至和图6所示,所述中继送气装置5,其包括有一中继壳体 51,所述中继壳体51为筒体状的中间设一入气口 511,一端设有一外螺纹512,另一端设有 一内螺纹513 ;—散气内环52,所述散气内环52为筒体状的中间外围设一环凹槽521,并在 所述环凹槽521环设多个小通气孔522 ;及一塞管53,为二端设有外螺纹531的筒体状,所 述塞管53的一端的外螺纹531与所述中继壳体51的内螺纹513对应配合,并于中继壳体 51内部与散气内环52的一端面之间设一垫圈54,又所述环凹槽521设一阶级523,所述多 个小通气孔522恰均匀环设置于所述阶级523 ;通过上述构件,先将散气内环52置入于中 继壳体51的内部,再使用塞管53 —端的外螺纹531旋入于中继壳体51的内螺纹5111,即 便完成中继送气装置5的组装;又中继送气装置5可设置于多个燃料供应管13的前端131 及后端132 ;若中继送气装置5设置于燃料供应管13的前端131,则中继送气装置5的入气 口 511的内螺纹5111可固接于较为高压的空气供应管路3 ;若中继送气装置5设置于燃料 供应管13的后端132,则中继送气装置5的入气口 511的内螺纹5111可固接于较为中压的 气管242 ;通过前述装设置于燃料供应管13的前端131及后端132的两种方式,以加强燃 料粉及空气充分雾化来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经由上述构件的组成,主燃烧室1的另端面11a可接于锅炉、轧钢炉及溶解炉等, 通过主燃烧室1的一端面11所设的一点火装置12所喷出的火焰当母火121,接着燃料供应 管13会喷出雾化燃料让母火121瞬间点燃得完全燃烧以产出热能;此时,送气马达31大致 启动以抽取外部空气,并由空气滤清器33过滤成干净的空气得以进入送气室2,接着送气 室2达到一定压力时则干净的空气随即经由气孔14进入于主燃烧室1,以适时提供燃烧时 所足够的氧气,以达完全充份燃烧及节能环保的目的。进一步地,在送气室2的前容置空间 241内的干净空气会流经隔板22所设的孔洞221的前容置空间241,再经气管入孔243给 点火装置12及燃料供应管13,如此的做法是让点火装置12也能得到燃烧粉混合点燃,及让 燃料供应管13内的空气与燃料粉事先一定比例的混合雾化。再进一步地,在主燃烧室1内 达一定温度时经温度感知器,则点火装置12将会自动切断母火121,实不需点火装置12再 喷出母火121。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A涉及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在主燃
烧室的筒形周围设有一送气室,相对于送气室的位置设有多个气孔贯通于主燃烧室,又设
一空气供应管路专以供应干净的空气流入于送气室,然后再经气孔流入于主燃烧室,适时
提供必要助燃的氧气以达燃料完全燃烧为目的,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再者,将中继送
气装置安装于多个燃料供应管前、后端,当粉体燃料流经中继送气装置内时,促使燃料跟中
继送气装置内所送空气产生雾化,以达到利于燃料雾化的目的;又送气室的前容置室具有
预热送气马达所抽取的干净空气,然后会经气管口而流入点火装置及燃料供应管前端的中
继送气装置,如此的做法是让点火装置也能得到冷却,以保护点火装置及燃料供应管前端
不致过热,且其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 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燃烧室,为筒体状,并在其一端面设有点火装置及多个燃料供应管,且靠近主燃烧室的所述端面的筒体四周围设有多个环绕的气孔;一送气室,为由一壳体包覆所述主燃烧室的气孔所形成的空气密闭的一容置空间,并在壳体的外围设有至少一个入风口;及一空气供应管路,在其管路的中段设一送气马达,又所述空气供应管路的末端固设置于所述送气室的入风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设置 于所述主燃烧室的盖端面的中间,并且所述多个燃料供应管分布设置于所述点火装置的周 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室内还包 括至少一个隔板,将送气室区分多个容置空间,并且所述多个容置空间中每一个容置空间 外分别设有一个入风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室还包括 一前容置空间,所述前容置空间位于主燃烧室的所述端面,同时在其内部对应于点火装置 及各燃料供应管分别设一气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设置于前 容置空间与点火装置及燃料供应管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马达设有 一空气滤清器。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燃料供应 管上设置有中继送气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送气装置 包括一中继壳体,为筒体状的中间设一入气口 , 一端设为一外螺纹,另端设为一内螺纹; 一散气内环,为筒体状的中间外围设一环凹槽,并在所述环凹槽环设多个小通气孔;及 一塞管,为二端设有外螺纹的筒体状,其一端的外螺纹与所述中继壳体的内螺纹对应 配合;通过上述构件,先将散气内环置入于中继壳体的内部,再使用塞管一端的外螺纹旋入 于中继壳体的内螺纹,即完成中继送气装置的组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继壳体内部与 散气内环的 一端面之间设一垫圈。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口设有内 螺纹,并且所述环凹槽设一阶级,又所述多个小通气孔均匀环设置于所述阶级。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送气装置 设置于燃料供应管的前端或者燃料供应管的后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燃料节能燃烧室与中继送气装置,一主燃烧室,为筒体状,其一端面设有点火装置及多个燃料供应管,且靠近燃烧室的一端面的筒体周围设有多个气孔;一送气室,为由一壳体包覆主燃烧室的气孔所形成的空气密闭的容置空间;一空气供应管路,其管路的中段安装一送气马达,又所述空气供应管路的末端固设置于送气室的入风口;及一中继送气装置安装于多个燃料供应管的前、后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送气马达所抽取出的干净空气经由送气室及气孔送入主燃烧室内,并且将粉体燃料通过中继送气装置雾化燃料、混合,以帮助燃烧及提升热能,真正达到完全燃烧至节能环保的目的。
文档编号F23L5/00GK201539854SQ20092015590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廖勳璋 申请人:总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